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23433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管壁21的除去蜗舌a的部分与第三管壁23之间具有夹角,上述夹角称为扩压角。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扩压管2沿向外张开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扩压管2的小口端与蜗壳本体部I的出风口 121相连,扩压管2的大口端构成扩压口25,这样,扩压管2在向外导风的同时,可降低风速,同时增大扩压口 25的尺寸。
[0042]参照图2,第一管壁21包括第一扩压段b和第二扩压段C,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第一扩压段b位于第二扩压段c的上游,即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扩压段b连接在蜗舌a与第二扩压段c之间。第一扩压段b与第三管壁23之间的夹角为Θ1,第二扩压段c与第三管壁23之间的夹角为Θ2,Θ2>Θ 10也就是说,扩压管2可对导出的空气形成二级扩压。这样,在蜗壳本体部I的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扩压管2 二级扩压的设计可增大扩压口25的面积,降低气流噪音,同时进一步降低扩压口 25的出风速度。如果扩压口 25的面积增大,离心风机吹出的风分布更加均匀,如图5所示,换热器200的受风面加大,气流可均匀地流过换热器200,从而提高换热器200的换热效率。
[0043]另外,将扩压管2设计成扩压角不同的两段,扩压管2对蜗壳本体部I内的气流分布影响较小,蜗壳100的设计成本及加工制造成本较低。
[00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壳100,通过将扩压管2设计成两段,且在出风方向上两段扩压管2的扩压角增大,从而扩压管2对出风形成二级扩压,减小了蜗壳100的出风速度,降低了气流噪音,使设置离心风机的设备的受风面增大,受风面上气流流通更加均匀,提高了设备的换热效率。
[0045]具体地,发明人经大量的仿真分析及实验,发现当Θ1和Θ2满足:0.1〈Θ1/θ 2〈0.6时,离心风机的气流噪音较低,出风风速较小,设备的受风面换热较均匀,设备的换热效率较高。
[0046]更具体地,Θ I优选为11°,Θ 2优选为31°。优选地,Θ I和Θ 2满足:Θ I/ Θ 2=0.35ο
[00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端板11的环绕相应的进风口 111的部分向外凸出以形成凸台112,由此,不仅可加强蜗壳100的结构强度,而且可减小蜗流损失。
[0048]具体地,如图4所示,两个端板11的环绕相应进风口 111的部分先垂直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然后弯折并朝向相应进风口 111的中心且朝向彼此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凸台112,每个凸台112的自由端k延伸至两个端板11之间。这样,每个凸台112的形状均利于将外部空气导引至进风口 111处,从而进一步降低蜗流损失。
[0049]有利地,如图4所示,两个端板11的除去凸台112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距离为hl,两个端板11上的凸台112之间的最远距离为h2,其中,0.01<(h2-hl)/hl<0.3。这样,凸台112相对相应的端板11不会过高,从而避免凸台112对气流造成阻碍,同时,凸台112相对相应的端板11不会过矮,保证凸台112对周围空气具有导引作用。
[0050]优选地,hl、h2满足:4mm〈h2-hl〈12mm,即每个凸台112相对对应的端板11的高度均为2mm-6mm。其中,优选h2_hl = 4mm,或优选h2_hl = 6mm,或优选h2_hl = 8mm,或优选h2_hl = 1mm0
[005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凸台112形成为圆环形,进风口 111的中心点在凸台112的中心轴线上,从而保证在环绕进风口 111的方向上,凸台112对空气流动的影响作用均匀,蜗流损失小,减小了离心风机的进风噪音。
[0052]具体地,进风口 111的直径为dl,凸台112的外轮廓直径为d2,经实验发现,当dl、d2满足:0.6〈dl/d2〈0.9,离心风机的蜗流损失较小。其中,优选dl/d2为0.73。
[005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壳100,通过设计出二级扩压的扩压管2,从而扩大蜗壳100的扩压口 25的面积,降低风速,扩大设备的受风面,提高设备的换热效率,降低噪音。另外,通过在每个进风口 111处设计凸台112,且优化凸台112的尺寸,从而有利于降低离心风机的蜗流损失。
[005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蜗壳100。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蜗壳100,使离心风机具有了上述蜗壳100的优势,这里不再赘述。
[005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
[0056]具体地,如图5所示,离心风机蜗壳100的扩压口 25朝向换热器200吹风。
[005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从而降低了空调器1000的噪音,而且扩大了换热器200的受风面,提高了换热器200的换热效率。
[00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本体部,所述蜗壳本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环形的端板和围板,所述围板分别与所述两个端板的外周沿相连,所述两个端板上分别设有进风口,所述围板上设有出风P ; 扩压管,所述扩压管包括第一至第四管壁,所述扩压管与所述出风口相连,且所述第二管壁与第四管壁分别与所述两个端板相连,所述第一管壁与第三管壁分别与所述围板相连; 所述第一管壁包括第一扩压段和第二扩压段,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扩压段位于所述第二扩压段的上游,所述第一扩压段与所述第三管壁之间的夹角为Θ 1,所述第二扩压段与所述第三管壁之间的夹角为Θ 2,所述θ 2> Θ 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Θ1和Θ2满足:0.1< Θ I/θ2〈0.6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ΘI和Θ 2满足:Θ I/ Θ 2=0.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板的环绕相应的所述进风口的部分向外凸出以形成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板的除去所述凸台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距离为hl,所述两个端板上的所述凸台之间的最远距离为h2,其中,0.01<(h2-hl)/hl<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hl、h2满足:4mm〈h2-hl〈12mm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台形成为圆环形,所述进风口的中心点在所述凸台的中心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直径为dl,所述凸台的外轮廓直径为d2,所述dl、d2满足:0.6〈dl/d2〈0.9。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板的环绕相应所述进风口的部分先垂直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然后弯折并朝向相应所述进风口的中心且朝向彼此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凸台,每个所述凸台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两个端板之间。
10.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蜗壳包括蜗壳本体部和扩压管。蜗壳本体部包括两个端板和围板,围板分别与两个端板的外周沿相连,围板上设有出风口。扩压管包括第一至第四管壁,扩压管与出风口相连,第二管壁与第四管壁分别与两个端板相连,第一管壁与第三管壁分别与围板相连。第一管壁包括第一扩压段和第二扩压段,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第一扩压段位于第二扩压段的上游,第一扩压段与第三管壁之间夹角为θ1,第二扩压段与第三管壁之间夹角为θ2,θ2>θ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形成二级扩压,减小了蜗壳的出风速度,降低了气流噪音,使设置离心风机的设备受风面增大,受风面上气流流通更加均匀,换热效率更高。
【IPC分类】F04D29-44, F04D29-66, F04D29-42
【公开号】CN204532964
【申请号】CN201520175281
【发明人】李跃飞, 韦福权, 李艳荣
【申请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