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体产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024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浆体产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浆体产生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7,530,398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通过在热交换器中使烃采出流冷却并引起固体形成、利用闭环清管 器发送和接收系统周期性地去除沉积物且将其置于浆体中,来保障管线中的海底烃采出流。专利号为7,530,398的美国专利在此全文引入作为参考。公开号为2009/0020288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通过在热交换器中使烃采出流冷却并引起固体形成、利用闭环清管器发送和接收系统周期性地去除沉积物且将其置于浆体中,来保障管线中的海底烃采出流。公开号为2009/0020288的美国专利申请在此全文引入作为参考。公开号为2006/0186023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管道输送采出流体同时将沉积物限制在希望的管道内壁位置处的方法,包括提供在所述希望的管道内壁位置处具有小于2. 5微米的内表面粗糙度Ra的管道,推动采出流体流过管道,其中,采出流体在所述希望的管道内壁位置处具有至少I达因/平方厘米的壁剪应力。公开号为2006/0186023的美国专利申请在此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海底管线中维持采出流的系统,所述管线与位于远端的采出设施处于流体连通,所述系统包括流动回路,其包括适于接收烃采出流的与至少一个海底井处于流体连通的进口和与管线的近端处于流体连通的出口 ;清管器发送系统,其适于能按照选择将清管器放置在流动回路进口中;和清管器接收系统,其适于能将清管器从流动回路出口的烃采出流中移除;其中,所述流动回路具有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内表面粗糙度。本发明的优点包括下列一项或多项低温流动回路,其产生颗粒更小、颗粒更加散布和/或流动性更佳的浆体流。低温流动回路,其在回路内壁上具有更少的固体积聚,例如更少的蜡、水合物和/或其它固体。清管系统,其使得能够在不会由于被清除物质在清管器前面结块而使对清管器移动距离的阻力如往常一样增大的情况下清除壁沉积物。清管系统,其在清管操作期间在流动管线的长度上需要更小的差压。


图I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岸系统。图2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海底管路的简单示意图。
图2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海底管路的详细横截面视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长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的简单示意图。图4显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连续行程的传统清管器上的压差的曲线图。图5显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各种内壁平均粗糙度值的旁通清管器(bypass pig)上的压差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一个方面,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总体涉及用于输送烃的设备和方法。具体地,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在将采出液流输送至采出系统(例如,离岸钻井设备、岸上设施)之前冷却采出液流以产生浆体的系统。当在这里使用时,“采出液流”是指含有水或海水、气、油的烃与例如蜡、浙青烯、有机和无机盐、和/或在采出期间从井眼抽出的其它小颗粒的溶解固 体一起的液流。这里公开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用于在海底低温流动保障系统中从热交换器或冷却回路更有效地去除沉积物的系统。另外,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更适合通过下游流动管线或管路进行输送的浆体的系统。这里公开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改善下游流动管线或管路中的沉积物的系统。烃从位于具有不同温度和压力的各种环境中的井眼采出。这些环境包括海底环境,其中,井眼位于海面以下高达数千英尺处的海底。在海底环境中,井眼周围的海水温度可以低于井眼内部的温度。可以使用低温流动处理系统将采出液流从井眼输送至采出系统。低温流动处理系统是可以将采出液流的温度降低至与周围深海水温度大致相同的温度的海底系统。在操作期间,采出液流从井眼流出并流入起到热交换器(例如,冷却回路)作用的海底管路中。海底管路可以暴露至可引起采出液流温度降低的海水。另外,冷却回路可以是夹套逆流式热交换器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类型的热交换器。