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431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皂化技术领域的一种辅轴工具,具体是涉及一种接碱装置。
背景技术
皂化工序所需要的离子膜液碱(30%离子膜烧碱),需要从供水脱盐水岗位储罐灌壶并运回使用。由于供水脱盐水现场条件限制(脱盐水离子膜液碱储罐位于其厂房西北角, 临排水沟,储罐出口管位于排水沟上方,同时场地操作空间狭小、复杂,对于接碱操作十分不利),同时因皂化工序操作条件制约,接碱容器采用25公斤塑料壶,增大了接碱难度。原接碱操作处于开放操作状态,用漏斗同塑料壶配合,操作人员易接触离子膜液碱,增大了操作风险,易形成安全隐患。基于以上现状,本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变原接碱操作状态为半封闭操作状态,降低接碱操作的操作风险,减少工人接触液碱的几率,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制作出一种接碱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接碱装置,包括输送管,其中碱液输出管与一个漏斗状连接管的大口端套接,长软管与漏斗状连接管的小口端套接。漏斗状连接管的大口端和小口端的连接部位的外侧分别套固有铁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解决原接碱操作的开放工作状态,液碱从储罐内通过工具路程流入容器。2、解决了供水脱盐水岗位内水沟满水对接碱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3、原接碱工作至少需要3人配合,应用工具后接碱操作只需2人配合,即可完成操作,在减少操作时间及操作人数的同时,减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4、减少工人接触液碱的几率,降低接碱操作的风险,最大限度提高安全系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碱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接碱装置的碱液输出管1与一个漏斗状连接管3的大口端套接,长软管 4与漏斗状连接管3的小口端套接。漏斗状连接管的大口端和小口端的连接部位的外侧分别套固有铁圈2和5。使用时接碱现场准备清水及湿抹布;同时操作人员按要求检查并穿戴耐酸碱防护用具。把25公斤塑料壶置于液碱储罐出口管旁空地上,分别检查塑料壶及接碱装置(主要检查塑料壶及接碱装置是否破损、是否清洁干燥等),经检查符合接碱操作条件后,塑料壶壶盖打开备用。分别把接碱装置组件连接到液碱储罐出口管出口,连接方法参看附一结构图。同时旋紧两个固定铁环。经确认具备接碱操作条件后,开始接碱操作。接碱操作由两人配合。一人执长软管,管口伸入塑料壶体内三分之一位置,另一人控制液碱储罐出口管阀门,准备完毕后,打开储罐出口管阀门并控制液碱流速,液碱经工具流入塑料壶内,待液碱液位处于壶1/2至2/3之间时,关闭储罐出口管阀门,操作人员将长软管按要求小心换入另一塑料壶内,同时盖上并旋紧装有液碱的塑料壶壶盖,换壶完毕后, 打开储罐出口管阀门,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塑料壶装满液碱,并关闭储罐出口管阀门。接碱操作完毕后,待工具内液碱流尽后,拆卸工具,并检查液碱储罐出口管阀门是否旋紧。操作人员清理操作现场,塑料壶运回。返回后,操作人员清洗本接碱工具各组件,并置于工具放置区晾干备下次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接碱装置,包括输送管,其特征是碱液输出管与一个漏斗状连接管的大口端套接,长软管与漏斗状连接管的小口端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碱装置,其特征是漏斗状连接管的大口端和小口端的连接部位的外侧分别套固有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碱装置,包括输送管,碱液输出管与一个漏斗状连接管的大口端套接,长软管与漏斗状连接管的小口端套接。解决原接碱操作的开放工作状态,液碱从储罐内通过工具路程流入容器,解决了供水脱盐水岗位内水沟满水对接碱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减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少工人接触液碱的几率,降低接碱操作的风险,最大限度提高安全系数。
文档编号F16L25/14GK202001752SQ20112009125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刘红岩, 宋宪生, 张拥强, 张辉, 王润泽, 贾志强 申请人: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