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106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如继电器、电磁阀以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阀等电感类元件是依靠电磁铁进行吸合与释放,一般电磁铁在吸合时需要很大的吸合力,因此流经电磁铁线圈的启动电流也需要很大,但是当电磁铁吸合工作时,电磁铁线圈所需的电流就比较小,如果在电磁铁吸合后线圈中仍保持原来的启动电流,不仅会造成电能的浪费,还会因为电磁铁线圈长期流过大电流,使其发热,甚至烧毁,影响元件的使用寿命。实用新型内容[0003]针对电磁阀的线圈长期流过大电流导致的发热、甚至烧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可以避免电磁阀线圈长期流过大电流而导致的发热、烧毁,提高电磁阀的使用寿命。[0004]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电磁阀、用于驱动电磁阀工作的驱动单元、用于在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时与电磁阀形成回路进行续流的续流单元、用于驱动续流单元工作的升压单元以及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和升压单元实现驱动单元和续流单元交替工作的控制器,所述升压单元和驱动单元均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续流单元包括控制端,所述升压单元与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与续流单元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相连,所述续流单元与电磁阀形成回路,所述第二电源与升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与电磁阀电连接。[000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 N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 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一 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 NMOS管的源极与电磁阀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相连。[0006]进一步地,所述升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以及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的一端均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为升压单元的输出端。[0007]进一步地,所述续流单元包括第二 NMOS管、第二二极管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升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 N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 NMOS管的漏极与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 NMOS管的源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电磁阀的第二端相连。[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 第四二极管、第二电容以及第七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升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 N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 N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大于第一电源的电压。[0010]一种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上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阀为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阀。[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通过驱动单元驱动电磁阀打开,之后通过续流单元续流维持电磁阀工作,避免电磁阀线圈长期流过大电流而导致的发热、烧毁,提高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15]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Vl、第二电源V2、、电磁阀6、用于驱动电磁阀 6工作的驱动单元5、用于在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时与电磁阀形成回路进行续流的续流单元 3、用于驱动续流单元工作的升压单元2以及用于控制驱动单元5和升压单元2实现驱动单元5和续流单元3交替工作的控制器1,所述升压单元2和驱动单元5均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续流单元3包括控制端,升压单元2与驱动单元5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1相连,升压单元2的输出端与续流单元3的控制端相连,驱动单元5的输出端与电磁阀6相连,续流单元3与电磁阀6形成回路,第二电源V2与升压电路2电连接,第一电源Vl与电磁阀6电连接。[0016]如附图2所示,驱动单元5包括第一 NMOS管Ul、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电磁阀6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 NMOS管Ul的栅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 的另一端与控制器1相连,第一 NMOS管Ul的漏极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l 的另一端接地,第一 NMOS管Ul的源极与电磁阀6的第二端相连,电磁阀6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Vl相连,当第一 NMOS管Ul导通时,第一电源Vl为电磁阀6供电。[0017]升压单元2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 Cl以及三极管Q,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控制器1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 R5和第一电容Cl的一端均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与第二电源V2相连,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相连,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为升压单元2的输出端。[0018]续流单元3包括第二 NMOS管U2、第二二极管D2和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为续流单元的控制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升压单元2的输出端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 NMOS管U2的栅极相连,第二 NMOS管U2的漏极与电磁阀6的第一端相连,第二 NMOS管U2的源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磁阀6的第二端相连。[0019]保护单元4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七电阻R7,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升压单元2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 NMOS管U2的源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升压电路2的输出端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二 NMOS管U2的源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均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0020]当需要打开电磁阀6时,控制器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 NMOS管Ul导通,此时第一电源Vl给电磁阀供电,电流上升,电磁阀6打开,此时,三极管Q3导通,第二电源V2为第一电容Cl充电,第二电源V2的电压为第一电源Vl电压的1. 5倍以上,以保证第一电容Cl有足够的充电电压,此时第二NMOS管U2的栅极电压较低,不足以驱动第二NMOS管U2导通,当第一 NMOS管Ul导通一段时间后,电流上升到一个能维持电磁阀6工作的值,控制器1输出的信号变为低电平,第一 NMOS管Ul截止,与此同时三极管Q关断,第一电容Cl开始放电使得第二 NMOS管U2的栅极电压抬升,第二 NMOS管U2导通,电磁阀6和第二 NMOS管U2以及第二二极管D2形成回路进行续流,但电流开始减小,一段时间时候电磁阀6的电流值下降到保持电磁阀6工作的下限值,此时,控制器1再次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 NMOS管Ul导通,电磁阀6的电流再次升高,一段时间后,控制器1输出低电平,如此反复循环调节电磁阀6的电流使其保持工作状态,当需要停止电磁阀工作时,关闭控制器1的信号输出,三极管Q关断,第一电容Cl开始放电使得第二 NMOS管U2导通,进行续流,因为控制器1无信号输出, 经过很短一段时间的续流之后,第二 NMOS管U2的栅极电压下降,很快关断第二 NMOS管U2, 此时电磁阀6关断。但是在电磁阀关断的瞬间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保护单元4的第四二极管D4和第七电阻R7组成的大阻抗电路可以衰减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避免第一NMOS管Ul和第二 NMOS管U2受过高的电压冲击,第三二极管D3将第一 NMOS管Ul关断瞬间电磁阀6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能量衰减并通过第二电容C2耦合至第二 NMOS管U2的栅极,避免第二 NMOS 管的栅极产生尖峰脉冲信号。[00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上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电磁阀为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阀。[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通过驱动单元驱动电磁阀打开,并通过升压单元驱动续流单元,之后通过续流单元续流维持电磁阀工作,控制精度高,避免电磁阀线圈长期流过大电流而导致的发热、烧毁,提高电磁阀的使用寿命,还能更有效的节能,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阀控制电路的元件简单,成本低,可维护性好。[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 电磁阀、用于驱动电磁阀工作的驱动单元、用于在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时与电磁阀形成回路进行续流的续流单元、用于驱动续流单元工作的升压单元以及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和升压单元实现驱动单元和续流单元交替工作的控制器,所述升压单元和驱动单元均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续流单元包括控制端,所述升压单元与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与续流单元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相连,所述续流单元与电磁阀形成回路,所述第二电源与升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与电磁阀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NMOS 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 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一 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 NMOS管的源极与电磁阀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 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以及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的一端均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为升压单元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单元包括第二NMOS 管、第二二极管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升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 N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 NMOS管的漏极与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 NMOS管的源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电磁阀的第二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二电容以及第七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升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 NMOS管的源极相连,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 N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大于第一电源的电压。
7.一种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发动机燃油调节阀和权利要求1一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阀为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阀控制电路及发动机燃油压力调节装置,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控制器、电磁阀、驱动单元、续流单元以及升压单元,驱动单元将电磁阀打开之后通过续流单元续流维持电磁阀工作,避免电磁阀线圈长期流过大电流而导致的发热、烧毁,提高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K31/06GK202302225SQ2011204103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仇惠惠, 耿其贵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