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接头配件、以及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

文档序号:559062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管接头配件、以及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线型(接管、螺母、及管套等组装在同一轴上的类型)的软管接头配件、以及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软管接头配件,例如有由接管、以转动自如且不能脱落的状态安装在上述接管的一端部上的螺母、铆接固定于上述接管上的管套构成的软管接头配件,还有上述接管由弯管构成(在该栏中称为弯曲型软管接头配件)的软管接头配件、接管由直线管构成(在该栏中称为直线型软管接头配件)的软管接头配件。
在弯曲型软管接头配件中,采用将螺母及管套组装到例如弯曲成90°的弯管上的构成,所以,在仅以手支承弯管的管套侧的状态下,能够将螺母螺合到机器侧的阳螺纹上(例如,特开2002-22079号公报)。
与此相对,在直线型软管接头配件中,采用将螺母及管套等直线状地组装到直线状的接管上的构成,所以,可在接管上预先设置六边等的工具对应部,可以扳手等工具一边支承该工具对应部、一边将螺母螺合到机器侧的阳螺纹上。
然而,在直线型软管接头配件中,由于上述接管成为工具对应部从接管主体大幅地向外侧伸出的形状,所以,原材料(作为材料的钢材)与最终形态的接管相比必须为非常大的形状,结果,不仅材料费用多、而且之前的切削加工也需要很多时间。即,直线型软管接头配件,存在不得不提高成本的问题。
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手段,考虑采用将与该接管分体的具有工具对应部的环压入该接管的构成。
但是,为了采用将环压入接管的构成,两者的配合尺寸公差变得非常严格,由于它们的配合加工较困难,所以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在为了使组装容易而使两者的配合较松时,易发生环状的工具对应部相对于接管相对转动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接头配件,其中接管与压入在其上的环不相对转动,而且成本低。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所述软管接头配件成本低,接管与压入在其上的环不易相对转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1)本发明包括接管、以转动自如且不能脱落的状态安装在前述接管的一端部上的螺母、具有工具对应部且被压入到前述接管上的环、和铆接固定在前述环上的管套,前述接管、螺母、环、以及管套组装在同一直线上,其中,形成在前述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与形成在环的内周壁上的凹凸在圆周方向上成为卡止状态。
(2)本发明包括接管、以转动自如且不能脱落的状态安装在前述接管的一端部上的螺母、以及铆接固定在前述接管上的管套,前述接管、螺母、以及管套组装在同一直线上,其中,形成在前述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与形成在管套内周壁上的凹凸在圆周方向上成为卡止状态。
(3)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关于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是该接管的长度方向的凹凸、斜纹方向的凹凸、螺旋状的凹凸或不规则的凹凸,形成在环的内周壁上的凹凸是由形成在前述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而得的。
(4)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关于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是该接管的长度方向的凹凸、斜纹方向的凹凸、螺旋状的凹凸或不规则的凹凸,形成在管套的内周壁上的凹凸是由形成在前述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而得的。
(5)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关于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是通过滚花加工形成的。
(6)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关于上述技术方案1、3、5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在接管上的压入环的部位,沿接管轴向形成有三列凹凸形成部。
(7)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关于上述技术方案2、4、5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在接管上的压入管套的部位,沿接管轴向形成有三列凹凸形成部。
(8)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关于上述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发明,在形成于接管的外周壁上的三列凹凸形成部之中,中央部的直径比夹着该中央部的两端部的直径小。
(9)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通过滚花加工在接管的外周壁上形成凹凸的工序、将环压入到前述接管上的形成有凹凸的部分上的工序、和对前述被压入了的环从外周壁朝向内周壁侧进行铆接,将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到前述环的内周壁上的工序。
