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996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等的发动机的变速器中使用的双离合器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特愿2006-270099号为基础申请,并4爰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上述双离合器装置中,相互同轴地配置有通过来自外部 的供给液压使推压部件在轴向变位从而发挥规定的卡合力的液压式 的第一盘形离合器及第二盘形离合器,这些第一盘形离合器及第二盘 形离合器有些具有对上述推压部件施加朝向离合器连接侧的推压力 的连接侧液压室和对上述推压部件施加朝向离合器切断侧的推压力 并补偿其返回动作的压力的压力补偿液压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 339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将分别与各液压室连通的多个油 路的一部分作为单独的油槽形成在与各盘形离合器连结的主轴上,因 此存在主轴的加工复杂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用于车辆等的发动机的变速器中的 双离合器装置中,能够容易地在与各盘形离合器连结的主轴中形成离 合器操作用的多条油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法。 (1)即,本发明的用于发动机的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相互 同轴地相邻配置液压式的第一盘形离合器及第二盘形离合器,该液压 式的第一盘形离合器及第二盘形离合器通过来自外部的供给液压使 推压部件在轴向上变位从而发挥规定的卡合力,所述第一盘形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盘形离合器分别具有对所述推压部件施加朝向离合器连 接侧的推压力的连接侧液压室;对所述推压部件施加朝向离合器切断 侧的推压力且补偿其返回动作的压力的压力补偿液压室,其中,将多 个导管内外重叠地插入到连结在所述第一盘形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盘 形离合器上的主轴内,将由这些导管隔开的所述主轴内的多个空间分 别作为与所述连接侧液压室或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中的某一个连通 的轴内油^各。
(2) 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各轴内油路从所述主轴的中心 侧按照所述连接侧液压室用、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用、所述连接侧液 压室用的顺序配置。
(3) 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从所述连"f妄侧液压室用的所述轴内 油3各向所述连接侧液压室延伸的连接侧油3各的容量比从所述压力补 偿液压室用的所述轴内油路向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延伸的切断侧油 路的容量大。
(4) 还可以釆用以下结构还具有将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内的 工作油供给到离合器片的油路。
(5) 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多个导管被设置成三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1 )记载的发明,仅通过将多个导管插入主轴内,就 能够容易地形成与各液压室的某一个连通的多个轴内油路。
在上述(2)记载的情况下,使成为较高压的连接侧液压室用的 轴内油路相互分离,在这些轴内油路间夹入较低压的压力补偿液压室 用的轴内油路,从而能够使主轴内的压力上升分散,并且能够使耐久 性提高。
在上述(3)记载的情况下,使成为较高压的连接侧油路的容量 大,从而能够抑制高压侧的工作油的流动阻力。
在上述(4)记载的情况下,不需要另外设置朝向离合器片的给 油通路(油路)等,能够实现离合器构造的简单化。
在上述(5)记载的情况下,能够使多个轴内油路集约在主轴中
4的插有各导管的 一 侧,能够实现液压供给通路的简单化。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二轮摩托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上述二轮摩托车的发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发动机的主要部位的图,是在左右方向平行地展 开的剖视图。
图4是上述发动机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剖视图。
图5是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结构图。
图6是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双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7A是与图6的一部分相当的剖视图,表示朝向上述双离合器
的离合器片的给油路的第 一 变形例。
图7B是与图6的一部分相当的剖视图,表示朝向上述双离合器 的离合器片的给油路的第二变形例。
图8是将对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各轴的左端部进行支承的滚 珠轴承保持在变速箱体左侧壁的轴承座的侧视图。
图9是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液压切断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IO是上述发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IIA是上述发动机的换档装置的剖视图。 图IIB是上述发动机的换档装置的剖视图。 图12A是沿图IIA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2B是沿图IIA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3A是上述换档装置的凸轮鼓的侧视图。 图13B是上述凸轮鼓外周的凸轮槽的展开图。 图14是表示相对于凸轮鼓的旋转角度的第一及第二开关的ON、 OFF的图表。
图15A是表示相对于凸轮鼓的旋转区域的上述各开关的ON、OFF矩的表。
图16是表示上述第一及第二传感器的配置的变形例的图,是与
图12A及图12B相当的剖视图。
图17A是表示相对于上述换档装置的凸轮鼓旋转角的变速鼓的旋 转角及角速度的图,表示凸轮槽通过弯曲部相连的情况。
图17B是表示相对于上述换档装置的凸轮鼓旋转角的变速鼓的旋 转角及角速度的图表,表示凸轮槽不通过弯曲部相连的情况。
图18是表示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中的电磁阀配置的变形例的 图,是与图IO相当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中的电磁阀配置的其他变形 例的图,是与图IO相当的侧视图。
