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料蒸气系统的多功能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000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燃料蒸气系统的多功能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料箱的蒸气通气阀,更具体地涉及由浮子操控以控制从燃料箱 到诸如筒罐(炭罐)之类的贮存装置的燃料蒸气流的蒸气通气阀。
背景技术
浮子操控的蒸气通气阀经常应用在燃料箱中以控制从燃料箱到诸如充满粒状含 碳物质的筒罐之类的蒸气贮存装置的燃料蒸气流。可通过将蒸气管控阀如燃料限制通气阀 和坡度通气阀(grade vent valve)安装在燃料箱上来控制蒸气。通常,通过在燃料箱上形 成开口、将阀插入开口中并使阀相对于开口密封以防止燃料或燃料蒸气泄漏而将各个阀分 别安装在燃料箱上。为了减少燃料蒸气透过以及燃料箱上开口的数量,已知的多功能蒸气阀组件在穿 过单一进口安装在燃料箱上或以其它方式安装在燃料箱中的公共组件中提供两种或更多 种阀的功能。这样的多功能控制阀常常包括多个浮子操控阀,该多个阀在燃料加注过程中 以及响应于车辆运行过程中燃料箱中的燃料晃动打开和关闭在燃料箱中处于不同燃料液 位的不同尺寸的排放口。还有另一种阀可提供限制在运行状况下来自燃料箱的蒸气流的第一孔口。这将蒸 气流的突变减到最小并允许更强烈的蒸气清污,从而防止由清污管路内的燃料蒸气水平的 峰值引起的尾管排放。该阀组件还可包括管控燃料加注过程中的蒸气再循环的第二孔口。 多功能阀组件所要求的多种功能以及由该多种功能所决定的阀的数量和流动路径往往会 增大阀组件的尺寸和复杂性。各阀彼此连通以及相对于燃料箱中不同的燃料液位和蒸气压 力进行操作的方式常常需要燃料蒸气通过复杂路线环绕和穿过各个阀以实现期望的功能。

发明内容
人们期望简化多功能控制阀组件的结构,同时保留其功能性。因此,提供了一种燃 料蒸气通气阀组件,该阀组件具有多种功能并且比目前已知的多功能阀组件具有更简单的 构型。一个实施例包括彼此串联布置的浮子阀和隔离阀。当浮子阀和隔离阀对燃料箱压力 的变化作出响应时,阀组件中的旁通开口形成多条流动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组件包括与燃料箱流体连通的浮子阀,该浮子阀可工作以在 选定的加注液位下关断加注操作。该浮子阀包括浮子和壳体,该壳体具有蒸气通气通路和 实现从燃料箱绕过主开口(例如,位于壳体底部的开口和可选地、位于壳体侧面的一个或 多个附加的窗口)进入壳体的旁通开口。在浮子阀的上游与浮子阀流体连通地串联有隔离阀,该隔离阀可工作以选择性地覆盖和露开壳体中的蒸气通气通路。蒸气回收通路与浮子阀和隔离阀流体连通。再循环通 路与浮子阀和隔离阀流体连通。在浮子关闭蒸气通气通路后,浮子阀和隔离阀形成经过旁 通开口到达蒸气回收通路的第一流动路径以使燃料箱通气。在燃料箱加注期间在浮子未关 闭蒸气通气通路时,浮子阀和隔离阀还形成经过蒸气通气通路到达再循环通路的第二流动 路径。在车辆运行期间在浮子未关闭蒸气通气通路时,浮子阀和隔离阀还形成经过蒸气通 气通路到达蒸气回收通路的第三流动路径。控制阀组件可用于使燃料箱的蒸气空间通气至蒸气再循环管路和蒸气回收通路 (例如,通向蒸气回收筒罐的通路),并且可包括限定了具有主开口的腔室的壳体,该主开 口构造成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置于燃料箱中时向燃料箱打开腔室。该壳体还限定了蒸气通 气通路和第一旁通通气开口。浮子设置在腔室中,并且可工作以在腔室中的燃料位于或高 于预定液位时关闭蒸气通气通路。第一旁通通气开口可工作以便即使在燃料覆盖主开口时 也使燃料箱通气至腔室。浮子上的一个部件(特征,feature)可工作以基于浮子的位置提供蒸气通气通路 的在关闭和完全打开之间的计量打开(metered opening)而允许从其通气。该部件可以是 与浮子连接的剥离部件,当经过旁通开口的流动使壳体两边的压力均等从而浮子的浮力减 小时,该剥离部件被浮子拉离蒸气通气通路,且该部件被拖曳而产生剥离。