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121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离合器变速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尤其涉及在马达主轴上设置两种快慢离合器片,通过让两种快慢离合器片接触,使得马达能形成慢速与全速输出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马达的结构,以产生动力为目的,马达结构相对简单,有电源供应就能产生动力,马达的主轴就会正向或反向转动,来将动力传导于机台,一般交流马达虽然能产生动力,但都只能维持一定的转速,所以无法直接用于需减速工作或需加大扭力输出的机台,因此需要加以改良,例如马达能装设于缝纽机,让缝纽机可以慢速操作,以使缝纽机更容易操作,从而提高产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由于传统马达实际使用时所存在的缺点及局限,发明人研制了一种新式双离合器变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在马达内加装变速结构,让马达使用时能通过轴杆本身离合器片的接触,来达到马达转速切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结构,简化传统变速箱结构,让传统变速箱操作可以更简单,以及更容易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马达壳体的主轴与壳体装上一齿轮与两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外装上一内齿轮,内齿轮以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当主轴齿轮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再带动内齿轮,由于齿轮牙数不同使得主轴齿轮全速转动,而内齿轮是减速转动。又内齿轮与马达前端各安装有一离合器,及马达前端同时安装有一驱动轴,驱动轴上安装有两个相对应离合器,一个固定在驱动轴,另一个安装在驱动轴上的一铁管,又铁管上设有一椭圆形孔,孔中置入有一根连动杆,驱动轴与铁管上离合器能呈同步转动但可前后移动,又驱动轴与铁管上各安装一个轴承座,在两个轴承座中间装有一个弹簧,使得铁管离合器经常处于向前位置,当驱动轴向前推进时,铁管离合器与内齿轮慢速离合器接触驱动轴呈慢速转动,当驱动轴再往前推时,第一、第二轴承座各有一个连杆,第一轴承座往前推时通过连杆片,使第二轴承座连杆往后拉,此时驱动轴上离合器与马达主轴离合器接触,而慢速离合器往后拉而脱离,使得驱动轴呈全速输出。
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是由两壳体组成一马达,并且于两壳体内设置有驱动轴与主轴,又于驱动轴与主轴组合有对应的全速离合器片与慢速离合器片,因此通过驱动轴前进、后退带动轴承座,可以让驱动轴与主轴对应的全速离合器片或慢速离合器片接触,使得马达驱动轴输出转速可以变快或变慢,如此马达使用时,即具有变速箱切换转速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因为于变速箱的驱动轴上设有飞轮,又于变速箱内齿轮组的主齿轮装设全速离合器片,及内齿轮组合的固定架装设慢速离合器片,又将一马达主轴穿设于变速箱内组合于齿轮组,因此通过驱动轴前进、后退让飞轮接触全速离合器片与慢速离合器片,可以让马达驱动轴转速变快或变慢,如此变速箱操作上可以更简单,也不会有故障的产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马达两壳体的组合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马达齿轮组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前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前壳体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型态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马达A包括有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
所述第一壳体10上穿设有一驱动轴11,该驱动轴11套入有第一轴承座12、弹簧13与第二轴承座14,所述第一轴承座12与第二轴承座14两侧侧面对角处设置有连杆121与141,所述连杆121与141套设于连杆片15的两椭圆形洞孔151、152,又该连杆片15中间设有轴心153,该轴心153套设于滑轨16的轴心孔161。此外,所述第二轴承座14与驱动轴11间套入有铁管17,该铁管17侧面设有椭圆形孔171,该铁管17组合于驱动轴11,该铁管17外组合有固定圆盘19,该驱动轴11底部固定有全速离合器片181,该固定圆盘19固定有慢速离合器片191。
所述第二壳体20具有开口,该第二壳体20内设置有主轴21,该主轴21后半段组合有转子22与定子23,该主轴21前半段组合有主齿轮24、传动齿轮25与内齿轮26的齿轮组,该主轴21的齿轮组前方套入有轴承,该轴承外组合有固定圆盘27,该固定圆盘27装设有慢速离合器片271而内齿轮26固定于固定圆盘27,又该主轴21前端组合有全速离合器片28,该全速离合器片28对齐于慢速离合器片271。