图20是如图19所示那样地配置了电磁阀的二轮摩托车的右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il明
1二轮摩托车(骑乘型车辆)
13发动机
23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变速器) 28主轴
51a第一盘形离合器
51b第二盘形离合器
52a、 52b压盘(推压部件)
54a、 54b连4妾侧液压室
55a、 55b切断侧液压室(压力补偿液压室)
66a、 66b离合器片
68a、 68b油路
111、 112、 113导管
115、 116、 117轴内油路
115a连接侧油^各
116a、 117a切断侧油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 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除有特别记载之外都与车辆中的方向一致。
另外,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LH表示车辆左方,箭头 UP表示车辆上方。
如图1所示,轴支承二轮摩托车(骑乘型车辆)1的前轮2的前 叉3的上部经由转向轴4能操舵地被枢轴支承在车身架5前端部的头 管6上。主架7从头管6向后方延伸并连接在枢轴板8上。在枢轴板 8上,摆臂9的前端部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被枢轴支承,在该摆臂9 的后端部轴支承有后轮11。在摆臂9和车身架5之间夹设减震单元 12。在车身架5上搭载有作为二轮摩托车l的原动机的发动机(内燃 机)13。
同时参照图2,发动机13是使曲轴轴线Cl沿着车宽方向(左右 方向)的并列四汽缸发动机,在其曲轴箱14上立设有汽缸部15,在 该汽缸部15的后部和前部分别连接有进气系统的节气门体16和排气 管17。在汽缸部15内与各汽缸对应的活塞18能往复运动地被嵌装, 这些活塞18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19变换成曲轴21的旋转运动。
同时参照图3,变速箱体22—体地相连在曲轴箱14的后方,在 该变速箱体22内收容有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及换档机构24。变速箱 体22的右侧部作为离合器箱25,在该离合器箱25内收容有双离合器 式变速器23中的双离合器26。此外,在变速箱体22上配置有起动电 机27 (参照图3)。曲轴21的旋转动力通过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23输出到变速箱体22左侧之后,例如通过链式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 到后轮11。
如图2所示,发动机13将曲轴21及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中的 与曲轴21平行的主轴28和副轴29这主要的三轴进行三角配置。具 体来说,曲轴21及主轴28的轴线Cl、 C2配置在曲轴箱14中的向 后上倾斜的上下分割平面B上,副轴29的轴线C3配置在比上述分
7割平面B更靠下方的曲轴21的后方。由此,发动机13的前后长度被
短缩,其设计自由度得以提高。在主轴28的后方且稍靠上方配置有上述换档机构24。
如图3所示,在曲轴箱14的下部内侧配置有第一及第二油泵31、32,该第一及第二油泵31、 32共用沿着左右方向的驱动轴33。第一油泵31用于对发动才几内各部输送液压,其喷出口通过主输送油^各34与未图示的主油道连接。另一方面,第二油泵32作为双离合器26动作用的液压发生源,其喷出口连接在向双离合器26的输送油路35上。此外,附图标记37表示从各油泵31、 32向下方延伸且浸渍在曲轴箱14下方的油盘36内的发动机油内的过滤器,附图标记38表示配置在曲轴箱14下部右侧且具有与各油泵31、 32同轴的驱动轴的水泵。
这里,如图5所示,二轮摩托车1具有自动变速系统,该自动变速系统主要由如下部件构成与发动机13连接设置的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将驱动机构39设在上述换档机构24上的换档装置41;作动控制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及换档装置41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42。
时参照图4,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具有由内外轴43、 44构成的双层构造的上述主轴28;与该主轴28平行地配置的上述副轴29;3争过主轴28及副轴29配置的变速齿轮组45;在主轴28的右端部上同轴配置的上述双离合器26;向该双离合器26供给其工作用的液压的液压供给装置46。以下,将由主轴28、副轴29及变速齿轮组45构成的集合体称为变速箱47。
主轴28具有将覆盖变速箱体22的左右的内轴43的右侧部插入到外轴44内的结构。在内外轴43、 44的外周分开配置有变速齿轮组45中的六档速的驱动齿轮48a 48f。另一方面,在副轴29的外周配置有变速齿轮组45中的六档速的从动齿寿仑49a 49f。各驱动齿轮48a 48f及从动齿轮49a 49f在各变速档之间相互啮合,构成与各变速档对应的变速齿轮对45a 45f。此外,各变速齿轮对45a 45f是按照从一档速到六档速的顺序减速比逐渐变小(成为高速齿轮)的构件。
双离合器26由相互同轴且相邻配置的液压式的第一及第二盘形
离合器(以下,有只称为离合器的情况)51a、 51b构成,上述内外轴43、 44分别同轴地连结在这些离合器51a、 51b上。各离合器51a、51b可以根据是否有来自液压供给装置46的液压供给而单独地断续。
换档机构24通过与各轴28、 29平行配置的变速鼓24a的旋转而使多个换档拨叉24b移动,对用于向副轴29进行动力传递的变速齿轮对进行切换。在变速鼓24a的左端部配置有上述驱动机构39。此外,图5中的附图标记Sl表示变速箱47的变速档检测用的、用于检测驱动机构39的工作量的传感器(检测后述凸轮鼓122的旋转角度的一对开关凸轮131及第一或第二开关133、 134)。
电子控制单元(ECU) 42除根据来自上述各传感器的信息以外,还根据来自节流阀手柄的开度传感器T1、节气门体16的节流阀的开度传感器T2和侧支架(或中央支架)的收纳传感器SS、以及例如来自手柄上设置的模式开关SW1和换档开关SW2的信息等,对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及换档装置41进行动作控制,以使变速箱47的变速档(换档位置)变化。
由上述模式开关SW1选择的变速模式有基于车速及发动机转速等车辆运转信息自动地切换变速档的全自动模式;基于驾驶员的意愿仅通过操作上述换档开关SW2来切换变速档的半自动模式。当前的变速模式及变速档可以适当地显示在例如设在手柄附近的仪表装置M中。此外,ECU42适当地共用来自燃料喷射装置用的ECU42a、防抱死制动器装置用的ECU42b和各传感器的信息。
而且,连接上述各离合器51a、 51b中的一个并切断另一个,使用与内外轴43、 44中的一个连结的某个变速齿轮对进行动力传递,并且从与内外轴43、 44中的另一个连结的变速齿轮对中预先选定下一个要使用的齿轮对,从该状态开始切断上述各离合器51a、 51b中的一个且连接另一个,由此,对使用上述预先选定的变速齿轮对的动力传递进行切换,从而进行变速箱47的加档或减档。此外,图5中的