由于该部件以逐 渐的计量的方式打开,所以与较大的浮子相比其要在更高的压力下打开。这避免了在主开 口关闭(例如,通过在注满燃料箱后用燃料覆盖阀壳体的底部)后需用附加的浮子来打开 以允许通气的必要。因此,只有一个浮子控制从腔室的通气,从而减少了实现关闭后通气功 能所需的部件。一罩盖固定在壳体上并且限定使蒸气流至再循环管路的第一通路和使蒸气流至 筒罐的第二通路。隔离阀(可以是隔膜阀)与浮子串联设置并且构造成通过在作用于隔离 阀的预定压差下移动来控制从蒸气通气通路到罩盖的通气,以允许从蒸气通气通路到再循 环管路和第二通路的通气。罩盖限定了第二旁通通气开口,该第二旁通通气开口构造成允 许从蒸气通气通路到第二通路的通气。控制阀组件还配置有孔口,该孔口构造成不论隔离 阀是否移动都允许从蒸气通气通路到再循环管路的通气。通过形成受到单个浮子阀的位置影响的多条流动路径和多种功能,本创新性的结 构消除了多个浮子阀中的大多数并简化了多功能阀的整体构型,同时仍能按需求对燃料液 面和蒸气压力作出响应。从下面在结合附图时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所作的详细说明可容易地看到本 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


图1是多功能燃料蒸气通气阀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代表性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多功能燃料蒸气通气阀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在隔 离阀抬升并取下加注盖时形成的蒸气回收路径,和如虚线所示的在隔离阀关闭且盖上加注 盖时用虚线示出的运行-损失(rim-loss)流动路径;图3是图2中的阀组件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主浮子;图4是图2和3中的阀组件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在坡度通气流动的第一阶段内在主浮子移向打开位置时在工作中使得经过蒸气通气通路能进行计量流动的剥离 部件;图5是图2-4中的阀组件在坡度通气流动的第二阶段内在主浮子处于比在图4中 更低位置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具有蒸气鉴别(区分,分隔,discriminating)阀的多功能燃料蒸气通气阀 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再循环流动和运行/损失流动(如虚线所示)期间的示意性剖视图;以 及图7是图6中的阀组件在移除了主浮子时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在处于坡度角 或主浮子失效时提供防止液体进入蒸气通气通路的次级保护的蒸气鉴别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阀组件10的代表性图示。为了概括 地提供对该组件的说明,示意性地示出阀组件10的构型。基于这些教导及下述的其它教 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使用各种阀组件设计出所公开结构的各种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发明 的范围。多功能阀组件10具有第一阀12和第二阀14。阀组件10还包括用于将燃料蒸气 导向再循环管17 (也被称为加注管)的再循环通路18和用于将燃料蒸气导向筒罐19的蒸 气回收通路20。除了在加注燃料箱23时以外,加注管17上通常固定有用附图标记21表示 的加注盖,因此加注盖21与再循环通路18操作性地连接,以便除了在加注时以外使再循环 通路18相对于大气封闭。第一阀12具有开口 22,在本实施例中为设置在第一阀12底部并 排入燃料箱23的排放口。第一阀12还具有同样通往燃料箱的旁通开口 24。