由于采出液流的温度降低,溶解固体会沉淀并且新的固体会在采出液流中形成。进一步,当固体沉淀并且水合物形成时,固体沉积物会附着在海底管路的内壁上,限制流动并可能堵塞管路。管路的部分和/或完全堵塞会造成停产和/或降低操作效率。在某些情况下,流过管路或管线的固体颗粒并不必然产生问题。如果颗粒未沉积在壁或设备上,并且对流动特性不产生大的影响的话,它们会简单地与流体的其它部分一起作为浆体流动,不会产生问题。因此,希望实现固体沉积和水合物形成以可控方式进行的情况,其中,沉积在壁上的固体可以在对采出几乎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容易地去除。另外,希望通过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将固体与采出液流的其它部分一起以浆体形式输送至采出系统。因此,下文描述了一种系统,其可以控制固体沉积和水合物形成,同时在将采出液流从井眼输送至采出系统之前和期间控制壁上的沉积物形成。图I:图I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出液流输送系统。显示了处于采出阶段的海底井102。井口和/或防喷组件104连接至井102。如图I所示,井口和/或防喷组件104还包括所有安全操作井所必需的设备,例如,管、阀、连接器、传感器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井口和/或防喷组件104中可以包括其它部件并且多个井可以在汇管中相互混合。井口和/或防喷组件和/或汇管104的采出液流出口可以连接至海底管路200。采出液流温度可以在采出液流流过海底管路200时改变并接近周围深海水的温度。采出液流可以浆体形式从海底管路200流到将采出液流输送至采出系统110的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采出系统110在图I中显示为离岸钻井设备;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它可以是任何采出液流接收设施,例如,陆基设施或诸如spar平台、半潜式(semi-sub)、TLP或FPSO船的浮动设施。图2A 和 2B 图2A显示了海底管路200的一个实施例。海底管路200是低温流动保障系统或低温流动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海底管路200起到热交换器的作用,以将采出液流224冷却到接近周围深海水226的温度。海底管路200可以是裸管热交换器、夹套逆流式热交换器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热交换器。在设计和构建海底管路200之前可以识别来自井并进入海底管路200的采出液流224的成分、压力和温度。可以类似地分析周围深海水226。可以使用例如本领域已知的诸如OLGA和UNISIM的商业软件中运行的那些热力学模型预测在这里公开的系统中任意一点处的采出液流224对冷却条件的响应,而且可以使用热力学 模型尤其用于海底管路200的设计。例如,可以使用热力学模型的预测决定海底管路200的必要尺寸和几何形状。海底管路200的设计可以基于以下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周围深海水226的温度、采出液流224的温度和压力、采出液流224的成分、沉淀和水合物形成温度和压力、以及海底管路200结构的热学和机械性能。在海底管路200为夹套逆流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冷却液体和容纳液体的结构的性能。根据上述因素可以确定的规格包括热交换表面面积、流量、管路长度、管路横截面积和材料。海底管路200结构的热学和机械性能部分地基于所用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是从变量或自变量。例如,可以根据例如耐腐蚀性、成本和可使得其与上述设计因素无关的有效性等因素选择材料。如这里所公开的,海底管路200设计成将采出液流224冷却至深海水环境温度。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接受的温度可以高于或低于深海水226的温度。例如,裸管热交换器可以具有相对于周围深海水226的温度渐近的温度变化。因此,可接受的温度值可以是在深海水温度以上的确定值、范围或者误差百分比。这些可接受值可以海底管路的沉淀和水合物形成温度或尺寸限制为基础。图2A所示海底管路200是这里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更特别地称作冷却回路。图2A所示海底管路200可以是裸管热交换器,其中,海底管路200内部的采出液流224经管路壁228暴露给周围的深海水226。优选地,海底管路200由金属制成。海底管路200可以由标准海底装置制造而成,或者替代地,管路可以为了这里公开的系统的应用进行特别设计和制造。采出液流224通过采出液流进口 230进入海底管路200。采出液流224可以具有比周围深海水226更高的温度。采出液流224还可以处于压力之下。优选地,采出液流224流出井口和/或防喷组件的出口并且在最小热损失下经由采出液流进口 230进入海底管路,从而避免在位于海底管路200之前的管路、阀和系统其它设备中沉淀固体和形成水合物。在采出液流224通过采出液流进口 230流入海底管路200之后,采出液流224流过海底管路200。采出液流224的温度可以在其流过海底管路200时接近周围深海水226的温度。采出液流224可以经由采出液流出口 232流出海底管路200。流出海底管路200的采出液流224可以显著不同于流入的采出液流224。