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974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使用的六档超速档轻、中型汽车变速器,其换档机构通常采用四根叉轴加四个拨叉结构,档位齿轮按R、l/2、3/4、6/5顺序排布,五档为直接档,操纵机构中带有一水平相对于地面放置的五六档转向装置。这样的机构布置,拨叉轴数量多,加工及装配工艺繁杂,使得操纵机构占用整箱空间大,不符合当前整车轻量化,低能耗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五六档转换装置立式相对于地平面安装,五六档拨块、五六档拨叉固定在一根叉轴上, 其余拨叉分别空套在第二根叉轴上,减少了叉轴使用数量,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加工及装配工艺,同时节省了整箱的空间、减轻了总成的重量,在整车行驶过程中更加节约能源,符合精益求精的设计理念,相对而言更具备自然亲和力。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20120273. X,
公开日
2009-3-18,记载了一种“汽车变速器双叉轴式操纵机构”,该技术含有两根拨叉叉轴,R挡导块、R挡拨叉固定在第一叉轴上,其余拨叉分别空套或固定在第一叉轴或第二叉轴上,除 R挡拨叉外其余拨叉上设有换挡拨头,工作时通过换挡拨头使拨叉在叉轴上整体移动或滑动,实现换挡。但是上述技术中的两根叉轴为并排水平布置、档位转换装置也为水平布置,这样的结构对空间的利用率较低,拨叉的定位要靠箱体上的尺寸、拨叉轴上自锁定位槽的尺寸和叉轴上自锁定位槽与拨叉定位销孔之间的尺寸来综合保证,涉及尺寸较多从而影响了拨叉在轴向上的准确定位;另外,除倒档外其余拨叉均为空套在叉轴上,拨叉上没有相应定位槽,会影响换挡的清晰感;第三,一二、三四、五六档拨叉和相应的导块均为分体式,需要相应零部件连接,这样增加了零件数和加工尺寸的保证,会给装配带来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可用于双叉轴式和五六档立式转换,进一步提高了变速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挡圈、反向板、支架和连接螺栓,其中挡圈和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反向板和支架套接于连接螺栓上。所述的反向板的剖面为S字形结构。所述的反向板的顶部设有弧状凹槽。所述的支架上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下沿与弧状凹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的反向板和支架之间相接触,反向板的顶端和支架与拨叉轴相接触,反向板的底端与拨叉组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节省了整箱空间,既解决了拨叉定位问题也消除了多个零部件连接所
3造成的公差累积,保证了换档过程中的清晰感和准确性。
图1为分解示意图。图2为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挡圈1、反向板2、支架3和连接螺栓4,其中挡圈1和连接螺栓4固定连接,反向板2和支架3套接于连接螺栓4上。所述的反向板2的剖面为S字形结构,其顶部设有弧状凹槽5。所述的支架3上设有通孔6,该通孔6的下沿与弧状凹槽5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的反向板2和支架3之间相接触,反向板2的顶端和支架3与拨叉轴相接触, 反向板2的底端与拨叉组件活动连接。本装置工作时,通过换档拨头在各档拨叉的换档拨头槽口内拨动来使拨叉在叉轴上移动,以实现倒、一二、三四档的换挡功能。五六档拨块和五六档拨叉固定在拨叉轴2上; 换档拨头在五六档反向板的换档拨头槽口内拨动,使五六档反向板拨头槽一端以五六档挡圈为中心向一个方向转动,同时五六档反向板另一端的拨头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时拨动五六档拨块,使五六档拨块带动第二根叉轴和五六档拨叉一起沿轴向移动,以实现五六档的反向换档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圈、反向板、支架和连接螺栓,其中挡圈和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反向板和支架套接于连接螺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向板的剖面为S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向板的顶部设有弧状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上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下沿与弧状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向板和支架之间相接触,反向板的顶端和支架与拨叉轴相接触,反向板的底端与拨叉组件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变速器的双叉轴式反向机构,包括挡圈、反向板、支架和连接螺栓,其中挡圈和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反向板和支架套接于连接螺栓上。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双叉轴式变速器,进一步提高了变速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文档编号F16H63/30GK202149198SQ20112019916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4日
发明者吕立表, 张建昌, 李靖 申请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