9附图标记S2表示车速检测用的、检测主轴28的转速(检测与副轴29 —体旋转的从动齿轮49e所啮合的驱动齿轮48e的转速)的车速传感器,附图标记S3表示发动机转速(曲轴转速)检测用的、检测初始传动齿轮58a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附图标记S4、 S5表示检测内外轴43、 44的转速(检测分别与内外轴43、 44 一体旋转的驱动齿轮48c、 48d所啮合的从动齿轮49c、 49d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
如图6所示,双离合器26在离合器箱25内(液压室内)被配置成将奇数齿轮用的第1离合器51a配置在右侧(车宽方向外侧),将偶数齿轮用的第二离合器51b配置在左侧(车宽方向内侧)。各离合器51a、 51b是具有在其轴向交互重叠的多个离合器板的湿式多板离合器。离合器箱25的右侧部被作为通过多个螺栓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的离合器罩69 (参照图3、 4),在靠近该离合器罩69的右外侧壁69a的位置上配置上述第一离合器51a。
各离合器51a、 51b是通过来自外部的供给液压使压盘52a、 52b在轴向上变位从而发挥规定的卡合力的液压式离合器,并分别具有将上述压盘52a、 52b向离合器切断侧弹压的回动弹簧53a、 53b;对压盘52a、 52b施加朝向离合器连接侧的推压力的连接侧液压室54a、54b;对压盘52a、 52b施加朝向离合器切断侧的推压力并补偿其返回动作的压力(抵消各离合器51a、 51b的离心力所导致的上述推压力的增加的量)的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在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中,以较低压的状态常时作用有来自第一油泵31的液压。另一方面,在连接侧液压室54a、 54b中,可以供给来自液压供给装置46的较高压的液压。
同时参照图4,各离合器51a、 51b共用单一的离合器外部件56并构成为大致相同的直径。离合器外部件56呈右侧开放的有底圓筒状,在其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一离合器51a用的离合器中心57a,在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离合器51b用的离合器中心57b。
在离合器外部件56的底部左侧,通过弹簧减振器连结有初始从动齿轮58,在该初始从动齿轮58上啮合有曲轴21的初始传动齿轮
1058a。离合器外部件56,其衬套部56a通过滚针轴承可相对旋转地被支承在主轴28 (外轴44)上,离合器外部件56随着曲轴21的旋转而一体地旋转。在离合器外部件56的衬套部56a中的初始从动齿轮58的左侧以能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上述各油泵31、 32驱动用的传动链轮56b。在离合器外部件56的外壁部的内周右侧及内周左侧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有第 一 离合器51 a用的多个离合器摩擦片61a及第二离合器51b用的多个离合器摩擦片61b。
第一离合器51a的离合器中心57a,其中央筒部62a花键嵌合且通过锁紧螺母78被一体固定在比外轴44的右端部更向右侧突出的内轴43的右端部上。离合器中心57a的左侧部为朝向离合器外部件56的外壁部内周扩开的凸缘部64a。在凸缘部64a的径向中间部向右侧突出设置有内壁部65a,在该内壁部65a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多个离合器片66a。各离合器片66a和各离合器摩擦片61a在离合器轴向上交互重叠地配置。
在凸缘部64a的右侧,隔开规定间隙相对设置有上述压盘52a,在该压盘52a的外周侧和凸缘部64a的外周侧之间,以积层状态设置有上述各离合器摩擦片61a及各离合器片66a。在压盘52a的内周侧和凸缘部64a的内周侧之间形成有上述切断侧液压室55a,并且配置有向右侧(离开凸缘部64a的一侧、离合器切断侧)弹压压盘52a的回动弹簧53a。
在压盘52a的内周侧的右侧,相向配置有与中央筒部62a的外周一体设置的支承凸缘部67a,在该支承凸缘部67a和压盘52a的内周侧之间,形成有上述连接侧液压室54a。
这里,凸缘部64a构成为在其内外周侧相互分割,在这些内外分割体之间,隔设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緩冲部件59。由此,第一离合器51a的离合器断开时的緩沖性能提高。
另一方面,第二离合器51b的离合器中心57b中,其中央筒部62b与外轴44的右端部花键嵌合,并通过锁紧螺母79被固定成一体。离合器中心57b的左侧部作为朝向离合器外部件56的外壁部内周扩大
ii的凸缘部6牝。在凸缘部64b的径向中间部向右侧突出设置有内壁部65b,在该内壁部65b的外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多个离合器片60b。各离合器片66b和各离合器摩擦片61b在离合器轴向上交互重合地配置。
在凸缘部64b的右侧,隔开身见定间隙相向配置有上述压盘52b,在该压盘52b的外周侧和凸缘部64b的外周侧之间,以积层状态配置有上述各离合器摩擦片61b及各离合器片66b。在压盘52b的内周侧和凸缘部64b的内周侧之间,形成有上述切断侧液压室55b,并且配置有向右侧(从凸缘部64b离开一侧、离合器切断侧)弹压压盘52b的回动弹簧53b。
在压盘52b的内周侧的右侧,相向配置有一体设置在中央筒部62b的外周的支承凸缘部67b,在该支承凸缘部67b和压盘52b的内周侧之间,形成有上述连接侧液压室54b。
此外,凸缘部64b其内外周侧相互构成为一体,也可以如凸缘部64a那样分割构成并夹设緩冲部件。
这里,通过使各离合器51a、 51b的各离合器摩擦片61a、 61b的厚度互不相同(使第一离合器51a的离合器摩擦片61a相对于第二离合器51b的离合器摩擦片61b厚),由此即使片数及直径相同,也能使热容量不同。
各离合器51a、 51b在发动机停止状态(各油泵31、 32的停止状态)下,通过各回动弹簧53a、 53b的弹压力使压盘52a、 52b向右侧变位,成为解除了各离合器摩擦片61a、 61b及各离合器片66a、 66b间的摩擦卡合的离合器切断状态。另外,即使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在停止来自液压供给装置46的液压供给的状态下,回动弹簧53a、 53b的弹压力及各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的液压作用到压盘52a、 52b上,也与上述同样成为离合器切断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一离合器51a中,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且在从液压供给装置46向连接侧液压室54a供给较高压的液压的状态下,抵抗切断侧液压室55a的液压及回动弹簧53a的弹压力而4吏压盘52a向左
12侧(凸缘部64a侧、离合器连接侧)变位,夹压各离合器摩擦片61a 及各离合器片66a从而使他们摩擦卡合,由此成为能够在离合器外部 件56和离合器中心57a之间进行转矩传递的离合器连接状态。
同样地,在第二离合器51b中,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且在从液压 供给装置46向连接侧液压室54b供给较高压的液压的状态下,抵抗 切断侧液压室55b的液压及回动弹簧53b的弹压力而使压盘52b向左 侧(凸缘部64b侧、离合器连接侧)变位,夹压各离合器摩擦片61b 及各离合器片66b从而使他们摩擦卡合,由此成为能够在离合器外部 件56和离合器中心57b之间进行转矩传递的离合器连接状态。
