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920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连接器,例如用于汽车管道组装的快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管道和软管连接的一种流体管道系统中,用一种连接器连接管道和软管。这类管道系统中,连接器有一个管形连接器壳体,在壳体的一个轴向端包括一个用于与软管相连的连接部分。例如,一个管道包括一设在插入端的插入端部分,在外圆周表面上并且环绕外圆周表面形成一个环形接合凸出部;而在连接器壳体一个相对的轴向端设有一个夹持器装置用于快速接合,因此,这种连接器成为快速连接型。管道的这个插入端部分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一端的一个开口中,其环形接合凸出部与夹持器装置快速接合,在管道和连接器之间提供锁定关系,因而实现管道和连接器的连接。在应用于快速连接型连接器(即快速连接器)的夹持器中,经常使用马蹄形或基本马蹄形的且具有一对接合臂的线材夹持器(例如由线材构成的夹持器)。在一个相对的轴向端,连接器壳体上形成一对在径向保持对置关系的接合槽,线材夹持器安装在连接器壳体的相对的轴向端,或安装在一个相对的轴向端的连接器壳体的外圆周面,因此,一对接合臂座落到这种接合槽中,并夹住连接器壳体(例如参考专利文件1,JP,A,2003-21287(日本)(特别参见图2)。这类夹持器装置的应用充分保证夹持器在连接器壳体中安装的稳定性,即使连接器直径比较大时也能保证。
同时,为了使线材夹持器的接合臂伸进连接器与管道的环形接合凸出部在大范围内充分接合,并牢固地停止管道的脱离移动,每个接合槽从其一个周向端到另一个周向端的周向长度应该比较大,例如约为一个圆周的四分之一。然而,鉴于节省重量等因素,连接器壳体一般是薄壁结构。如果这类连接器壳体设有两个接合槽,每个槽周向延伸长达四分之一的圆周长,恐怕这种连接器壳体强度将会下降。特别如果这种连接器壳体由金属制造,并应用于温度极高的内部流体,连接器壳体强度降低的问题必须考虑而不可忽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足够强度的快速连接器,虽然连接器壳体在其一个相对的轴向端设有接合槽,并允许一种线材夹持器的接合臂伸入到这种连接器壳体长或深的内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置了一种具有线材夹持器的、用于连接管道和软管的新型快速连接器。这种快速连接器有一个管形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在其一个轴向端(即快速连接器或连接器壳体轴线一个方向的一端或一侧)设有一个与软管(即与管道相连的一个配合件)相连的连接部分,而在其一个相对的轴向端(即快速连接器或连接器壳体轴线一个相反方向的一端或一侧)设有一对在径向对置的接合槽。快速连接器还有一个马蹄形或基本马蹄形的线材夹持器。线材夹持器有一对接合臂,在其一个相对的轴向端配合或安装在连接器壳体的外圆周表面,因此,这一对接合臂座落于接合槽中,夹住或包围连接器壳体。线材夹持器的接合臂穿过接合槽进入连接器壳体,在管道插入端部分插入到连接器壳体时,接合臂与管道插入端部分的环形接合凸出部快速接合。每个接合槽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或稍大于线材夹持器接合臂的直径,并且每个接合槽在其一个周向端有一个第一槽,在其另一个周向端有一个第二槽。第一槽和第二槽不连接。接合槽在其一个和另一个周向端之间的周向长度或距离,即从第一槽的一个周向端到第二槽另一个周向端的长度或距离,可以是长的,例如一般等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或稍短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第一槽和第二槽周向隔开一小段距离。第一和第二槽之间的距离或分隔段部分最好尽可能小,只要具有槽的连接器壳体的强度不是不可接受。当这个距离或分隔段部分尺寸小时,对线材夹持器接合臂在接合槽中定位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夹在第一和第二槽之间的分隔段可以有很窄或很小的周向长度或宽度,例如,一般等于接合槽的宽度(轴向宽度)。这种结构的分隔段也有效地防止由于外界因素和脱离接合槽造成的接合臂径向向外变形。
在许多情况,线材夹持器可上下移动地配合或安装到连接器壳体,即可在一个配合位置或安装位置和一个收缩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在安装位置,一对接合臂可与管道环形接合凸出部接合,在收缩位置,允许环形接合凸出部在一对接合臂之间穿过。通过在拉拔方向拉动线材夹持器,线材夹持器一般可从安装位置移动到收缩位置。例如,管道插入到快速连接器中,此时线材夹持器保持在安装位置。当线材夹持器被拉动到收缩位置时,管道与快速连接器脱开。因此,要求提供具有约束装置的快速连接器,以保持线材夹持器在安装位置,使其在拉拔方向不移动或位移出收缩位置。例如,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约束装置。在专利文件1的技术中,线材夹持器接合臂前端或自由端在轴向是弯曲或曲线形的,这就限定了接合部分,而连接器壳体设有或确保有约束部分(凹入部分40,凹入部分41的一部分)以保持接合部分或约束接合部分的移动。然而,当线材夹持器具有轴向延伸的接合部分,而连接器壳体具有或确保有与接合部分接合的约束部分时,这可能导致连接器壳体的夹持器安装部分在轴向不适当的伸长,约束部分的结构有不足够的约束功能,或其它的不方便。因此,在本发明中,接合槽设有分隔段,接合臂与分隔段接合,因此在拉动方向堵住(约束)了线材夹持器的移动。例如,快速连接器这样构成当线材夹持器在一个拉拔方向移动时,接合臂前端沿连接器壳体外圆周表面滑动。因此,接合臂展开,随后与分隔段接合。在某些情况,接合臂简单地在拉拔方向靠在分隔段上而接合。或者,在某些情况,接合臂在拉拔方向与分隔段接合,而紧密地卡在连接器壳体与分隔段之间。这里,为保持线材夹持器在安装位置所应用的技术是接合臂前端径向向内弯曲,因此在一个拉拔方向与连接器壳体接合,例如沿线材夹持器的安装方向超出连接器壳体中心的连接器壳体外表面的一部分接合。这种技术例如可消除提供具有轴向接合凸出部分的线材夹持器的必要,而在连接器壳体上设置了或确保具有与轴向接合凸出部分接合的约束部分。
