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润滑多功能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890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脂润滑多功能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系统的控制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具有单向、溢流、卸荷等多功能的控制阀。
润滑系统中具有单向、溢流、卸荷三种功能的元件,必须有三种阀单元组成,长期以来都是简单地将三种阀单元组合使用,因此不仅外形体积庞大,而且在使用中调整繁杂,故障概率高;如果将三种阀单元装在一个阀体内,势必占据集成阀体的大量空间,使阀体结构复杂化,增加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将上述三种功能集为一体,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廉的油脂润滑多功能控制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单向、溢流、卸荷三种阀单元的共同构件阀芯并为一根,具体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油脂润滑多功能控制阀,由阀体、阀芯、调压弹簧、密封圈、进油口、出油口、回油口等组成,阀芯装在阀体中的阀孔内,阀芯底座下面有顶杆顶住,阀芯上端固定有调压弹簧,进油口设在阀芯底座下面,与阀孔相连通,出油口设在进油口之上,也与阀孔相连,进出油口间距大于阀芯底座厚度,回油口则设在出油口之上,处于阀芯腰部位置,与阀孔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润滑系统工作时,电机带动减速器作正向旋转,齿轮泵出油,油液经进油口进入阀芯底部,使阀芯上移,进油口与出口相通,此时起单向阀功能,油液向润滑系统主油路供油;当系统中各分配器储油工况完成后,系统压力上升,阀芯在压力油的作用下继续上移至调压弹簧设定的压力位置时,回油口与进出油口部分沟通,使油液溢回油箱,以保证油液工作压力基本恒定,此时起溢流阀功能;当电机停止转动,阀芯要复位,复位分两种状况,一是当系统传动无减速器时,油泵可以自动进行反转,使油压下降,阀芯复位;二是带减速器的传动系统,因油泵不能反转,须控制电路令电机作短时反转,使油压下降;当油压下降阀芯向下复位,阀芯底座处于进出油口之间时,出油口与回油口连通,油路卸荷,此时起卸荷阀功能,从而满足了润滑系统的工作要求。
在阀芯底座下设置顶杆的作用是当油泵第一次工作或油泵工作中,在泵的吸入口有大量的空气气泡存在时,由于受油泵结构限制,难以产生足以打开单向阀的气压,故设置顶杆,用以人工顶起阀芯底座,使进出油口沟通,空气则从回油口排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一阀具有了单向、溢流、卸荷三种功能,且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低,运行可靠,非常实用。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由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脂润滑多功能控制阀,由阀体9、阀芯8、调压弹簧2、密封圈10、进油口6、出油口7、回油口5等组成,阀芯8装在阀体9中的阀孔内,阀芯8底座下面有顶杆11顶住,顶杆与阀孔间设有密封圈10,顶杆下端有挡板12固定,阀芯上端固定有调压弹簧2,并有螺帽1相固定,螺帽与阀体之间有密封圈3,调压弹簧下设有弹簧座4,进油口6设在阀芯8底座下面,与阀孔相连通,出油口7设在进油口6之上,也与阀孔相连,进出油口间距大于阀芯底座厚度,回油口5则设在出油口之上,处于阀芯腰部位置,与阀孔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油脂润滑多功能控制阀,由阀体(9)、阀芯(8)、调压弹簧(2)、密封圈(10)、进油口(6)、出油口(7)、回油口(5)等组成,阀芯(8)装在阀体(9)中的阀孔内,其特征在于阀芯(8)底座下面有顶杆(11)顶住,顶杆与阀孔间设有密封圈(10),顶杆下端有挡板(12)固定,阀芯上端固定有调压弹簧(2),并有螺帽(1)相固定,螺帽与阀体间有密封圈(3),调压弹簧下设有弹簧座(4),进油口(6)设在阀芯(8)底座下面,与阀孔相连通,出油口(7)设在进油口(6)之上,也与阀孔相连,进出油口间距大于阀芯底座厚度,回油口(5)则设在出油口(7)之上,处于阀芯腰部位置,与阀孔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系统的控制阀技术领域,采用将单向、溢流、卸荷三种阀单元的共同构件阀芯并为一根,以阀芯移动使进油口、出油口及回油口沟通或切断,阀芯的移动根据油压力和调压弹簧设定的压力决定,能分别实现单向阀、溢流阀和卸荷阀的功能,且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低,运行可靠,非常实用。
文档编号F16N23/00GK2462220SQ00248279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1日
发明者韩峰 申请人:宁波市三浪润滑元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