此外,从各离合器51a、 51b的离合器连接状态开始停止向连接侧 液压室54a、 54b的液压供给时,由于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的液压 及回动弹簧53a、 53b的弹压力而使压盘52a、 52b向左侧变位,解除 各离合器摩擦片61a、 61b及各离合器片66a、 66b的摩擦卡合,从而 成为不能在离合器外部件56和离合器中心57a、 57b之间进行转矩传 递的上述离合器切断状态。这样,在回动弹簧53a、 53b的弹压力的 基础上使用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的液压,由此,即使在连接侧液 压室54a、 54b内残存因离心力产生的液压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 使压盘52a、 52b移动。
这里,向各离合器51a、 51b的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供给的发 动机油经由形成在内壁部65a、 65b上的油路68a、 68b一皮导出到液压 室外,并被供给到内壁部65a、 65b外周的各离合器摩擦片61a、 61b 及各离合器片66a、 66b。这样,通过溢流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内 的工作油,能够将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内保持成规定的低压状态, 并且能够提高切断状态中的各离合器摩擦片61a、 61b及各离合器片 66a、 66b的润滑性及冷却性。
上述油路68a、 68b可以是例如图7A所示的油路168那样,在离 合器中心57a的凸缘部64a上与离合器轴向大致垂直地形成,或者可 以是图7B所示的油路268那样,在离合器中心57a的凸缘部64a上 与离合器轴向大致平行地形成。此外,图7A及图7B表示第一离合
13器57a,但在第二离合器51b中也能够适用同样的变形例。
如图4所示,变速箱47是与各变速档对应的驱动齿轮48a 48f 和从动齿轮49a 49f通常啮合的常时啮合式。各齿轮大体分为相对于 轴可相对自由旋转的游动齿轮和相对于轴花键嵌合的滑动齿轮,通过 上述换档机构24使任意的滑动齿轮适当滑动,由此能够进行使用了 与某个变速档对应的变速齿4仑对的动力传递。
在主轴28 (内轴43)及副轴29的内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供给来 自上述第一油泵31的液压的主供给油路71、 72,通过这些主供给油 路71、 72向变速齿轮组45适当地供给发动机油。
主轴28的内轴43呈壁较厚的中空筒状,该内轴43通过滚针轴 承以可相对自由旋转的方式贯穿在呈壁较薄的筒状的外轴44内。
内轴43的左端部到达变速箱体22的左外侧壁22a,并通过滚J朱 轴承73能自由4t转地支承在该左外侧壁22a上。内轴43的左端部向 滚珠轴承73的左侧突出,在该突出部上螺合有锁紧螺母74,通过该 锁紧螺母74和内轴43的阶梯部,紧固固定有滚珠轴承73的内环。
同时参照图8,在变速箱体22的左外侧壁22a,从箱内侧通过螺 栓固定有支承板75,通过该支承板75和变速箱体22的左外侧壁22a 的阶梯部紧固固定有滚珠轴承73的外环。由此,通过滚珠轴承73进 行内轴43的轴向上的定位。内轴43的左端部贯通变速箱体22的左 外侧壁22a,但该左外侧壁22a中的内轴43的贯通孔(滚珠轴承73 的支承孔)被从变速箱体22外侧安装的密封盖76油密封地闭塞。
内轴43的右端部贯通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还有离合器箱25 的左侧壁)22b并到达离合器箱25 (离合器罩69)的右外侧壁69a 附近,在该右端部上以不可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第一离合器51a的 离合器中心57a。内轴43的左右中间部通过外轴44及滚珠轴承77 可旋转地被支承在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上。在内轴43的右端部 螺合有锁紧螺母78,通过该锁紧螺母78和内轴43的推力挡盖部紧固 固定有离合器中心57a的中央筒部62a。
外轴44比内轴43短,其左端部在变速箱体22的左右中间部终端。在外轴44中的比上述滚珠轴承77更靠左侧的部位上,从左侧开 始按照四速用、六速用、二速用的顺序支承有与变速齿轮组45中的 偶数级(二、四、六速)对应的驱动齿l仑48b、 48d、 48f。而在内轴 43中的比外轴44的左端部更靠左侧的部位上,从左侧开始按照一速 用、五速用、三速用的顺序支承有与变速齿轮组45中的奇数级(一、 三、五速)对应的驱动齿轮48a、 48c、 48e。
外轴44的右端部贯通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并到达离合器箱 25内,在该右端部上以不可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第二离合器51b 的离合器中心57b。在位于外轴44中的离合器中心57b和滚珠轴承 77之间的部位上,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离合器外部件56 (及 初始从动齿轮58)。
在外轴44的右端部上螺合有锁紧螺母79,通过该锁紧螺母79和 外轴44的推力挡盖部紧固固定有滚珠轴承77的内环、离合器外部件 56的衬套部56a内侧的定距环和离合器中心57b的中央筒部62b。
在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上从箱外侧(离合器箱25侧)通过 螺栓固定有支承板81,通过该支承板81和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 的阶梯部紧固固定有滚珠轴承77的外环。由此,通过滚珠轴承77进 行外轴44中的相对于变速箱体22的轴向定位。
副轴29的左侧部通过滚J朱轴承82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 变速箱体22的左外侧壁22a上。副轴29的左端部向滚珠轴承82的 左侧突出,在该左端部上花键嵌合有用于向上述后轮11传递动力的 动力传递机构中的传动链轮83,并通过螺栓固定。传动链轮83及密 封盖76的周围被安装在变速箱体22的左侧的链轮罩84覆盖。滚珠 轴承82的外环由上述支承板75和变速箱体22的左外侧壁22a的阶 梯部紧固固定(参照图8)。
副轴29的右端部通过滚J朱轴承86以可自由^走转的方式被支承在 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上。在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上通过螺 栓固定有支承板87,由该支承板87和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的阶 梯部紧固固定有滚珠轴承86的外环。在副轴29中的位于各滚珠轴承
1582、 86之间的部位上,按照与上述各驱动齿轮48a 48f相同的顺序 支承有与变速齿轮组45中的各变速档对应的从动齿轮49a 49f。
这里,上述变速箱47是能够与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起被 取出到该变速箱体22外的筒式结构。
