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657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降温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给大型减速机
内部高压止推块进行润滑、降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减速机是一条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在生产负载的过程中,减速机的末端传 动——高压止推块支撑重约23. 7吨的转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现有减 速机的设计,存在对高压止推块的润滑降温不充分,高压止推块长期处于高温工作状态,高 压止推块的使用寿命受到了严重影响,使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但到目前为止,现有技术中尚 未出现能够很好解决这一 问题的产品或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的,用于给大型减速机内部高压止推块进行润滑、降温的装置,以解决现有高压止推块所存 在的润滑、降温不充分的问题,以延长高压止推块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圆形的油槽管 路和与油槽管路相连通的多根引油管及喷油管组成,所述引油管上下对称的分布在油槽管 路的一侧,所述喷油管均匀分布在油槽管路的圆周上,所述引油管和喷油管均焊接在油槽 管路的管壁上。 所述油槽管路的圆周直径优选2000mm。 所述引油管优选2根,每根管道直径优选30mm、长度优选150cm。 所述喷油管优选16根,每根管道直径优选15mm。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减速机内部高压止推块的位置空间,先将油槽管路安装好,然 后将引油管和喷油管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到油槽管路上,再将引油管与减速机的原润滑油管 相互连接,在调整好喷油管与减速机内部高压止推块的相对位置后,根据止推块与喷油管 的距离,按照喷油管所喷出的油是否可以到达止推块表面来调节减速机的原润滑油管供油 压力,以实现对减速机内部高压止推块形成喷射状态的均匀给油,从而达到润滑和降温的 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有效地消除了高压止推块在 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二是有效地增加了高压止推块在运行过程中的润滑效果,延长 了其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槽管路;2、引油管;3、喷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由一圆形的油槽管 路1和与油槽管路1相连通的多根引油管2及喷油管3组成,所述引油管2上下对称的分 布在油槽管路1的一侧,所述喷油管3均匀分布在油槽管路1的圆周上,所述引油管2和喷 油管3均焊接在油槽管路的管壁上。 所述油槽管路1的圆周直径优选2000mm。所述引油管2优选2根,每根管道直径优选30mm、长度优选150cm。 所述喷油管3优选16根,每根管道直径优选15mm。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减速机内部高压止推块的位置空间,先将油槽管路安装好,然 后将引油管和喷油管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到油槽管路上,再将引油管与减速机的原润滑油管 相互连接,在调整好喷油管与减速机内部高压止推块的相对位置后,根据止推块与喷油管 的距离,按照喷油管所喷出的油是否可以到达止推块表面来调节减速机的原润滑油管供油 压力,以实现对减速机内部高压止推块形成喷射状态的均匀给油,从而达到润滑和降温的 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圆形的油槽管路和与油槽管路相连通的多根引油管及喷油管组成,所述引油管上下对称的分布在油槽管路的一侧,所述喷油管均匀分布在油槽管路的圆周上,所述引油管和喷油管均焊接在油槽管路的管壁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管路的圆周直径为200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油管有2根。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引油管 的管道直径为30mm、长度为150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管有16根。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喷油管 的管道直径为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减速机的润滑、降温装置,其是由一圆形的油槽管路和与油槽管路相连通的多根引油管及喷油管组成,所述引油管上下对称的分布在油槽管路的一侧,所述喷油管均匀分布在油槽管路的圆周上,所述引油管和喷油管均焊接在油槽管路的管壁上。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消除高压止推块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增加高压止推块在运行过程中的润滑效果,解决了现有高压止推块所存在的润滑、降温不充分的问题,延长了高压止推块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H57/04GK201461924SQ2009200764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夏雪鸿, 孟玥珉, 曾粤, 王彩英, 盛春, 翟伟, 陆利敏, 顾军明 申请人: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