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056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升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提升阀结构,具体来说,涉及用于各种提升阀结构内的多风格的提升方式。
背景技术
提升阀结构在液压技术内是众所周知的,其呈各种构造和用于各种功能。提升阀用途中的某些众所周知的功能例如包括止回阀、低和高压分解阀、孔口止回阀,以及阻塞和止回阀。在提升阀的这些已知的用途中,它们通常由若干种不同方法形成的零件和/或需要不同金加工操作的零件构成。对于那些不需要金加工的零件,结构通常较弱,其缩短期望的寿命,或提升件和其它部件由多个部件构成。此外,已知类型的提升阀遭受这样的问题如果提升件和孔之间的容差不能密切地保持,则提升件趋于粘滞在其孔内。为了保持紧密的容差,通常需要用金属材料制造零件,并提供一表面光洁度的研磨操作。过去一直使用带有一平的密封面和一体的导向腿的提升阀。导向腿有助于阻止提升阀在其孔中转动或粘住。然而,使用四个导向腿的这些已知提升阀已知具有粘住的倾向,其原因在于它们使用了偶数的导向腿。这样一提升阀先前一直在市场上使用并示于工程图纸#105-4593中,其由Caterpillar Inc.制造。此外,当使用非金属材料制造提升阀时,平的密封面会趋于限制提升阀的强度。
本发明旨在克服一个或多个以上所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提升阀结构,其包括一外壳,外壳形成一孔和具有一邻近孔的一端的阀座,以及一流体入口和一连接到孔的流体出口。提升阀结构还包括一设置在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提升件。该提升件具有一阀表面,其可操作而与外壳内的阀座匹配形成密封。提升件在其另一端部上还具有一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它们围绕提升件的周缘设置,由此,其尺寸足以允许流体自由流动,并允许提升件在孔内自由地滑动。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提升阀结构的示意图;图2A、B、C是图1的提升阀结构的提升件的各种放大视图;图3是用于图1的提升阀结构内的提升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视图;图4是具有另一提升件实施例的提升阀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使用两个不同提升件实施例的提升阀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用作为一低压分解器的提升阀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用作为一高压分解器的提升阀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具有另一提升件实施例的提升阀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诸附图中的图1,图中示出一提升阀结构10。提升阀结构10包括一外壳12,外壳12形成一孔14和一贯通通道16,它与孔14相交并在孔14的一端形成一阀座18。本实施例的阀座18呈锥形。应该认识到,阀座18的形状可以呈各种形状。
提升件20可滑动地设置在孔14内,而一插塞部件22设置在另一端的孔14内。插塞部件22具有一设置在其上的阻挡部件23,其可操作来限制提升件20远离阀座18的移动。一偏置部件24设置在外壳12内介于插塞部件22和提升件20之间。操作偏置部件24来推压提升件20进入与阀座18的密封结构内。
图1的偏置部件24是众所周知的圆柱形弹簧。
提升阀结构10的外壳12安装在一块体结构26上并具有一通过通道16与孔14连通的流体入口28,以及一通过形成在插塞部件22内的通道31与孔14连通的流体出口30。块体结构26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液压控制阀、集管块体或需要流体流入和流出块体的任何其它元件。也可以认识到,外壳12可以与块体结构26相同。
提升件20具有一端部32,其具有一设置在其上的阀表面34。提升件20还具有另一端部36。提升件20可由各种类型材料制成,例如,各种金属或填充有近似30%的玻璃的热塑性塑料。提升件20的另一端部36具有一设置在其上的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它们围绕周缘均匀地间隔。在未落入阀座时各个导向腿40的尺寸允许流体自由地流动,并允许提升件20在孔14内自由地滑动。一通道37形成在提升件20内并从端部32到另一端部36延伸通过其间。一过滤器元件38设置在提升件20内大致介于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之间并邻近于通道37。过滤器元件38可以是丝网型的或能截留异物颗粒的其它已知类型。如图所示,应该认识到,图1的提升阀结构10用作为一同轴的孔口止回阀。