变速箱体22的右侧壁22b构成为能够通过多个螺栓相对于箱主 体拆装,该右侧壁22b具有将变速箱47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保持的变 速器支架的功能。
对将该变速箱47取出到变速箱体22外时的大致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箱左侧拆下链轮罩84及密封盖76,从主轴28的左端部拆下 锁紧螺母74,并从副轴29的左端部拆下传动链轮83。然后,在箱右 侧拆下离合器罩69,从内轴43拆下锁紧螺母78及离合器中心57a 等,之后从外轴44拆下锁紧螺母79、离合器中心57b及离合器外部 件56等,然后,将变速箱47与上述变速器支架一起向变速箱体22 右侧拉出。此时,支承主轴28的左端部的滚珠轴承73及支承副轴29 的左端部的滚珠轴承82成为被上述支承板75保持在变速箱体22的 左外侧壁22a上的状态。
如图5所示,液压供给装置46主要具有上述各油泵31、 32; 从第一油泵31的喷出口延伸的主输送油路34;被配置在该主输送油 路34上的第一滤油器88;从第二油泵32的喷出口延伸的输送油路 35;被配置在该输送油路35上的第二滤油器89;与输送油路35的下 游侧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电磁阀(比例型线性电磁阀)91a、 91b;从这 些电》兹阀91a、 91b向各离合器51a、 51b的连接侧液压室54a、 54b 延伸的第一及第二供给油路92a、 92b;发动机起动时使来自第二油泵 32的液压返回油盘36的液压切断装置94。
此外,图5中的附图标记S6、 S7表示设置于主输送油路34上的、 用于才全测液压及油温的液压传感器及油温传感器,附图标记Rl、 R2 表示设置于主输送油路34上或设置在从输送油路35分支的油路上 的、超过规定液压时进行工作的溢流阀,附图标记S8、 S9表示设置 于各供给油路92a、 92b上的、检测向各离合器51a、 51b提供的供给液压的液压传感器。
输送油路35与各供给油路92a、 92b中的某一个能够通过各电磁 阀91a、 91b的动作分别连通,在输送油路35与各供给油路92a、 92b 中的某一个连通时,来自第二油泵32的较高压的液压通过各供给油 路92a、 92b被供给到各离合器51a、 51b的连接侧液压室54a、 54b 中的某一个。
具体地,在第一电磁阀91a非通电时,切断输送油^各35和第一供 给油路92a之间的连通,来自第二油泵32的液压及连4妄侧液压室54a 内的液压通过返回油路93a返回到油盘36。另一方面,在第一电磁阀 91a通电时,输送油路35和第一供给油路92a连通,来自第二油泵 32的液压能够通过第一供给油路92a供给到连接侧液压室54a。
同样地,在第二电磁阀91b非通电时,切断输送油路35和第二 供给油路92b之间的连通,来自第二油泵32的液压及连接侧液压室 54b内的液压通过返回油^各93b返回到油盘36。另外,在第二电^兹阀 91b通电时,输送油路35和第二供给油路92b连通,来自第二油泵 32的液压能够通过第二供给油3各92b供给到连接侧液压室54b。
从输送油路35中的第二滤油器89的下游侧分支出液压溢流油路 96a,该液压溢流油^各96a通过液压溢流阀95与液压溢流油^各96b连 接。另外,从主输送油路34中的第一滤油器88的下游侧分支出液压 切换油^各98a,该液压切换油-各98a通过液压切换阀97与液压切换油 路98b连接。液压切换油路98b连接在液压溢流阀95上,通过液压 切换阀97的开关使用来自主输送油路34的液压4吏液压溢流阀95动 作。上述液压切断装置94主要由这些油路及阀构成。
通过液压溢流阀95的动作,液压溢流油^各96a、 96b相互连通或 断开,在液压溢流油路96a、 96b连通时,来自第二油泵32的液压通 过液压溢流油路96a、 96b返回到油盘36,由此从各电磁阀91a、 91b 向各离合器51a、 51b没有液压供给,各离合器51a、 51b被保持在切 断状态,并减轻了第二油泵32的负荷。
另一方面,在液压溢流油路96a、 96b断开时,来自第二油泵32的液压不返回油盘36,液压被供给到各电磁阀91a、 91b,在该状态下各电磁阀91a、 91b动作,由此,液压被供给到各离合器51a、 51b,从而这些离合器被切换成离合器连接状态。
在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中,在二轮摩托车1的发动机起动后且停车时,通过上述液压切断装置94的作用,各离合器51a、 51b双方被保持在切断状态。此时,变速箱47,例如通过收纳侧支架(全自动模式时)或操作换档开关(半自动模式时)等,准备使二轮摩托车1前进,并从切断动力传递的空档状态通过一速齿轮(前进齿轮、变速齿轮对45a)成为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一速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例如通过发动机转速上升,第一离合器51a经由半离合成为连接状态,从而使二轮摩托车1前进。
另外,在二轮摩托车l行驶时,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仅使各离合器51a、 51b中的与当前换档位置对应的一侧成为连接状态,另一侧维持切断状态,通过内外轴43、 44中的某一个及各变速齿轮对45a 45f中的某一个进行动力传递(或使两离合器都为连接状态,变速箱为空档状态并进行待机)。此时,ECU42基于车辆运转信息控制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 3,并预测出经由与下 一 个换档位置对应的变速齿轮对的动力传递的可能状态。
具体地,由于如果当前的换档位置为奇数级(或偶数级),则下一个换档位置为偶数级(或奇数级),所以通过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离合器51a (或第二离合器51b)将发动机输出传递到内轴43 (或外轴44)。此时,第二离合器51b (或第一离合器51a)处于切断状态,发动机输出没有传递到外轴44 (或内轴43)上(或两离合器为连接状态,但变速箱处于空档状态,不传递发动机输出)。
之后,在ECU42判断达到换档时机时,只通过使上述第一离合器51a (或第二离合器51b )成为切断状态、且使上述第二离合器51b(或第一离合器51a)为连接状态,就能够切换成予选定的、使用与下一个换档位置对应的变速齿轮对进行的动力传递。由此,能够不发生变速时的时间滞后或动力传递的中途断开,迅速且顺畅地进行变速
18(或在空档状态且待机的情况下,在进行向下一个换档位置的换档之 后,连接对应的离合器)。
如图2、 3所示,在曲轴箱14的下部右侧且在离合器罩69的下
方安装有液压供给装置46的液压切断装置94的主体101。在该主体 101内,如图9所示,沿着大致前后方向分别形成有液压溢流阀95 的阀收容部102及液压切换阀97用的阀收容部103,并且分别形成有 液压溢流油路96a、 96b及液压切换油路98a、 98b的主要部位。
这里,通过将液压切断装置94配置在发动机13的曲轴箱14的 下部右侧且离合器罩69的下方,能够隐蔽液压切断装置94而保持发 动机13良好的外观性,并且,通过抑制液压切断装置94向侧面突出, 能够实现罩构造的简单化及确保二轮摩托车1的倾斜角。此外,图3 中的GL线表示车体倾斜到在发动机13下方沿前后延伸的上述排气 管17接地之前时的地表面,通过使液压切断装置94的主体101与该 地表面隔开距离,能够提高对该液压切断装置94的保护性。
如图9所示,液压溢流阀95在棒状的主体的前后具有第一及第 二活塞104、 105,该第一及第二活塞104、 105能前后往复运动地嵌 装在阀收容部102内。在阀收容部102内的第一活塞104的前方及第 二活塞105的后方分别形成有溢流侧液压室106及返回侧液压室107。