开口 22可选 择性地位于第一阀12的侧面但处在旁通开口 24之下。第一阀12和第二阀14经蒸气通气 通路15流体连通地串联在一起,以根据阀组件10的工作状态(如压力和液位,加注盖是取 下还是盖上等等)控制从燃料箱23经通路22和24到再循环通路18或蒸气回收通路20 的蒸气流。第二阀14管控经较大的开口 39到达蒸气回收通路20的流动。无论第二阀14 和开口 38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允许从蒸气通气通路15经较小的旁通开口 38流动到蒸气回 收通路20。无论第二阀14与开口 38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可经孔口 40流到再循环通路18。图2至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各剖视图。这些图更详尽地示出了阀组件10,并 示出了在阀组件10中实现各种功能的可能的不同蒸气流动路径。在这些图中,第一阀12 是具有浮子32的浮子阀30,浮子32设置在由壳体34形成的腔室31中。第二阀14是隔离 阀,例如隔膜阀36,示出为在加注燃料箱时处于打开的抬升位置,以及用虚线36A示出为在 车辆运行而盖上加注盖21以封闭与再循环通路18流体连通加注管17时处于关闭的下降 位置,而不论是运行_损失流还是关闭后通气流,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在其它实施例 中,阀组件10可设置成使得第二阀14在加注燃料箱时向下或以其它方式移动而非抬升到 打开位置,并且在车辆运行而加注盖21封闭加注管17时移动到关闭位置。弹簧43使浮子 32朝抬升位置偏置,而抬升浮子32所需的附加力由到达浮子32的燃料提供。当浮子32如 在图2中那样降低时,燃料蒸气可从腔室31经蒸气通气通路15 (也称为浮子阀开口)进入 上腔室29。剥离部件33在35处(见图3和4)与浮子32相连。剥离部件33可是柔性带, 或者可在35处枢转(也在图4中示出)。罩盖37附装在壳体34上,并且在其中包含有再循环通路18和蒸气回收通路20,以及辅助通气通路46,该辅助通气通路46可将蒸气流导 向辅助口,例如单独的翻滚阀(翻车安全阀,rollover valve)。罩盖37构造成使通路39 中的流体流与上腔室29和通路20连通。浮子阀30的壳体34在底部具有排放通路22,在 其侧面具有旁通开口 24。排放通路22和旁通开口 24都通向燃料箱23。作为替换地或附 加地,在壳体34的侧面在底部上方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窗口,以提供到达腔室31的流动,其 中流动路径中具有可选的挡板以除去附带的液体。罩盖37具有通向蒸气回收通路20的第二旁通开口 38,从而即使隔膜36A未抬升 也允许蒸气穿过蒸气通气通路15并进入上腔室29到达蒸气回收通路20进行通气。阀组 件10可具有第三旁通开口 40 (又称为孔口),当隔膜36抬升(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以及 未抬升(如以36A用虚线示出)时该孔口都允许蒸气流入再循环通路18。第三旁通开口 40可贯穿隔膜36A。或者,第三旁通开口 40可设在组件10中的其它位置,例如设在壳体壁 和/或罩盖37中以允许流过隔膜36A。应注意,排放通路22和旁通开口 24,38,40的相对 尺寸有助于通过控制液体燃料和/或燃料蒸气从一个区域流入下一个区域的速率/流量来 控制阀操作。图3示出在燃料箱23中的燃料已加注至图2和5所示的预定液位A(例如满液 位)时的关断状态下组件10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当燃料箱23中的燃料达到预定液位 时,液体燃料经排放通路22上升、甚至高于液位A,使得浮子32上升并且靠住蒸气通气通路 15以关闭浮子阀30。一旦图2中的排放通路22关闭,由于蒸气空间25与腔室29、31之间 的压差,壳体34内的液体便将比燃料箱中的液体上升得更快。—旦浮子阀30关闭而导致喷嘴关断,液体燃料便会缓慢从排放通路22流出而回 到燃料箱23。