参照附图中的图2A、B和C,为了额外的细节,图中示出提升件20的放大的视图。同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元件标号。图2A-C的实施例的阀表面34呈球形,并可操作地与外壳12的锥形阀座18匹配。一纵向的参考轴线41形成在提升件20内。对应的一体的导向腿40设置在另一端部36上,并从端部32大致地平行于参考轴线41延伸。图中揭示出五个一体的导向腿40,并被证明是一最佳数。然而,应该认识到,也可使用较大数的一体的导向腿。为了阻止提升件20粘滞在孔14内的倾向,最好使用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
一支承表面42设置在另一端部36上,大致垂直于参考轴线41。一槽44形成在另一端部36的一体的导向腿40内,位于其内侧上的一部位并邻近于支承表面42。槽44的尺寸足以接纳和固定过滤器元件38。
一阻挡表面46设置在提升件20的另一端部36上,并可操作地接合插塞部件22的阻挡部件23。阻挡表面46与阻挡部件23的接合限制提升件20移离其阀座18的移动。
一弹簧偏置表面48设置在提升件20的另一端部36上,位于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的内侧上的一部位处。弹簧偏置表面48定位成大致垂直于参考轴线41和介于支承表面42和阻挡表面46之间。偏置部件24接触弹簧偏置表面48并推提升件20朝向阀座18。由于偏置部件24从阻挡表面46向内接触弹簧偏置表面48,所以,一体的导向腿40的部分将偏置部件24定位和保持在其合适的位置。
一释放内腔50形成在提升件20内。释放内腔50大致地与通道37同心并从支承表面42向内延伸。释放内腔50在支承表面42处具有一不规则的形状,当释放内腔50向内延伸时,该不规则的形状以锥形的方式朝向参考轴线41逐渐成锥形。释放内腔50在支承表面42处具有一尺寸,其小于过滤器元件38的尺寸。在使用过程中过滤器元件38坍瘪或失效的情形中,释放内腔50的功能是阻止通道37被堵塞。
参照图3,图中示出另一实施例的提升件20。同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元件标号。图3的提升件20基本上与图2A、B、C的提升件相同,并可用于图1的提升阀结构内。主要的差别在于,删去释放内腔50和通道37。同样地,如果图3的提升件20用于图1的提升阀结构10,则过滤器元件38将不再需要。应该认识到,可不需要槽44,但也应该认识到,为了在从制作图2的实施例变换到制作图3的实施例时,将工具的变化减到最小,可不必去除槽44。
参照图4,图中示出另一实施例的提升阀结构10。同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元件标号。在图4的提升阀结构10中,主要的差别在于,提升件20的阀表面34是平的且阀座18是平的。此外,为了确保实现一合适的平的阀座18,一释放槽52设置在外壳12内,位于平的阀座18和孔14的端部或底部的相交处。如图所示,应该认识到,图4的提升阀结构10是用作为一同轴的孔口止回阀。
参照图5,图中示出使用提升阀结构10的另一实施例。同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元件标号。外壳12具有流体入口28、流体出口30、孔14(下文中称之为第一孔14)、阀座18(下文中称之为第一阀座18)、一第二孔54,以及一第二阀座56。一形成在外壳12内的通道58相交于第一孔14和第二孔54。第一阀座18形成在第一孔14和通道58的相交处,而第二阀座56形成在通道58和第二孔54的相交处。因此,第一和第二阀座18和56彼此相对。此外,第一阀座18位于流体入口28和流体出口30之间,而第二阀座56位于第一阀座18的下游和流体出口30的上游。
一第一插塞60设置在其端部上的第一孔14内,与第一阀座18相对以形成一第一流体腔室62,其与流体入口28敞开连通。一第二插塞64设置在其端部上的第二孔54内,与第二阀座56相对以形成一第二流体腔室66,其与流体出口30敞开连通。一第一提升件20设置在第一流体腔室62内,以使其阀表面34与第一阀座18密封地接触。一第二提升件20设置在第二流体腔室66内,以使其阀表面34与第二阀座56接触。如图所示,各个插塞具有一阻挡部件23,其功能是限制对应的提升件20远离其初始的密封位置的移动。也应认识到,第一插塞60可不需一阻挡部件23,因为提升件20通常不移离其阀座的位置,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图5的提升阀结构10用于沿一个方向的孔口流动,并止回沿相对方向的流动。
如图5所示,第一提升件20是属于图1所示的类型,包括过滤器元件38,而第二提升件20是属于图3所示的类型,其没有通道37。
参照图6,图中示出使用提升阀结构10的另一实施例。同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元件标号。在图6的实施例中,外壳12非常类似于图5的外壳12。流体出口30与第一和第二阀座18、56之间的通道58敞开地连通。第一阀座18位于与第一流体腔室62敞开地连通的流体入口28(下文中称之为第一流体入口28)和流体出口30之间。第二阀座56位于流体出口30和与第二流体腔室66敞开地连通的第二流体入口70之间。一间隔部件72设置在第一提升件20和第二提升件20之间的通道58内,且其长度足以确保第一和第二提升件20中的仅一个可以在一时抵靠其对应的阀座18、56落座。间隔件72的尺寸还允许流体在任何时间通过通道58自由流动。如图所示,第一和第二提升件20都属于图3所示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提升阀结构10用作为一低压分解阀。
