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568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确保各机件的正常连结传动,而有效提高机件的使用寿命的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农用搬运车系针对农友于较不平坦的山区或者乡间使用,其不需作高速的行驶,因此整个动力系统不如一般车辆来的精密;目前所见的农用搬运车,其动力系统由引擎传动至飞轮,飞轮再以一皮带轮组将动力传输至变速箱输入轴,经过变速箱的扭力转换,由输出轴将动力传输至传动轴,进而驱动搬运车前进或后退,在驾驶座的侧方,设有连结于变速箱以控制档位的排档杆,由于该排档杆与变速箱并非呈一直线排列,因此排档杆必须经由多支的连杆以及转折座,方能由排档杆控制变速箱的档位,而该连结连杆的转折座系装设于车架上,而连杆的端部则又连结于会与引擎一起震动的变速箱,亦即连杆与变速箱为可同震动的连结,而转折座与车架为刚性的连结,使得连杆与转折座的连结部位会因震动而磨损,进而使得结合间隙逐渐扩大,造成排档杆不易操作控制变换档位的情形,且受限于车架的设计,排档杆亦会距离驾驶位置较远,造成驾驶人操作上的不便。
请参阅图1所示的传统的一搬运车的传动装置,其引擎飞轮10连结皮带轮11,皮带轮11透过皮带12传动至另一皮带轮13,该皮带轮13开设一内凹接合座131,并于轮侧装设离合器组14,该离合器组14具有一可与接合座131摩擦接合的从动盘141,从动盘141中心另以啮齿与变速箱15的输入轴151啮合,从动盘141利用一内压板142控制与接合座131的摩擦接合,该内压板142连结有三支穿经于外压板143外部的顶销144,各顶销144再连结一翘杆145,而可利用翘杆145的杠杆作用来拉移内压板142,一拉臂16套设有一轴承161,并以一凸轮面与固设于变速箱15上的凸轮座152接合,因此当拉臂16旋转时,藉由凸轮面的顶推,将使得拉臂16横移而抵压顶销144,进而将内压板142拉移脱离压抵从动盘141,以使从动盘141与接合座131脱离接合,使得皮带轮13的动力停止传输至变速箱15的输入轴151,以进行档位的变换,输入轴151的轴端再螺合一螺帽153,该螺帽153并架置设于支撑座18内,而支撑座18则以一轴承架设于机架19上;由于该皮带轮13以内凹接合座131与从动盘141摩擦接合,其摩擦接合面积小容易造成打滑的情形,且皮带轮13的轴孔以较小的轴宽装设一轴承17,而架设于变速箱15的输入轴151上,此种结构方式,在皮带轮13受到皮带12的拉力时,会因间隙而产生偏斜的侧向拉力,在皮带轮13与轴承17的套合距离短情形下,将无法提供足够距离位置的抗力点,而极易因偏斜的侧向拉力挤压破坏到轴承17,不仅造成轴承17的损坏,且改变皮带12的紧度,进而使得传动动力损耗,更甚者,损伤到变速箱输入轴151而造成变形时,维修费用更是耗费不赀,此外,拉臂16横移抵压三支翘杆145以拉移顶销144及内压板142脱离压抵从动盘141时,仅以三点作为抵压接触点,而容易造成受力不平均,使得从动盘141盘面与接合座131脱离接合程度不一,而产生作动不平顺的情形。
请再参阅图2所示的传统的二搬运车的传动装置,其引擎飞轮20连结皮带轮21,皮带轮21透过皮带22传动至另一皮带轮23,该皮带轮23于另侧开设一内凹座231,该内凹座231内设有一离合器组24,该离合器组24的从动盘241中心系以啮齿与变速箱25的输入轴251啮合,而外压板242则锁设于皮带轮23的轮面上,并可与从动盘241摩擦接合,以将皮带轮23的动力传输至从动盘241,一内压板243连结有三支穿经于皮带轮23外部的顶销244,各顶销244再连结翘杆245,而可利用翘杆245的杠杆作用来拉移内压板243,一拉臂26套设有一轴承261,并以一凸轮面与固设于变速箱25上的凸轮套管座252接合,因此当拉臂26旋转时,藉由凸轮面的顶推,将使得拉臂26横移而抵压顶销244,进而将内压板243拉移脱离压抵从动盘241,以使从动盘241与外压板242脱离接合,使得皮带轮23的动力停止传输至变速箱25的输入轴251,以进行档位的变换,输入轴251的轴端再螺合一螺帽253,该螺帽253并架置设于支撑座28内,而支撑座28则以一轴承架设于机架29上;由于皮带轮23的轴孔以较小的轴宽装设一轴承27,而架设于变速箱25的输入轴251上,此种结构方式,相同的在皮带轮23受到皮带22的拉力时,会因间隙而产生偏斜的侧向拉力,在皮带轮23与轴承27的套合距离短情形下,将无法提供足够距离位置的抗力点,而极易因偏斜的侧向拉力挤压破坏到轴承27,不仅造成轴承27的损坏,且改变皮带22的紧度,进而使得传动动力损耗,此外,拉臂26横移抵压三支翘杆245以拉移顶销244及内压板243脱离压抵从动盘241时,仅以三点作为抵压接触点,而容易造成受力不平均,使得从动盘241盘面与外压板242脱离接合程度不一,而产生作动不平顺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刚性的连结造成连杆组与转折座的磨损,进而提高机件的使用寿命的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将一载座以弹性垫套装配于车架上,载座上装设有引擎、发电机、皮带轮组及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该连结于变速箱以控制变换档位的排档杆,以连杆组连结于变速箱滑动轴的拨动块上,且该连杆组架设于载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于引擎的飞轮上装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以皮带传动至另一连结于变速箱输入轴的皮带轮,该皮带轮上一侧轮面装设一可由摆臂控制接合的离合器组;其特征在于,该连结于变速箱输入轴的皮带轮具有较宽的轴孔,并于轴孔两侧分别装设轴承,再套穿一套座。
