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蓄能安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893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蓄能安全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阀,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叉车同时具有蓄能功能的简易蓄能安全阀。
背景技术
液压机构的工作压力一般都比较高,在工作时,常常需要切换工作状态,液压机构在切换工作状态时,由于压力的突然改变,在极短时间里从波谷转为波峰,给液压元件带来强烈冲击,瞬时压力可以大大超出液压机构的额定工作压力,使液压元件可能出现破坏性损坏,大大缩短液压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环境。为了克服该缺陷,液压机构常常采用与安全阀连接在一起,当压力过高时,安全阀动作,使压力过高的液压油回流,让峰值压力维持在安全压力之下。如中国专利局在1999年4月14日公开的一份CN2314186Y号专利申请,该专利名称为《液压安全阀》,该液压安全阀包括调压螺钉、安全阀体、调压弹簧、顶头、钢球、高压油孔等,在高压油孔的前端设置有阻尼孔。该液压安全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稳定性差,虽然能解决液压元件遭破坏性损坏的问题,但在安全阀动作前,高压油升压过快的问题仍旧无法解决,对液压元件带来的强烈冲击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无法避免液压元件的疲劳性损坏和带来的噪音问题。为解决安全阀动作前,高压油升压过快的问题,2011年10月8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的申请号为201120380376. I的专利申请,该专利名称为《蓄能安全阀》,该蓄能安全阀包括中空的阀体,阀体内的腔体中分别依次设有可沿腔体来回移动的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分别将腔体依次分隔为第一液体腔、第二液体腔、气体腔、第三液体腔,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通过连接轴连为一体,第一活塞上设有贯通孔,贯通孔将第一液体腔和第二液体腔连通,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活塞朝向第三活塞一侧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三活塞朝向第二活塞一侧的端面上,第一液体腔中设有第一保压结构,第三液体腔中设有第二保压结构,在第二液体腔的腔壁上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油口,腔体在第二活塞的位置处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活塞的宽度,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与回油管路相通的出油口,气体腔的腔壁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第三液体腔在远离第三活塞的腔壁上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出油口。该蓄能安全阀虽然能很好地解决安全阀动作前,高压油升压过快的问题,但结构还过于复杂。液压元器件的加工精度极高,每增加一个结构,其加工成本就会增加很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简易蓄能安全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蓄能安全阀,包括中空的阀体,阀体内的腔体中分别设有可沿腔体来回移动的减压活塞和蓄能活塞,减压活塞和蓄能活塞分别将腔体依次分隔为减压液体腔、气体腔、蓄能液体腔,减压活塞和减压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减压活塞朝向蓄能活塞一侧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蓄能活塞朝向减压活塞一侧的端面上,蓄能液体腔中设有保压结构,腔体在减压活塞的位置处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小于减压活塞的宽度,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与回油管路相通的出油口,气体腔的腔壁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蓄能液体腔在远离蓄能活塞的腔壁上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出油口,所述减压液体腔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油口,减压液体腔在抵近减压活塞的位置处设有限位结构。由于减压液体腔在抵近减压活塞的位置 处设有限位结构,这样可以方便减压活塞的安装定位,同时使得阀体的进油口可以利用阀体原有的加工工艺通道,减少阀体的加工工序,简化阀体的加工工艺,降低阀体的加工成本。所述限位结构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位于减压液体腔的腔壁上,环形凸起与阀体连为一体,环形凸起的内径小于减压活塞的外径。环形凸起对减压活塞起限位作用,用环形凸起作限位可以简化阀体的加工工艺,降低阀体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I中的B-B剖视示意图。