参照图7,图中示出另一实施例的提升阀结构10。同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元件标号。在本实施例中,类似于图3中所示类型的两个的提升件20均设置在孔14内。两个提升件20定位成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彼此面对以在其间形成一腔室74,其与流体出口30敞开地连通。此外,一个提升件20相对于另一提升件20转动,以使对应的一体的导向腿40在孔14内彼此重叠。该关系允许本实施例的总尺寸较小。
本实施例的各个第一和第二插塞60、64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通道76。第一插塞60的通道76与第一流体入口28敞开地连通,而第二插塞64的通道76与第二流体入口70敞开地连通。第一阀座18形成在邻近于腔室74的第一插塞60上,位于第一插塞60的端部和形成在其中的通道76的相交处。第二阀座56形成在邻近于腔室74的第二插塞64上,位于第二插塞64的端部和形成在其中的通道76的相交处。本实施例用作为一高压分解阀。
参照图8,图中示出另一实施例的提升阀结构10。本实施例的提升阀结构10显示为一同轴的孔口止回阀。同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元件标号。本实施例的提升件20大致地与图1所示的相同,例外地是以下的差别。一延伸部80设置在其端部32上。延伸部80具有一预定的长度和一基本上小于通道16的横截面。通道37延伸通过延伸部80,而一先导通道82形成在其中介于通道37和释放腔室50之间。
如图8所示,通道16相交于孔14,而阀座18设置在其相交处。一弹簧保持槽84形成在外壳12内并位于与阀座18间隔的孔14内。弹簧保持槽84具有一底表面85、一位于远离阀座18的第一侧表面86,以及一位于弹簧保持槽84一侧上的第二侧表面88,其较靠近阀座18。第一侧表面86大致地垂直于孔14,而第二侧表面88相对于孔14从底表面85到孔14沿着朝向阀座18的方向倾斜。
本实施例的偏置部件24呈锥形弹簧的形式。该锥形弹簧24具有一较小的第一端90,其尺寸足以被接纳在提升件20的多个一体的导向腿40内,并邻接其弹簧偏置表面48。锥形弹簧24的较大的第二端92的尺寸足以接合弹簧保持槽84的底表面85。在安装时较大的第二端92设置在弹簧保持槽84内并邻接底表面85和第一侧表面86。
一卡入的环槽94形成在外壳12内并位于孔14内介于弹簧保持槽84和阀座18之间。卡入的环槽94与阀座18间隔一预定的距离,而一卡入环96设置在卡入的环槽94内。可操作卡入环96来限制提升件20远离阀座18的移动。
在图8的本实施例中,外壳12的各端有螺纹,以便提升阀结构10同轴地安装。其一端布置成在匹配连接的台肩处使用一标准的O形环密封,而其另一端使用一接合匹配连接的表面的面密封。应该认识到,本提升阀结构10的对应端部可以是相同类型的连接,或它们可以不同。还应认识到,螺纹端的尺寸可以在不同尺寸之间变化,根据系统的要求而定。
对提升件20进行较小的修改,图8的本提升阀结构10的功能将仅是一单向的止回阀。只需消除通道37、先导通道82、释放内腔50,以及过滤器元件38。提升阀结构10的所有其它方面仍保持不变。在脱离本发明本质的前提下,还可做出其它明显的修改。
应该认识到,各种变化可用于本实施例的提升件20和提升阀结构10中。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前提下,图1、4和8的提升件和阀座可以容易地互换或互相混合。仅就服从于需要的功能而言,提升件20和阀座18均可用于图5-8的任一实施例中。通过对图6的外壳12仅作微小的修改,类似于图8的两个提升件20可以用于其中而不需间隔部件72。外壳12所需要的微小修改可以仅将阀座18、58彼此定位在一预定的距离。该预定的距离可以是小于两倍长度的延伸部80的一距离。因此,延伸部80可彼此接触,并仅允许两个提升件20的阀表面34之一同时抵靠对应的阀座18、58而落座。同样地,与附图中所示实施例不同的其它实施例可设计成包括本提升件20和阀座18的诸特征。
工业应用在图1的提升阀结构10的操作中,流体的流动引导进入流体入口28。作用在提升件20端部上的流体作用力抵抗偏置部件24的偏置力朝向插塞部件22的阻挡部件23移动提升件20。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保持提升件20在孔14内直线地移动。通道16内的流体围绕提升件20的第一端部分32沿着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的对应侧自由地流动,通过通道31流入流体出口30。当流体流动反过来或横贯通道37的流动用来控制另一装置时,流动力连同偏置部件24的偏置力一起推提升件20的阀表面34以密封地抵靠阀座18落座。允许一小部分(孔口流动)的流动横贯过滤器元件38流过通道37并进入入口端口28。通道37起作阻尼朝向通过其间的流动。