当在收缩位置移动时,线材夹持器的结构可在安装方向与接合槽的周向端部或周向一侧接合。这样,就用快速连接器的简单结构保持线材夹持器处于收缩位置。
同时,从安全因素考虑,视情况而定,接合臂前部最好是曲线或弯曲的,以在轴向(一般包括一个轴向)延伸或定向。然而,接合臂前部的轴向部分使接合臂不能进入到包括分隔段的接合槽。因此,很难把线材夹持器配合或装配到连接器壳体。因此,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每个第一和第二槽都有一个开口或一个进入、输出开口,使接合臂的轴向部分滑进和滑出连接器壳体。例如,第一槽在其一个周向端具有一个开口,第二槽在其另一周向端具有一个开口。这种开口可以在一个槽中形成并沿轴向延伸。在某些情况,这种开口可以主要用于进入开口,或只用于输出开口。或者,在某些情况,这种开口可以主要用于输出开口,或只用于进入开口。在线材夹持器安装到连接器壳体后,这种开口(例如主要用于输出开口)最好由装在连接器壳体的一个衬套密封住,以便操作线材夹持器时,其接合臂不能分离。轴向部分(一般包括轴向部分)可从连接器壳体的外圆周表面稍微升起。
为了增强快速连接器和管的稳定的连接,优选地,一个线材夹持器构成使得一对接合臂决不会返回到这种状态使得管的环形接合凸出部可在其中穿过,也就是通过进一步推线材夹持器,也不会扩展,这种情形例如当线材夹持器移动到一个安装位置,沿安装方向对线材夹持器加上了力。一个线材夹持器典型地有一个开口部分(例如一个马蹄形)、形成在线材夹持器的相对端的一对台肩和分别从台肩连续地形成的一对接合臂。台肩是弯曲的或弯折成一个角度使得当线材夹持器安装到连接器壳体时,连接器的一个外周边及台肩朝着操作部分的部分可以稍微从连接器的外周边突起。在这种结构中,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力沿着线材夹持器的安装方向加到操作部分上,台肩朝着操作部分的部分被操作部分推顶,并且朝着连接器壳体变形。结果,相当担心通过如杠杆作用在支点上而使接合臂张开较大的危险,支点是台肩朝着接合臂部分和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接触部分。上述结构的快速连接器可防止这种问题,该快速连接器可包括一个管形连接器壳体,在一个轴向端设有一个用于连接软管的连接部分,在相对的轴向端设有一对在径向对置的接合槽,一个马蹄形或基本马蹄形的并具有一个操作部分的一个线材夹持器、一对台肩,设在操作部分的相对端,具有止动器部分与连接器壳体的锁定部分接合或紧贴,和一对接合臂设在台肩上。线材夹持器从一个预定侧位于安装方向并安装在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相对的轴向端使得一对接合臂座入接合槽中以便夹住或包住连接器壳体。线材夹持器的接合臂结构使得当插入端部插入连接器壳体时,可突出通过接合槽进入连接器壳体,并与设在管的插入端部的环形接合凸出部卡合接合。止动器部分与锁定部分接合或紧贴使得当力沿着安装方向加到线材夹持器上时使得线材夹持器不能沿安装方向运动并且不允许接合臂张开。更有效地,止动器部分可从操作部分(例如成马蹄形)侧向向外弯曲或弯折以便限定向内弯形的隆起。另外,锁定部分可设成与线材夹持器的安装方向垂直或基本垂直。锁定部分可包括锁定表面,锁定表面与线材夹持器的安装方向垂直或基本垂直,并分别与止动器部分接合或紧贴。止动器部分可设成分别沿着或总的追随锁定表面。因此,如此构造的快速连接器有效地防止管脱出连接器的意外事故。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设置了一种具有足够强度的新型快速连接器,一个线材夹持器大部分向内伸出,以封锁管道的脱离。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个第一快速连接器的一个透视图。
图2是这个第一快速连接器的一个截面图。
图3是这个第一快速连接器的另一个截面图。
图4是沿一个轴向切取的截面图,分别示出一个橡胶软管和一个管道与这个第一快速连接器的连接。
图5是沿一个径向切取的截面图,示出这个管道与这个第一快速连接器的连接。
图6是一个解释第一线材夹持器相对于这个第一快速连接器的工作状态的视图。
图7是沿一个径向切取的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的一个第二快速连接器,及其与管道的连接。
图8是一个解释一种第二线材夹持器相对于这个第二快速连接器的工作状态的视图。
图9是沿一个径向切取的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的一个第三快速连接器,及其与管道的连接。
图10是一个解释一种第三线材夹持器相对于这个第三快速连接器的工作状态的视图。
图11是沿一个径向切取的截面图,示出本发明一个第四快速连接器,及其与管道的连接。
图12(a)是一个解释一种第四线材夹持器相对于这个第四快速连接器工作状态的视图,示出这个第四线材夹持器已经移动到一个收缩位置的一种状态。
图12(b)是一个解释一种第四线材夹持器相对于这个第四快速连接器工作状态的视图示出第四线材夹持器的接合止动器位于第二槽的一种状态。
图13是本发明一个第五快速连接器的一个透视图。
图14是这种第五快速连接器的一个分解透视图。
图15是这种第五快速连接器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16是径向切取的一个截面图,示出第五快速连接器与管道的连接。
