泵容积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47784阅读:来源:国知局
纵杆操作量相应的流量控制信号压Pi经由泵容积控制信号通路108 (参照图1)而被导入信号压室55。
[0048]泵容积控制信号通路108由调节器壳体29的口 28、套筒50的信号压口 53、以及滑阀41的背压口 44构成。流量控制信号压Pi经由与调节器壳体29的口 28连接的配管(省略图示)而导入至该口 28。
[0049]在套筒50、滑阀41的基端部、以及插塞56之间划分形成有背压室57。背压室57经由背压口 54而连通于泵100的调节器壳体29内的中央室21。中央室21经由泄油通路(省略图示)而与流体箱101 (参照图1)连通。通过使背压室57连通于流体箱101,能够使滑阀41顺畅地移动。
[0050]在套筒50中形成有连通于偏转活塞16的偏转驱动压室6 (参照图2)的偏转驱动压口 52、以及连通于初压通路105(参照图1)的初压口 51。泵排出压P作为初压经由初压通路105 (参照图1)而导入初压口 51。
[0051]在滑阀41中形成有经由调节器壳体29内的中央室21而连通于流体箱101的流体箱口 48。
[0052]在滑阀41的外周形成有呈环状突出的台肩部47。若台肩部47沿滑阀轴线O方向移动,则初压口 51与流体箱口 48选择性地连通于偏转驱动压口 52。由此调节偏转驱动压口 52所产生的偏转驱动压Pc。
[0053]在滑阀41被流量控制弹簧49施力从而如图2、图3所示那样向左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初压口 51与偏转驱动压口 52之间连通,偏转驱动压口 52的偏转驱动压Pc在自初压通路105导入的泵排出压P的作用下上升。偏转活塞16根据偏转驱动压Pc上升而使斜盘15向偏转角变小的方向偏转。由此,泵容积减少。
[0054]若滑阀41伴随着流量控制信号压Pi的提高而向图2、图3中右方向移动,则流体箱口 48与偏转驱动压口 52之间连通,导入至偏转驱动压口 52的偏转驱动压Pc在经由流体箱通路106而导入至流体箱口 48的流体箱压Pt的作用下降低。偏转活塞16根据偏转驱动压Pc降低而使斜盘15向偏转角变大的方向偏转。由此,泵容积增大。
[0055]套筒50以能够沿滑阀轴线O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到调节器壳体29内。套筒50的位置能够沿滑阀轴线O方向进行调整。
[0056]泵容积切换调整机构59包括形成于套筒50的基端部的外周的螺纹部64、以及螺纹结合于螺纹部64的罩45和防止松动用的螺母46。罩45以抵接于调节器壳体29的开口端的方式被固定。
[0057]泵容积切换调整机构59通过调整套筒50相对于罩45的螺纹结合位置而使套筒50沿滑阀轴线O方向相对于泵壳体17移动。由此,流量控制弹簧49的弹簧负载改变,根据流量控制信号压Pi调整了滑阀41切换到位置a、b(图1)的时刻。
[0058]此外,并不局限于此,调节器壳体29与套筒50也可以一体形成。
[0059]滑阀41具有自套筒50的开口端突出的顶端部,并在顶端部安装有滑阀侧弹簧座部42。螺旋状的流量控制弹簧49的一端落位于滑阀侧弹簧座部42。
[0060]在调节器壳体29内设有杆35。在杆35的外周面上,以能够在该杆35的外周面上滑动的方式安装有筒状的保持器(日文:y T--T )25。在保持器25中以在滑阀轴线O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轴孔26。圆柱状的杆35的外周面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保持器25的轴孔26中ο
[0061]在保持器25上安装有保持器侧弹簧座部24。流量控制弹簧49的一端落位于保持器侧弹簧座部24。流量控制弹簧49压缩并设于滑阀侧弹簧座部42与保持器侧弹簧座部24之间。
[0062]在保持器25上固定有连杆71。连杆71是将保持器25与偏转活塞16之间连结的构件,并自调节器壳体29内延伸至泵壳体17内。连杆71的一端嵌合并结合于保持器25的外周。连杆71的另一端嵌合而结合于偏转活塞16的外周槽。
[0063]连杆71以及偏转活塞16构成保持器移动机构70,该保持器移动机构70与斜盘15的偏转动作连动而使保持器25沿滑阀轴线O方向移动。
[0064]此外,保持器移动机构70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不借助偏转活塞16而使保持器25与斜盘15连动的构造。
[0065]如图2所示,在泵壳体17中设有将连杆7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的引导件72。杆状的引导件72的基端部固定于泵壳体17,引导件72的顶端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连杆71的孔中。引导件72形成为与滑阀轴线O平行地延伸。
[0066]由于连杆7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引导件72,因此能够抑制保持器25、流量控制弹簧49以及功率控制弹簧31、32的沿与滑阀轴线O垂直的方向偏移。