(10)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通过滚花加工在接管的外周壁上形成凹凸的工序、将管套压入到前述接管上的形成有凹凸的部分上的工序、和对前述被压入了的管套从外周壁朝向内周壁侧进行铆接,将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到前述管套的内周壁上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可以提供一种接管与压入在其上的环不相对转动且低成本的软管接头配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能够以低成本作成接管与压入在其上的环不易相对转动的软管接头配件。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上述软管接头配件的分解图。
图3为表示上述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的内周直径与接管的大径部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4为将环压入到上述软管接头配件的接管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在图4的状态下利用来自外侧的力铆接环、环的内周壁的金属部分进入小径部的凹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软管接头配件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软管接头配件T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上述软管接头配件T的分解图,图3为表示环3的内周直径D与接管1的大径部11a、11b的关系的剖视图,图4为将环3压入到接管1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在图4的状态下利用来自外侧的力铆接环3、环3的内周壁的金属部分进入小径部11s的凹部d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关于该软管接头配件T的基本构成)该软管接头配件T,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接管1、以转动自如且不能脱落的状态安装在上述接管1的一端部上的螺母2、具有工具对应部31且被压入到上述接管1上的环3、以及铆接固定于上述环3上的管套4,形成在上述接管1的外周壁上的凹凸与形成在环3的内周壁上的凹凸在圆周方向上成卡止状态。另外,相对于上述接管1,螺母2、环3及管套4组装在同一直线上。
下面,对构成该软管接头配件T的接管1、螺母2、环3、管套4的具体构成以及它们相互的结合等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接管1的构成)接管1,如图1和图2所示,整体由钢铁等金属材料构成,一体地形成有扩大筒部1a与细筒部1b。在该接管1上,如图1和图2所示,使后述的螺母2的凸缘部20卡合在扩大筒部1a与细筒部1b的带台阶部分10上,由此,将螺母2以转动自如且不能脱落的状态安装在接管1上。
这里,在上述细筒部1b上,如图1和图2所示,在靠近螺母2的配置部的一侧形成有凹凸形成部11,在远离螺母2的配置部的一侧形成有软管插入部13。凹凸形成部11,如图2所示,包括由滚花加工所得到的两列大径部11a、11b、和位于上述大径部11a、11b相互之间的由滚花加工所得的小径部11s。软管插入部13,如图1和图2所示,以按一定间隔设置多个圆周槽14的方式构成圆周凹凸部,提高与外插于其上的软管的内表面之间的液密性和软管的拉拔强度。
(关于螺母2的构成)螺母2,如图1和图2所示,整体由钢铁等金属材料构成,在一端面侧设有上述凸缘部20,并且在内表面上形成有阴螺纹21。
(关于环3的构成)环3整体由钢铁等金属材料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在短筒主体30上,在一端侧设有大径的工具对应部31,在另一端侧设有小径的卡止用圆周突起32。这里,短筒主体30的内周直径D,如图3所示,设定为比大径部11a、11b的凸部u处的直径小、且比大径部11a、11b的凹部d处的直径大,另外,设定得比小径部11s的凸部处的直径大。
工具对应部31,形成为六边形状,可由扳手等进行位置固定。另外,如图2所示,在短筒主体30的外周壁上,通过滚花加工形成有凹凸。
(关于管套4的构成)管套4为整体由钢铁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圆管状,如图1和图2所示,其内周直径设定得比上述卡止用圆周突起32的直径稍大,另外,在管套4的内周壁上,如图2所示,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圆周槽40。
(关于该软管接头配件T的组装)(1)使螺母2外插于接管1的细筒部1b上,并使螺母2移动直到扩大筒部1a及细筒部1b的带台阶部分10、与螺母2的凸缘部20卡合。
(2)使环3外插于接管1的细筒部1b上,推压移动该环3直到环3被压入到凹凸形成部11上。
这里,环3的内周直径D,如图3所示,设定为比大径部11a、11b的凸部u处的直径小、比大径部11a、11b的凹部d处的直径大。因此,在环3被压入到凹凸形成部11上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大径部11a、11b的凸部u的前端部分塑性变形,以大面积按压接触在环3的内周壁上,相对于在环3与接管1相互之间产生的圆周方向及轴向的力,由摩擦产生的卡止力起作用。
(3)将管套4外插于接管1上,使其移动直到管套4的插入端与工具对应部31的端面抵接。
(4)利用未图示的铆接工具,在管套4中与小径部11s对应的位置上进行铆接,以使短筒主体30缩径。在铆接作业的初期,小径部11s的凸部的前端部分塑性变形,以大面积与环3的内周壁按压接触(参照图4),相对于在环3与接管1相互之间产生的圆周方向的力,由摩擦产生的卡止力起作用。
进而,当铆接作业进行、形成在小径部11s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到环3的内周壁上时,如图5所示,环3的内周壁的金属部分进入到小径部11c的凹部d内。因此,由于小径部11s的凹凸与环3的内周壁的凹凸的关系,环3不能相对于接管1转动。另外,由于环3的内表面中央部缩径到与小径部11s的外周壁接触,所以,由于环3的上述缩径部与大径部11b的关系,环3不能相对于接管1在轴向上移动。
(关于该软管接头配件T的优异的作用·效果)在该软管接头配件T中,接管与压入在其上的环不易相对转动及在轴向上移动。
另外,在该软管接头配件T中,大径部11a、11b的外周壁通过滚花加工形成凹凸,所以容易塑性变形,可比较简单地进行环3向大径部11a、11b的压入。即,大径部11a、11b的外径与环3的内径的配合尺寸公差变得不需要那么严格,其结果,实质上容易地实现了成本降低。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的软管接头配件T的分解图。
