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570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作为一种新材料的组合件,国际上从1970年开始逐渐推广发展起来,最初用作传输气、液介质的连接管路。这种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与传统的橡胶软管组件相比较,具有重量轻、耐压高、耐老化、耐腐蚀、使用温度范围广(-55℃~+180℃)、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随着宇航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为了达到制空权的目的,大力开发提高航空航天飞行器各部件的性能。美国、俄罗斯等先进国家已把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液压、燃油、滑油及某些气压系统中。国际上人们把它比作人体的血管,其性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性能。目前市场上生产、销售的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在一定的工作压力作用下,当液体通过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的软管层时将会对其内壁产生静电,随着静电积累的增加,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将会被静电击穿,产生渗漏,大大降低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耐压高、耐老化、使用寿命长的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由聚四氟乙烯软管层和两端的金属连接件组成。其中,聚四氟乙烯软管层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为增强层,中间为绝缘层,内层为导电层。增强层可以采用高强度不锈钢丝,绝缘层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材料,导电层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材料。
本实用新型增强层厚度控制在0.7-8.0mm,绝缘层与导电层组合厚度控制在0.8-3.0mm。
控制聚四氟乙烯推压内管的壁厚均匀性是非常重要的,而聚四氟乙烯树脂即使在熔融状态也不会流动,有利于保证壁厚的均匀性。当导电层的厚度偏大时,绝缘层与导电层的黏合性降低,内管易开裂;当导电层的厚度偏小时,则导电的均匀性很差。要求在保证导电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导电层尽量越薄越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导电层的最佳厚度为0.01-0.5mm。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通过糊膏挤压和烧结、淬火等成型工艺制成。将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导电碳黑与助挤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过成型模具使树脂受剪切力作用拉伸成纤维状,再通过口模定型成生料管体。经烘箱干燥挥发助挤后,在烧结炉中升温到327℃以上,使大分子相互扩散为无定形相,然后在低温下快速冷却为既有一定强度且又柔软的导电管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是一种供航空航天飞行器使用的配套材料。它的性能指标为内径Φ4-Φ25mm,壁厚1.0-1.6mm,使用温度-55℃~+180℃,拉伸强度≥16MPa,相对密度2.125-2.155,工作压力0-21MPa。
本实用新型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经有关部分检测,其性能指标满足GJB2837-97标准的要求,所生产的各类军用软管组件可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种类的军用飞机、导弹及运载火箭(长征系列、神州号)等飞行器的液压、燃油、滑油和伺服等系统。


图1为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视图。
图中标号1为金属连接件,2为增强层,3为绝缘层,4为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增强层采用高强度不锈钢丝,厚度为3.0mm,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导电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材料,绝缘层与导电层厚度组合内径为6.8mm,壁厚为1.25mm,长度为2.6mm。
权利要求1.一种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由聚四氟乙烯软管层和两端的金属连接件组成,其特征是聚四氟乙烯软管层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为增强层,中间为绝缘层,内层为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其特征是增强层采用高强度不锈钢丝,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材料,导电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其特征是聚四氟乙烯软管层增强层厚度为0.7-8.0mm,绝缘层与导电层组合厚度为0.8-3.0mm,导电层厚度为0.01-0.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它由聚四氟乙烯软管层和两端的金属连接件组成,聚四氟乙烯软管层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为增强层,中间为绝缘层,内层为导电层。具有重量轻、耐压高、耐老化、耐腐蚀、使用温度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种类的军用飞机、导弹及运载火箭(长征系列、神州号)等飞行器的液压、燃油、滑油和伺服等系统。
文档编号F16L11/12GK2584994SQ0226015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9日
发明者秦仙兴 申请人:上海市塑料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