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006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领域运动部件速停缓冲用的缓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真空断路器等机电设备用的油缓冲器。
背景技术
快速运行的机械部件或转动体,在速停的场合下通常需用缓冲器来吸收冲出能量,避免机械反弹和振动,以延长部件的机械寿命;例如真空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则要求缓冲力恒定,回弹小才不致灭弧室重燃,以能保证断路器的机械寿命和使用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缓冲器,该缓冲器阻尼特性稳定,复位时回油速度快,顶杆复位迅速,应用于真空断路器时,能有效地改善断路器的分闸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油缓冲器,包括缸体1、活塞套2、顶杆3、弹簧4、盖套5;所述的活塞套2开有中心孔6和N个平行于中心孔6的泄油孔7(N≥2),所述的活塞套2的底部开有连通泄油孔7的环形凹槽24,环形凹槽24与活塞套2外壁之间开有通油口8,所述活塞套2安装在缸体中,活塞套2通过活塞环9与缸体1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的顶杆3分为顶杆上部3.2和顶杆下部3.1,所述的顶杆下部3.1穿过中心孔6且与中心孔6滑动配合,顶杆下部3.1直径小于顶杆上部3.2直径,顶杆下部3.1末端开有弹簧卡槽10,所述的活塞套2通过油垫11、垫圈12、卡簧13与顶杆下部3.1连接,活塞套2、油垫11、垫圈12三者的总厚度小于顶杆上部3.2下边至顶杆下部3.1的弹簧卡槽10上边的总长度,所述的油垫1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环形凹槽24的外径且小于活塞套2外径.
所述的泄油孔为8个,通油口为4个。
所述的弹簧由内弹簧14和外弹簧15构成,内弹簧14置于外弹簧15之中且两者的螺旋方向相反,内弹簧14的一端与顶杆下部3.1端面接触,外弹簧15的一端与锥形垫圈12的平面接触,内、外弹簧15的另一端安装在缸体的内底面。
所述的盖套5开有盖套中心孔16,顶杆上部穿过盖套中心孔16且与其滑动配合,所述的盖套5下部绕盖套中心孔16开有一盖套储油凹区17,所述的盖套储油凹区17与缸体内壁配合构成一储油腔18,盖套5上端面开有用于安放内油封环19的圆形凹槽20,内油封环19内壁与顶杆3滑动配合,其外壁与圆形凹槽20紧密配合,储油腔18下部开有油孔A21,储油腔18与圆形凹槽20之间开有油孔B22。
围绕储油腔18中心安装有一个带缺口的油吸附环23,缺口位于油孔A21和油孔B22之间。
所述的盖套5上部外壁开有用于安放外密封环26的环槽,盖套5通过外密封环26与缸体上部内壁紧密接合。
所述的内油封环19的内端面开有凹槽19.1,其与盖套端面的圆形凹槽20底部构成内油封环油腔,内油封环油腔通过油孔B与储油腔18连通。
所述的活塞套2外壁装有两个活塞环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顶杆3受外力作用带动活塞套2作压缩运动时,位于缸体1内底壁至活塞套底部为高压油区,活塞套顶部至盖套5内底面为低压油区,在高压油区缓冲器油的压力作用下,油垫11与活塞套2底部紧密接触,此时,高压油区的缓冲器油只能通过通油口8进入低压油区,进入低压油区的缓冲器油一部分通过油孔A21进入储油腔18,大部分被储油腔18的油吸附环23所吸附,使低压油区能有效地吸收高压油区传来的冲击能量;另外,储油腔18的部分缓冲器油可通过油孔B进入内油封环19油腔,使内油封环19膨胀吸附部分能量同时又使内油封环19与顶杆3及圆形凹槽20的接触更为紧密;在本实用新型中,油缓冲器的阻尼和响应时间的关键由通油口8的大小所决定。
当外力消失时,油缓冲器处于释放状态的瞬间,活塞套2在内、外弹簧15的弹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此时,油垫11与活塞套2底部松开形成一缝隙25,缓冲器油由低压油区迅速地流回高压油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缓冲器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特别是活塞套开有泄油孔、通油口及与油垫相配合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对大冲量的冲力进行缓冲且复位迅速,应用范围广,在要求速停且无振动的场合下使用更为适宜,如在断路器使用时可有效改善分闸特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缩运动