图17是一个解释一个第五线材夹持器相对于第五快速连接器的工作状态的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一种第一快速连接器1用于汽车的空气供应管和排放管的装配。从图1-3可知,这个第一快速连接器1包括一个薄壁的第一管形连接器壳体3,以及一个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3上的马蹄形或基本呈马蹄形的线材夹持器5。例如由金属制造的这种第一连接器壳体3在其一个轴向端(即在其轴线的一个方向端部)具有一个圆柱形软管连接部分7(连接部分),而在其一个相对的轴向端(即在其轴线的一个相对方向的端部)具有一个基本呈圆柱形的管道插入部分9,并且两者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第一连接器壳体3直径大而轴向长度相对较短,以便连接大直径软管和大直径管道。
软管连接部分7包括一个圆柱形连接体11,和一个与连接体11的一个轴向端成为一体的软管止动部分13。软管止动部分13呈弯曲形式,从一个轴向端向着对立的方向径向扩大,并从连接体11径向向外伸出。该软管止动部分13也在一个轴向端直径变小,例如小于连接体11的直径。
管道插入部分9包括一个在其一个相对的轴向端的夹持器安装部分15,一个在其轴向端的并与软管连接部分7相连的管道保持部分17,以及一个位于夹持器安装部分15和管道保持部分17之间轴向中间部分的密封保持部分19。管道保持部分17的直径小于密封保持部分19的直径,大于软管连接部分7的连接体11的直径。
管道插入部分9的环形夹持器安装部分15与密封保持部分19具有相同的直径,特别是与密封保持部分19的一个相对的轴向端直径相同。环形夹持器安装部分15包括一对突起安装部分21,21,它们在径向的对称位置具有径向外壁。突起安装部分21的这种径向外壁是薄的,形如圆柱形壁的一部分。这一对突起安装部分21,21分别延伸到圆周的四分之一(约为环形夹持器安装部分15整个周长的四分之一)。或者,在某些情况,这种突起安装部分21可以延展到整个圆周(环形夹持器安装部分15的整个周长)。每一个突起安装部分21,21都在其径向外壁设有一个接合槽23。接合槽23包括沿突起安装部分21一个周向端的第一槽25和另一个周向端的第二槽27。第一和第二槽25,27形状相同,相互对称。第一和第二槽25,27之间留有一个分隔段29。分隔段29周向长度一般与接合槽23的宽度相等。或稍大于槽23的宽度,例如比槽23宽度大一倍。就是说,接合槽23由位于圆周中心的分隔段29分为第一槽25和第二槽27。同时,突起安装部分21的长度约为其宽度(在第一快速连接器轴向上的宽度)的三倍,而突起安装部分21的宽度为接合槽23的宽度(在第一快速连接器轴向上的宽度)的三至四倍。
突起安装部分21包括在一个周向端部的第一端壁31和在周向另一周向端部的第二端壁33。第一和第二端壁31,33平行于连接两个分隔段29,29的一根直线和一根中心轴线伸展,也就是平行于与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安装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伸展。在第一端壁31和第一槽25一个周向端之间,以及在第二端壁33和第二槽27另一个周向端之间,都有一个其长度为接合槽23宽度两倍的周向距离。因此,在突起安装部分21的一个周向端和另一个周向端,分别确定了止动壁区35,37。止动壁区35,37的周向长度是接合槽23宽度的两倍。
夹持器安装部分15(或管道插入部分9,或第一连接器壳体3)与在一个相对的轴向端径向向外伸出的外向凸缘39整体成形。外向凸缘39在突起安装部分21的一个相对的轴向端(或边缘)整体成形。除在一对突起安装部分21,21之间相应的位置外,外向凸缘39具有一个圆形外边缘。外向凸缘39的外边在突起安装部分21,21之间的相应区段直接成形,如像直接在其外侧部分切割似的。
在密封保持部分19的一个内圆周表面,一个O形橡胶环41固定在一个轴端,一个第一衬套(例如由金属制造的衬套)压配合在一个相对的轴向端。第一衬套43为简单的短圆环形或简单的短圆柱形。O形环41轴向保持在第一衬套43和密封保持部分19一个轴向端形成的台阶部分45之间。密封保持部分19在相对的轴端的直径稍大于在一个轴向端的直径。
特别如图5所示,第一线材夹持器由金属线材或线形件弯曲成形,因此,具有一根连杆47,一对分别从连杆47相对立的端点(横向相对的侧面或端部)相互平行伸出的接合臂49,49。连杆47包括在其相对端的台肩51,51,以及一个位于台肩51,51之间向上的形如马蹄形的手握杆53(操作部分)。每个台肩51,51都有一个设在接合臂49的一个端部并使该接合臂49容易舒展开的台肩体55,以及一个设在手握杆53端部的止动部分57。每个止动部分57,57都从手握杆53的横向端或端部弯曲成形为弧线形及向内突起的形状,直至延伸到横向向外取向,即,向外取向并同时总的垂直于接合臂49的延伸方向或垂直于第一线材夹持器的安装方向。台肩体55是斜的,以适应一个周向端部的止动壁区35,且其长度等于或基本等于止动壁区35。
每个接合臂49,49有一个直接从台肩51的前端(手握杆53的一个对立端)或台肩体55伸出的长臂体59,以及一个在臂体59的前端(自由端)弯曲成形的接合止动器部分61。接合止动器部分61向内弯曲,与另一周向端的止动壁区37相适应,并稍微长于止动壁区37。臂体59的长度基本上等于接合槽23,即等于第一槽25一个周向端与第二槽27另一个周向端之间的距离。臂体59,59之间的距离设计基本上等于管道保持部分17或第一衬套43的内径,或等于管道63的外径(参考图4和图5)。
第一线材夹持器5位于从第一槽25的一侧(预定的径向侧)的一个安装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通过从接合止动器61的一端开始把接合臂49,49按下述方式插入到第一槽25,25,将第一线材夹持器5安装到第一快速连接器1的夹持器安装部分15的外圆周表面。这时,台肩55,55沿着或跟踪止动壁区35,35外表面分别与突起安装部分21,21的一个周向端部上的止动壁区35,35接触。止动器部分57,57分别邻接突起安装部分21,21的第一端壁31,31,而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沿着或跟踪止动壁区37,37的外表面分别与突起安装部分21,21的另一个周向端的止动壁区37,37接触或接合。