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轴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718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轴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方向切换装置,该旋转方向切换装置布置在驱 动轴与驱动动力源之间,用于将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
背景技术
公知其中釆用齿轮传动作为行进传动系统的传统除雪机。该除雪机 在向前和向后行进之间的变换中,要操纵离合器杆以将行进离合器置于 临时断开状态。然后操作用于在向前和向后行进之间进行切换的杆以改 变齿轮传动系统的啮合,从而将驱动轴的旋转切换为正转或反转。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63-223207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一种 除雪机,其中,通过使驱动轴的旋转在正转和反转之间切换而切换向前 和向后行进。
在上述除雪机中,必须在将行进离合器置于断开状态之后才能切换 向前和向后行进,从而难以平稳地将除雪机切换为向前或向后行进。
还公知其中采用液压驱动器作为行进传动系统的除雪机。为了将该 液压驱动除雪机切换为向前或向后行进,仅通过操作用于在向前行进和 向后行进之间切换的杆就将驱动轴的旋转切换为正转或反转,从而使除 雪机向前或向后行进。
然而上述液压驱动除雪机结构复杂并需要精密部件。因而难以降低 除雪机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切换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的装置,其 中该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且能平稳地切换驱动轴的旋转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旋转方向切换装置,该旋转方向切
换装置设置在从驱动动力源至驱动轴的驱动动力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所 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其中该旋转方向切换装置包括 连接至所述驱动动力源的输出轴的正转驱动带轮和反转驱动带轮;连接 至所述驱动轴的正转从动带轮和反转从动带轮;在所述正转驱动带轮和 所述正转从动带轮之间延伸的正转驱动带;在所述反转驱动带轮和所述 反转从动带轮之间延伸的反转驱动带;带切换装置,该带切换装置用于 将所述正转驱动带和所述反转驱动带之中的一个驱动带切换为张紧状 态,而将另一驱动带切换为松弛状态;以及齿轮机构,该齿轮机构用于 在所述正转驱动带被切换为张紧状态时使所述驱动轴正转,而在所述反 转驱动带被切换为张紧状态时使所述驱动轴反转。
在本发明中,所述带切换装置将所述正转驱动带和所述反转驱动带 之中的一个驱动带切换为张紧状态,而将另一驱动带切换为松弛状态。
在所述正转驱动带被切换为张紧状态时,所述驱动轴正转。在所述 反转驱动带被切换为张紧状态时,所述驱动轴反转。
因此无需操作离合器,仅通过使用所述带切换装置将所述正转驱动 带或所述反转驱动带切换为张紧状态,就可将所述驱动轴切换为正转状 态和反转状态。
因而,能平稳地切换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
由于可仅仅通过将驱动带切换为张紧状态或松弛状态而将驱动轴切 换为正转状态和反转状态,因而能简化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正转驱动带轮和反转驱动带轮以及正转从 动带轮和反转从动带轮中的一组设置到单个轴上,且另一组设置到第一 或第二轴上;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设置到能旋转的旋转体上,从而 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一个轴与所述单个轴分离,而所述第一轴 和所述第二轴中的另一轴接近所述单个轴;通过使所述轴中的一个轴与 所述单个轴分离而使该一个轴的带轮上的驱动带保持处于张紧状态;并 且通过使另一轴接近所述单个轴而使该另一轴上的驱动带保持处于松弛 状态。从而在本发明中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即,其中通过所述旋转体 的旋转使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一个轴与所述单个轴分离,而另 一轴与所述单个轴接近。
所述轴中的一个轴如此与所述单个轴分离,从而巻绕在所述轴中的 该一个轴的带轮周围的驱动带保持处于张紧状态。此外,致使另一轴接 近所述单个轴,从而巻绕在该另一轴的带轮周围的驱动带保持处于松弛 状态。因为仅仅通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就能将所述驱动轴切换为正转状 态和反转状态,从而能简化所述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带切换装置设有弹簧,该弹簧用于使所述一个轴的 带轮上的驱动带保持处于张紧状态。
一般而言,在使用驱动带时为了将驱动带轮的旋转传递至从动带轮, 必须向驱动带施加压力,且必须使驱动带保持处于张紧状态。在驱动带 的一侧设置张紧带轮或其它加压装置,从而向驱动带施加压力。
因而,在设有正转驱动带和反转驱动带二者时,每个驱动带都需要 加压装置。从而使带切换装置的结构复杂。
因此,在本发明中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在所述带切换装置上 设置弹簧,该弹簧用于使所述轴中的一个轴的带轮上的驱动带保持处于 张紧状态。该弹簧使从正转驱动带和反转驱动旋转带中选出的任何(一 个)驱动带保持处于张紧状态。因此无需设置用于使正转驱动带和反转 驱动带张紧的单独的加压装置,从而可简化结构。
在一优选形式中,所述带切换装置中的弹簧经由连接件连接到所述 旋转体,且所述连接件具有防止干涉部分,该防止干涉部分形成为防止 与作为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相干涉。
