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卷盘的可换向软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7348阅读:1172来源:国知局
消防卷盘的可换向软管接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卷盘的可换向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消防器材中的消防卷盘全称“消防软管卷盘”,是由卷盘本体、软管接头、软管、阀门、喷枪等组成的灭火器具总装,用于缠绕软管并将之同消防进水管连通,使该软管上的喷枪能够拉出,拉出喷枪即展开软管,喷射灭火剂(主要为水)进行灭火。

已知的上述消防卷盘内的软管接头的构成主要包括中心横管、法兰盘、消防进水管接头和弯管。中心横管设置在卷盘本体(一对)的中心位置,其一端与消防进水管接头枢转连接。另一端具有螺纹接头同其中一个卷盘本体锁紧。消防进水管接头外侧枢转套设法兰盘用于安装另一个卷盘本体,两个卷盘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塑料)和螺栓锁紧固定。消防进水管接头的作用是同消防进水管连接。弯管相对横管垂直相连,用于装配软管。弯管被夹在一对卷盘本体的间隙内,其弯曲朝向决定了软管的卷绕(收卷)方向,软管的卷绕方向通常是与弯管的弯曲朝向相反,顺时针或逆时针,假如一致,就变成了放卷。

上述软管接头存在如下问题:

弯管通常都是刚性固定或者一体成型在横管上的,朝向不能改变,当消防卷盘整体枢转至消防进水管上后,也就决定了软管的卷绕方向不能改变。但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希望根据卷绕习惯或者实地情况来调整软管的卷绕方向,这就给实际的使用造成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卷盘的可换向软管接头,其安装在消防卷盘上能够拆卸换向,从而便于根据习惯和需要调整软管的卷绕方向,大大提高消防卷盘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防卷盘的可换向软管接头,包括用于设置在消防卷盘中心位置的中心横管以及与中心横管垂直相连的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与中心横管分体设置,所述弯管的一端焊接有弯管接头,而中心横管上开有侧孔,侧孔上焊接或一体成型有供所述弯管接头插入的弯管接头座,所述弯管接头外周轮廓呈中心对称形状,并与弯管接头座的座口形状配合,所述弯管接头座的座口壁上贯通开有若干关于座口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定位螺钉孔;而弯管接头的壁上分别对应于所述定位螺钉孔的位置设有支抵孔,每个所述定位螺钉孔内配装有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穿过定位螺钉孔并抵入相应的支抵孔内以将弯管接头固定在弯管接头座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弯管接头外周轮廓形状优选方形或者圆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弯管接头外壁上设有至少一圈凹槽,凹槽内嵌装有抵紧所述弯管接头座内壁的O型圈。增设O型圈能够大大增加弯管接头和弯管接头座连接处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螺钉孔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中心横管一端枢转连接的消防进水管接头和枢转套设在消防进水管接头外侧的法兰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弯管接头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圈挡缘,所述弯管接头座的端壁与该圈挡缘相贴合;还包括套接在弯管接头和弯管接头座外周以封堵两者贴合缝隙的橡胶封圈,并且所述弯管接头座外壁上环周凸设有一圈卡条,所述橡胶封圈的上部内侧设有与该圈卡条配合的卡槽,而橡胶封圈的下部成型有一圈倒勾勾住弯管接头的所述挡缘底部。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条为T形卡条或者燕尾形卡条。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橡胶封圈为开口圈,而所述环周凸设于弯管接头座外壁上的所述卡条上设置有便于所述开口圈装入的豁口。

同已知技术一样,本实用新型实际安装在消防卷盘的中心位置,消防卷盘都具有一对卷盘本体。所述中心横管设置在这对卷盘本体的中心位置,其一端与消防进水管接头枢转连接,另一端具有螺纹接头同其中一个卷盘本体锁紧。消防进水管接头外侧枢转套设的法兰盘用于安装另一个卷盘本体,两个卷盘本体之间还要通过连接支架和螺栓锁紧固定,确保同步转动。消防进水管接头的作用是同消防进水管连接。弯管的自由端用于套置软管,并且弯管被夹在两个卷盘本体的间隙内(弯管所在平面与卷盘本体所在平面是平行的),其弯曲朝向决定了软管的卷绕方向。

当用户需要改变软管的卷绕方向时,只需卸下定位螺钉,将弯管接头(连带弯管)旋转180°,由于定位螺钉孔与支抵孔都是中心对称设置,故旋转后依然能够相对应,最后再将定位螺钉旋紧,即可重新将弯管接头固定至弯管接头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软管接头,其安装在消防卷盘上能够拆卸换向,从而便于根据习惯和需要调整软管的卷绕方向,大大提高消防卷盘的适应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弯管接头与弯管接头座之间通过定位螺钉紧固,装拆便捷,而O型圈能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软管接头,由于将弯管和中心横管设计为分体结构,故两者连接处(弯管接头和弯管接头座)的密封性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进一步设计套接在弯管接头和弯管接头座外周以封堵两者贴合缝隙的橡胶封圈,大大加强了两者的密封性,防止滴水漏水。并且该橡胶封圈采用开口圈的形式与弯管接头座外壁上豁口的卡条配合,既有好的结合力,又插拔装配便利;同时橡胶封圈底部增设倒勾,勾住弯管接头的挡缘底部,既起到了包裹作用增加密封效果,又对弯管接头具有拉紧固定作用,使弯管接头和弯管接头座之间结合的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G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Q放大示意图。

