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748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铆接至一板体中的铆接结 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例如电脑、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组装愈来愈精密,如何有 效提高组装效率,已成为目前业界所关注的焦点。以服务器为例,因具有大量的硬件装置及 各种组件,因而如何组装及固定该硬件装置尤为重要,而常见的固定技术中,以铆接方式达 到固定的目的最为普遍。请同时参阅图1A及图1B,现有的铆接结构多是由呈中空结构的铆接件11以及开 设于例如不锈钢弹片等高塑性金属板体3中的铆接孔31所构成;其中,该铆接件11具有相 对应设置的第一止挡部111与第二止挡部113、以及介于第一止挡部111与第二止挡部113 之间且外径尺寸小于铆接孔31的孔径的卡槽115,且第一止挡部111的外径尺寸大于铆接 孔31的孔径,而第二止挡部113的外径尺寸小于铆接孔31的孔径。在实际组装中,先将铆接件11的第二止挡部113及卡槽115穿入于铆接孔31中, 再借助辅助工具将铆接件11的第二止挡部113朝铆接孔31方向冲压,以令第二止挡部113 发生形变后造成外径尺寸大于该铆接孔31的孔径,且金属板体3产生塑性变形而填入于该 卡槽115中,从而以将铆接件11铆于金属板体3的铆接孔31中。一般而言,会选用硬度较大的不锈钢弹片作为金属板体3,此时若应用上述铆接方 式,则会发生金属板体3不易产生塑性变形而填入于卡槽115中的技术瓶颈,因此实施极为 困难。而且,上述的铆接方式,需要将外径尺寸小于铆接孔31孔径的第二止挡部113朝铆 接孔31方向冲压以产生塑性变形,而成为外径尺寸大于铆接孔31孔径的第二止挡部113, 在冲压工艺中,若力道不足或材料的均勻性不佳,则可能导致金属板体3及第二止挡部113 的塑性变形不足,使得铆接件11不易紧密变形而固定于铆接孔31中,造成铆接件11松动 的情况,而减弱铆接强度。是故,如何提出一种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陷的铆接结构,以有效确保铆接 强度,并降低组装操作难度,实为目前急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确保铆接强度的 铆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铆接结构。为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接结构,包括板体,具有贯穿该 板体的铆接孔,该铆接孔由呈喇叭口状的入口端及自该入口端延伸的出口端,且该入口端 孔径呈渐缩的颈缩状;以及铆接件,穿设于该板体的铆接孔中,该铆接件具有供嵌入于该铆 接孔入口端的止挡部、以及自该止挡部延伸而穿过该铆接孔出口端的铆接部,且该铆接部
3穿过该板体的部分呈中空结构,从而在外力作用下沿该铆接孔出口端周缘形成弯折部,并 配合该止挡部将该铆接件铆接该板体。依上述的铆接结构,该铆接部的外径尺寸小于该铆接孔的孔径。在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结构中,该铆接部具有供完全穿过该铆接孔的穿设段以及可 外露该出口端侧且呈中空结构的顶段。此外,该止挡部为朝向该铆接部呈渐缩的锥状结构,相应地,该入口端为对应该锥 状结构的喇叭口。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结构主要是将铆接件的铆接部穿设该铆接 孔,并在外露的部分予以翻折,以令该铆接部的顶段翻折形成于该铆接孔的出口端上,并配 合该铆接孔的入口端上的止挡部,以完成铆接作业,且该入口端与出口端为喇叭口,又该入 口端为大于该出口端而呈渐缩的颈缩结构,相应地,该止挡部朝该铆接部方向也是呈渐缩 的锥状结构,以配合该入口端的喇叭口,藉以解决现有因金属板体的硬度大、塑性变形小, 而导致该铆接件不易紧密变形而无法充分铆接于该铆接孔中的问题。

[0014]图1A为显示现有的铆接结构与所应用的板体的剖视分解示意图;[0015]图1B为显示现有的铆接结构与所应用的板体的剖视组合示意图;[0016]图2A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结构与所应用的板体的剖视分解示意图[0017]图2B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结构与所应用的板体的剖视组合示意图。[0018]元件标号的简单说明[0019]11铆接件[0020]111第一止挡部[0021]113第二止挡部[0022]115卡槽[0023]3金属板体[0024]31铆接孔[0025]5板体[0026]51铆接孔[0027]511入口端[0028]513出口端[0029]71铆接件[0030]711止挡部[0031]713铆接部[0032]7131穿设段[0033]7133顶段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0035]请参阅图2A以及图2B,为本实用新型铆接结构的剖视分解示意图及剖视组合示 意图。