为了使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与止动壁区37,37接合,例如在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靠近第二槽27,27另一个周向端部或边缘时,应暂停接合臂49,49的插入,在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向外弹性变形后,再重新开始,因此,使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的前端(自由端)位于第二槽27,27的外部。随后,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从第二槽出来,并在一个拉出方向与止动壁区37,37接合,以便对拉出运动施加一个阻力。按照这种方式,第一线材夹持器5安装到第一快速连接器1上,因此使夹持器保持部分15与一对接合臂49,49结合,而止动器部分57,57在一个插入方向与突起安装部分21,21接合,即对插入运动施加一个阻力,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在一个拉出方向与突起安装部分21,21接合。一对接合臂49,49座落在接合槽23,23中,因此大部分突入第一连接器壳体3中。
同时,第一槽25,25一个周向端之间的距离设计成等于第二槽27,27另一个周向端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管道63的外径。因此,在一对接合臂49,49,特别是一对臂体59,59没有展开但相互平行延伸时,第一线材夹持器5安装到夹持器保持部分15上。
特别如图4所示,橡胶软管65装配到软管连接部分7的外圆周边,因此软管65的前端或相对的轴向端靠近其一个轴向端上管道保持部分17形成的台阶部分67,经由一个紧固带69固定到连接体11上,因此充分锁定地连接到第一快速连接器1上。
例如金属制的管道63插入到第一快速连接器1的夹持器安装部分15一端的开口71,并固定在此。管道63在其一个轴向端有一个插入端部分73,在其一个外圆周表面形成一个环形接合凸出部75。环形接合凸出部75在其一个轴向端有一个沿相对的轴向而直径增大成反锥形的环形表面。推斥管道63,并适当地插入到第一快速连接器1或第一连接器壳体3,因此,环形接合凸出部75一个轴向端的环形表面相应前进,并扩张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臂体59,59之间的间隔,而与第一衬套43的一个相对的轴向端邻接,并且,插入端部分73整个长度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3的管道插入部分9中。环形接合凸出部75一个相对的轴向端的环形表面是在径向或者在垂直轴向的方向扩大,当凸出部75的这个环形表面邻接第一衬套43的一个相对的轴向端时,这个环形表面在轴向上位于相当于或基本相当于接合槽23轴向端77的一个位置。因此,当管道63精确地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3的管道插入部分9时,反弹力使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臂体59,59快速返回到原来的平行关系,并立即与环形接合凸出部75或该凸出部75相对的轴向端的环形表面接合,因此,把管道63锁定在第一快速连接器内,不能发生相对轴向移动。
管道63的插入端部分73的一个轴向端超过或穿过O形环41达到管道保持部分17,因此,O形环在管道63,或其插入端部分73,与第一快速连接器1,或第一连接器壳体3之间形成一种密封。环形接合凸出部75轴向伸出的插入端部分73的一端由管道保持部分17和第一衬套43保持,而没有施加径向作用。为了确保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与接合臂49,49或臂体59,59立即接合,环形接合凸出部75的结构可以是这样的当它的轴向端环形表面邻接第一衬套43时,环形接合凸出部75的一个相对的轴向端应稍微超过接合槽23的一个轴向端。
当从第一快速连接器1中拆卸管道63时,通过抓手提升手握杆53,在推出方向或收缩方向(即安装方向的相对的方向)对锁定或保持在安装位置(图5所示位置)的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手握杆53施加拉力或收缩力(参见图5箭头A)。因此,如图6所示,在使接合臂49,49的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分别向突起安装部分21,21另一周向端止动壁区37,37外表面上的第二槽27,27滑动时,第一线材夹持器5在一个收缩方向移动。由于突起安装部分21,21另一周向端上的止动壁区37成形在横截面内呈弧形(像一个向外突出的弓形),在一个收缩方向逐渐径向向外扩展,接合臂49,49随第一线材夹持器5在收缩方向的移动而逐渐增宽或展开,因此,对第一线材夹持器5施加抗收缩的阻力或抗收缩力。当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前端正好通过另一周向端上的止动壁区37,37的周向或纵向中心时,第一线材夹持器与被进一步拉动抵抗抗收缩力,直到臂体59,59牢固地邻接并靠在分隔段29,29上。随后不允许第一线材夹持器5进一步在收缩方向移动而超过那个位置(收缩位置)。然而,在这种状态,即收缩状态(如图6所示),接合臂49,49展开到这样一个程度;使得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可以从它们之间通过。因此,接合臂49,49与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的接合被卸下,管道63可以被推出第一连接器壳体3,或管道插入部分9。
例如当通过抓手松开手握杆53,从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手握杆53释放一个收缩力时,第一线材夹持器5在接合臂49,49反弹力的作用下移动或自动而快速地返回到其安装位置并保持它们原来的平行关系,并使接合臂49,49的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分别在与第二槽27,27(参见图6箭头B)一个相对的方向沿突起安装部分21,21另一个周向端上的止动壁区37,37的外表面或外圆周表面滑动。