这是部分地因为,经旁通开口 24的流动和剥离部件33的作用(如下所述并 如图4所示)使得在关闭后通气流动的第一阶段内实现了燃料箱蒸气空间25与腔室31的 压力平衡,由此使浮子32下降并打开浮子阀30以允许经通气开口 15的流动。但是,燃料 液位仍足够高而覆盖排放通路22,从而防止蒸气向上流过排放通路22。阀组件10包括可选的次级关闭装置,也被称作计量阀44,其阻止蒸气从燃料箱蒸 气空间25经旁通开口 24进入腔室31,除非浮子32上升得足够高以至于台肩部50接触到 计量阀44,将其推离阀座47而允许旁通蒸气经开口 48流入腔室31。 参照图2,再循环流动路径用箭头B表示。再循环流动路径B在加注燃料箱23 (即 加注燃料)期间形成,其中加注液位低于预定液位A。当加注盖21在燃料加注期间取下时, 隔膜36的上表面暴露在大气压力下。燃料箱蒸气空间25内的较高燃料蒸气压力作用于隔 膜36的下表面。该压差迫使隔膜36上抬。沿着流动路径B、从燃料箱蒸气空间25到腔室 31、再到腔室29并经过孔口 40到达再循环通路18而形成再循环流动路径。然后蒸气伴随 着进入的燃料再循环到燃料箱23中,由此限制了吸入燃料箱23中的新鲜空气的量。
同时,在燃料箱加注期间,在隔膜36抬升的情况下,蒸气沿主流动路径C从蒸气空 间25经开口 22流到腔室31,经蒸气通气通路15流到腔室29,在抬升的隔膜36下方流到 如图所示比旁通开口 38大并在计量孔口 44的壳体41后方形成在罩盖37内的开口 39,并 且与蒸气回收通路20直接流体连通,然后流到筒罐19。
关闭后通气/坡度通气流动路径
在加注结束时,喷嘴关断,浮子32关闭蒸气通气通路15,并且盖21置于加注管 上,从而封阻从蒸气再循环通路18的流动。起初,燃料箱23中的燃料仍能覆盖阀30的底 部(包括开口 22),也就是说燃料位于或高于预定液位A。在盖上加注盖21的情况下,隔膜 36A两侧的压力均等,也就是说作用于隔膜36A的上表面的压力与作用于下表面的压力相 同,并且隔膜36A处于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下降的关闭位置。在关断后,浮子32最初处 于图3所示的位置,从而使计量阀44因与浮子32的台肩部50碰触而上升,并且允许蒸气 从蒸气空间25流过旁通开口 24和开口 48。在浮子32处于靠上位置的情况下,经旁通开口 24的流动使得壳体34两边(蒸气空间35和腔室31之间)的压力均等,这又使壳体34内 的燃料下降。如图4局部所示,浮力的减小使浮子32拖拉剥离部件33,产生剥离,由此允许 蒸气进入上腔室29并经过第二旁通开口 38流出到蒸气回收通路20,从而形成关闭后通气 流动路径D1。该关闭后通气路径D1也可在带有燃料箱23的车辆以一定坡度停车而使燃料 覆盖壳体34的底部(即位于或高于液位A)时形成。如图5 (沿与图3和4不同的截面所截取)所示,在仍位于或高于预定液位A的另 一燃料液位,浮子32下降至使剥离部件33不与壳体34在开口 15处接触的液位。计量阀 44仅部分地阻挡旁通开口 24。蒸气从蒸气空间25经旁通开口 24和开口 48流到腔室31 和29,并经孔口 38流出至蒸气回收通路20和筒罐19。流动路径D2可被称作第二坡度通 气流动路径或第二关闭后通气流动路径,其在剥离部件33完全从开口 15剥离后形成。流 动路径D2可在燃料箱23处于一定坡度上时形成,或在燃料液位覆盖底部开口 22且盖上加 注盖21的任何时候形成。除了在沿流动路径D1通气时开口 15只是被剥离部件33部分地 露出以外,第一坡度路径D1与第二坡度路径D2相同。剥离部件33允许关闭后通气在高得多的燃料箱压力下进行。通过剥离部件33的 杠杆作用,较高的燃料箱压力才能使浮子32剥离,但不能在剥离部件不从开口 15剥离的情 况下使类似尺寸的浮子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剥离部件的功能和操作。其它类型 的浮子安装式的流动计量特征也可用于以同样更高的压力和更逐渐的剥开来形成关闭后