过滤器元件38用来过滤或截留可能堵塞通道37的颗粒。如果过滤器元件38失效达到其坍瘪的程度,则释放内腔50起作保持一通向通道37的路径,否则的话,通道37因过滤器元件38的坍瘪而堵塞。
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起作将提升件20保持与孔14的中心线真实的对齐。由于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所以不再有直接横贯彼此定位的其它一体的导向腿40。因此,孔14内的提升件20的稍许对齐不准不会导致提升件20粘滞在孔14内。球形阀表面34与锥形阀座18的交界提供非常良好的密封特性。此外,球形阀表面34与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的组合对提升件20添加了附加的强度。
图4的实施例的操作基本上与图1的实施例的操作相同。唯一的差别在于,阀表面34和阀座18都是平的。
在图5的操作中,流体导入入口端口28进入第一流体腔室62内,横贯过滤器元件38通过提升件20的通道37(孔口流)并通过通道58。通道58内的流体力抵抗偏置部件24的偏置力推第二提升件20远离第二阀座56。然后,凭借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和靠在流体出口30上,流动被导向在第二提升件20的端部32的周围。一旦流入入口端口28内的流体流停止,从流体出口30流出的回流快速地将第二提升件20落座抵靠在阀座56上。因此,迅速地停止从流体出口30流出的回流。通道58内的任何残余的加压流体横贯第一提升件20的通道37快速地耗散。通道58内的加压流体压力快速地衰减通常不使第一提升件20离开阀座。
在图6的操作中,第一和第二流体入口28、70各连接到单独的加压流体源。当较高的压力在第一流体入口28处退出时,第一流体腔室62内的流体的压力发生作用结合偏置部件24一起推压第一提升件20抵靠在阀座18上。此时,间隔部件72起作使第二提升件20离开阀座。因此,第二流体入口70处的低压流体源可通过第二流体腔室66提供到流体出口30,横贯第二提升件20通过通道58提供到流体出口30。
如果第二流体入口70内的流体压力增加到高于第一流体入口28处的压力的水平,则较高的压力推压第二提升件20,与偏置部件24合作抵靠在阀座56上,从而阻塞流体流过其间。此时,间隔部件72起作使第一提升件20的阀表面34远离阀座18。一旦第一提升件20离开阀座,第一流体入口28处的低压流体则横贯第一提升件20导向通过通道58进入到流体出口30。
在图7的实施例的操作中,第一和第二流体入口28、70连接到对应的单独的加压流体源。当第一流体入口28处的流体压力高于第二流体入口70处的流体压力时,较高的加压流体作用抵靠第一提升件20推动它远离其阀座18。第一流体入口28内的加压流体的压力推动第一提升件20抵靠第二提升件20,并固定第二提升件20抵靠在其阀座56上。因此,较高的加压流体横贯第一提升件20导向到流体出口30,而较高的加压流体通过第二提升件20被阻止在第二流体入口70。
如果第二流体入口70内的流体压力增加到高于第一流体入口28处的压力的水平,则较高的加压流体的压力作用在第二提升件20上,推压它远离其阀座56。此时,较高的加压流体作用的力迫使和保持第一提升件20抵靠其阀座18。因此,第二流体入口70内的较高的加压流体横贯第二提升件20导向流体出口30,而较高的加压流体通过第一提升件20被阻止与第一流体入口28连通。
在图8的实施例的操作中,从流体入口28进入通道16的流体流将抵抗锥形弹簧24的偏置力推压提升件20移动远离阀座18。流体流将自由地流过敞开的提升件20流入孔14和流体出口30。提升件20远离阀座18运动的程度受到卡入弹簧96的限制。一旦流体流被终止,锥形弹簧24推压提升件20的密封表面34与阀座18接合。由于锥形弹簧24保持在外壳12的弹簧固定槽84内,所以,不需附加的元件将锥形弹簧保持在位。此外,弹簧固定槽84的第二侧表面88的角度起作两个目的。首先,它对靠近较大的第二端部92的锥形弹簧24的一部分提供间隙。第二,它有助于卡入环96的组装。由于卡入环96初始卡入到弹簧固定槽84内,所以,倾斜的第二侧表面88允许沿着倾斜的第二侧表面88推卡入环96,直到它再次受压而滑动通过孔14并进入卡入环槽94内。
应该认识到,流体入口28和流体出口30可以互换。例如,流体流可以沿从流体出口30朝向流体入口28的方向。沿所示方向的流体流动可受提升件20内的通道37的限制。从流体出口30朝向流体入口28的方向的所有流体流将以众所周知的方式被过滤器元件38筛滤/过滤。
提升件20上的延伸部80不仅使提升件20具有更大的多样性,而且起到帮助流体流过提升件20。由于提升件20的第一端部32处的流动必须作一急剧的和突然的转弯以便达到提升件20,所以,在流动到达阀表面34之前,流动初始地被延伸部80划分。通过初始地使用延伸部80来开始划分流体流,可将与急剧和突然转弯相关的问题减到最小。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容易地明白到,由于诸部件更为紧凑且不需精密的公差或关键的机加工,所以本提升阀结构10成本经济。同样地,由于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40,所以提升件20具有较小的粘滞在孔内的倾向。此外,导向腿40的一体的特性结合球形的阀表面34可提供这样一提升件,其紧凑和多样性,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耐用性。