同时参照图3,在液压切断装置94中的主体IOI后部的车宽方向 内侧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呈圆筒状的上述第二滤油器89。在液压切断装 置94的主体101后部一体形成有罩101a,该罩101a从车宽方向外侧 覆盖曲轴箱14中的第二滤油器89用收容部。
而且,从第二油泵32喷出的发动机油从外周侧向中央部通过第 二滤油器89而被过滤后,经由上述罩101a上侧的连通部108a被压 送到输送油路35的上游侧。输送油路35从上述连通部108a向上方 延伸,到达配置在离合器箱25上的各电磁阀9la、 91b(参照图2、 3 )。
这里,各电磁阀91a、 91b配置在与双离合器26及液压切断装置 94同侧即发动机右侧,由此实现该部分内的液压供给通路的简单化。
此外,如图18所示,各电磁阀91a、 91b可以配置在与双离合器26及液压切断装置94同侧即发动机右侧、离合器箱25的后方,这种
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地实现液压供给通路的简单化。
另夕卜,如图19所示,各电磁阀91a、 91b配置在与双离合器26 及液压切断装置94同侧且配置在他们附近,由此能够实现上述液压 供给通路的进一步简单化,并且各电磁阀91a、 91b与液压切断装置 94 一体地设置,由此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及安装工时。此外,如图19 所示的配置了电磁阀91a、 91b情况下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在图20 中表示。
参照图5、 9,液压溢流油路96a形成为从罩101a内侧到达液压 溢流阀95用的阀收容部102,液压溢流油3各96b形成为乂人阀收容部 102到达油盘36。
另一方面,液压切换油路98a形成为从与主输送油路34的连通部 108c经由返回侧液压室107后到达切换阀97用的阀收容部103;液 压切换油路98b形成为从阀收容部103到达溢流侧液压室106。
液压切换阀97是常开式节流阀,在非通电时开通液压切换油路 98a、 98b,且在通电时切断液压切换油路98a、 98b。
在该液压切换阀97非通电时,来自第一油泵31的液压的一部分 被供给到返回侧液压室107,并且还经由阀收容部103被供给到溢流 侧液压室106。 一皮供给到溢流侧液压室106的液压所产生的对液压溢 流阀95朝向前方的弹压力比被供给到返回侧液压室107的液压所产 生的对液压溢流阀95朝向后方的弹压力大,在液压被供给到溢流侧 液压室106时,液压溢流阀95在阀收容部102内向前方移动。此时, 液压溢流油路96a、 96b开通,来自第二油泵32的液压返回油盘36。
另一方面,在液压切换阀97通电时,液压切4灸油^各98a、 98b,皮 切断,来自第一油泵31的液压向溢流侧液压室106的供给停止。因 此,通过返回侧液压室107内的液压佳 液压溢流阀95向后方移动, 液压溢流油路96a、 96b被切断,来自第二油泵32的液压不返回油盘 36,能够将液压供给到各电磁阀91a、 91b。
液压切断装置94被ECU42进行如下动作控制在发动机起动时(操作起动开关ST (参照图5)时),开通液压溢流油路96a、 96b 并使从第二油泵32喷出的发动机油返回到油盘36 (溢流液压),发 动机起动后(完爆后,在发动机转速稳定在规定的空转转速后),切 断液压溢流油路96a、 96b而将进给液压供给到双离合器26。此外, 在侧支架伸出的状态下,也可以开通液压溢流油路96使其不能前进。 即,由于双离合器26容量大,发动机起动时所需要的旋转转矩 和第二油泵32的负荷大,所以在发动机起动时(尤其在低温时)佳: 各离合器51a、 51b为切断状态,并且抑制第二油泵32的升压动作, 由此能够抑制摩擦力的增大并减轻转动动力输出轴负荷,提高发动机 起动性,并且能够实现上述起动电机27和未图示的电池的小型轻量 化。
此外,也可以不是如上所述在液压溢流阀95的两侧施加发动枳^ 液压的结构,而是分別在一侧施加发动机液压,在另一侧施加弹簧反 力的结构。另外,如图9右侧的虛线所示,也可以设置通过其他外力 (电动致动器或手动操作等)使液压溢流阀95动作的动作机构109。 而且,在发动机起动时以外,ECU42通过来自其他部分的信号也能够 进行切断向双离合器26的进给液压的控制(例如如上所述的侧支架 伸出时、车辆倾倒时或断开开关OFF时等)。
如图6所示,在离合器罩69的内侧配置有跨过该离合器罩69和 主轴28 (内轴43 )的右端部的第一、第二、第三导管111、 112、 113。 各导管111、 112、 113与主轴28同轴配置,且从内周侧开始按第一、 第二、第三的顺序隔开规定间隙地重叠配置。
在内轴43的右侧部内形成有朝向右侧大致呈三阶段扩径的右中 空部114。右中空部114通过隔壁与从内轴43中的左端开口到达第二 离合器51b附近的上述主供给油路71相隔开,各导管111、 112、 113 的左侧部/人该右中空部114的右端开口插入其内部。
第 一 导管111的左侧外周通过密封部件111 a油密封地被保持在右 中空部114的左侧内周,第二导管112的左侧外周通过密封部件112a 油密封地被保持在右中空部114的中间部内周,第三导管113的左侧外周通过密封部件113a油密封地被保持在右中空部114的右侧内周。 各导管lll、 112、 113的右端部分别被油密封地插通保持在环状 的支架lllb、 112b、 113b内。在各导管111、 112、 113的右端部分 别形成有凸缘,在第一导管111的右端部,上述凸缘以被夹持的状态 支承在上述支架lllb及离合器罩69的右外侧壁69a上。另外,第二 导管112的右端部以上述凸缘被夹持的状态支承在上述支架lllb及 支架112b上,第三导管113的右端部以上述凸缘被夹持的状态支承 在上述支架112b及支架113b上。插通第三导管113的支架113b从 箱内侧通过螺栓被固定在离合器罩69的右外侧壁69a上,而且各支 架lllb、 112b、 113b及各导管111、 112、 113被固定在离合器罩69 上。
第一导管111内的空间及形成在各导管111、 112、 113之间的环 状的空间形成在主轴28内同轴重叠的多个轴内油^各115、 116、 117。
具体地,第一导管111内的空间具有作为第一轴内油路115的功 能,其右端部与连接在离合器罩69的离合器中心位置上的第一供给 油路92a连通,左端部通过在大致离合器径向上贯通内外轴43、 44 及离合器中心57b的连接侧油路115a与第二离合器51b的连接侧液 压室54b连通。
另外,第一导管111和第二导管112之间的空间具有作为第二轴 内油路116的功能,其右端部与形成在离合器罩69内的罩内主供给 油路71a连通,左端部通过在大致离合器径向上贯通内轴43及离合 器中心57a的切断侧油路116a与第一离合器51a的切断侧液压室55a 连通。在罩内主供给油路71a中供给来自上述第一油泵31的液压。
而且,第二导管112和第三导管113之间的空间具有作为第三轴 内油路117的功能,其右端部与连接在从离合器罩69的离合器中心 偏置的位置上的第二供给油路92b连通,左端部通过在大致离合器径 向上贯通内轴43及离合器中心57a的连接侧油路117a与第 一 离合器 51a的连接侧液压室54a连通。
另外,内轴43内的主供给油路71,其右端部通过在大致离合器
22径向贯通内外轴43、 44及离合器中心57b的切断侧油路118a与第二 离合器51b的切断侧液压室55b连通。
这里,在内轴43右侧的各轴内油路115、 116、 117中,作用有 较低压的液压的第二轴内油路116的容量(截面积)比作用有较高压 的液压的其他轴内油路115、 117的容量小。同样地,上述各切断侧 油路116a、 118a的容量比上述各连接侧油路115a、 117a的容量小。
如图10所示,在发动机13的变速箱体22的上部左侧设置有换 档装置41的驱动机构39。