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结构包括板体5以及铆接件71,以下即对本实用 新型的铆接结构的各元件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板体5为不锈钢弹片,但不以此为限。板体5具有贯穿其本体的铆接孔51,铆接孔51由呈喇叭口状的入口端511及自入 口端511延伸的出口端513所构成,且该入口端511孔径是呈渐缩的颈缩状。铆接件71穿设于板体5的铆接孔51中,铆接件71具有供嵌入于铆接孔51入口 端511的止挡部711,以及自止挡部711延伸而穿过铆接孔51出口端513的铆接部713,且 铆接部713穿过板体5的部分是呈中空结构,从而在外力作用下沿铆接孔51出口端513周 缘形成弯折部,并配合止挡部711将铆接件71铆接板体5。较佳的,止挡部711可为朝向铆接部713方向为渐缩的锥状结构,配合入口端511 孔径呈渐缩的颈缩状,而有利于铆接作业的组装效率。更具体而言,铆接部713的外径尺寸小于铆接孔51的孔径,以利于铆接部713穿 设铆接孔51并外露于该铆接孔51的出口端513。较佳的,铆接部713可包括供完全穿过 该铆接孔51的穿设段7131以及可外露出口端513侧且呈中空结构的顶段7133,以令铆接 部713的穿设段7131自该入口端511穿入并由出口端513穿出,而使顶段7133完全外露 于出口端513侧时,可通过辅助工具以特定外力令顶段7133沿铆接孔51出口端513边缘 翻折而形成于出口端513上,并配合止挡部711将铆接件71铆接于板体5的铆接孔51中。如图2B所示,因铆接部713的顶段7133翻折而形成于该铆接孔51出口端513的 作业,其中该铆接孔51穿出铆接孔51的出口端513而外露出的顶段7133的长度,是可依 实际铆接强度需求设计,而不受板体5本身强度的影响,进而确保铆接强度。此外,在本实 施例中,止挡部711朝向铆接部713的方向是对应入口端511的喇叭口形状。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结构主要是将该铆接件的铆接部穿设该铆接孔而外 露的部分予以翻边而形成于该铆接孔的出口端上,并配合该铆接孔的入口端侧的止挡部, 以完成铆接作业,而该铆接部的外露部分的长度不受该板体本身强度的影响,是依实际铆 接强度需求进行设计以确保铆接强度;此外,该入口端朝向相对应的出口端设计为颈缩结 构,相应地,该止挡部朝该铆接部方向也为渐缩的锥状结构,以配合该入口端的喇叭口形 状,以利于将该铆接件插入并穿设该铆接孔,藉以解决现有技术因金属板体的硬度大、塑性 变形小,而导致该铆接件不易紧密变形而无法充分铆接于该铆接孔中的问题。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 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依据。
权利要求一种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具有贯穿该板体的铆接孔,该铆接孔由呈喇叭口状的入口端及自该入口端延伸的出口端所构成,且该入口端孔径呈渐缩的颈缩状;以及铆接件,穿设于该板体的铆接孔中,该铆接件具有供嵌入于该铆接孔入口端的止挡部、以及自该止挡部延伸而穿过该铆接孔出口端的铆接部,且该铆接部穿过该板体的部分呈中空结构,从而在外力作用下沿该铆接孔出口端周缘形成弯折部,并配合该止挡部将该铆接件铆接该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铆接部的外径尺寸小于该铆接孔 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铆接部具有供完全穿过该铆接孔 的穿设段以及可外露该出口端侧且呈中空结构的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为朝向该铆接部呈渐缩的 锥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入口端为对应该锥状结构的喇叭
专利摘要一种铆接结构,包括板体,具有贯穿该板体的铆接孔,该铆接孔由呈喇叭口状的入口端及自该入口端延伸的出口端,且该入口端孔径呈渐缩的颈缩状,以及铆接件,穿设于该板体的铆接孔中,该铆接件具有供嵌入于该铆接孔入口端的止挡部、以及自该止挡部延伸而穿过该铆接孔出口端的铆接部,且该铆接部穿过该板体的部分呈中空结构,从而在外力作用下沿该铆接孔出口端周缘形成弯折部,并配合该止挡部将该铆接件铆接该板体。藉以避免现有技术塑性变形不足,导致铆接件不易紧密变形而固定于铆接孔中的情况。
文档编号F16B5/04GK201606358SQ20092027022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6日
发明者王世锋, 郑再魁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