研究诸附图、说明书的描述和附后的权利要求书,则可获得本发明的其它的方面、目的和优点。
权利要求
1.一提升阀结构,其包括一外壳,外壳形成一孔和具有一邻近孔的一端的阀座,以及一流体入口和一连接到孔的流体出口;以及一设置在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提升件,该提升件在其一端部上具有一阀表面,其可操作而与外壳的阀座匹配形成密封,提升件在其另一端部上具有一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它们围绕提升件的周缘设置,其尺寸足以允许流体自由流动,并允许提升件在孔内自由地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在其与阀表面相对的另一端部上具有一阻挡表面,而该提升阀结构包括一设置在孔的另一端部处的插塞部件,其具有一阻挡部件,该阻挡部件设置在孔内离提升件一预定的部位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在其与阀表面相对的另一端部上包括一弹簧偏置表面,而提升阀结构包括一偏置部件,其设置在提升件的弹簧偏置表面和插塞部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的阀表面是球形,而外壳内的阀座是锥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具有五个一体的导向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的阀表面是平的,且外壳内的阀座也是平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体的导向腿的一部分包围偏置部件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由包含近似30%的玻璃的热塑性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具有从端部到其另一端部通过其间形成的一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提升件另一端部上包括一支承表面,其中,提升件形成一从支承表面向内延伸的释放内腔,而释放内腔与形成在其中的通道同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释放内腔在支承表面处通常不规则,随着它从支承表面向内延伸呈锥形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槽形成在大致邻近提升件上的支承表面的提升件内,而槽围绕通道,提升阀结构包括一过滤器,其设置成大致邻近提升件上的支承表面并设置在槽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一连接到孔的第二流体入口,一在相对于第一阀座位于孔内的一相对位置处的第二阀座,以及一设置在孔内介于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第二提升件,该第二提升件具有一与第二阀座密封地接触的阀表面,且第二提升件具有一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其围绕周缘设置且其尺寸足以允许流体流自由地流动,并允许提升件在孔内自由地滑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和第二提升件具有五个一体的导向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提升件的一体的导向腿的一部分与第二提升件的一体的导向腿的一部分保持错列的和重叠的关系,以允许其间的相对的轴向运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提升件的阀表面是球形,而外壳内的对应的阀座是锥形。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一第二孔,其与第一孔连通并与其间隔,一第二阀座设置在第二孔内相对于第一阀座保持相对的关系,而一第二提升件设置在第二孔内,位于第一提升件的下游和流体出口的上游位置,第二提升件具有一围绕第二提升件的周缘设置的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且其尺寸足以允许流体流自由地流动,并允许提升件在第二孔内自由地滑动,第一提升件在阀表面和其另一端部之间形成一通过其间的通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和第二提升件在其与对应的阀表面相对的另一端部上具有一设置在其上的弹簧偏置表面,提升阀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和对应的弹簧偏置表面之间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偏置部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和第二提升件具有五个一体的导向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提升件的阀表面是球形,而外壳内的对应的阀座是锥形。