该实施例2的软管接头配件T,与实施例1相同地,包括接管1、螺母2、环3及管套4,但如图6所示,凹凸形成部11包括由滚花加工所得的三列大径部11a、11b、11c、和在上述大径部11a、11b相互之间以及大径部11b、11c相互之间所形成的小径部12,在这一点上不同。
在该实施例2的情况下,在将环3压入到接管1上时,在由环3的内周壁与大径部11a、11b、11c的外周壁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卡止力的作用下,环3不能相对于接管1在轴向上移动,另外,通过铆接使环3的内径缩径,从而,基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理由,由于小径部11s的凹凸与环3的内周壁的凹凸的关系而使环3不能相对于接管1转动。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的软管接头配件T的半剖视图。
在该软管接头配件T中,如图7所示构成为,在不通过环3的情况下,将具有工具对应部41′的管套4′压入到接管1的滚花加工部分(图2中形成有大径部11a、11b以及小径部11s的部分)上,对与该滚花加工部分对置的管套4′部分从其外周侧向内周侧进行铆接。上述滚花加工部分也可由大径部11a、11b、11c、和在上述大径部11a、11b相互之间以及大径部11b、11c相互之间形成的小径部12构成。
该软管接头配件T是上述那样的构成,所以明显可起到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相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软管接头配件,包括接管、以转动自如且不能脱落的状态安装在前述接管的一端部上的螺母、具有工具对应部且被压入到前述接管上的环、和铆接固定在前述环上的管套,前述接管、螺母、环、以及管套组装在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形成在前述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与形成在环的内周壁上的凹凸在圆周方向上成为卡止状态。
2.一种软管接头配件,包括接管、以转动自如且不能脱落的状态安装在前述接管的一端部上的螺母、以及铆接固定在前述接管上的管套,前述接管、螺母、以及管套组装在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形成在前述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与形成在管套内周壁上的凹凸在圆周方向上成为卡止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接头配件,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是该接管的长度方向的凹凸、斜纹方向的凹凸、螺旋状的凹凸或不规则的凹凸,形成在环的内周壁上的凹凸是由形成在前述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而得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接头配件,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是该接管的长度方向的凹凸、斜纹方向的凹凸、螺旋状的凹凸或不规则的凹凸,形成在管套的内周壁上的凹凸是由形成在前述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而得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接头配件,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是通过滚花加工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接头配件,其特征在于,在接管上的压入环的部位,沿接管轴向形成有三列凹凸形成部。
7.如权利要求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接头配件,其特征在于,在接管上的压入管套的部位,沿接管轴向形成有三列凹凸形成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软管接头配件,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接管的外周壁上的三列凹凸形成部之中,中央部的直径比夹着该中央部的两端部的直径小。
9.一种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通过滚花加工在接管的外周壁上形成凹凸的工序、将环压入到前述接管上的形成有凹凸的部分上的工序、和对前述被压入了的环从外周壁朝向内周壁侧进行铆接,将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到前述环的内周壁上的工序。
10.一种软管接头配件中的环向接管上安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通过滚花加工在接管的外周壁上形成凹凸的工序、将管套压入到前述接管上的形成有凹凸的部分上的工序、和对前述被压入了的管套从外周壁朝向内周壁侧进行铆接,将形成在接管的外周壁上的凹凸转印到前述管套的内周壁上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管与压入在其上的环不相对转动且低成本的软管接头配件,其包括接管(1)、以转动自如且不能脱落的状态安装在上述接管(1)的一端部上的螺母(2)、具有工具对应部且被压入在上述接管(1)上的环(3)、以及铆接固定于上述环(3)的管套(4),上述接管(1)、螺母(2)、环(3)、以及管套(4)组装在同一直线上,其中,形成在上述接管(1)的外周壁上的凹凸与形成在环(3)的内周壁上的凹凸在圆周方向上成为卡止状态。另外,凹凸的形态为长度方向的凹凸、斜纹方向的凹凸、螺旋状的凹凸或不规则的凹凸。
文档编号F16L33/20GK1752504SQ20051008810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1日
发明者细谷觉 申请人:霓达摩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