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中A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释放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弹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活塞套底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C-C剖视图;图8为图9的D-D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油封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活塞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2、活塞套;3、顶杆;3.1、顶杆下部;3.2、顶杆下部;4、弹簧;5、盖套;6、中心孔;7、泄油孔;8、通油口;9、活塞环;10、弹簧卡槽;11、油垫;12、垫圈;13、卡簧;14、内弹簧;15、外弹簧;16、盖套中心孔;17、盖套储油凹区;18、储油腔;19、内油封环;19.1、凹槽;20、圆形凹槽;21、油孔A;22、油孔B;23、油吸附环;24、环形凹槽;25、缝隙;26、外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至
图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油缓冲器,所述的油缓冲器,包括缸体1、活塞套2、顶杆3、弹簧4、盖套5,如
图1、图2所示;所述的活塞套2开有中心孔6和8个平行于中心孔6的泄油孔7,所述的活塞套2的底部开有连通泄油孔7的环形凹槽24,环形凹槽24与活塞套2外壁之间开有4个通油口8,如图6所示;所述活塞套2安装在缸体1中,活塞套2通过活塞环9与缸体内壁滑动配合;参照
图11,所述的顶杆3分为顶杆上部3.2和顶杆下部3.1,所述的顶杆下部3.1穿过活塞套2的中心孔6且与中心孔6滑动配合;如
图11所示,顶杆下部3.1直径小于顶杆上部3.2直径,顶杆下部3.1末端开有弹簧卡槽10;参照
图12,所述的活塞套2通过油垫11、垫圈12、卡簧13与顶杆下部3.1连接,活塞套2、油垫11、垫圈12三者的总厚度小于顶杆上部3.2下边至顶杆下部3.1的弹簧卡槽10上边的总长度,所述的油垫1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环形凹槽24的外径但小于活塞套2外径,如图7所示,所述的活塞套2外壁装有两个活塞环9;所述的油缓冲器装有缓冲器油,所述的缸体1内底壁至活塞套底部为高压油区,活塞套顶部至端盖内底面为低压油区;参照
图1和图2,当油缓冲器受到冲击,处于压缩运动状态时,高压油区的缓冲器油通过通油口8,再经过泄油孔7流向低压油区,如图2所示;参照图3和图4,外力消失时,油缓冲器处于释放状态,活塞套2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油垫11脱离形成一缝隙25,缓冲器油由低压区经泄油孔7向活塞套2底部与油垫11之间如图4所示的缝隙25及通油口8迅速流回高压区。
如图5所示,所述的弹簧4由内弹簧14和外弹簧15构成,内弹簧14置于外弹簧15之中且两者的螺旋方向相反,参照
图1,内弹簧14的一端与顶杆3下部端面接触,外弹簧15的一端与锥形垫圈12的平面接触,内、外弹簧15的另一端安装在缸体1的内底面。

图1、图8所示,所述的盖套5开有盖套中心孔16,顶杆3上部穿过盖套中心孔16且与其滑动配合,所述的盖套5下部绕盖套中心孔16开有一盖套储油凹区17,所述的盖套储油凹区17与缸体内壁配合构成一储油腔18,盖套5上端面开有用于安放内油封环19的圆形凹槽20,内油封环19内壁与顶杆3滑动配合,其外壁与圆形凹槽20紧密配合,低压区与储油腔18下部开有油孔A21,储油腔18与圆形凹槽20之间开有油孔B22。
参照图8和图9,围绕储油腔18中心安装有一个带缺口的油吸附环23,缺口位于油孔A和油孔B之间。
参照图8和图9,所述的盖套5上部外壁开有用于安放外密封环26的环槽,盖套5通过外密封环26与缸体上部内壁紧密接合。

图10所示,所述的内油封环19的内端面开有凹槽19.1,参照