在所述布置中,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设置到所述旋转体上。所 述轴中的一个轴可通过所述旋转体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与所述单个轴 分离。为了使从所述正转驱动带和所述反转驱动带中选出的任何(一个) 驱动带保持处于张紧状态,可任意选择所述旋转轴的一侧或另一侧,并 且必须向各侧施加弹簧的推压力。因而该弹簧可能与所述旋转轴相干涉。
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弹簧经由连接件连接到所述旋转体上。还在 所述连接件中形成用于防止与所述旋转轴干涉的所述防止干涉部分。
因而可防止在所述旋转体旋转时所述弹簧件与所述旋转轴相干涉。
从而在任意选择所述旋转轴的一侧或另一侧时,能将所述弹簧的推压力 施加到各侧上,从而可使从所述正转驱动带和所述反转驱动带中选出的 任何(一个)驱动带保持处于张紧状态。
优选的是,设置在所述单个轴上的带轮包括所述正转驱动带轮和所 述反转驱动带轮。
在该布置中,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带轮相对来说无需调节或维护。相 对照的是,因为设置到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上的带轮由所述旋转体 支承,从而这些带轮需要调节或维护。
因此,在本发明中,设置到同一轴上的带轮为用于正转和反转的驱 动带轮。设置到同一轴上的带轮从而能朝着所述驱动动力源布置,而设 置到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上的带轮能布置成远离所述驱动动力源。
所述驱动动力源从而不会妨碍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上的 带轮侧的调节或维护。因而能容易地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 上的带轮侧进行调节或维护。
理想的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上的带轮为^f述正转驱 动带轮和所述反转驱动带轮。
因为所述驱动动力源以相对较高的速度旋转,从而必须通过齿轮机 构将所述驱动动力源的旋转减速为期望旋转。
可增大设置到所述正转驱动带轮和所述反转驱动带轮上的齿轮的直 径,以使所述正转驱动带轮和所述反转驱动带轮减速为期望旋转。
因而,在设置在所述正转驱动带轮上的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反转驱 动带轮上的齿轮相互啮合的状态下,所述正转驱动带轮和所述反转驱动 带轮可分离从而不会相互干涉。
设置在所述正转驱动带轮上的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反转驱动带轮上 的齿轮如此相互啮合,从而设置在所述正转驱动带轮上的齿轮还能用作
换向齿轮(idler gear),该换向齿轮用于使设置在所述反转驱动带轮上 的齿轮反转。因此,能减少所述齿轮机构中的齿轮数量。


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实施例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 方式,其中
图1为设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步行式 除雪机的立体图2为图1所示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沿图2中的线4-4剖取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2中的线5-5剖取的剖视图6为其中图3所示的带切换装置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的平面图7为其中图2所示的带轮单元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 俯视图8为其中图3所示的齿轮单元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 俯视图9为其中图3所示的带切换装置保持处于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的俯视图10为其中图2所示的带轮单元保持处于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 俯视图11为其中图3所示的齿轮单元保持处于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 俯视图12A和图12B为示出了其中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
置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13A和图13B为示出了其中步行式除雪机向前行进的状态的示意
图14A和图14B为示出了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切换
为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15A和图15B为示出了其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被
切换为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16A和图16B为示出了其中步行式除雪机向后行进的状态的示意
图17A和图17B为示出了其中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 置被切换为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18为示出了其中所述旋转方向切换装置被切换为向后行进状态 的实施例的示意图19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第一变型 的示意图20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第二变型 的示意图2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立 体图;—
图22A和图22B为示出了其中图21所示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保持处 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而且
图23A和图23B为示出了其中图21所示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保持处