同时,在第一线材夹持器5中,马蹄形的手握杆53一般沿着安装方向延伸,手握杆53的前端或相对的端部的前端设有止动器部分57、57。当第一线材夹持器5位于安装位置,止动器部分57、57与隆起的安装部分21,21的第一端壁31、31(锁定部分,其表面限定锁定表面)。另外,在与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安装方向垂直或基本垂直的止动器部分57和第一端壁31的部分上或之间建立它们之间的贴合关系。因此,即使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手握杆53试着沿安装方向强力地推,或一个外力沿安装方向加在手握杆53上,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接合臂49、49不会张开。但是,例如,如果台肩51,51不包括止动器部分57,57,和例如,从手推杆53的相对端到台肩体55,55的部分分别稍微从隆起的安装部分21,21的第一端壁31,31凸起,例如,当压力作用在手握杆53的中心,通过像杆杠作用在支点上,支点是在台肩体55,55和隆起的安装部分21,21的止动壁区35,35之间的接触部分,凸起部分朝着连接器壳体3变形并且接合臂张开。随后,就有接合臂49,49和管65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之间的接合脱开并且管63从第一快速连接器中脱出的危险。
第一连接器壳体3的夹持器安装部分15是径向对称形状,这使得第一线材夹持器5也可以从径向对立的一侧类似地安装。
如图7所示,在一个第二快速连接器79中,用一个第二线材夹持器81替代第一快速连接器1中的第一线材夹持器5。就其它结构而言,第二快速连接器79与第一快速连接器1是相同的一第二线材夹持器81是通过改进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接合止动器部分61,61的结构而构成的,就其它结构而方,与第一线材夹持器5相同。因此,其结构功能与第一快速连接器相同的部分通常采用相同的标号,在这里不再说明(也适于下面的其它实施例)。
第二线材夹持器81有一对接合臂83,83。每个接合臂83,83包括臂体59,以及在臂体59前端整体成形并向内弯曲的接合止动器部分85。接合止动器部分85不同于接合止动器部分61,它包括一个接合体87,该接合体87弯成角度以便与突起安装部分21另一周向端的止动壁区37相应,且接合体87的长度总的与止动壁区37长度相等,该接合止动器部分85还包括一个在接合体87前端整体成形以便向外弯的、并沿臂体59的安装方向或延伸方向延伸一个短距离的保持部分89。第二线材夹持器81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3上,因此,接合止动器部分85,85的接合体87,87沿着或跟踪另一周向端上的止动壁区37,37的外表面而接触,并且与这个止动壁区37,37接合。在某些情况下,保持部分89、89的弯曲的起始部分与止动壁区37、37接触、接合并在其上滑动。
第二线材夹持器81按照与第一线材夹持器5与第二快速连接器79组装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模式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3上(这里,接合止动器部分85或接合体87类似于接合止动器部分61那样处理),然后装配第二快速连接器79。管道63按照与第一快速连接器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模式插入并连接到第二快速连接器79。在从所连接的第二快速连接器79拆卸管道63时,如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情况那样,一个拉力或收缩力(参考图7箭头A)施加到保持在安装位置(图7所示位置)的第二线材夹持器81上。随后,第二线材夹持器81在收缩方向移动,而使接合臂83,83的接合体87,87向着突起安装部分21,21另一个周向端上的止动壁区37,37外表面上的第二槽27,27滑动。如像在第一线材夹持器5那样,接合臂83,83沿着第二线材夹持器81在收缩方向的移动而逐渐展开。第二线材夹持器81被推斥直到臂体59,59牢固地靠在分隔段29,29上,使其不能超越那个位置,即收缩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继续在收缩方向移动。然而,在这种状态(即收缩状态),如像第一线材夹持器那样,接合臂83,83展开到这样一个程度使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可在它们之间通过。
如图8所示,在这种收缩状态,接合止动器部分85,85的接合体87,87在止动臂区37,37之外,并分别滑入或将要滑入第二槽27,27,并且接合止动器部分85,85的保持部分89,89分别与处于安装方向的第二槽27,27的另一周向端接合。因此,即便在第二线材夹持器81释放了这种收缩力,第二线材夹持器仍然保持在收缩位置。为使第二线材夹持器81从收缩状态返回到安装位置,保持部分89向外移动,并且通过在安装方向强烈推进第二线材夹持器81,迫使接合止动器部分85,85的接合体87,87前端到止动壁区37,37外表面上的第二槽27,27的外面。随后,第二线材夹持器81借助于接合壁83,83的反弹力平稳移动或返回到其安装位置,并保持原来的平行关系。
如图9所示,在第三快速连接器91中,采用第三线材夹持器93替代第一快速连接器1中的第一线材夹持器5。就其它结构而言,第三快速连接器91与第一快速连接器1相同。通过改进第一线材夹持器5的臂体59,59前端结构而构成第三线材夹持器93,该夹持器93其它结构与第一线材夹持器5相同。
