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832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0420098595.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技术。在该技术中,挡圈的结构为平面结构,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平面强度不足,抗扭曲变形能力弱和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缺陷,需增加挡圈的厚度,这在无形之中又浪费了原材料,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又增加了保持架的自身重量,使得保持架和滚动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工作温度升高,进而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挡圈厚度不变或适当减小的情况下其强度反而会大大增加从而满足使用要求的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包括两个相同的圆环状挡圈和设置在这两个挡圈之间的数个支柱,支柱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挡圈的对应柱孔内,同一挡圈的相邻两柱孔中间开有一散热注油孔,支柱与滚柱相接触的两个侧面中间分别向内凹进形成与支柱轴线平行的润滑槽,润滑槽的同一侧两个支柱边之间为加油槽,其创新点是圆环状挡圈有向外侧方向的翻边结构。
上述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其圆环状挡圈的外圈向外侧方向翻边从而形成外翻边结构。
上述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其圆环状挡圈的内圈向外侧方向翻边从而形成内翻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性能上圆环状挡圈由平面结构改变成外翻边结构或内翻边结构,其平面强度大大增加,抗扭曲变形能力增强,保持器的轴向承载能力也相应增强,从而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2)价格上圆环状挡圈在不翻边情况下,需要6-7mm的厚度;翻边后厚度减小到2-3mm即可满足使用要求,节省了原材料,使加工更容易,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中挡圈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1中挡圈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图2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环状挡圈,2、圆环状挡圈,3、支柱,4、柱孔,5、散热注油孔,6、润滑槽,7、加油槽,8、外翻边,9、内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包括两个相同的圆环状挡圈1、2和设置在这两个挡圈之间的若干支柱3,支柱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挡圈1、2的对应柱孔4内,同一挡圈1的相邻两柱孔4中间开有一散热注油孔5,支柱3与滚动体相接触的两个侧面中间分别向内凹进形成与支柱轴线平行的润滑槽6,润滑槽6的同一侧两个支柱边之间为加油槽7,圆环状挡圈1、2的外圈有向外侧方向的外翻边8。
实施例2如附图1、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包括两个相同的圆环状挡圈1、2和设置在这两个挡圈之间的若干支柱3,支柱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挡圈1、2的对应柱孔4内,同一挡圈1的相邻两柱孔4中间开有一散热注油孔5,支柱3与滚动体相接触的两个侧面中间分别向内凹进形成与支柱轴线平行的润滑槽6,润滑槽6的同一侧两个支柱边之间为加油槽7,圆环状挡圈1、2的内圈有向外侧方向的内翻边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其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包括两个相同的圆环状挡圈和设置在这两个挡圈之间的数个支柱,支柱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挡圈的对应柱孔内,同一挡圈的相邻两柱孔中间开有一散热注油孔,支柱与滚动体相接触的两个侧面中间分别向内凹进形成与支柱轴线平行的润滑槽,润滑槽的同一侧两个支柱边之间为加油槽,其特征在于,圆环状挡圈有向外侧方向的翻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圆环状挡圈的外圈向外侧方向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圆环状挡圈的内圈向外侧方向翻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类轴承组合保持架,属于轴承配件领域,其结构是由两个相同的圆环状挡圈和设置在两挡圈之间的若干支柱构成,支柱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挡圈的对应柱孔内,同一挡圈的相邻两柱孔之间开有一散热注油孔,支柱与滚动体相接触的两个侧面中间分别向内凹进形成与支柱轴线平行的润滑槽,润滑槽的同一侧两个支柱边之间为加油槽,其创新点是将圆环状挡圈的平面结构改成向外侧方向的翻边结构。由于将挡圈由平面结构改成外翻边结构或内翻边结构,其平面强度大大增加,抗扭曲变形能力增强,保持架的轴向承载能力也相应增强,从而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再者,结构的变化还相应地节省了原材料,使加工更容易,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16C33/46GK2924146SQ20062008498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时传坤 申请人:时传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