其中该连结于变速箱以控制档位的排档杆,以双连杆组连结于变速箱的滑动轴,以分别控制变速箱滑动轴的横移及前、后的入档动作,滑动轴并于变速箱外侧的两端装设弹簧,使得于空档档位时,排档杆可自动复归于中间位置,以利于驾驶人操作。
其中,连结于变速箱输入轴的皮带轮以加大轴孔宽度的方式,于轴孔两侧装设两轴承及一套座,再于皮带轮另侧的轮面装设离合器组,进而以两轴承提供足够距离位置的抗力,以避免皮带轮轴承受到皮带的拉力时,因间隙而产生偏斜侧向拉力的破坏,以确保各机件的正常连结传动,并有效增加离合器组的从动盘与皮带轮轮面摩擦接合的面积。
其中,离合器组的外压板系环设有复数个簧片,并以该复数个簧片的杠杆作用来拉移内压板,另一由油压驱动的摆臂系套设有一轴承,而可于摆动时,可平均接触压抵整个环设的簧片,以控制离合器组从动盘与皮带轮轮面脱离接合,进而平均施力拉移内压板,以使作动更为平顺。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传统的一变速箱与皮带轮组传动的示意图;图2传统的二变速箱与皮带轮组传动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排档杆的连杆组传动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排档杆于打入R档时与变速箱滑动轴连结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皮带轮与套管的组装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变速箱与皮带轮组传动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组作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飞轮;11皮带轮;12皮带;13皮带轮;131接合座;14离合器组;141从动盘;142内压板;143外压板;144顶销;145翘杆;15变速箱;151输入轴;152凸轮座;153螺帽;16拉臂;161轴承;17轴承;18支撑座;19机架;20飞轮;21皮带轮;22皮带;23皮带轮;231内凹座;24离合器组;241从动盘;242外压板;243内压板;244顶销;245翘杆;25变速箱;251输入轴;252凸轮套管座;253螺帽;26拉臂;261轴承;27轴承;28支撑座;29机架;30载座;31引擎;311机架;32发电机;33变速箱;331滑动轴;332拨动块;333弹簧;334弹簧;335感应器;336输入轴;34飞轮;35皮带轮;36皮带;37皮带轮;371轴孔;372轴承;373轴承;374套座;375轴承;376轮面;38摆臂;39离合器组;391从动盘;392分离环轴承;393内压板;394外压板;395簧片;40排档杆;41第一连杆组;411摇臂;412拉杆;413摇臂;414连杆;42第二连杆组;421转折座;422连杆;423拉杆;424转折座;425连杆;426转折座;427连杆;50弹性垫套;60车架;61驾驶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将一载座30以弹性垫套50装配于车架60上,载座30上装设有引擎31、发电机32、皮带轮组及变速箱33,其中,引擎31的飞轮34装设有皮带轮35,皮带轮35再以皮带36传动至另一连结于变速箱33输入轴的皮带轮37,皮带轮37一侧轮面再装设一可由摆臂38控制接合的离合器组39;在引擎31激活时,载座30及载座上的机件,将会随着引擎31的震动而一起抖动,为了避免此一抖动的情形影响到车架60本体,造成载运的货品及驾驶人的不舒适感,因此载座30以弹性垫套50装配于车架60上,以降低震动传递到车架60上;一排档杆40装设于驾驶座61附近位置,其以连杆组连结至变速箱33的滑动轴331上,以控制滑动轴331横移及前、后的入档动作,由于排档杆40与会抖动的变速箱滑动轴331连结,因此排档杆40本身亦会传递抖动,为了避免与刚性的车架60连结造成机件磨损的情形,本实用新型排档杆40的连杆组则连结于载座30上,而可与载座30一起抖动,以避免连结部位的磨损,该连杆组具有第一连杆组41以控制滑动轴331横移,第二连杆组42则控制滑动轴331前、后的入档动作,其中,第一连杆组41以固设于引擎31本体的机架311架设一摇臂411,摇臂411一端连结排档杆40,另一端则连结一拉杆412,使得拉杆412可随着摇臂411的转动作上下移动,拉杆412的另一端又连结一架设于载座30上的摇臂413,该摇臂413再以一连杆