同时参照图IIA及图11B,驱动机构39具有同轴固定在换档 机构24的变速鼓24a的左端部的针齿轮121;与该针齿轮121卡合的 蜗杆状的凸轮鼓122;通过中继齿轮轴123将旋转驱动力施加到该凸 轮鼓122上的电机124。通过电机124的驱动使变速鼓24a旋转并使 变速箱47的变速档变化。
电机124被配置成使其旋转驱动轴线C4沿前后方向,并且使其 驱动轴125向后方突出。在驱动轴125的前端部外周形成有驱动齿4仑 126,该驱动齿轮126啮合在中继齿轮轴123的第一中继齿轮127a上。 该中继齿4仑轴123的第二中继齿轮127b啮合在凸l仑鼓122前端部的 从动齿轮128上。凸轮鼓122具有与电机124的轴线C4平行的旋转 轴线C5,在其前部外周形成有多个凸轮槽129。各凸轮槽129以成为 大致一条(或多条)螺紋槽的方式相互相连,突出设置在针齿轮121 上的多个销121a的一部分与这些凸轮槽129卡合。
针齿轮121是在其圓盘状的主体左侧使在圓周方向上等间隔的上 述多个销121a与变速鼓24平行地突出而成的。凸轮鼓122的旋转轴 线C5被配置成垂直于针齿轮121 (变速鼓24a)中的沿左右方向的旋 转轴线C6。针齿轮121的上部从侧面观察与凸轮鼓122的前部重合, 位于针齿轮121的上部的各销121a分别与该凸轮鼓122的前部外周 的各凸轮槽129卡合。此外,各凸轮槽129和各销121a中至少一组 卡合即可。
而且,通过ECU42的控制驱动电机124,凸轮鼓122向正转方向
23(图12A及图12B中的箭头CW方向)旋转一周,则各凸轮槽129
在其并列方向(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变位一列(一螺距的量)的量,
使针齿轮121及变速鼓24a向加档方向(图11A中的箭头UP方向) 仅旋转相当于上述一螺距的量的角度。此时的变速鼓24a的旋转角度 相当于使变速箱47的变速档提高一速的量的角度。
同样,驱动电机124从而使凸轮鼓122向反转方向(图12A及图 12B中的箭头CCW方向)旋转一周,则各凸轮槽129向前方变位一 螺距的量,使针齿轮121及变速鼓24a向减档方向(图IIA中的箭头 DN方向)仅旋转相当于上述一螺距的量的角度。此时的变速鼓24a 的旋转角度相当于使变速箱47的变速档降低一速的量的角度。
这里,变速箱47除了上述空档状态以外,能够成为能在当前的 换档位置(通过双离合器26实际进行动力传递的换档位置)和相对 于该换档位置加一档或减一档侧的换档位置(通过双离合器26切断 动力传递的换档位置)中(即偶数级及奇数级的各换档位置中)的各 位置中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
在这样的变速箱47中,在进行上述一速量的加档后,成为能够 在当前的换档位置和加一档侧的换档位置的各位置中进行动力传递 的状态,在进行上述一速量的减档后,成为能够在当前的换档位置和 减一档侧的换档位置中的各位置中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而且,通过 使双离合器26的任意一个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对变速箱47使用各 换档位置中的任意 一 个进行实际的动力传递的动作进行切换。
如图13B所示,各凸轮槽129由恒定地保持凸轮鼓轴方向(各凸 轮槽129的并列方向)上的位置的保持范围129a和使凸轮鼓轴方向 上的位置緩緩变化的变化范围129b构成。在各凸轮槽129的保持范 围129a内卡合有各销121a的状态下,即使凸轮鼓122旋转,针齿轮 121及变速鼓24a也不旋转,在凸轮槽129的变化范围129b内卡合有 各销121a的状态下,与凸轮鼓122的旋转相应地,针齿轮121及变 速鼓24a向加档或减档方向旋转。
各凸轮槽129中的保持范围129a和变化范围129b通过弯曲部
24129c平滑地相连。各凸轮槽129的弯曲部129c沿着针齿轮121的圓 周方向(各销121a的并列方向)配置成圆弧状。由此,在凸轮鼓122 使针齿轮121旋转时,由于各销121a从各凸轮槽129的各范围的一 侧向另 一侧平滑且同时进入,所以变速鼓24a的旋转变得稳定且顺畅, 并且也减轻了向各销121a及各凸轮槽129施加的负荷。
如图IIA、图12A及图12B所示,在凸轮鼓122的后部外周,设 置有前后并列的两个开关凸轮131。另外,在各开关凸轮131的例如 左侧设置有使开关片与其凸轮面相对的第一或第二开关133、 134。这 些开关凸轮131及传感器133、 134构成用于检测凸轮鼓122的旋转 位置的上述传感器Sl。
各开关凸轮131从凸轮鼓轴向观察相互呈大致相同的形状,在其 外周形成有凸轮面。各开关凸轮131的凸轮面具有与凸轮鼓122同 轴的圓筒状的基准面131a;相对于该基准面131a扩径的、同样圓筒 状的上升面131b,各开关凸轮131的凸轮面是使这两面平滑地连续而 成的。各开关凸轮131被配置成其上升面形成范围在凸轮鼓旋转方向 上相互具有规定的相位差。具体地,相对于第一开关133用的开关凸 轮131,第二开关134用的开关凸轮131被配置成在上述CCW方向 上使相位仅错开规定角度。
各开关133、 134在使其开关片与各开关凸轮131的基准面131a 相对的情况(各开关133、 134成为OFF的情况)下和在使开关片与 各开关凸轮131的上升面131b相对的情况(各开关133、 134成为 ON的情况)下,使该开关片进退来检测凸轮鼓122的旋转状况。各 开关133、 134被配置成在凸轮鼓旋转方向上互为同相位。
图14是表示相对于凸轮鼓122的旋转角度各开关133、134的ON、 OFF的图表。各开关凸轮131的上升面131b与作为各开关133、 134 的检测位置的点a相对的区域(各开关133、 134成为ON的区域) 为针齿轮121的各销121a处于凸轮鼓122的各凸轮槽129的保持范 围129a内且电机124的驱动转矩为0的停止区域(参照图15A及图 15B)。此时,变速箱47被设定成结束变速动作的状态,由此即使凸轮
鼓122的旋转位置稍偏移也不影响换档位置,并且即使电机124的驱 动转矩为0,变速鼓24a的旋转也会被限制且被保持在规定的换档位 置。此外,上述停止区域的角度被设定成在电机124的驱动转矩为0 时凸轮鼓122因惰性等旋转的角度以上。
另一方面,各开关凸轮131的基准面131与点a相对的区域(各 开关133、 134成为OFF的区域)为针齿轮121的各销121a处于凸轮 鼓122的各凸轮槽129的变化范围12%内且以通常转矩(由系统设 定的最大转矩士Tmax)驱动电机124的输送区域(参照图15A及图 15B)。
此时,变速箱47处于变速动作的中途,变速鼓24a与凸轮鼓122 的旋转相应地向加档或减档方向旋转。此外,输送区域的角度相当于 凸轮鼓122中的各凸轮槽129的变化范围129b的形成角度。
而且,各开关凸轮131中的一个上升面131b与点a相对的区域(各 开关133、 134中的一个成为ON的区域)为针齿库仑121的各销121a 位于凸轮鼓122的各凸轮槽129的保持范围129a的端部附近且以小 转矩(能克服系统的摩擦力的最小转矩士Tmin)驱动电机124的CW 或CCW修正区域(参照图15A及图15B)。
具体地,在相位向凸轮鼓122的CCW方向偏移了的仅第二开关 134成为ON的CCW修正区域中,进行以下修正以最小反转转矩 (-Tmin)驱动电机124从而成为上述停止区域,其中电机124用于 以低转矩使凸轮鼓122向CCW方向旋转。另夕卜,在相位向凸轮鼓122 的CW方向偏移的仅第一开关133成为ON的CW修正区域中,进行 以下修正以最小正转转矩(+Tmin)驱动电机124从而同样地成为 上述停止区域,其中电机124用于以低转矩使凸轮鼓122向CW方向 旋转。
此外,如图16所示,在凸轮鼓122上设置单个的上述开关凸轮 131,使两个开关133、 134在凸轮鼓旋转方向上具有相位差地与该开 关凸轮131的凸轮面相对,由此不仅能够进行上述同样的控制,还能够削减开关凸轮数量。另外,上述开关133、 134不限于机械式的接 触型,也可以是使用电力或磁力的结构或非接触型的结构。