接着同样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马达A使用时,当第一壳体10的驱动轴11往前进时,驱动轴11上的第一轴承座12会挤压弹簧13,弹簧13再推动第二轴承座14使得慢速离合器片191处于向前的位置,进而驱动轴11的慢速离合器片191会碰上主轴21的慢速离合器片271,使得驱动轴11呈慢速输出,当驱动轴11呈慢速输出后,驱动轴11再往前推第一轴承座12,第一轴承座12的连杆121会沿着连杆片15椭圆形洞孔151的前端向前推,使得第二轴承座14的连杆141沿着连杆片15的椭圆形152往后移,让组合于第二轴承座14固定圆盘19的慢速离合器片191离开马达A的慢速离合器片,同时主轴21与驱动轴11的全速离合器片会相接触,进而驱动轴11会形成全速输出。
接着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是在变速箱30内穿设驱动轴31,该驱动轴31上设有飞轮32,该飞轮32两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架33与第二固定架34,该第一固定架33与第二固定架34对应面组合有慢速离合器片35与全速离合器片36,又该第一固定架33组合有内齿轮37,该传动齿轮38固定于外壳30主齿轮24形成齿轮组位于第二固定架34的另一面;此外,有一马达40的主轴41穿设于该传动齿轮38上,或者该马达40的主轴41也可穿设于主齿轮39上,图中未显示。
接着同样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使用时,马达40的主轴41会带动传动齿轮38,传动齿轮38再带动主齿轮39与内齿轮37转动,当变速箱30的驱动轴31往左移时会接触第一固定架33的慢速离合器片35,形成慢速输出,当变速箱30的驱动轴31往右移时会接触第二固定架34的全速离合器片36,形成全速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都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壳体;一驱动轴,其穿设于上述第一壳体,且固定有全速离合器片;一第一轴承座,其套设于上述驱动轴,并且侧面设有连杆;一弹簧,其套设于上述驱动轴,位于上述第一轴承座及下述第二轴承座中间;一第二轴承座,其套设于上述驱动轴,并且侧面设有连杆;一连杆片,其具有两椭圆形洞孔与轴心,所述两椭圆形洞孔套设于上述两轴承座的连杆;一滑轨,其具有轴心孔,该轴心孔套设于上述连杆片的轴心;一铁管,其套设于上述第二轴承座与驱动轴之间,并且侧面设有椭圆形孔;一连动杆,其组合于上述铁管与驱动轴上;一固定圆盘,其组合于上述铁管外部,并且该固定圆盘固定有慢速离合器片;一第二壳体;一主轴,其穿设于上述第二壳体,并且前端组合有全速离合器片,该全速离合器片与上述驱动轴的全速离合器片相对应;一齿轮组,其组合于上述主轴前半段;一固定圆盘,其套设于上述主轴,位于上述齿轮组前方,并且固定有慢速离合器片,该慢速离合器片与上述铁管外部的固定圆盘的慢速离合器片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由内而外为主齿轮、传动齿轮与内齿轮。
3.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变速箱;一驱动轴,其穿设于上述变速箱,并且该驱动轴上设有飞轮;一第一固定架,其固定有慢速离合器片,位于上述变速箱内飞轮的一侧;一第二固定架,其固定有全速离合器片,位于上述变速箱内飞轮的另一侧;一齿轮组;一马达主轴,其组合于上述齿轮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由内而外为主齿轮、传动齿轮与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固定于第一固定架,两传动齿轮组合于外壳及主齿轮组合于主轴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马达主轴组合于所述齿轮组的传动齿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马达主轴也可组合于所述齿轮组的主齿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在马达内加装变速结构,让马达使用时能通过轴杆本身离合器片的接触,来达到马达转速切换的目的。该双离合器变速结构在马达壳体的主轴与壳体装上一齿轮与两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外装上一内齿轮,内齿轮以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当主轴齿轮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再带动内齿轮,由于齿轮牙数不同使得主轴齿轮全速转动,而内齿轮是减速转动。通过驱动轴前进、后退带动轴承座,可以让驱动轴与主轴对应的全速离合器片或慢速离合器片接触,使得马达驱动轴输出转速可以变快或变慢,如此马达使用时,即具有变速箱切换转速的功能。
文档编号F16H3/54GK2818928SQ200520118169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日
发明者沈泰兴 申请人:沈泰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