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一与孔连接的第二流体入口,一第二阀座设置在孔内相对于第一阀座的相对部位处,而一第二提升件具有一阀表面,并设置在孔内,位于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而一间隔部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提升件之间,其可操作以允许第一和第二阀表面中的仅一个表面同时地接合外壳内的对应的阀座。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和第二提升件具有五个一体的导向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提升件的阀表面是球形,而外壳内的对应的阀座是锥形。
24.一提升阀结构,其包括一外壳,外壳形成一孔和具有一邻近孔的一端的阀座,以及一流体入口和一连接到孔的流体出口;以及一提升件,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并设置在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该提升件在其一端部上具有一阀表面,其可操作而与外壳的阀座匹配形成密封,一支承表面位于其另一端部上,一通道形成在提升件内从其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一释放内腔形成在提升件内,其与通道大致地同心并从其支承表面向内延伸,提升件在其另一端部上具有多个一体的导向腿,它们围绕提升件的周缘设置,其尺寸足以允许流体自由流动,并允许提升件在孔内自由地滑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释放内腔在支承表面处通常不规则,随着它从支承表面向内延伸呈锥形的形状。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槽形成在大致邻近提升件上的支承表面的提升件内,而槽围绕通道,提升阀结构包括一过滤器,其设置在大致邻近提升件上的支承表面并设置在槽内。
27.一提升阀结构,其包括一外壳,外壳形成一孔和具有一设置在孔内的阀座,流体入口与孔的一端敞开地连通,而流体出口与孔的另一端敞开地连通,一弹簧固定槽形成在外壳内并位于孔内与阀座间隔;一设置在孔内的提升件,该提升件在其一端部上具有一阀表面,其可操作而与孔内的阀座匹配形成密封,提升件在其另一端部上具有多个一体的导向腿,它们的尺寸足以允许流体自由流动,并允许提升件在孔内自由地滑动;以及一偏置部件设置在孔内,该偏置部件是一锥形部件,其较小的一端与提升件的另一端接触,其较大的一端设置在弹簧固定槽内。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卡入环槽,其形成在外壳内,并位于阀座和弹簧固定槽之间的孔内,一卡入环设置在卡入环槽内,并可操作以限制提升件远离阀座的移动程度。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的阀表面是球形,而阀座是锥形。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一体的导向腿是奇数的一体导向腿。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件具有一从其一端部延伸的延伸部。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提升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簧固定槽具有一底表面、一在其远离阀座的一侧上的第一侧表面,以及一相对于孔从其底表面朝向阀座倾斜的第二侧表面。
全文摘要
提供一提升阀结构,其具有一可滑动地设置在其中的提升件。该提升件具有围绕提升件的周缘形成在其上的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奇数的一体的导向腿彼此均匀地间隔,其尺寸足以在脱开阀座时允许流体自由地流动。该一体的导向腿还起作允许提升件在提升阀结构的孔内自由地滑动而无粘滞。具有一体的导向腿的提升件结构紧凑、具有多样性、制造成本经济和具有良好的强度。
文档编号F16K1/32GK1719075SQ20051008446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8日
发明者J·A·阿德玛, R·V·米尔斯, D·P·史密斯 申请人:卡特彼勒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