iM^x o运行/损失流动路径再次参见图2,在加注盖21盖上的车辆运行期间,当燃料箱23中的燃料液位下降 时,壳体34的底部最终露出,也就是说燃料下降至预定液位A以下而到达液位AA。浮子32 下降到图2中的位置,且由此计量阀44封闭旁通开口 24。隔膜处于降低的位置36A。蒸气 沿运行/损失流动路径E从燃料箱蒸气空间25经壳体34底部的开口 22向上流过蒸气通 气开口 15。由于隔膜处于降低的位置36A,蒸气只能通过旁通开口 38排出至蒸气回收通路 20并流入筒罐19。具有蒸气鉴别特征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6和7,示出了多功能控制阀组件110的另一个实施例(图7中仅部分示 出)。阀组件110与阀10具有许多相同的部件,这些部件都以类似的方式标号,并根据关于 阀组件10所述的功能进行工作。特别地,在隔膜36A与开口 15之间添加了具有孔口 160 的部分管158。一附加的蒸气鉴别浮子162靠置在壳体134上、添加在管158内并且在蒸气 通气开口 15上方被支承在壳体134内。在正常的运行/损失流动中,鉴别浮子162靠置在 壳体134上并且不阻挡经孔口 160的流动。由此从蒸气空间25沿流动路径F经排放口 22、蒸气通气通路15、开口 160和壳体134中的开口 39到达蒸气回收通路20进行流动。当隔 膜36A处于降低的位置时,所有到通路20的通气都经过开口 160进行。管158具有比开口 160大的开口 161 (在图7中最佳地示出),开口 161与隔膜36A的下表面和孔口 40连通。 这样,开口 160不会影响到通路18的再循环流动,或者当隔膜抬升至位置36 (关于图2中 的实施例所示)时不会影响到蒸气回收通路20的流动。假如液体燃料上升至腔室131之 上而进入腔室129,则液体鉴别阀162起到杯子的作用而使液体向下回流到腔室131中。如 果液体充满腔室129,则如图7所示,阀162将封闭孔口 160,从而确保没有液体能流到蒸气 回收通路20。这样,在燃料液位高于开口 22并且盖上加注盖21的情况下,在部件33从蒸气空 间25剥离时,经旁通开口 24、经通气通路15、绕过浮子162并经过开口 160到达通路20而 形成第一坡度通气流动路径。第二坡度通气流动路径在浮子32已下降并且剥离部件33已 完全剥离而打开通气通路15时形成,并且与第一坡度通气流动路径相同,只是通气通路15 完全打开。在燃料液位低于开口 22并且盖上加注盖的情况下形成再循环流动路径,其经过 开口 22和腔室131、经过通气通路15、经图7中的开口 161以及孔口 40到达通路18。在取 下加注盖21且燃料液位低于开口 22的加注过程中流向筒罐19的主流路沿循相同的路径, 除了在抬升的隔膜36 (关于图2中的实施例所示)下方流至开口 39再到通路20而非经过 孔口 40之外。在液位低于开口 22并且盖上加注盖21时形成的运行-损失流动路径经过 开口 22、腔室131、蒸气通气通路15、开口 160和通路20。因此,多功能阀组件10、110形成了多条流路以在多种工作状况下处理蒸气,而无 需多于一个的浮子阀来控制从腔室31到上腔室29、129的通气。计量开口特征、例如剥离 部件33使得单个浮子32能够在较高的压力下打开以适应关闭后通气/坡度通气流。这在 不牺牲功能性的情况下减小了组件的尺寸和复杂性。尽管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与本发明相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 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想出实施本发明的各种替换设计和实施例。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使燃料箱(23)的蒸气空间(25)通气的控制阀组件(10,110),包括壳体(34),该壳体限定了具有主开口(22)的腔室(31),所述主开口构造成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燃料箱中时向所述燃料箱打开所述腔室,该壳体还限定了蒸气通气通路(15)和第一旁通通气开口(24);浮子(32),所述浮子设置在所述腔室中并且可工作以在所述腔室内的燃料位于或高于预定液位(A)时关闭所述蒸气通气通路;其中所述第一旁通通气开口