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931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无须利用任何辅助工具即可达成快速组装的固定装置,以达到使用者可组装简易、快速,以提高整体在组装时的安全性。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生活越来越便利,人们也期待着所使用的物品能越来越简便,以符合当今简单、快速及安全的要求。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组装前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组装后的示意图。现有技术包括一个第一柱状部件10,具有一定位孔100;一个第二柱状部件11,其一端设有螺纹部110,该端可穿设该第一柱状部件10的定位孔100,且可裸露出部分螺纹部110;一螺帽12,该螺帽12与第二柱状部件11的螺纹部110相互搭配,如此可以完成该第一柱状部件10及该第二柱状部件11的固定,其中,在螺帽12与定位孔100之间可添加一垫片13,以提供在锁固时的缓冲功能,在该定位孔100内部设有与第二柱状部件11对应的内螺纹(图中未画),更能增加其稳固性。
上述现有技术乍看虽然是简单的可组装物品,但在锁附固定的过程,对于一般使用者均需使用可搭配的工具,如扳手,螺丝起子等工具,而使用者在组装时若无辅助工具的协助,很难将该项产品组装牢固,且在使用辅助工具时,若不小心使用也容易有意外的情况发生,且上述的现有技术若在第二柱状部件10的内孔100内设有与第二柱状部件11的内螺纹,虽然可增加其稳固性,但也增加了其组装时的程序,而会显的繁杂。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为了能更方便使用组装,且不增加成本,经过全力研发改良,终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能加以实施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达到简易及快速的组装,同时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完成组装,以提高整体在组装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包括一个下侧设有定位孔的第一柱状部件,一个其前端可穿过前述第一柱状部件定位孔的第二柱状部件;一个将第一柱状部件和第二柱状部件装配在一起的限位部件;所述第一柱状部件,具有一定位孔及进一步设有一个第一卡块;所述第二柱状部件,其前端进一步设有第二卡块;所述限位部件,具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分别与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相互扣接。
前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中第一卡块呈现一T字型。
前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中第二卡块呈现一T字型。
前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为一卡勾。
前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为一卡槽。
前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卡槽的一端向该限位部件的轴心外延伸。
前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二限位部为一透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无须利用任何辅助工具即可达成快速组装的装置,以达到使用者可组装简易、快速,以提高整体在组装时的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极具进步性及实用性。


图1现有技术组装前的示意图;图2现有技术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限位部件未转动前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限位部件已转动后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限位部件未转动前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限位部件已转动后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请参阅图3~图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限位部件未旋转前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限位部件已旋转后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柱状部件20,具有一定位孔200及一个第一卡块201,该定位孔200可配置在该第一柱状部件20的两端或是中间任何部位,该第一卡块201具有一个第一卡扣部202及一个第一连接部203,且该第一连接部203之径长小于该第一卡扣部202的径长,如此该第一卡块201呈现出T字型,以具有可卡扣的功用;一个第二柱状部件21,可穿设过该第一柱状部件20的定位孔200,且在穿设定位孔200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卡块210,且该第二卡块210具有一个第二卡扣部211及一个第二连接部212,并呈现出如该第一卡块201的T字型,也具有卡扣的功用;一限位部件22,具有第一限位部220及第二限位部221,该第一限位部220与该第二限位部221分别呈现出一卡槽及一透孔,并分别可与第一卡块201及第二卡块210相互扣接。
当该第二柱状部件21穿过该第一柱状部件20的定位孔200后,将该限位部件22的第一限位部220及第二限位部221分别同时穿设过该第一卡块201及该第二卡块210,接着转动该限位部件22,使该第一卡块201从接触第一限位部220的一端至接触另一端,而该第二卡块210的第二卡扣部211则与第二限位部221部形成一错位,使得第二卡扣部211与第二限位部221相互扣合,再者,因该第一限位部220的另一端部分向该限位部件22的轴心外延伸,所以该限位部件22可再往下移动,如此该第一卡块201及第一限位部220则可形成卡扣的目的,完成整体的组装。
请参阅图7~图10,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限位部件未旋转前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限位部件已旋转后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柱状部件30,具有一定位孔300及一个第一卡块301,该定位孔300可配置在该第一柱状部件30的两端或是中间任何部位,该第一卡块301具有一个第一卡扣部302及一个第一连接部303,且该第一连接部303的径长小于该第一卡扣部302的径长,如此该第一卡块301呈现T字型,以具有可卡扣的功用;一个第二柱状部件31,可穿设过该第一柱状部件30的定位孔300,且在穿设在定位孔300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卡块310,且该第二卡块310具有一个第二卡扣部311及一个第二连接部312,并呈现出如该第一卡块301的T字型,也可具有卡扣的功用;一限位部件32,具有第一限位部320及第二限位部321,该第一限位部320与该第二限位部321分别呈现出一卡勾及一透孔,并分别可与第一卡块301及第二卡块310相互扣接。
当该第二柱状部件31经由该第一柱状部件30的定位孔300后,并将该限位部件32的第二限位部321穿设过该第二卡块310,接着转动该限位部件32,使该第一卡块301能接触在第一限位部320,而该第二卡块310的第二卡扣部311则与第二限位部321部形成一错位,使得第二卡扣部311与第二限位部321相互扣合,再者,因该第一卡块301的第一连接部303并未与第一限部320的勾部接触,所以该限位部件32可再往下移动,如此该第一卡块301及第一限位部320则可形成卡扣的目的,完成整体的组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包括一个下侧设有定位孔的第一柱状部件,一个其前端可穿过前述第一柱状部件定位孔的第二柱状部件;一个将第一柱状部件和第二柱状部件装配在一起的限位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状部件,具有一个定位孔还进一步设有一个第一卡块;所述第二柱状部件,其前端进一步设有第二卡块;所述限位部件,具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分别与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相互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卡块呈现一T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卡块呈现一T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为一卡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为一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槽的一端向该限位部件的轴心外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限位部为一透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部件间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柱状部件,具有一定位孔及一个第一卡块;一个第二柱状部件,可穿设该第一柱状部件的定位孔,且在穿设定位孔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卡块;一限位部件,具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分别与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相互扣接,以形成可快速固定及限位的部件组合,改变了现有产品使用不便之处。
文档编号F16B21/00GK2748685SQ20042006699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4日
发明者刘宗信, 刘鑫祖, 刘祖坤 申请人:基胜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