于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图18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而图 21至图23B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
图1所示的步行式除雪机10具有设置在机体11的左侧和右侧的左 右履带式行进单元12、 13。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由盖17覆盖,且左右 履带式行进单元12、 13切换旋转方向。发动机19 (驱动动力源)经由行 进离合器18将旋转传递到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左右手柄24、 25分别 附连到左右摆动管21、 22的后端部分21a、 22a上。在左右摆动管21、 22的前端部分21b、 22b上设置有排雪板26。
左履带式行进单元12由驱动轮28、从动轮29以及在驱动轮28和 从动轮29之间延伸的履带31构成。驱动轮28通过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 和其它部件而连接到发动机19上。
右履带式行进单元13为与左履带式行进单元12左右对称的构件,
并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其组成构件。不对它们进行描述。
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通过最终传动机构32 (图2)连接到左右履带 式行进单元12、 13。
发动机19的旋转经由行进离合器18、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和最终 传动机构32而传递到左右履带式行进单元12、 13。
盖17布置在左右履带式行进单元12、 13之间,从而覆盖旋转方向 切换装置15。盖17还附连到机体11上。
发动机19具有作为输出轴的曲轴33,且发动机19是纵向取向的立 式发动机,其中曲轴33向下延伸。
左手柄24从左摆动管21的后端部分21a朝着车体的后部向上倾斜 延伸,并在其后端部分处具有左把手51,在左把手51附近设置有行进离 合器杆52。行进离合器杆52为用于将行进离合器18切换为连接状态和 断开状态的杆。
右手柄25从右摆动管22的后端部分22a朝着车体的后部向上倾斜 延伸,并在其后端部分处具有右把手54,在右把手54附近设置有前/后 行进切换杆55。前/后行进切换杆55构成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的一部分。
在左右把手51、 54被抓握在左手和右手中的状态下,步行式除雪机 10通过左右履带式行进单元12、 13的正转而向前行进,通过左右履带式 行进单元12、 13的反转而向后行进。
如图2和图3所示,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布置在从图1所示的发动 机19至输入轴(驱动轴)58的驱动动力传递路径中,并将输入轴58的 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
该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具有:连接至行进离合器18的带轮单元61; 连接至带轮单元61的齿轮单元(齿轮机构)62;以及用于切换带轮单元 61的连接的带切换装置63。
行进离合器18连接至图1所示的发动机19的输出轴(曲轴)33上。
带轮单元61具有连接至行进离合器18的驱动轴(同一轴)65; 设置在驱动轴(同一轴)65上的正转驱动带轮66和反转驱动带轮67; 连接至齿轮单元62的正转轴(第一其它轴)71和反转轴(第二其它轴)
72;设置在正转轴71上的正转从动带轮74;设置在反转轴72上的反转 从动带轮75;在正转驱动带轮66和正转从动带轮74之间延伸的正转驱 动带77;以及在反转驱动带轮67和反转从动带轮75之间延伸的反转驱 动带78。
正转驱动带轮66和反转驱动带轮67 —体形成,使得正转驱动带轮 66位于上方,而反转驱动带轮67位于下方(参见图4)。
正转从动带轮74布置在与正转驱动带轮66相同的高度(水平位置), 并通过正转轴71和齿轮单元62而连接到输入轴58。
反转从动带轮75布置在与反转驱动带轮67相同的高度(水平位置), 并通过反转轴72和齿轮单元62而连接到输入轴58。
带轮单元61在正转驱动带77张紧的状态下经由正转驱动带77将正 转驱动带轮66的旋转传递到正转从动带轮74。
在正转驱动带77松弛的状态下,正转驱动带轮66空载(空转),从 而正转驱动带轮66的旋转不会经由正转驱动带77传递到正转从动带轮74。
带轮单元61在反转驱动带78张紧的状态下经由反转驱动带78将反 转驱动带轮67的旋转传递到反转从动带轮75。
在反转驱动带78松弛的状态下,反转驱动带轮67空载(空转),从 而反转驱动带轮67的旋转不会经由反转驱动带78传递到反转从动带轮75。
齿轮单元62具有旋转壳体(旋转体)81,该旋转壳体被支承为能 绕作为旋转轴的输入轴58旋转;设置在正转轴71上的正转驱动齿轮83; 设置在输入轴58上并与正转驱动齿轮83啮合的从动齿轮84;与从动齿 轮84啮合的换向齿轮85;以及设置在反转轴72上并与换向齿轮85啮合 的反转驱动齿轮86。
旋转壳体81具有用于容纳正转驱动齿轮83、从动齿轮84、换向 齿轮85以及反转驱动齿轮86的壳本体91;以及用于遮挡壳本体91的开 口部分92的壳体盖93。壳体盖93螺接到壳本体91的开口边缘部分94 上。
如图4和图5所示,正转驱动齿轮83由旋转壳体81支承为能绕正 转轴71旋转。
从动齿轮84由旋转壳体81支承为能绕输入轴58旋转。 换向齿轮85由旋转壳体81支承为能绕中间轴96旋转。 反转驱动齿轮86由旋转壳体81支承为能绕反转轴72旋转。 齿轮单元62在正转驱动带77张紧的状态下使输入轴58正转。 齿轮单元62在反转驱动带78张紧的状态下使输入轴58反转。 最终传动机构32被支承为能在最终传动壳体97内旋转并设有下 半部分形成有蜗杆98的输入轴58;与蜗杆98啮合的蜗轮99;以及由最 终传动壳体97支承为能旋转的行进轴101 。蜗轮99设置到行进轴101上。 行进轴101的左端部分101a从最终传动壳体97的左侧部分97a向 外伸出。右端部分101b从最终传动壳体97的右侧部分97b向外伸出。
左行进管102连接至左端部分101a。左行进管102连接至左履带式 行进单元12的驱动轮28 (图1)。
右行进管103连接至右端部分101b。右行进管103连接至右履带式 行进单元13的驱动轮28 (图2)。