例如,流出海底管路200的采出液流224可以具有较低温度、较高粘度并且包括比流入海底管路200的采出液流224更多的固体颗粒。流出海底管路200的采出液流224可以是适于通过长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运输并且温度与周围深海水226温度大致相同的浆体。适合的浆体能够流过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 (图I),几乎不会在下游管路300的内壁表面上产生沉积物。如图2B所示,固体沉积物240可形成在海底管路200的内壁表面242上。附着在内壁表面242上的固体沉积物240可包括无机盐、浙青烯、蜡和水合物。内壁表面242上的固体沉积物240可能减少流动、降低热力学效率并且可能导致海底管路200的完全堵塞。可以使用清管器244去除附着在海底管路200的内壁表面242上的固体沉积物240。清管器244是位于管路内部并在管路内部移动以利用流体压力清理部分和/或完全堵塞和清理内壁表面的装置。清管器可以包括传感器和设备以执行例如管路检修的附加任务。清管器可以具有构造成与待清理的管路相应的尺寸和形状,允许对内壁产生最大的清理作用。另外,清管器可以基于采出液流的成分、采出液流的温度和压力以及清管器要执行
的希望任务涉及用于特定应用。在图2B所示实施例中,更特别地,清管器是旁通清管器。旁通清管器允许一部分流体流过或从其旁边通过,清管器有助于改进在清管器前面发生的固体积聚或结块问题。具体地,旁通清管器可以避免被清理的沉积物结块和形成充满清管器正前方管路横截面的团块。清管器前面的固体沉积团块例如可能增大阻力、增大压力和减少产量。旁通清管器可以降低清管器上游压降并改善海底管路内壁的清理。更重要的是,流过清管器的采出液流的流体有助于通过使从管路内壁表面上去除的固体沉积物与采出液流的流体混合以产生适合的浆体。另外,旁通清管器可以有助于通过避免在清管器前面形成固体结块以产生适合的浆体。即使海底管路使用具有标准壁粗糙度的标准管路,使用旁通清管器清管系统从海底管路去除沉积物减少了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 (图I)中的沉积速率和流动保障干扰。因此,运送至海底管路下游的流动管线或管路中的采出液流更易流动并且更不容易沉积在内壁表面上。 再次参考图2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管器发送器234和清管器接收器236。清管器发送器234和清管器接收器236可以是如图2A所示的一个单元。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清管器接收器234和清管器发送器236可以是两个分开的单元。清管器发送器234和/或清管器接收器236可以设计简单,利用阀、管路和采出液流的流动来重新引导清管器在海底管路200的采出液流中进出。替代地,清管器发送器234和/或清管器接收器236可以使用泵和/或其它机构使清管器244移动。优选地,清管器发送器234和清管器接收器236通过电或液压信号远程操作。清管器发送器234可以位于或靠近海底管路200的采出液流进口 230,清管器接收器236可以位于或靠近海底管路200的采出液流出口 232。清管器244可以停留在海底管路200中,例如冷却回路中,并且在设定时间间隔或者当检测到压力变化时致动。压力变化可表示管路由于沉积物积聚而发生部分或完全堵塞。在一个实施例中,海底管路200的内壁表面242具有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平均粗糙度,例如小于500或小于250微英寸的平均粗糙度。典型地,海底应用中使用的标准管路具有1800微英寸(450微米)的平均粗糙度。根据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使用内壁平均粗糙度为1000微英寸(25微米)或更小的管路。为了形成平均粗糙度为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管路,可以对平均粗糙度为大约1800微英寸的标准管路进行特定铣削加工或修整加工(例如,抛光)。有利地,根据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清理平均粗糙度为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管路可以比清理平均粗糙度为大约1800微英寸的标准管路在内壁表面上产生更少的残留固体沉积物。平均粗糙度为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管路的内壁通过清管可以进行更彻底的清理并且改进沉积物的去除。去除的沉积物可以是更小的颗粒,从而产生更适合的浆体。清管之后更少的残留固体沉积物给管路提供了更佳的热力学性能。例如,即使薄蜡层也可以起到绝缘体的作用并且大大降低热交换器的热力学效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至IJ,其它固体沉积物可以具有与蜡类似的热动力学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旁通清管器连同内壁平均粗糙度小于1000微英寸的海底管路形成适合的浆体。在旁通清管器具有适当的形状、尺寸和流体流动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旁通清管器可以产生具有更小颗粒的浆体。具有更小颗粒的浆体更不容易在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中造成流动保障干扰。例如,适当设计的旁通清管器可以允许合适数量的采出液流流过清管器,从而在清管器上产生希望的压差。另外,可以根据溶解固体量和/或内壁上的沉积物设计流过清管器的采出液流流量,从而提供用于浆体的适当混合物。