图1,其与盖套端面的圆形凹槽20底部构成内油封环油腔,内油封环油腔通过油孔B22与储油腔18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顶杆3受外力作用带动活塞套2作压缩运动时,在高压油区缓冲器油的压力作用下,油垫11与活塞套2底部紧密接触,此时,高压油区的缓冲器油只能通过通油口8进入低压油区,进入低压油区的缓冲器油一部分通过油孔A21进入储油腔18,且大部分被储油腔18的油吸附环23所吸附,使低压油区能有效地吸收高压油区传来的冲击能量;当冲击能量效大时,储油腔18的部分缓冲器油可通过油孔B22进入内油封环19油腔,使内油封环19膨胀吸附部分能量同时又使内油封环19与顶杆3及圆形凹槽20的接触更为紧密;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通油口8最小处的总截面积远小于泄油孔7的总截面积,因此,在压缩过程中,通油口8最小处的总截面积的大小则决定了油缓冲器的阻尼和响应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油缓冲器,包括缸体(1)、活塞套(2)、顶杆(3)、弹簧(4)、盖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套(2)开有中心孔(6)和N个平行于中心孔的泄油孔(7)(N≥2),所述的活塞套(2)的底部开有连通泄油孔(7)的环形凹槽(24),环形凹槽(24)与活塞套(2)外壁之间开有通油口(8),所述活塞套(2)安装在缸体中,活塞套(2)通过活塞环(9)与缸体(1)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的顶杆(3)分为顶杆上部(3.2)和顶杆下部(3.1),所述的顶杆下部(3.1)穿过活塞套(2)的中心孔(6)且与中心孔(6)滑动配合,顶杆下部(3.1)直径小于顶杆上部(3.2)直径,顶杆下部(3.1)末端开有弹簧卡槽(10),所述的活塞套(2)通过油垫(11)、垫圈(12)、卡簧(13)与顶杆下部(3.1)连接,活塞套(2)、油垫(11)、垫圈(12)三者的总厚度小于顶杆上部(3.2)下边至顶杆下部(3.1)的弹簧卡槽(10)上边的总长度,所述的油垫(1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环形凹槽(24)的外径但小于活塞套(2)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油孔(7)为8个,通油口(8)为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4)由内弹簧(14)和外弹簧(15)构成,内弹簧(14)置于外弹簧(15)之中且两者的螺旋方向相反,内弹簧(14)的一端与顶杆(3)下部端面接触,外弹簧(15)的一端与锥形垫圈(12)的平面接触,内、外弹簧(15)的另一端安装在缸体的内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套(5)开有盖套中心孔(16),顶杆(3)上部穿过盖套中心孔(16)且与其滑动配合,所述的盖套(5)下部绕盖套中心孔(16)开有一盖套储油凹区(17),所述的盖套储油凹区(17)与缸体内壁配合构成一储油腔(18),盖套(5)上端面开有用于安放内油封环(19)的圆形凹槽(20),内油封环(19)内壁与顶杆(3)滑动配合,其外壁与圆形凹槽(20)紧密配合,储油腔(18)下部开有油孔A(21),储油腔(18)与圆形凹槽(20)之间开有油孔B(22)。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围绕储油腔(18)中心安装有一个带缺口的油吸附环(23),缺口位于油孔A(21)和油孔B(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套(5)上部外壁开有用于安放外密封环(26)的环槽,盖套(5)通过外密封环(26)与缸体上部内壁紧密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油封环(19)的内端面开有凹槽(19.1),其与盖套端面的圆形凹槽(20)底部构成内油油环油腔(19),内油封环(19)油腔通过油孔B(22)与储油腔(18)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套(2)外壁装有两个活塞环(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设备用的阻尼特性稳定的油缓冲器,包括缸体、活塞套、顶杆、弹簧、盖套,活塞套开有中心孔和平行于中心孔的泄油孔,其底部开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活塞外壁之间开有通油口,活塞套安装在缸体中,通过活塞与缸体内壁滑动配合,顶杆下部穿过中心孔且与中心孔滑动配合,其直径下于其中部直径,顶杆下部末端开有弹簧卡槽,活塞套通过油垫、垫圈、卡簧与顶杆下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对大冲量的冲力进行缓冲且复位迅速,适用于真空断路器使用且可有效改善其分闸特性。
文档编号F16F9/14GK2747411SQ200420043339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0日
发明者林芳燊 申请人:林芳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