第三线材夹持器93有一对接合臂95,95。和第一线材夹持器5一样,每个接合臂95包括一个直接从台肩51或台肩体55延伸的长臂体97,和一个在臂体97前端形成的并且向内弯曲成角度的接合止动器部分61。然而,臂体97包括一个向外弯曲的支撑止动器部分99,在其前端投影类似三角形。支撑止动器部分99的一部分向着台肩51,以急剧的弯角向外弯曲,其另一部分向着前端,以较平缓的角度向内弯曲。这另一部分像直线一样向前端延伸,限定接合止动器部分61,使其类似于直线。
第三线材夹持器93以与第一线材夹持器5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模式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3上,因此,第三快速连接器91被组装了。在第三线材夹持器93中,例如接合止动器部分61可设成较短的长度以便于平稳地安装第三线材夹持器93。管道63以与第一快速连接器1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模式插入并连接到第三快速连接器91。在从所连接的第三快速连接器拆卸管道63时,与第一线材夹持器的情况一样,施加一个拉力或收缩力(图9中的箭头A)到保持在安装位置(图9所示位置)的第三线材夹持器93上。随后,第三线材夹持器93以与第一线材夹持器5相同的模式在收缩方向移动。大约在接合止动器部分61的前端到达另一周向端止动壁区37的圆周中心或纵向中心时,臂体97的支撑止动器部分99的一个支撑部靠在分隔段29上,随后,使第三线材夹持器93不能超越那个位置,即收缩位置(如图10所示)在收缩方向继续移动。然而,在这个状态,即在一个收缩状态,如在第一线材夹持器5一样,接合臂95,95展开到这样一个程度;使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可以从它们之间通过。
如图11所示,在第四快速连接器101中,用一个第四线材夹持器103替代第二快速连接器79的第二线材夹持器81。就其它结构而言,第四快速连接器101与第二快速连接器79相同。通过改进第二线材夹持器81臂体59,59的前端结构,就构成了第四线材夹持器103,就其他部分而言,第四和第二两种线材夹持器103,81是相同的。
第四线材夹持器103有一对接合臂105,105。如第二线材夹持器81或第一线材夹持器5一样,每个接合臂105,105包括一个直接从台肩51前端或台肩体55延伸的长臂体107,以及一个在臂体107前端成形以便向内弯曲或成角度的接合止动器部分85。臂体107包括一个向着前端,向外弯曲,类似三角形的支撑止动器部分109。支撑止动器109的一部分向着台肩51,例如以一个急剧的角度向外弯曲,其另一部分向着前端,以一个平缓的角度向内弯曲。向着前端的这个另一部分像直线一样延伸,接合止动器部分57从该另一部分连续地限定。
第四线材夹持器103按与第二线材夹持器相同的方式和相同模式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3上,第四快速连接器101进行组装。管道63以与第二快速连接器79相同方式和相同模式插入并连接到第四快速连接器101上。在从所连接的第四快速连接器101卸下管道63时,如在第二线性夹持器81那样,施加一个拉力或收缩力(参见图11箭头A)到保持在安装位置(如图11所示)的第四线材夹持器103上。因此,第四线材夹持器103以与第二线材夹持器81相同的模式在收缩方向移动,臂体107的支撑止动器部分109的一个支撑部靠在分隔段部分29上,使第四线材夹持器103不能超越那个位置,即一个收缩位置(如图12a的位置)在收缩方向继续移动。然而,在这种状态,即在收缩状态,如在第二线材夹持器81那样,接合臂105,105展开到这样一个程度使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可以从它们之间通过。
在收缩状态,接合止动器部分85,85的接合体87,87前端在另一周向端上的止动壁区37,37的外面,并滑入或将滑入第二槽27,27中。因此,当从第四线材夹持器103释放收缩力时,像第二线材夹持器81那样,第四线材夹持器103仍保持在其收缩位置。为了使第四线材夹持器103从收缩状态返回到安装状态,如像第二线材夹持器81那样,必须在安装方向强力推斥第四线材夹持器103。
如图12(b)所示,通过强力拉动第四线性夹持器103,接合止动器部分85,85可以完全在第二槽27,27中滑动。然而,支撑止动器部分109不能通过管道63和分隔段部分29之间的狭窄间隙。因此,即便强力拉动第四线材夹持器103,也不能把它从第一连接器壳体3中卸下来。
如图13所示,在第五快速连接器111中,用第五线材夹持器113替代第二快速连接器79中的第二线材夹持器81。例如,第五线材夹持器113由金属线材件制造。第五快速连接器111也是通过改进第一连接器壳体3和第一衬套43的结构而构成的,因此,与第五线材夹持器113相适应。就其它结构而言,第五和第二快速连接器111,79是相同的。
第五线材夹持器113有一个连杆115,和一对从连杆115两对立端相互平行延伸的接合臂117,117。每个接合臂117包括一个臂体59,和一个在臂体59前端整体成形并向内弯曲的接合止动器部分119。连杆115在其对立的两端设有台肩121,121,以及一个手握杆123,并通常与台肩121,121之间的第二线材夹持器81的手握杆53的结构相同。与第二线材夹持器81的台肩51不同,这种台肩121以与止动壁区35相适应的一个角度从手握杆123直线延伸到接合臂117。但是,第五线材夹持器113的连杆115可以有与第二线材夹持器81的连杆同样的结构。每个接合臂117,117包括接合止动器区119。接合止动器区119包括一个其结构与第二线材夹持器81的接合体87基本相同的、向内弯曲、弯转或成角度的接合体125,以及一个在这个接合体125前端整体成形的且弯曲、并沿轴向(一般沿一个轴向)延伸的轴向部分127,接合体125构成为一个弯角,以与突起安装部分21另一周向端的止动壁区37相适应,且与该止动壁区37有基本相等的长度。第五线材夹持器113安装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29上,使接合止动器部分119,119的接合体125,125沿着或跟踪另一周向端的止动壁区37,37的外表面进行接触,并分别与止动壁区37,37接合。就其它结构而言,第五线材夹持器113与第二线材夹持器81相同。在某些情况下,轴向部分127、127的弯曲的起始部分与止动壁部分37、37接触、接合并在其上滑动。