适 当设计的旁通清管器还可以具有为给定管道构造的尺寸和形状,对内壁提供足够的清理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适合的清管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下列特征I)包含穿过清管器244中心的用于旁通流的通道;2)设计成使旁通流液体容积流量大致为从壁上清理的固体(沉积物)的容积流量的十(10)倍。3)可以构造有由标准刮刀清管器中所用材料(例如,聚氨基甲酸酯)制成的主体和由油气工业中用于流动的标准元件组成的旁路(例如,具有开口的刚性或柔性管),和/或4)具有比用于刮刀清管器的常见管内径略大的外径。图3 图3显示了根据这里公开的实施例的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采出液流324从海底管路的出口流到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的采出液流进口 330。流入采出液流进口 330的采出液流324可以是具有最小沉积物积聚或流动保障干扰的流过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的适合的浆体。采出液流324还可以具有与周围深海水326大致相同的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可以配备有清管系统。清管系统包括清管器发送器334和清管器接收器336。当适合的浆体大大减少沉积物积聚时,随时间过去,可以使用清管系统进行日常清理以保证合适的流量。清管器344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清管器,或者优选地为旁通清管器。与上述海底管路中的清管器相比,下游管路或者流动管线300中的清管器,尤其是旁通清管器,可以具有相似的设计,提供相似的性能,并且提供相似的优点。例如,清管器344可以清理内壁表面342,避免发生干扰采出液流324通过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的流动的部分或完全堵塞。此外,旁通清管器可以有助于减缓清管器前面的固体沉积物的积聚或结块问题。旁通清管器可以降低清管器上游的压降并改善海底管路内壁的清理。即使海底管路使用具有标准壁粗糙度的标准管路,使用旁通清管器清管系统从海底管路去除沉积物也能够降低沉积速率和流动保障干扰。
这里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披露了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的内壁表面342,其具有1000微英寸(25微米)或更小的平均粗糙度。典型地,海底应用中使用的标准管路具有1800微英寸(450微米)的平均粗糙度。如前面参考图2A和2B所述,为了形成平均粗糙度为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管路,可以对平均粗糙度为大约1800微英寸的标准管路进行修整加工(例如,抛光)。具有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平均粗糙度的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300可以提供与具有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平均粗糙度的如上所述海底管路类似的性能和优点。例如,清理平均粗糙度为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管路可以比清理平均粗糙度为大约1800微英寸的标准管路在内壁表面上产生更少的残留固体沉积物。清管器,例如旁通清管器,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平均粗糙度微1000微英寸或更小的内壁表面上的沉积物。去除的沉积物也可以是更小的颗粒。实例图4 图4显示了来自于对具有标准清管器的海底管路(更特别地,冷却回路)进行清管操作的数据。冷却回路由海底流动管线应用中使用的标准管路制成,其具有大约1800微英寸(450微米)的粗糙度。图4的横轴是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在实验期间,在时间刻度上大约10秒的时刻发送标准清管器。随时间推移,清管器移动通过管路,直到它在大约46秒处到达清管器接收器。在实验期间清管系统管路上的压差(dP)以磅/平方英寸为单位显示在竖轴上。图4所示数据用于一段时间后的清管行程,在此期间,蜡自然沉积在管路内壁上。在墨西哥湾原油随着其流过管路而冷却时,蜡沉积。管路进口处的原油温度保持在恒定温度并且管路外壁通过温度低于蜡沉积温度的逆流冷却剂进行冷却。在清管行程I (“行程I标准”)期间,清管系统上的压差在清管器移动通过管路时随时间增大。时间越长,清管器沿管路下行的距离越长,从管路内壁上刮下的蜡越多。随着清管器沿管路移动的压力增大是移动期间积聚的被清理蜡体积增大所致。被清理的蜡在清管器前面结块并阻碍移动。紧随“行程I标准”之后,进行第二清管行程,即“行程2标准”。第二清管行程“行程2标准”之后是第三行程,“行程3标准”。第三清管行程“行程3标准”之后是第四行程“行程4标准”,其后是第五清管行程“行程5标准”。基准线是没有任何蜡沉积在管路壁上的情况下清管行程期间的压差。可以使用为本实验中的实验管路一百倍长(或以上)的热交换器进行海底应用中的低温流动处理。行程I和2显示了清管器上的压差随着蜡积聚而增大。另外,行程3-5显示了随着时间和距离的积聚情况;然而,由于大部分沉积物在行程I和2中去除,积聚达到较小程度。行程1-5在每个行程的末端均比基准行程具有更高的压差。