[0067]调节器30也具有如下进行功率控制的功能:通过根据泵100的泵排出压P使滑阀41沿滑阀轴线O方向移动而调节偏转驱动压Pc,从而抑制泵100的负载。
[0068]如图2、图3所示,调节器30包括:功率控制活塞60,其根据泵排出压P沿滑阀轴线O方向移动;功率控制弹簧31、32,其根据斜盘15的偏转角沿滑阀轴线O方向对功率控制活塞60施力;以及杆35,其设于功率控制活塞60与滑阀41之间。
[0069]杆35被配置为,该杆35的顶端与滑阀41的顶端隔着间隙39而相对。
[0070]在杆35的基端部形成有呈环状突出的凸缘部38。在凸缘部38与保持器25之间设有功率控制弹簧31、32。
[0071]功率控制弹簧31、32形成为线材的卷径互不相同的螺旋状。在卷径较大的功率控制弹簧31的内侧配置有卷径较小的功率控制弹簧32。如图2所示,在斜盘15的偏转角成为最大的状态下,卷径较大的功率控制弹簧31被压缩于保持器25与杆35之间,卷径较小的功率控制弹簧32的一端离开保持器25。若斜盘15的偏转角变得小于预定值,则功率控制弹簧3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保持器25与杆35而被压缩。由此,功率控制弹簧31、32的施加于功率控制活塞60的弹費力逐步提尚。
[0072]此外,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保持器25与杆35之间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功率控制弹簧。
[0073]如图2所示,在调节器壳体29中设有用于对功率控制弹簧31的弹簧负载进行调整的调整弹簧82以及功率控制调整机构83。
[0074]螺旋状的调整弹簧82以压缩的状态设于调整连杆81和调整杆84之间,该调整连杆81连结于杆35,该调整杆84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调整连杆81中。
[0075]在用于封堵调节器壳体29的一端的罩86中以螺纹结合的方式设有调整螺杆85。调整螺杆85抵接于调整杆84的基端。在调整螺杆85上紧固有防止松动用螺母87。
[0076]调整弹簧82、调整杆84以及调整螺杆85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0077]此外,调整杆84与调整螺杆85也可以一体形成。
[0078]通过改变调整螺杆85相对于罩86的螺纹结合位置而调节调整弹簧82的弹簧负载,从而杆35沿滑阀轴线O方向移动,对功率控制弹簧31的弹簧负载进行调节。
[0079]如图2、图3所示,在调节器壳体29内设有筒状的功率控制缸76。在功率控制缸76中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有功率控制活塞60。
[0080]此外,并不局限于此,调节器壳体29与功率控制缸76也可以一体形成。
[0081]自功率控制缸76突出的功率控制活塞60的顶端面抵接于杆35的基端面。
[0082]此外,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杆35与功率控制活塞60 —体形成。
[0083]在功率控制活塞60中形成有轴孔62,在轴孔62中插入有销61。在轴孔62内利用销61的顶端面划分形成有第一压力室63。第一压力室63经由功率控制活塞60的通孔67、功率控制缸76的通孔77、以及调节器壳体29的通孔27 (参照图2)而连通于排出通路104 (参照图1)。泵排出压P经由排出通路104而被导入第一压力室63。
[0084]功率控制活塞60伴随着泵排出压P的上升而向图2、图3中的左方向移动,功率控制弹簧31、32的弹簧力变大。
[0085]在功率控制活塞60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部65。在台阶部65与功率控制缸76之间划分形成有第二压力室66。
[0086]如上述那样,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切换运转模式的功率控制信号压Ppw经由功率控制信号通路107(参照图1)被导入第二压力室66。功率控制信号通路107由调节器壳体29的通孔22和功率控制缸76的通孔78构成。
[0087]若功率控制信号压Ppw上升,则功率控制活塞60向图2、图3中的右方向移动,功率控制弹簧31、32的弹簧力变小。
[0088]滑阀41、保持器25、杆35、以及功率控制活塞60在滑阀轴线O上并列配置。由此,来自滑阀41与功率控制活塞60的力在同一轴线上分别作用于杆35的两端。
[0089]此外,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设置沿调节器壳体29引导杆35的机构并使杆35自滑阀轴线O偏移配置。
[0090]接下来,对泵容积控制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0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