如图2和图3所示,带切换装置63具有设置在旋转壳体81的底 部91a (图4)上的切换杆105;经由连接销106连接至切换杆105从而 能旋转的连接臂(连接件)107;连接到该连接臂107上的弹簧108;连 接至切换杆105的推拉缆线109;以及连接至该推拉缆线109的前/后行 进切换杆55。
切换杆105具有横向边缘形成为大致曲线形的第一和第二端部111、 112,还具有横向边缘形成为曲线形的固定部分113。固定部分113焊接 到旋转壳体81的底部91a上,从而切换杆105被固定到旋转壳体81的 底部91a上。
推拉缆线109的前端部分109a通过螺栓115连接到第一端部111上。 连接臂107的后端部分107a通过连接销106连接到第二端部112上。
连接臂107形成为折线形,并具有在面对输入轴58的横向边缘部分 中形成的防止干涉部分(凹部)118。
连接臂107的后端部分107a通过连接销106而连接到切换杆105, 而前端部分107b保持弹簧108的一端108a。弹簧108的另一端108b由 锁定件117保持。锁定件117旋入到机体11内。
弹簧108沿着使正转驱动带77和反转驱动带78其中之一张紧的方 向推压。
推拉缆线109具有外缆线121和内缆线122。外缆线121的前端部 分121a附连到机体11,而后端部分121b附连到支架123 (图l)。支架 123附连到图1所示的右手柄25。
内缆线122附连成能在外缆线121内部运动。
内缆线122的前端部分109a从外缆线121的前端部分121a向前伸 出,并通过螺栓115连接到切换杆105的第一端部111上。
内缆线122的后端部分109b从外缆线121的后端部分121b (图1) 向后伸出,并通过螺栓124连接到前/后行进切换杆55上。
前/后行进切换杆55由右手柄25支承为能通过支承销126旋转。因 此,在前/后行进切换杆55沿箭头A方向绕支承销126的轴线摆动时, 内缆线122被如箭头B所示拉动。通过如箭头B所示拉动内缆线122而 将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切换到向前行进状态。
在前/后行进切换杆55沿箭头C方向绕支承销126的轴线摆动时, 内缆线122被如箭头D所示推动。通过如箭头D所示推动内缆线122而 将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切换到向后行进状态。
设置到驱动轴65上的正转驱动带轮66和反转驱动带轮67相对来说 不需要调节和维护。
相对照的是,设置在正转轴71上的正转从动带轮74以及设置在反 转轴72上的反转从动带轮75由旋转壳体81支承,因而需要对它们进行 调节和维护。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壳体81或正转从动带轮74、反转 从动带轮75布置成与发动机19分离。
因而,在取下图1所示的盖17而对旋转壳体81或正转从动带轮74、 反转从动带轮75进行调节或维护时,发动机19不会产生妨碍。 在对正转驱动齿轮83、从动齿轮84、换向齿轮85、反转驱动齿轮 86以及旋转壳体81内的其它部件进行调节或维护时,发动机19也不会 产生妨碍。
接着将根据图6至图8对其中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保持处于向前行 进状态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6示出了其中带切换装置63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在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处于向前行进状态时,带切换装置63的连 接销106定位在中心线128的右侧。
中心线128为输入轴58和锁定件117的锁定孔117a的连线。弹簧 108的另一端108b锁定至锁定孔117a。
弹簧108的张力Fl作用在连接臂107上,如箭头所示。作用的张力 Fl经由连接臂107作为载荷传递至连接销106。传递的载荷经由连接销 106作为载荷F2传递到到切换杆105。
载荷F2通过切换杆105被传递至旋转壳体81,从而如箭头所示在 旋转壳体81上作用旋转力F3。
图7示出了其中带轮单元61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旋转力F3如箭头所示作用在旋转壳体81上,从而旋转力F3作用在 正转轴71上。具体而言,正转轴71通过弹簧108的张力Fl被沿着远离 驱动轴65的方向拉动。
在该布置中,对张力Fl进行调节,以使得弹簧108向正转驱动带 77施加合适的张力。
旋转壳体81因而保持静止,并处于其中有合适的张力施加到正转驱 动带77上的状态(张紧状态)。旋转壳体81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
具体而言,在带轮单元61处于向前行进状态中,正转驱动带77保 持处于张紧状态,而反转驱动带78保持处于松弛状态。
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19被驱动从而正转驱动带轮66如箭头A所示 旋转时,正转驱动带轮66的旋转被传递至正转驱动带77。
正转驱动带77如箭头B所示旋转,且正转驱动带77的旋转被传递 至正转从动带轮74。
正转从动带轮74从而如箭头C所示旋转,因而正转轴71如箭头C
所示旋转。
由于反转驱动带78保持处于松弛状态,反转驱动带轮67即使如箭 头A所示旋转也是空转。
反转驱动带轮67的旋转因而不会经由反转驱动带78传递至反转从 动带轮75。
图中示出了其中松弛的反转驱动带78未与反转驱动带轮67或反转
从动带轮75分离的状态,但是反转驱动带78实际上与反转驱动带轮67
或反转从动带轮75分离。
接下来描述用于保持松弛的驱动带以防该驱动带与驱动带轮或从动
带轮分离的构件。
在正转驱动带轮66和反转驱动带轮67上设置驱动带止动件131。 在正转从动带轮74上设置正转从动带止动件132。 而且,在反转从动带轮75上设置反转从动带止动件133。 驱动带止动件131以及正转从动带止动件132防止正转驱动带77在
保持处于松弛状态时与带轮66、 74分离。
驱动带止动件131以及反转从动带止动件133防止反转驱动带78在
保持处于松弛状态时与带轮67、 75分离。
图8示出了其中齿轮单元62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正转轴71如箭头C所示旋转,从而正转驱动齿轮83如箭头C所示
以一体方式与正转轴71 —起旋转。正转驱动齿轮83旋转,从而从动齿
轮84如箭头D所示旋转。
输入轴58如箭头D所示以一体方式与从动齿轮84 —起旋转,从而
输入轴58的旋转经由图2所示的最终传动机构32传递至左右履带式行
进单元12、 13。图1所示的步行式除雪机10从而向前行进。
换向齿轮85在从动齿轮84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E所示旋转。反转