这显示出,尽管许多蜡已经去除,仍然存在增大压力的一些积聚。本实验的结果显示了对使用旁通清管系统的需要,这通过减少位于清管器前面的沉积物结块而降低了压差。旁通清管器可以产生比标准清管器前面的沉积物结块产生更小阻力的浆体。由于阻力更小,浆体可以更容易地流过管路。在另一分开的实验中,具有与图4所示实验相同的设置,管路在清管行程之后打开,从而能够检查管路内壁表面。这些检查证实从图4所示曲线图得出的结论,用标准清管器清理标准管路不会去除内壁上的所有沉积物,而是留下薄蜡层。这种程度的清理适合于普通清管操作,因为它们仅用于清理足够的蜡以避免管路的完全堵塞,而不是使管路的传热特性恢复至无沉积物管路的情况。利用标准管路和标准清管器进行这些清管行程的数据显示出这类清管系统不能将海底管路恢复到无沉积物性能水平。图5 图5显示了清管行程期间旁通清管器上的压差。对于标记为“标准”的标准管路和标记为“抛光”的粗糙度小于1000微英寸的管路而言,具有旁通清管器的管路上的压差不会显示出利用标准清管器产生的压差累积情况(图4),因为被清理的沉积物不会形成充满清管器正前方的横截面形状的结块。因此,运送至海底管路下游的流动管线或管路中的采出液流更易流动并且更不容易产生沉积物。另外,平均压力显著降低。在本实例中,抛光的管路在清管器上具有大约为标准管路的平均压差的四分之一的平均压差。由于管路中限制较少,使得产量变高。示例性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海底管线中维持采出流的系统,所述管线与位于远端的采出设施处于流体连通,所述系统包括流动回路,其包括适于接收烃采出流的与至少一个海底井处于流体连通的进口和与管线的近端处于流体连通的出口 ;清管器发送系统,其适于能按照选择将清管器放置在流动回路进口中;和清管器接收系统,其适于能将清管器从流动回路出口的烃采出流中移除;其中,所述流动回路具有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内表面粗糙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位于流动回路中的旁通清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流动回路暴露在海底环境中以便将烃采出流冷却至接近海底环境的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位于流动回路进口和管线的近端之间的旁通流体管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流动回路包括强制冷却剂管套管热系统,具有内管和外管,适于使采出流流过内管,而使冷却剂沿与采出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流过形成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剂为海水。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线具有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内表面粗糙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线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旁通清管器。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海底管线中维持采出流的方法,包括从至少一个海底井采出烃;将烃从所述至少一个海底井输送至热交换器;使烃流过热交换器,以便使烃冷却和使选自蜡、石蜡、浙青烯和/或水合物的至少一种固体沉淀;使烃经由管线 从热交换器流到主设备;和利用清管器清理热交换器以产生由烃中的固体构成的浆体;其中,热交换器包括内表面粗糙度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管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清管器包括旁通清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清管器从热交换器的出口回收并且再次循环至热交换器的进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线具有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内表面粗糙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旁通清管器清理管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海底管线中维持采出流的方法,包括从至少一个海底井采出烃;将烃从所述至少一个海底井输送至热交换器;使烃流过热交换器,以便使烃冷却和使选自蜡、石蜡、浙青烯和/或水合物的至少一种固体沉淀;使烃经由管线从热交换器流到主设备;和利用清管器清理热交换器以产生由烃中的固体构成的浆体;其中,清管器包括旁通清管器。有利地,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造为产生用于流过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的适合的浆体的系统。当适合的浆体与周围深海水温度具有大致相同温度时,固体沉积物更不易形成在内壁表面上。因此,下游管路和流动管线可以在清管行程之间保持运行更长的时间。另外,由于发生较少的固体沉积物积聚,使得清管器卡在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中的可能性较低。