可工作以便即使在燃料覆盖所述主开口时也使所述燃料箱通气至所述腔室;所述浮子上的部件(33),该部件可工作以基于浮子的位置提供所述蒸气通气通路的在关闭和完全打开之间的计量打开而允许从其通气;罩盖(37),该罩盖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且限定使蒸气流至再循环管路(17)的第一通路(18)和用于蒸气回收的第二通路(20);和隔离阀(36),该隔离阀与所述浮子串联设置并且构造成通过在作用于所述隔离阀的预定压差下移动来控制从所述蒸气通气通路到所述罩盖的通气,以便在所述隔离阀移动时允许从所述蒸气通气通路到所述再循环管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通气;其中所述罩盖限定了第二旁通通气开口(38),该第二旁通通气开口构造成允许从所述蒸气通气通路到所述第二通路的通气;并且其中所述控制阀组件配置有孔口(40),该孔口构造成不论所述隔离阀是否移动都允许从所述蒸气通气通路到所述再循环管路的通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管路与可用加注盖(21)选择 性地封闭的加注管(17)流体连通;其中当所述加注盖封闭所述加注管且燃料位于或高于所述预定燃料液位并且所述浮 子覆盖住所述蒸气通气通路时,所述燃料箱通过所述部件的操作而经旁通通路(24)和所 述蒸气通气通路(15)通气;并且其中当所述加注盖封闭所述加注管且燃料位于或高于所 述预定燃料液位并且所述浮子未覆盖住所述蒸气通气通路时,所述燃料箱经所述旁通通路 和所述蒸气通气通路通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1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浮子(162),该第二浮子与主浮子(32)串联在所述主浮子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通路 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液体与蒸气鉴别开来以防止液体流入所述第一和第二通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10,1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次级关闭装置(44),该次级关闭装置可经由主浮子而运动,以控制所述蒸气空间经所 述旁通通气开口的通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还限定有用于使所述 蒸气空间通气至别的位置的辅助通气通路(46);其中该辅助通气通路与所述第一通路流 体连通。
6.一种用于使燃料箱(23)的蒸气空间(25)通气的控制阀组件(10,110),包括 壳体(34),该壳体限定了具有主开口(22)的腔室(31),所述主开口构造成向所述燃料箱打开所述腔室,该壳体还限定了蒸气通气通路(15)和第一旁通通气开口(24);浮子(32),所述浮子设置在所述腔室中并且可工作以在所述腔室内的燃料位于或高于 预定液位(A)时关闭所述蒸气通气通路;其中所述第一旁通通气开口可工作以便即使在燃 料覆盖所述主开口时也使所述燃料箱经所述蒸气通气通路通气至所述腔室;剥离部件(33),该剥离部件安装在所述浮子上以便在所述腔室中的燃料位于或高于所 述预定液位时选择性地打开所述蒸气通气通路以允许从其通气;隔离阀(36),该隔离阀与所述浮子串联设置以控制从所述蒸气通气通路(15)的通气; 其中所述隔离阀构造成在作用于该隔离阀的预定压差下抬升;和罩盖(37),该罩盖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配置有第三通气开口(39),当所述隔离阀抬升 时该第三通气开口与所述蒸气通气通路连通,以便在隔膜抬升时允许从所述蒸气通气通路 经所述开口(39)的通气;其中所述罩盖配置有第二旁通通气开口(38),该第二旁通通气开 口允许在所述隔离阀未抬升时从所述腔室经所述蒸气通气通路和该第二旁通通气开口的 通气;其中所述第二旁通通气开口比所述第三通气开口更加限流;并且其中所述控制阀组 件配置有孔口,该孔口构造成不论所述隔离阀是否抬升都允许从所述腔室经所述蒸气通气 通路和该孔口的通气。
