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悬置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974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身前悬置衬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零部件,具体是一种车身前悬置衬套。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商用车上采用橡胶衬套作为车身前减振悬置,其结构多样,但不同程度的存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车身异响,橡胶衬套过早失效等问题,对行驶过程中汽车平顺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乘员的舒适性、工作效能和身体健康,如不提早发现,容易引发车辆安全事故和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车身前悬置衬套,在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橡胶衬套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周边零件及整车使用安全性。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车身前悬置衬套,包括一个外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套内通过橡胶硫化有内套并成一个整体,外套的两端向内折弯成型。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所述内套中间与硫化橡胶的接触面是球面。对上述方案的再改进在于所述外套折弯后的两端与橡胶体之间设有间隙。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由外套、内套、橡胶经硫化成一体后再将外套两端折弯成型,折弯后两端与橡胶体存在一定的间隙。由于外套两端的折弯和内套中间球面的特殊结构,使得橡胶衬套能够实现轴向、径向变刚度的功用,即在不同范围载荷情况下,衬套呈现不同的刚度值,能够提高橡胶衬套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周边零件及整车使用安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硫化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成型后结构示意图。1-外套、2-内套、3-橡胶、4-折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外套2、内套1、橡胶3经硫化成一体后再将外套2两端折弯4成型,两端折弯4与橡胶3设有一定的间隙。内套1中间与硫化橡胶3的接触面是球面。由于外套两端的折弯4和内套2中间球头的作用,使得衬套能够实现轴向、径向变刚度的作用,在正常载荷下,橡胶3变形未接触到折弯4处时,衬套刚度较小,当车辆承受大的冲击载荷时,橡胶3变形较大,将两端预留间隙完全填充,此时橡胶3变形将并受到两端折弯4的限制,衬套呈现高刚度值,从而使橡胶衬套不同范围载荷情况下呈现不同的刚度值,以满足车辆平顺性并提高恶劣路况下车辆行驶安全性。具体原理为在正常载荷下,橡胶体变形但橡胶未接触到两端折弯处时,衬套刚度较小,当承受大的冲击载荷时,橡胶变形较大,将两端预留间隙完全填充,此时橡胶变形将并受到两端折弯的限制,衬套刚度值迅速提高,呈现高刚度值。所以,当车身承受一定范围的载荷时(正常工作状态),衬套在较小的刚度条件下工作,能获得最佳的平顺性,当车身承过载冲击载荷时(非正常工作状态),衬套在较高的刚度条件下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衬套本身和其它相关件及整车安全使用,并提高产品
寿命ο
权利要求1.车身前悬置衬套,包括一个外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套内通过橡胶硫化有内套并成一个整体,外套的两端向内折弯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中间与硫化橡胶的接触面是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外套折弯后的两端与橡胶体之间设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悬置衬套,包括一个外套,外套内通过橡胶硫化有内套并成一个整体,外套的两端向内折弯成型并与橡胶体之间设有间隙;内套中间与硫化橡胶的接触面是球面。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车身与车架的联接,具用一定的减震功能,能有效缓解震动由车架向车身的传递。当车身承受一定范围的载荷时,衬套在较小的刚度条件下工作,车身能获得最佳的平顺性,当车身承受过载冲击载荷时,衬套在较大的刚度条件下工作,能够有效保护衬套本身和其它相关件及整车安全使用,并提高产品寿命。
文档编号F16F1/38GK202082327SQ20112019913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4日
发明者党鸿远, 曹文, 罗华强 申请人:十堰风神汽车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