如这里所公开的,海底管路可以比下游管路或流动管线更短,从而减小清管器移动的距离。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采出液流的系统,更少产生因减小流量的长距离高压清管行程和狭窄横截面流动面积引起的中断。因此,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应较高烃产量的系统。尽管以上参考有限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得益于本发明的优点,本 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想到不脱离在此公开的本发明范围的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海底管线中维持采出流的系统,所述管线与位于远端的采出设施处于流体连通,所述系统包括 流动回路,所述流动回路包括适于接收烃采出流的与至少ー个海底井处于流体连通的进口和与管线的近端处于流体连通的出口; 清管器发送系统,所述清管器发送系统适于能按照选择将清管器放置在流动回路进ロ中;和 清管器接收系统,所述清管器接收系统适于能将清管器从流动回路出口的烃采出流中移除; 其中,所述流动回路具有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内表面粗糙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位于流动回路中的旁通清管器。
3.如权利要求1-2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流动回路暴露在海底环境中以便将烃采出流冷却至接近海底环境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3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位于流动回路进口和管线近端之间的旁通流体管路。
5.如权利要求1-4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流动回路包括強制冷却剂管套管系统,所述强制冷却剂管套管系统具有内管和外管,以使采出流流过内管,并且使冷却剂沿与采出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流过形成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冷却剂为海水。
7.如权利要求1-6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管线具有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内表面粗糙度。
8.如权利要求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管线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旁通清管器。
9.一种用于在海底管线中维持采出流的方法,包括 从至少ー个海底井中采出烃; 将烃从所述至少ー个海底井输送至热交換器; 使烃流过热交換器,以便使烃冷却和使选自蜡、石蜡、浙青烯和/或水合物的至少ー种固体沉淀; 使烃经由管线从热交換器流到主设备;和 利用清管器清理热交換器以产生由烃中的固体构成的浆体; 其中,热交換器包括内表面粗糙度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管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清管器包括旁通清管器。
11.如权利要求9-10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清管器从热交換器的出口回收并且再次循环至热交換器的进ロ。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线具有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内表面粗糙度。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旁通清管器清理管线。
14.一种用于在海底管线中维持采出流的方法,包括 从至少ー个海底井中采出烃;将烃从所述至少ー个海底井输送至热交換器; 使烃流过热交換器,以便使烃冷却和使选自蜡、石蜡、浙青烯和/或水合物的至少ー种固体沉淀; 使烃经由管线从热交換器流到主设备;和 利用清管器清理热交換器以产生由烃中的固体构成的浆体; 其中,清管器包括旁通清管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在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海底管线中维持采出流的系统,所述管线与位于远端的采出设施处于流体连通,所述系统包括流动回路,其包括适于接收烃采出流的与至少一个海底井处于流体连通的进口和与管线的近端处于流体连通的出口;清管器发送系统,其适于能按照选择将清管器放置在流动回路进口中;和清管器接收系统,其适于能将清管器从流动回路出口的烃采出流中移除;其中,所述流动回路具有小于大约1000微英寸的内表面粗糙度。
文档编号F16L55/46GK102859249SQ20118001860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4日
发明者G·J·哈顿 申请人: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