驱动齿轮86在换向齿轮85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F所示旋转。 反转从动带轮75 (图7)与反转驱动齿轮86—体地旋转。
由于反转驱动带78保持处于松弛状态,图7所示的反转从动带轮
75空转。从而仅仅通过旋转壳体81的旋转就能将输入轴58切换至正转
、U^女 m丄UTTT始乂U"tfefct七rfn一Tl说壯単1: iV44cfc仏
以下将基于图9至图11描述其中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保持处于向 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图9示出了其中带切换装置63保持处于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在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 (图2)被置于向后行进状态时,带切换装 置63的连接销106定位成在中心线128的左侧。
连接臂107形成为大致折线形,从而在面向输入轴58的位置处形成 作为防止干涉部分118的凹部。
从而防止了在带切换装置63的连接销106定位在中心线128的左侧 时连接臂107与输入轴58干涉。
而且,弹簧108通过连接臂107连接至旋转壳体81。从而防止了弹 簧108与输入轴58干涉。
带切换装置63的连接销106定位在中心线128的左侧,从而弹簧 108的张力F4如箭头所示作用在连接臂107上。
作用的张力F4经由连接臂107作为载荷传递到连接销106。传递的 载荷经由连接销106作为载荷F5传递到切换杆105。
载荷F5通过切换杆105传递到旋转壳体81,从而如箭头所示在旋 转壳体81上作用旋转力F6。
图10示出了其中带轮单元61保持处于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旋转力F6 (图9)如箭头所示作用在旋转壳体81上,从而旋转力 F6作用在反转轴72上。具体而言,反转轴72通过弹簧108的张力F4被 沿着远离驱动轴65的方向拉动。
在该布置中,对张力F4进行调节,以使得弹簧108向反转驱动带 78上施加合适的张力。旋转壳体81因而保持静止,并处于其中有合适的 张力施加到反转驱动带78上的状态(张紧状态)。旋转壳体81保持处于 向后行进状态。
具体而言,在带轮单元61处于向后行进状态中,反转驱动带78保
持处于张紧状态,而正转驱动带77保持处于松弛状态
在反转驱动带轮67 (图4)如箭头A所示旋转时,反转驱动带轮67的旋转从而被传递至反转驱动带78。
反转驱动带78如箭头G所示旋转,且反转驱动带78的旋转被传递 至反转从动带轮75。反转从动带轮75从而如箭头H所示旋转,而反转轴 72如箭头H所示旋转。
正转从动带轮74向着正转驱动带轮66运动。由于正转驱动带77保 持处于松弛状态,正转驱动带轮66即使在如箭头A所示旋转也是空转。 正转驱动带轮66的旋转从而不会经由正转驱动带77而传递到正转从动 带轮74。
图中示出了其中松弛的正转驱动带77未与正转驱动带轮66或正转 从动带轮74分离的状态,但是正转驱动带77实际上与正转驱动带轮66 或正转从动带轮74分离。
通过驱动带止动件131和正转从动带止动件132使与正转驱动带轮 66或正转从动带轮74分离的正转驱动带77保持为不分离。
如图7所示,在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被置于向前行进状态时,正转 轴71通过弹簧108的张力Fl被远离驱动轴65拉动。从而保持其中有合 适的张力作用在正转驱动带77上的状态(张紧状态)。
而且,如图10所示,在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被置于向后行进状态 时,反转轴72通过弹簧108的张力F4被远离驱动轴65拉动。从而保持 其中有合适的张力作用在反转驱动带78上的状态(张紧状态)。
因而,通过为带切换装置63设置弹簧108可使从正转驱动带77和 反转驱动带78中选出的一个驱动带保持处于张紧状态。因此无需提供用 于张紧正转驱动带77和反转驱动带78的单独的加压装置。
图ll示出了其中齿轮单元保持处于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反转驱动齿轮86在反转轴72如箭头H所示旋转的作用下,与反转 轴72 —体地如箭头H所示旋转。换向齿轮85在反转驱动齿轮86的旋转 作用下如箭头I所示旋转。从动齿轮84在换向齿轮85的旋转作用下如 箭头J所示旋转。
输入轴58与从动齿轮84 —体地如箭头J所示旋转,从而输入轴58
的旋转经由图2中所示的最终传动机构32而传递至左右履带式行进单元
12、 13。图1所示的步行式除雪机10从而向前行进。
正转驱动齿轮83在从动齿轮84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K所示旋转。
正转从动带轮74 (图IO)与正转驱动齿轮83—体地旋转。
由于正转驱动带77保持处于松弛状态,正转从动带轮74空转。 仅仅通过使旋转壳体81旋转就能将输入轴58切换至反转状态,因
此可简化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的结构。
接着将根据图12A至图18描述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的操作。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其中旋转方向切换装置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
态的实施例。
在图12A中,前/后行进切换杆55保持处于向前行进位置Pl。
在图12B所示的带轮单元61中,正转驱动带77保持处于张紧状态, 而反转驱动带78保持处于松弛状态。
正转驱动带轮66在发动机19 (图l)的驱动下如箭头A所示旋转。 正转驱动带轮66的旋转经由正转驱动带77传递至正转从动带轮74。
正转轴71在正转从动带轮74如箭头C所示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C 所示旋转。
图4所示的反转驱动带轮67空转(空载)。
图13A和图l犯示出了其中步行式除雪机10向前行进的状态。
在图13A中,正转驱动齿轮83在正转轴71如箭头C所示的旋转作用下与正转轴71 —体地如箭头C所示旋转。从动齿轮84在正转驱动齿
轮83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D所示旋转。输入轴58与从动齿轮84 —体地
如箭头D所示旋转。
如图13B所示,步行式除雪机10如箭头L所示向前行进。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其中旋转方向切换装置切换为向后行进状态