第五快速连接器111的第二连接器壳体129在第一槽25的一个周向端部有连续地从其周向端部沿一个轴向延伸的短的槽形或矩形的第一开口(进入口),而在第二槽27的另一个周向端有连续地从其周向端部沿一个轴向延伸的短的槽形或矩形的第二开口(出口)。就其它部分而言,第二连接器壳体129与第一连接器壳体3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14所示,例如由金属制造的一个第二衬套135用于第五快速连接器111。第二衬套135是通过改进第一衬套43而构成的,即在第一衬套43的一个相对的轴端整体形成一个接受部137,以安装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接受部137包括一个沿轴向相对的方向径向扩大成反锥形的内圆周表面部分,并与环形接合凸出部75一个轴端的锥形环形表面相适应。第二衬套135包括沿轴向相对方向稍微突出的,并处于接受部137的径向对称位置的,整体成形的锁块区139,139。每个锁块区139都有一个与突起安装部分21相当的周向长度,并且包括一个从接受部137内圆周表面延伸的内表面。第二衬套135的外圆周表面在形状上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29内圆周表面相适应。然而,为了座落于突起安装部分21,21中,锁块区139,139周向中间部分被切开,以分别限定贯穿区141,141。因此,当第二衬套135装配到第二连接器壳体129时,第一槽25的第一开口131和第二槽27的第二开口133将分别被锁块区139,139的外圆周表面或外表面局部被堵塞或封闭,该外圆周表面或外表面与突起的安装部分21、21的内圆周表面或内表面接触。因此,在第五快速连接器111中,只要没有从第二连接器壳体129卸下第二衬套135,第五线材夹持器113就绝不会从第二连接器壳体129脱落。
为了用这类结构组装第五快速连接器,首先,按下列方式从第一槽25的一侧(一个预定的径向侧)把第五线材夹持器113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129上。接合止动器部分119,119的轴向部分127,127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129的第一槽25,25的第一开口131,131,然后,轴向部分127,127分别向外伸出第二槽27,27的第二开口133,133。第五线材夹持器113以与第二线材夹持器81同样的方式和模式安装到第二连接器壳体129上。随后,在一个收缩方向拉动第五线材夹持器113,直到轴向部分127,127正好分别座落于第二开口133,133,并保持在这种状态(图14所示的一种状态),然后,第二衬套135压配合到第二连接器壳体129。在这种状态,(参见示出第五线材夹持器113的张开状态的图17,该图一般与图14一样)臂体59,59或臂体59、59的部分延伸或伸出入第二连接器壳体129的距离一般等于或稍大于第二衬套135的贯穿部141,141之间的距离。这就是说,接合臂117,117或臂体59,59充分展开,可使第二衬套135从它们之间通过,或可使第二衬套135的贯穿部141,141和第一衬套43的部分从它们之间通过。因此,可以使第二衬套135通过第五线材夹持器113,并压配合到密封保持部分19。
参见图16,第五线材夹持器113安装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29上,使得接合止动器部分119,119的接合体125,125与另一周向上的止动壁区37,37接合。
按照与第二快速连接器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模式,管道63插入并连接到第五快速连接器111上。在从所连接的第五快速连接器111上卸下管道63时,和第二线材夹持器81的情况一样,施加一个拉力或收缩力(参见图16的箭头A)到处于安装位置(图16所示位置)的第五线材夹持器113上。随后,第五线材夹持器113在收缩方向移动,而接合臂117,117的接合体125,125在突起安装部分21,21另一周向端的止动壁区37,37外表面上向第二槽27,27滑动。像在第二线材夹持器81一样,接合臂117,117随着第五线材夹持器113在收缩方向的移动而逐渐展开。第五线材夹持器被拉动,直到臂体59,59牢固地靠在分隔段29,29上,并不能超越那个位置,即一个收缩位置(图17所示位置)而进一步在收缩方向移动。然而,在这个状态,即收缩状态,接合臂117,117展开到这样一个程度使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可以从它们之间通过。
这里,轴向部分127,127设成从隆起的安装部分21,21的相对的周向端的止动壁区37,37的外表面稍微突起(更具体地,在某些情形下,仅仅轴向部分127,127的弯曲的起始部分与止动壁区的外表面接触、接合并在其上滑动)。但是,轴向部分127,127可设成使得整个轴向部分127,127在止动壁区37,37的外表面上滑动。同时,在图中,相对第一线材夹持器5,第二线材夹持器81,第三线材夹持器93和第四线材夹持器103,接合臂49,83,95,105看来沿缩回方向,在第一衬套43的外边沿或外边缘上稍微重叠。这种结构是可能的,但是当然类似于第五线材夹持器113,线材夹持器49,83,95,105可以构造成使得接合臂49,83,95,105不在缩回方向,在第一衬套43的外边沿或外边缘上稍微重叠。