图17A及图17B是表示相对于凸轮鼓122的旋转角度的、变速鼓 24a的旋转角度及旋转角速度的变化的图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 凸轮鼓122的各凸轮槽129的各范围129a、 129b通过弯曲部129c平 滑相连的情况下(参照图17A),与各凸轮槽129不通过弯曲部129c 而在各范围129a、 129b间弯曲地相连的情况(参照图17B)相比, 变速鼓24a的旋转角度的变化变得平滑,并且变速鼓24a的旋转角速 度在上述变化范围129b前后的启动变得平滑。
由此,加档及减档时的变速鼓24a的惯性转矩被抑制,施加到各 机构零件上的负荷被抑制。另外,凸轮鼓122旋转一周后,其旋转位 置成为加一档或减一档侧的换档位置中的初期位置,能够从该状态连 续地进行变速动作。
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双离合器装置是用于发 动机13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的装置,液压式的第一及第二盘形离 合器51a、 51b相互同轴地相邻配置,该第一及第二盘形离合器51a、 51b通过来自外部的供给液压使压盘52a、 52d在轴向上变位从而发挥 规定的卡合力,上述各盘形离合器51a、 51b具有对上述压盘52a、 52b施加朝向离合器连接侧的推压力的连接侧液压室54a、 54b;对上 述压盘52a、 52b施加朝向离合器切断侧的推压力并补偿其返回动作 的压力的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其中,将多个导管lll、 112、 113 内外重叠地插入到与上述各盘形离合器51a、 51b连结的主轴28内, 并使由这些导管111、 112、 113隔开的主轴28内的多个空间成为与 上述各液压室54a、 54b、 55a中的某一个连通的轴内油路115、 116、 117。
通过上述结构,仅通过将多个导管lll、 112、 113插入到主轴28 内,就能够容易地形成与各液压室54a、 54b、 55a中的某一个连通的 多个轴内油路115、 116、 117。另外,通过将各导管111、 112、 113 设置成三层,能够将多个轴内油路115、 116、 117集约在主轴28中的插有各导管111、 112、 113的一侧,从而实现液压供给通路的简单化。
另外,在上述双离合器装置中,上述各轴内油路115、 116、 117 乂人上述主轴28的中心侧纟要照连^l妻侧液压室54b用、切断侧液压室55a 用、连接侧液压室54a用的顺序被配置,由此使成为较高压的连接侧 液压室54a、 54b用的轴内油^各115、 117相互分离,并在这些轴内油 路115、 117间夹入较低压的切断侧液压室55a用的轴内油路116,从 而能够分散主轴28内的压力上升,并使耐久性提高。
而且,在上述双离合器装置中,使从上述连接侧液压室54a、 54b 用的轴内油路115、 117向连接侧液压室54a、 54b延伸的连接侧油路 115a、 117a的容量比从上述切断侧液压室55a用的轴内油路116向切 断侧液压室55a延伸的切断侧油路116a的容量大,由此能够增大较 高压的连接侧油路115a、 117a的容量,从而能够抑制高压侧的工作 油的流动阻力。
另外,在上述双离合器装置中,设置了将上述切断侧液压室55a、 55b内的工作油供给到离合器片66a、 66b的油路68a、 68b,由此不 需要另外设置朝向离合器片66a、 66b的给油通路(油路)等,能够 实现离合器构造的简单化。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适用于例如单汽缸发 动机、V型发动机、使曲轴轴线沿前后方向的纵置发动机等、各种形 式的内燃机。另外,不限于二轮摩托车,也能够适用于三轮或四轮的 骑乘型车辆、或具有低底盘踏板的小型摩托车。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也能够适用 于四轮乘用车,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装置,在与各盘形离合器连结的主 轴上能够容易地形成离合器操作用的多条油路。
28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离合器装置,用于发动机的变速器,所述双离合器装置相互同轴地相邻配置液压式的第一盘形离合器及第二盘形离合器,该液压式的第一盘形离合器及第二盘形离合器通过来自外部的供给液压使推压部件在轴向上变位从而发挥规定的卡合力,所述第一盘形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盘形离合器分别具有对所述推压部件施加朝向离合器连接侧的推压力的连接侧液压室;对所述推压部件施加朝向离合器切断侧的推压力且补偿其返回动作的压力的压力补偿液压室,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导管内外重叠地插入到连结在所述第一盘形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盘形离合器上的主轴内,将由这些导管隔开的所述主轴内的多个空间分别作为与所述连接侧液压室或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中的某一个连通的轴内油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轴内油路从所述主轴的中心侧按照所述连接侧液压室用、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用、所述连接侧液压室用的顺序配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乂人所述连4妻侧液压室用的所述轴内油3各向所述连4妄侧液压室延伸的连接侧油路的容量比从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用的所述轴内油路向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延伸的切断侧油路的容量大。
4. 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压力补偿液压室内的工作油供给到离合器片的油路。
5. 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管被设置成三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变速器中使用的双离合器装置,相互同轴地相邻配置液压式的第一盘形离合器及第二盘形离合器,该液压式的第一盘形离合器及第二盘形离合器通过来自外部的供给液压使推压部件在轴向上变位从而发挥规定的卡合力,上述第一盘形离合器及上述第二盘形离合器分别具有对上述推压部件施加朝向离合器连接侧的推压力的连接侧液压室;对上述推压部件施加朝向离合器切断侧的推压力且补偿其返回动作的压力的压力补偿液压室。而且,在该双离合器装置中,将多个导管内外重叠地插入到连结在上述第一盘形离合器及上述第二盘形离合器上的主轴内,将由这些导管隔开的上述主轴内的多个空间分别作为与上述连接侧液压室或上述压力补偿液压室中的某一个连通的轴内油路。
文档编号F16D25/12GK101501358SQ200780029238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小笠原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