的实施例。
在图14A中,前/后行进切换杆55如箭头M所示从向前行进位置Pl 运动到向后行进位置P2。推拉缆线109的内缆线122如箭头所示被向前
推动。
在图14B中,弹簧108的张力Fl在旋转壳体81上施加如箭头所示
A"+A""^一丄「f
tr涯符力。。
内缆线122的前端部分122a在前/后行进切换杆55的操作下如箭头 N所示被推动。旋转壳体81在前端部分122a的推动作用下克服弹簧108 的张力Fl而如箭头O所示旋转。旋转壳体81的旋转中心为输入轴58。
在旋转壳体81绕输入轴58旋转时,切换杆105的第二杆112如箭 头P所示绕输入轴58枢转。
连接销106与切换杆105的第二端部112 —起如箭头P所示向着中 心线128运动。连接销106越过中心线128而运动到中心线128的左侧。
图15A和图15B示出了其中旋转方向切换装置被切换到向后行进状 态的实施例。
在图15A中,当连接销106越过中心线128而运动到中心线128的 左侧时,旋转壳体81由于弹簧108的张力而产生的旋转力切换为箭头Q 方向(顺时针方向)。
旋转壳体81在弹簧108的张力作用下如箭头Q所示旋转。 在图15B中,反转轴72在旋转壳体81的旋转作用下被远离驱动轴 65拉动。旋转壳体81保持静止,并处于其中有合适的张力作用在反转驱 动带78上的状态(张紧状态)。具体而言,旋转壳体81切换为向后行进 状态。
在此状态下,弹簧108的张力为F4,而旋转壳体81的旋转力为F6。 正转驱动带77保持处于松弛状态。
当反转驱动带轮67 (图4)如箭头A所示旋转时,反转驱动带轮67 的旋转经由反转驱动带78传递至反转从动带轮75。
反转从动带轮75如箭头H所示旋转,从而反转轴72如箭头H所示 旋转。
正转驱动带轮66空转。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其中步行式除雪机10向后行进的状态。 在图16A中,反转驱动齿轮86在反转轴72如箭头H所示旋转的作
用下与反转轴72 —体地如箭头H所示旋转。换向齿轮85在反转驱动齿 轮86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I所示旋转。从动齿轮84在换向齿轮85的旋 转作用下如箭头J所示旋转。输入轴58与从动齿轮84 —体地如箭头J 所示旋转。
如图16B所示,步行式除雪机10如箭头R所示向后行进。 图17A和图17B示出了其中旋转方向切换装置切换为向前行进状态 的实施例。
在图17A中,前/后行进切换杆55如箭头S所示从向后行进位置P2
运动到向前行进位置P1。
推拉缆线109的内缆线122如箭头所示被向后拉动。
在图17B中,弹簧108的张力F4在旋转壳体81施加如箭头所示的
旋转力F6。
内缆线122的前端部分122a在前/后行进切换杆55的操作下如箭头 T所示被拉动。旋转壳体81在前端部分122a的拉动下克服弹簧108的张 力F4而如箭头U所示旋转。旋转壳体81的旋转中心为输入轴58。
在旋转壳体81绕输入轴58旋转时,切换杆105的第二端部112如 箭头V所示绕输入轴58枢转。
连接销106与第二端部112 —起如箭头V所示向着中心线128运动。 连接销106越过中心线128而运动到中心线128的右侧。
图18A和图18B示出了其中旋转方向切换装置切换为向后行进状态 的实施例。
在连接销106越过中心线128而运动到中心线128的右侧时,旋转 壳体81由于弹簧108的张力而产生的旋转力切换为箭头W方向(逆时针
方向)。
在图12B中,正转轴71在旋转壳体81的旋转作用下被远离驱动轴 65拉动。旋转壳体81保持静止,并处于其中有合适的张力作用在正转驱 动带77上的状态(张紧状态)。旋转壳体81保持处于向前行进状态。
在该状态下,弹簧108的张力为F1,而旋转壳体81的旋转力为F3。
反转驱动带78保持处于松弛状态。
根据基于图12A至图18的描述,使前/后行进切换杆55保持在向前 行进位置Pl使得正转驱动带77保持处于张紧状态。
正转驱动带轮66的旋转经由正转驱动带77和正转从动带轮74传递 至正转轴71。正转轴71如箭头C所示旋转,从而步行式除雪机10如箭 头L所示向前行进。
通过使前/后行进切换杆55从向前行进位置Pl运动至向后行进位置 P2,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切换为向后行进状态。反转驱动带78保持处 于张紧状态。
反转驱动带轮67的旋转经由反转驱动带78和反转从动带轮75传递 至反转轴72。反转轴72如箭头H所示旋转,从而步行式除雪机10如箭
头R所示向后行进。
此外,通过使前/后行进切换杆55从向后行进位置P2运动至向前行 进位置Pl,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切换为向前行进状态。正转驱动带77 保持处于张紧状态。步行式除雪机10从而如箭头L所示向前行进,如以 上描述的那样。
具体而言,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使得可通过带切换装置63将正转
驱动带77和反转驱动带78中的一个驱动带切换为张紧状态,而另一驱
动带切换为松弛状态。
在正转驱动带77切换为张紧状态时,步行式除雪机10向前行进。 在反转驱动带78切换为张紧状态时,步行式除雪机10向后行进。 从而无需操作离合器,仅仅通过使用带切换装置63将正转驱动带
77或反转驱动带78切换为张紧状态就能将步行式除雪机10切换为向前
行进状态或向后行进状态。
从而歩行式除雪机10能在向前行进和向后行进之间平稳地切换。 仅仅通过将正转驱动带77或反转驱动带78切换为张紧状态和松弛
状态就能在向前行进和向后行进之间切换步行式除雪机10,因而可简化
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结构。
接着将根据图19和图20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
置15的第一和第二变型。
图19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第一变型。
除了使用连接件141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臂107之外,第一变 型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相同的结构。
连接件141的外部形状基本为矩形,其中在面对输入轴58的位置处
形成有防止干涉部分142。
防止干涉部分142为形成为凹形从而容纳输入轴58的部分。 因而能防止连接件141在带切换装置63的连接销106定位在中心线
128的左侧时与输入轴58千涉。