图中1、阀体,11、环形凸起,12、台阶,2、减压活塞,21、第一定位柱,3、第二弹簧,4、腔体,41、环形油槽,411、进出油口,42、出油口,43、环形凹槽,44、进油口,45、气体腔,46、蓄能液体腔,47、环形通气槽,48、通气孔,49、减压液体腔,5、第一弹簧,6、蓄能活塞,61、顶体,62、环形半圆槽,63、第二定位柱,7、螺堵,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实施例一种简易蓄能安全阀,如图I、图2所示,包括中空的阀体1,阀体I内的腔体4贯穿阀体1,腔体4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高压输油管路的进油口 44,腔体4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密封的螺堵7 ;腔体4中分别设有可沿腔体4来回移动的减压活塞2和蓄能活塞6,减压活塞2和蓄能活塞6的圆周面上分别设有等距布置的多个环形半圆槽62,减压活塞2和蓄能活塞6分别将腔体4依次分隔为减压液体腔49、气体腔45、蓄能液体腔46 ;减压液体腔49在抵近减压活塞2的位置处设有与阀体I连为一体的环形凸起11,环形凸起11的内径小于减压活塞2的外径;减压活塞2和蓄能活塞6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的一端抵接在减压活塞2朝向蓄能活塞6 —侧的端面上,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在蓄能活塞6朝向减压活塞2 —侧的端面上;蓄能活塞6朝向蓄能液体腔46的端面上设有连为一体的圆柱形顶体61。腔体4在减压活塞2的位置处设有环形凹槽43,环形凹槽43的宽度小于减压活塞2的宽度,环形凹槽43的底面上设有与回油管路相通的出油口 42。气体腔45的腔壁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48,气体腔45的腔壁在通气孔48位置处设有环形通气槽47。如图3所示,蓄能液体腔46在远离蓄能活塞6的腔壁上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出油口 411,进出油口 411靠近蓄能液体腔46的一端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蓄能液体腔46的腔壁在进出油口 411的一侧设有与进出油口 411并联连接的单向阀8,单向阀8管路的一端与进出油口 411的另一端相通,单向阀8管路的另一端与蓄能液体腔46相通,单向阀8的流向从蓄能液体腔46到进出油口 411的另一端。如图I、图2所示,蓄能液体腔46的腔壁在进出油口 411的位置处设有环形油槽41,所述单向阀8管路的另一端与环形油槽41相通。腔体4在减压活塞2和蓄能活塞6之间靠近蓄能活塞6的一端直径大于靠近减压活塞2的一端直径形成台阶12,在蓄能活塞6朝向气体腔45 —侧的端面上还设有第二弹簧3,第二弹簧3的一端抵接在蓄能活塞6朝向气体腔45 —侧的端面上,第二弹簧3的另一端抵接在台阶12上。第一弹簧5的外径小于第二弹簧3的内径,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弹簧3内。减压活塞2朝向气体腔45 —侧的端面轴向中心设有第一定位柱21,第一定位柱21位于第一弹簧5内;所述蓄能活塞6朝向气体腔45 —侧的端面轴向中心设有第二定位柱63,第二定位柱63位于第一弹簧5内。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蓄能安全阀,包括中空的阀体,阀体内的腔体中分别设有可沿腔体来回移动的减压活塞和蓄能活塞,减压活塞和蓄能活塞分别将腔体依次分隔为减压液体腔、气体腔、蓄能液体腔,减压活塞和减压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减压活塞朝向蓄能活塞一侧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蓄能活塞朝向减压活塞一侧的端面上,蓄能液体腔中设有保压结构,腔体在减压活塞的位置处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小于减压活塞的宽度,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与回油管路相通的出油口,气体腔的腔壁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蓄能液体腔在远离蓄能活塞的腔壁上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液体腔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油口,减压液体腔在抵近减压活塞的位置处设有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简易蓄能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位于减压液体腔的腔壁上,环形凸起与阀体连为一体,环形凸起的内径小于减压活塞的外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蓄能安全阀,包括中空的阀体,阀体内的腔体中分别设有可沿腔体来回移动的减压活塞和蓄能活塞,减压活塞和蓄能活塞分别将腔体依次分隔为减压液体腔、气体腔、蓄能液体腔,减压活塞和减压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减压活塞朝向蓄能活塞一侧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蓄能活塞朝向减压活塞一侧的端面上,所述减压液体腔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油口,减压液体腔在抵近减压活塞的位置处设有限位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F16K17/00GK202371236SQ201120562819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陈振虎 申请人:陈振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