其中:1、中心横管;2、弯管;3、弯管接头;3a、挡缘;4、弯管接头座;4a、卡条;5、定位螺钉孔;6、支抵孔;7、定位螺钉;8、凹槽;9、O型圈;10、消防进水管接头;11、法兰盘;12、橡胶封圈;12a、卡槽;12b、倒勾;13、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图4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这种消防卷盘的可换向软管接头说明如下:

其主体是用于设置在消防卷盘中心位置的中心横管1以及与中心横管1垂直相连的弯管2。同时在中心横管1一端枢转连接有消防进水管接头10(消防进水管接头10具体是插入中心横管1内进行枢转连接的),而在消防进水管接头10外侧枢转套设有法兰盘11(法兰盘11嵌装在消防进水管接头10的轴肩处,并用挡圈卡位),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最大的改进在于:所述弯管2与中心横管1分体设置,所述弯管2的一端焊接有弯管接头3,而中心横管1上开有侧孔,侧孔上焊接有供所述弯管接头3插入的弯管接头座4,所述弯管接头3外周轮廓呈中心对称形状(本实施例中该形状为圆形),并与弯管接头座4的座口形状配合,所述弯管接头座4的座口壁上贯通开有2个关于座口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定位螺钉孔5;而弯管接头3的壁上分别对应于所述定位螺钉孔5的位置设有支抵孔6,每个所述定位螺钉孔5内配装有定位螺钉7,所述定位螺钉7穿过定位螺钉孔5并抵入相应的支抵孔6内以将弯管接头3固定在弯管接头座4上,具体结合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2个定位螺钉孔5的连线(也即座口的直径)与中心横管1垂直。

本实施例中所述弯管接头3外壁上设有上下两圈凹槽8,每个凹槽8内均嵌装有抵紧所述弯管接头座4内壁的O型圈9。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弯管接头3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圈挡缘3a,所述弯管接头座4的端壁与该圈挡缘3a相贴合,结合图2~图4所示;还设计有套接在弯管接头3和弯管接头座4外周以封堵两者贴合缝隙的橡胶封圈12,并且所述弯管接头座4外壁上环周凸设有一圈卡条4a,所述橡胶封圈12的上部内侧设有与该圈卡条4a配合的卡槽12a,而橡胶封圈12的下部成型有一圈倒勾12b勾住弯管接头3的所述挡缘3a底部。

结合图3所示,所述橡胶封圈12为开口圈,而所述环周凸设于弯管接头座4外壁上的所述卡条4a上设置有便于所述开口圈装入的豁口13。而如图4所示,所述卡条4a为燕尾形卡条。橡胶封圈12可从卡条4a上抽出更换,且便于装配。

同已知技术一样,本实用新型实际安装在消防卷盘的中心位置,消防卷盘都具有一对卷盘本体(图中省略)。所述中心横管1设置在这对卷盘本体的中心位置,其一端与消防进水管接头10枢转连接,另一端具有螺纹接头同其中一个卷盘本体锁紧。消防进水管接头10外侧枢转套设的法兰盘11用于安装另一个卷盘本体,两个卷盘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和螺栓锁紧固定,确保同步转动。消防进水管接头10的作用是同消防进水管连接。弯管2的自由端用于套置软管,并且弯管2被夹在两个卷盘本体的间隙内(弯管2所在平面与卷盘本体所在平面是平行的),其弯曲朝向决定了软管的卷绕方向。实际转动时,两个卷盘本体、中心横管1、弯管2和法兰盘11是一同旋转卷绕软管的。

当用户需要改变软管的卷绕方向时,只需卸下定位螺钉7,将弯管接头3(连带弯管)旋转180°,由于定位螺钉孔5与支抵孔6都是中心对称设置,故旋转后依然能够相对应,最后再将定位螺钉7旋紧,即可重新将弯管接头3固定至弯管接头座4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软管接头,其安装在消防卷盘上能够拆卸换向,从而便于根据习惯和需要调整软管的卷绕方向,大大提高消防卷盘的适应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弯管接头3与弯管接头座4之间通过定位螺钉7紧固,装拆便捷,而O型圈9能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弯管2和中心横管1设计为分体结构,故两者连接处(弯管接头3和弯管接头座4)的密封性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进一步设计套接在弯管接头3和弯管接头座4外周以封堵两者贴合缝隙的橡胶封圈12,大大加强了两者的密封性,防止滴水漏水。并且该橡胶封圈12采用开口圈的形式与弯管接头座4外壁上豁口13的卡条4a配合,既有好的结合力,又插拔装配便利;同时橡胶封圈12底部增设倒勾12b,勾住弯管接头3的挡缘3a底部,既起到了包裹作用增加密封效果,又对弯管接头3具有拉紧固定作用,使弯管接头3和弯管接头座4之间结合的更好。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