具体而言,通过第一变型能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图20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第二变型。 除了使用连接件145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臂107之外,第二变
型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相同的结构。
连接件145的外部形状基本为矩形,在连接件145的中央处形成有 用于防止与输入轴58干涉的防止干涉部分146。
防止干涉部分146是形成为容纳输入轴58的开口部分。
具体而言,防止干涉部分146形成为使得,在带切换装置63的连接 销106定位在中心线128的左侧和右侧时的每一种状态下,连接件145 都不与输入轴58干涉。
具体而言,通过第二变型能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下将参照图21至图23B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 置15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 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的构件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并且不对它们进行描述。
图21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
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0布置在从图1所示的发动机19到输入轴58 的驱动动力传递路径上,且将输入轴58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
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0具有连接至行进离合器18的齿轮单元(齿 轮机构)151;连接至齿轮单元151的带轮单元152;以及用于切换带轮 单元152的连接的带切换装置(未示出)。
带切换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切换装置63结构相同。
齿轮单元151具有旋转壳体(旋转体)154,其被支承为能绕作为
旋转轴的驱动轴65旋转;驱动齿轮155,其设置在驱动轴65上;正转从 动齿轮157,其设置在正转轴(第一其它轴)156上并与驱动齿轮155啮 合;以及反转从动齿轮159,其设置在反转轴(第二其它轴)158上并与 正转从动齿轮157啮合。
旋转壳体154具有用于容纳驱动齿轮155、正转从动齿轮157和反 转从动齿轮159的壳本体161;并且还具有用于遮挡壳本体161的开口部 分162的壳体盖163 (参见图22B)。
壳体盖163螺接到壳本体161的开口边缘部分164上。
在图21中取下了壳体盖163以便于了解齿轮单元151。
带轮单元152具有用于支承正转从动齿轮157的正转轴156;设 置在正转轴156上的正转驱动带轮166;用于支承反转从动齿轮159的反 转轴158;设置在反转轴158上的反转驱动带轮167;设置在输入轴58 上的正转从动带轮171和反转从动带轮172;在正转驱动带轮166和正转 从动带轮171之间延伸的正转驱动带174;以及在反转驱动带轮167和反 转从动带轮172之间延伸的反转驱动带175。
带轮单元152使得能在正转驱动带174保持处于张紧状态时,经由 正转驱动带174将正转驱动带轮166的旋转传递至正转从动带轮171。
在其中正转驱动带174保持处于松弛状态的状态下,可以使正转驱 动带轮166空转。正转驱动带轮166的旋转从而不会经由正转驱动带174 传递至正转从动带轮171。
而且,带轮单元152使得能在反转驱动带175保持处于张紧状态时, 经由反转驱动带175将反转驱动带轮167的旋转传递至反转从动带轮 172。
在反转驱动带175保持处于松弛状态时,可以使反转驱动带轮167 空转。反转驱动带轮167的旋转从而不会经由反转驱动带175传递至反 转从动带轮172。
图22A和图22B示出了其中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保持 处于向前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在图22A中,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19被驱动且驱动轴65如箭头X 所示旋转时,驱动齿轮155与驱动轴65 —起如箭头X所示旋转。
正转从动齿轮157在驱动齿轮155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Y所示旋转。 反转从动齿轮159在正转从动齿轮157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Z所示旋转。
在图22B所示的带轮单元152中,正转驱动带174保持处于张紧状 态,而反转驱动带175保持处于松弛状态。
正转从动齿轮157的旋转经由正转轴156传递至正转驱动带轮166。 正转驱动带轮166如箭头Y所示旋转。
正转驱动带轮166的旋转经由正转驱动带174传递至正转从动带轮
171。 正转从动带轮171如箭头Y1所示旋转。
输入轴58如箭头Yl所示与正转从动带轮171 —体旋转,从而输入 轴58的旋转经由图21中所示的最终传动机构32传递到左右履带式行进 单元12、 13。从而能使步行式除雪机10向前行进。
反转从动齿轮159 (图22A)的旋转经由反转轴158传递至反转驱动 带轮167。
由于反转驱动带175保持处于松弛状态,反转驱动带轮167如箭头 Z所示空转。
图23A和图23B示出了其中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保持
处于向后行进状态的实施例。
在图23A中,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19被驱动且驱动轴65如箭头X 所示旋转时,驱动齿轮155如箭头X所示与驱动轴65 —起旋转。
正转从动齿轮157在驱动齿轮155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Y所示旋转。 反转从动齿轮159在正转从动齿轮157的旋转作用下如箭头Z所示旋转。
在图23B中,反转驱动带175保持处于张紧状态,而正转驱动带174 保持处于松弛状态。
反转从动齿轮159 (图23A)的旋转经由反转轴158传递至反转驱动 带轮167。反转驱动带轮167如箭头Z所示旋转。
反转驱动带轮167的旋转经由反转驱动带175传递至反转从动带轮
172。反转从动带轮172如箭头Zl所示旋转。