414连结于变速箱滑动轴331上的拨动块332,进而由拨动块332推动滑动轴331左右横移,第二连杆组42以固设于引擎31本体的机架311架设一L型转折座421,转折座421一端以连杆422连结于排档杆40,另一端则连结一拉杆423,使得拉杆423可随着转折座421的转动作上下移动,拉杆423的另一端又连结一架设于载座30上的L型转折座424,转折座424的另一端再连结一连杆425,通过转折座424作动方向的转换,连杆425可作横向的位移,连杆425另端再连结一亦架设于载座30上的另一L型转折座426,转折座426的另一端再连结一连杆427,透过转折座426作动方向的转换,连杆427可作前后的位移,连杆427的另一端连结于变速箱滑动轴331上的拨动块332,进而由拨动块332带动滑动轴331转动,以作前、后入档的动作,进而排档杆40透过第一连杆组41及第二连杆组42的传动,而可作换档的动作,且第一连杆组41及第二连杆组42均系架设于载座30或引擎31本体的机架311上,而可与载座30一起抖动,以避免连结部位的磨损。
请参阅图4、图6,本实用新型于变速箱滑动轴331的两端分别装设弹簧333、334,使得于空档档位时,排档杆40可自动复归于中间位置,以利驾驶人操作,于打入R档时,拨动块332亦可对应到一感应器335,而由感应器335控制激活蜂鸣器或后退灯,以警告他人车辆进入倒车的状态。
请参阅图7、图8、图9,本实用新型连结于变速箱33输入轴336的皮带轮37,以加大轴孔371宽度的方式,于轴孔371两侧装设两轴承372、373及一套座374,套座374一端固设于变速箱33上,变速箱输入轴336套穿套座374后,以两轴承375架设于载座的机架上,皮带轮37另侧的轮面装设离合器组39,离合器组39的从动盘391可与皮带轮37另侧的轮面376摩擦接合,从动盘391中心另以啮齿与变速箱输入轴336啮合,一锁设于皮带轮37轮面376上的外压板394,环设有数个簧片395,并以该数个簧片395的杠杆作用来拉移一内压板393,该内压板393并可对应压抵从动盘391,另一由油压驱动的摆臂38可于摆动时,推移一分离环轴承392,而由分离环轴承392平均接触压抵整个环设的簧片395,以拉移内压板393,藉以控制离合器组从动盘391与内压板393及皮带轮轮面376脱离接合,使得皮带轮37的动力停止传输至变速箱的输入轴336,以进行档位的变换;本实用新型在皮带轮37受到皮带36的拉力,而因间隙产生偏斜的侧向拉力时,由于该皮带轮37于加宽的轴孔371内装设两轴承372、373及套座374,在皮带轮37与两轴承372、373的抵顶下,将可互相提供足够的抗力,而不会因偏斜的侧向拉力挤压破坏到轴承372、373,因而确保机件的使用寿命,此外,皮带轮37另侧的轮面376装设离合器组39,可有效增加离合器组从动盘391与皮带轮37轮面摩擦接合的面积,以确保离合器组39接合传动,此外,外压板394环设有数个簧片395,分离环轴承392在受摆臂38推移时,可同时推移压抵整个环设的簧片395,进而平均施力拉移内压板393,以使从动盘391脱离接合的动作更为平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排档杆连杆组可避免刚性的连结而造成磨损,且可提高皮带轮机件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将一载座以弹性垫套装配于车架上,载座上装设有引擎、发电机、皮带轮组及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该连结于变速箱以控制变换档位的排档杆,以连杆组连结于变速箱滑动轴的拨动块上,且该连杆组架设于载座上。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档杆连结至变速箱的连杆组具有第一连杆组及第二连杆组,第一连杆组连结控制变速箱滑动轴作横移动作,第二连杆组连结控制变速箱滑动轴作前、后入档动作。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箱滑动轴的两端分别装设弹簧。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箱滑动轴的拨动块对应一倒车感应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农用搬运车传动装置,将一载座以弹性垫套装配于车架上,载座上装设有引擎、发电机、皮带轮组及变速箱,其中,该连结于变速箱以控制档位的排档杆,其连杆组装设于载座上,而可随着引擎的震动同动,另连结于变速箱输入轴的皮带轮,则以加大轴孔宽度的方式,于轴孔两侧装设两轴承及一套座,再于皮带轮另侧的轮面装设离合器组,以避免皮带轮组的拉力损害机件,并可增加离合器组的接合面积,进而可确保各机件的正常连结传动,而有效提高机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H37/02GK2733108SQ20042005956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9日
发明者阮集贤 申请人:阮集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