7.一种用于燃料箱(23)的控制阀组件(10,110),包括浮子阀(30),该浮子阀与所述燃料箱流体连通并且可工作以在选定的燃料加注液位 (A)下关断加注操作,该浮子阀包括浮子(32)和壳体(34,134),该壳体具有通向所述燃料 箱的主开口(22)、蒸气通气通路(15)和实现从所述燃料箱绕过所述主开口进入所述壳体 的旁通开口(24);隔离阀(36),该隔离阀在所述浮子阀的上游与所述浮子阀流体连通地串联,并且可工 作以选择性覆盖和露开所述壳体中的开口(39);蒸气回收通路(20),该蒸气回收通路与所述浮子阀和隔离阀流体连通;和 再循环通路(18),该再循环通路与所述浮子阀和隔离阀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浮子阀和隔离阀形成在燃料封闭所述主开口后经所述旁通开口到达所述蒸气回收通路以使所述燃料箱通 气的第一流动路径(D1或D2);在加注所述燃料箱期间在所述浮子未关闭所述蒸气通气通路时经所述蒸气通气通路 到达所述再循环通路的第二流动路径(B);在车辆运行期间在所述浮子未关闭所述蒸气通气通路时经所述蒸气通气通路到达所 述蒸气回收通路的第三流动路径(E ;F)。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三流动路径 经过所述壳体中的绕过所述隔离阀的附加旁通开口(38);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经 过所述控制阀组件中的孔口(4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阀是隔膜阀。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阀由于压差而移动以部分 地形成经过所述蒸气通气通路(15)和所述开口(39)的第四流动路径(C);并且其中所述 隔离阀不移动以部分地形成所述第一流动路径(D1或D2)和第三流动路径(E)。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D1或D2)是通 气流动路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B)是再循环流动路径,所述第三流动路径(E)是运行/损 失流动路径。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组件(1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是主浮子,并且所述 控制阀组件还包括第二浮子(162),该第二浮子与主浮子(32)串联并且构造成将液体与蒸气鉴别开来以 防止液体流入所述蒸气回收通路(20)。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子上的部件(33),该部件可工作以基于浮子的位置提供所述蒸气通气通路(15)的 在关闭和完全打开之间的计量打开而允许从其通气。
全文摘要
一种燃料蒸气通气阀组件可包括彼此串联布置的浮子阀和隔离阀。当浮子阀和隔离阀对燃料箱压力和燃料液位的变化作出响应时,阀组件中的旁通开口形成多条流动路径。该控制阀组件可包括限定了具有主开口的腔室的壳体,所述主开口构造成向燃料箱打开腔室,所述壳体还限定了蒸气通气通路和第一旁通通气开口。腔室中的浮子在腔室中的燃料位于或高于预定液位时关闭蒸气通气通路。即使在燃料覆盖主开口时,第一旁通通气开口也使燃料箱通气至腔室。浮子上的一个部件基于浮子的位置提供蒸气通气通路的在关闭和完全打开之间的计量打开。
文档编号F16K24/04GK101932471SQ200980103911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日
发明者C·J·马丁 申请人:伊顿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