输入轴58与反转从动带轮172 —体地如箭头Zl所示旋转,从而输 入轴58的旋转经由图21中所示的最终传动机构32传递至左右履带式行 进单元12、 13。从而能使步行式除雪机10向后行进。
in十^r〃、"力iAj十匕丄u'、印乙on乂 口u"/t十t 仁工min十7 出丄Db 1^姐王It符^&29J 带轮166。
由于正转驱动带174保持处于松弛状态,正转驱动带轮166如箭头 Y所示空转。
由于发动机19以相对较高的速度旋转,必须通过齿轮机构等将发动 机19的旋转减速为期望速度。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正转驱动带轮166设置到正转轴156上, 并将反转驱动带轮167设置到反转轴158上。
可增大设置到正转驱动带轮166上的正转从动齿轮157或者设置到 反转驱动带轮167上的反转从动齿轮159的直径,以将正转驱动带轮166 和反转驱动带轮167减速为期望速度。
从而在正转从动齿轮157和反转从动齿轮159相互啮合时,正转驱 动带轮166和反转驱动带轮167可分离以防止相互干涉。
正转从动齿轮157和反转从动齿轮159如此相互啮合,因而正转从 动齿轮157也能用作换向齿轮,以使反转从动齿轮159反转。
因此,可使设置到齿轮单元151上的齿轮的数量减一。
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0也能实现与第一实施方 式相同的效果。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其中将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 150应用 到步行式除雪机10上的实施例,但是该结构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还可 应用到步行式除草机、中耕机或其它需要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多用途车 辆上。
本发明适于应用于包括用于将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 的旋转方向切换装置的多用途车辆、设备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150),该旋转方向切换装置设置在从驱动动力源(19)至驱动轴(58)的驱动动力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并包括连接至所述驱动动力源的输出轴(33)的正转驱动带轮(66;166)和反转驱动带轮(67;167);连接至所述驱动轴的正转从动带轮(74;171)和反转从动带轮(75;172);挂在所述正转驱动带轮和所述正转从动带轮周围的正转驱动带(77;174);挂在所述反转驱动带轮和所述反转从动带轮周围的反转驱动带(78;175);带切换装置(63),该带切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正转驱动带和所述反转驱动带之中的一个驱动带切换为张紧状态,而将另一驱动带切换为松弛状态;以及齿轮机构(62;151),该齿轮机构用于在所述正转驱动带被切换为张紧状态时使所述驱动轴正转,而在所述反转驱动带被切换为张紧状态时使所述驱动轴反转。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切换装置,其中,作为一组的所述正转驱 动带轮和所述反转驱动带轮(66, 67; 166, 167)以及作为一组的所述 正转从动带轮和所述反转从动带轮(74, 75; 171, 172)中的一组设置 到单个轴(65, 58)上,而所述两组中的另一组设置到第一或第二轴(71, 72; 156, 158)上,并且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设置到能旋转的旋转 壳体(81)上,使得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一个轴与所述单个轴 分离,而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另一轴接近所述单个轴,通过使 所述轴中的一个轴与所述单个轴分离而使该一个轴的带轮上的驱动带(77, 78; 174, 175)保持处于张紧状态,通过使另一轴接近所述单个 轴而使该另一轴的带轮上的驱动带(77, 78; 174, 175)保持处于松弛 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带切换装置(63) 具有弹簧(108),该弹簧用于使所述一个轴(71, 72; 156, 158)的带 轮(74, 75; 171, 172)上的驱动带(77, 78; 174, 175)保持处于张 紧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带切换装置(63) 中的所述弹簧(108)经由连接件(107, 141, 145)连接到所述旋转体(81),且所述连接件具有防止干涉部分(118, 142, 146),该防止干涉 部分形成为防止与用作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58)相干涉。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其中,设置到所述单个轴(65) 上的带轮包括所述正转驱动带轮(66)和所述反转驱动带轮(67)。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其中,设置到所述第一轴(156) 和第二轴(158)上的带轮包括所述正转驱动带轮(166)和所述反转驱 动带轮(16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轴旋转方向切换装置(15)。其用于切换驱动轴(58)的旋转方向并包括用于切换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的带轮单元(61)。所述带轮单元具有正转驱动带(77)和反转驱动带(78)。所述正转驱动带(77)在正转驱动带轮(66)和正转从动带轮(74)之间延伸。所述反转驱动带(78)在反转驱动带轮(67)和反转从动带轮(75)之间延伸。在驱动轴正转时,正转带被置于张紧状态,而反转带被切换为松弛状态。在驱动轴反转时,反转带被置于张紧状态,而正转带被切换为松弛状态。
文档编号F16H59/02GK101191553SQ200710194628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7日
发明者花房实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