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041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支撑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上的支撑结构,尤其是一种支撑架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家具设计上,往往涉及支撑架支撑结构,即水平和竖向的两块板连接问题,水平板也叫承重板,竖向板也叫支撑板。目前的支撑架支撑结构中的支撑板和承重板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为承重板直接搁置在支撑板水平上表面,由支撑板的水平支撑面支撑住承重板底面。另一种是把支撑板的支撑面做成一定斜度,承重板的承重面也设置成对应的斜度,支撑板的支撑面与承重板的承重面黏合或用螺钉固定,两结合面呈45度倾斜。采用该两种方式的支撑结构,结构简单,其中第一种支撑方式,承重量大,采用支撑板的支撑面和承重板的承重面做成一定斜度,安装简单,但是受力和承受力不在同一方向,会使得结构容易破坏。同时采用该两种方式的支撑结构,因为是两个平面接触,受力点都在同一个面上,容易因为晃动等发生脱离,使得该结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支撑架支撑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架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承重板,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面为一斜面,承重板的承压面也为一斜面,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面和承重板的承压面贴合安装在一起,该支撑板与承重板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支撑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的槽,所述承重板的承压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槽配合安装在其内的凸台。所述槽的形状为有三个侧面直棱柱,该槽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垂直,其中第一侧面上的一条棱与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一个边重合,槽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平行,槽的第三侧面与支撑板的斜面在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承重板的凸台安装在支撑板的槽中,支撑板的槽的底面承受大部分的压力,支撑板和承重板的侧面相贴合安装以承受小部分的压力,由于受力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既能够承受较大压力,又不易因为压力过大或者晃动导致结构的破坏。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支撑架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1和承重板2,其中支
3撑板1的支撑面为一个45度的斜面,承重板2的承压面也为一 45度的斜面,所述支撑板1 的支撑面和承重板2的承压面贴合安装在一起后,该支撑板1与承重板2相互垂直。如图 2所示,支撑板1支撑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的槽3,该槽3的形状为有三个侧面的直棱柱,该槽3的第一侧面与支撑板1的两侧面垂直,其中第一侧面上的一条棱与支撑板1的支撑面的一个边重合,槽3的第二侧面与支撑板1的两侧面平行,槽3的第三侧面与支撑板1 的斜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承重板2的承压面上设置有与槽3配合安装在其内的凸台4。承重板2的凸台4安装在支撑板1的槽3中,支撑板1的槽3的底面承受大部分的压力,支撑板1和承重板2的侧面相贴合安装以承受小部分的压力,由于受力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既能够承受较大压力,又不易因为压力过大或者晃动导致结构的破坏,适于应用于各种家具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架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1)和承重板(2),所述支撑板(1)的支撑面为一斜面,承重板(2)的承压面也为一斜面,所述支撑板(1)的支撑面和承重板(2)的承压面贴合安装在一起,该支撑板(1)与承重板(2 )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支撑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的槽(3),所述承重板(2)的承压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槽(3)配合安装在其内的凸台(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3)的形状为有三个侧面直棱柱,该槽(3)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两侧面垂直,其中第一侧面上的一条棱与支撑板(1)的支撑面的一个边重合,槽(3)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支撑板(1)的两侧面平行, 槽(3)的第三侧面与支撑板(1)的斜面在同一平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支撑架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承重板,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面为一斜面,承重板的承压面也为一斜面,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面和承重板的承压面贴合安装在一起,该支撑板与承重板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支撑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的槽,所述承重板的承压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槽配合安装在其内的凸台,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板的凸台安装在支撑板的槽中,支撑板的槽的底面承受大部分的压力,支撑板和承重板的侧面相贴合安装以承受小部分的压力,由于受力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既能够承受较大压力,又不易因为压力过大或者晃动导致结构的破坏。
文档编号F16B12/00GK202228489SQ20112039480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任家中 申请人:重庆市港风办公家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