如图17所示,在这种收缩状态,接合止动器部分119,119的接合体125、125的前端在止动壁区37,37之外,并且分别滑入或将滑入第二槽27,27。因为第二开口133,133被第二衬套135的锁块区139,139的外圆周表面或外表面堵塞或封闭,轴向部分127,127不能进入第二连接器壳体129。然而,该轴向部分127,127(轴向部分127、127的弯曲的起始部分或侧面分别在一个安装方向(例如,轴向部分127、127向外成夹角朝着一个轴向)接合第二槽27,27和第二开口133,133或第二槽27,27)的另一周向端。因此,即使从第五线性夹持器113释放这种收缩力时,第五线材夹持器113仍保持在这个收缩位置。为了使第五线材夹持器113从收缩状态或收缩位置返回到安装位置,通过在安装方向强力推斥第五线材夹持器113,迫使接合止动器部分119,119的轴向部分127,127脱离第二槽27,27和第二开口133、133或第二槽27、27,到或朝着止动壁区37、37的外表面,或轴向部分127、127向外移动,而接合止动器部分119、119的接合体125、125的前端强制脱离第二槽27、27落到止动壁区37、37的外表面。随后,第五线材夹持器113在接合臂117,117反弹力作用下平稳移动或返回到其安装位置,并保持原来的平行关系。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连接器,例如用于汽车等设施管道中的耐高温空气软管的快速连接器,产生了可靠的连接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连接管道和软管的快速连接器,包括一个管形连接器壳体(3,129),在其一个轴向端设有一个用于连接软管(65)的连接部分(7),在相对的轴向端设有一对在径向对置的接合槽(23),一个马蹄形或基本马蹄形的并具有一对接合臂(49,83,95,105,117)的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在一个相对的轴向端这样装入连接器壳体(3,129)使一对接合臂(49,83,95,105,117)座入接合槽(23),因而夹住连接器壳体(3,129);接合臂(49,83,95,105,117)穿过接合槽(23)伸进连接器壳体(3,129),在管道(63)的插入端部分(73)插进连接器壳体(3,129)时,与管道(63)插入端部分(73)的一个环形接合凸出部(75)卡合接合,每个槽(23)的宽度等于或稍大于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接合臂(49,83,95,105,117)的直径,每个槽(23)在一个周向端有一个第一槽(25),在另一个周向端有一个第二槽(27),第一槽(25)和第二槽(27)不连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槽(25)和第二槽(27)由其间的一个分隔段(29)隔开,分隔段(29)有较小的周向长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安装在连接器壳体(3,129)中,可在一个安装位置与一个收缩位置之间移动,当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处于安装位置时,一对接合臂(49,83,95,105,117)与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接合,当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处于收缩位置时,接合臂(49,83,95,105,117)允许环形接合凸出部(75)通过,通过在拉拔方向拉动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该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从安装位置移动到收缩位置,当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被拉到收缩位置时,接合臂(49,83,95,105,117)与分隔段(29)接合,因此,线材夹持器(5,81,93,103,113)在拉拔方向的移动被堵住。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线材夹持器(81,103,113)在收缩位置移动时,该线材夹持器(81,103,113)与接合槽(23)的周向端部接合,并保持在收缩位置。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快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合臂(117)的每个前部弯曲并沿着快速连接器(111)的轴向延伸构成一个轴向部分(127),管形连接器壳本(129)的每一个第一和第二槽(25,27)都具有一个开口(131,133),可以使这个轴向部分(127)滑入和滑出连接器壳体(129)。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线材夹持器(113)安装到管形连接器壳体(129)后,装配在管形连接器(129)的衬套(135)封闭了开口(131,133)。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材夹持器(5,81,93,103)的结构使得一当移动在安装位置的线材夹持器(5,81,93,103)被进一步推时,一对接合臂(49,83,95,105)决不会转回这种状态以允许管道(63)的环形接合凸出部(75)从中穿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足够强度的快速连接器,虽然一个连接器壳体在其一个相对的轴向端设有接合槽,以允许线材夹持器的接合臂伸入到这种连接器壳体的长内部。这种快速连接器(1)设有连接器壳体(3)和线材夹持器(5)。连接器壳体(3)有夹持器安装部分(15),接合槽(23,23)在夹持器安装部分(15)上构成。线材夹持器(5)安装在夹持器安装部分(15)上,因此,接合臂(49,49)进入接合槽(23,23),并伸入到夹持器安装部分(15)。每个接合槽(23,23)在其一个周向端有第一槽(25),在其另一个周向端有第二槽(27),其间由一个分隔段(29)隔开。
文档编号F16L37/088GK1621732SQ20041009584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8日
发明者高柳晃, 森浩芳, 西村元秀 申请人: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