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536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封入粘性流体的外壳内能旋转地支撑转子,并使粘性流体的流动阻力相对于转子的旋转进行作用的旋转阻尼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下述旋转阻尼器具备具有封入粘性流体的液室的圆筒状的外壳、在外壳内被能旋转地支撑的转子,利用粘性流体的阻力降低转子的旋转。转子具备一端容纳在液室内且另一端向外壳的外部突出的转子轴、从转子轴的位于液室内的部分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叶片(转子叶片)(例如,专利文献I)。转子轴的另一端(外端)与用于降低旋转的旋转部件(齿轮等)连结。在转子旋转时,粘性流体通过形成在叶片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通道,此时的粘性流体的流动阻力作为旋转阻力作用在转子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247583号公报以上的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根据形成在叶片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通道的截面积变化。因此,转子和外壳的尺寸精度对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产生影响。但是,在转子及外壳上应用树脂成型品等,存在难以高精度地形成的场合。因此,难以使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以预期的值恒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容易使阻力以预期的值恒定的旋转阻尼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旋转阻尼器1,其具有具有封入粘性流体的液室10的阻尼器外壳2 ;以及转子3,其具备内端24能旋转地容纳在上述液室内,外端25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突出的转子轴21、及设在上述转子轴的配置在上述液室内的部分上的叶片22,形成为筒状的具有挠性的挠性部件40从上述转子轴的径向覆盖在上述叶片上,上述挠性部件的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外端部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16滑动接触。根据该结构,设在叶片上的挠性部件与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接触,在转子旋转时,挠性部件挠曲而形成粘性流体流过的通道。因此,能够在制品间使粘性流体流过的通道的大小为大致一定。即,即使在阻尼器外壳或转子上产生尺寸误差,挠性部件也吸收该误差而使粘性流体流过的通道的大小一定。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具有朝向上述转子的一个旋转方向的正面部33和朝向与上述一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的背面部34,上述挠性部件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41的外端部45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离开,在上述叶片上形成连通上述叶片的上述背面部的未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一部分和上述叶片的上述正面的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二部分的液道35,在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第一部分通过上述液道供给到上述第二部分时,由于上述粘性流体,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在离开上述正面部的方向上变形,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向上述转子轴的径向内侧位移,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离开。根据该结构,根据转子的旋转方向,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变化。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与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相比,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宽度大。根据该结构,挠性部件在配置在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与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在配置在背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从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离开。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内端部与上述叶片或上述转子轴结合。根据该结构,根据粘性流体向第二部分的供给,配置在挠性部件的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向转子轴的径向内侧位移。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具有朝向上述转子的一个旋转方向的正面部33、朝向与上述一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的背面部34,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41及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42的至少一方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在上述叶片上形成连通上述叶片的上述背面部的未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一部分、上述叶片的上述正面部的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二部分的液道35,在上述挠性部件的与上述第二部分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由切口 72切出的襟翼71,上述襟翼在上述转子在上述一个旋转方向上旋转的场合,被上述粘性流体推压且与上述叶片的上述第二部分抵接而封闭上述液道,另一方面,上述襟翼在上述转子在上述另一个旋转方向上旋转的场合,被从上述第一部分通过上述液道供给到上述第二部分的上述粘性流体推压而打开上述液道。 根据该结构,根据转子的旋转方向,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变化。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提供容易使阻力以预期的值恒定的旋转阻尼器。


图I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正转时的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反转时的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挠性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正转时的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反转时的形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中1、70_旋转阻尼器,2-外壳,3-转子,6-侧周壁,8-外壳基体,10-液室,16-内周面,21-转子轴,22-叶片,24-内端,25-外端,33-正面,34-背面,35-液道,36-正面侧开口端,37-背面侧开口端,40-挠性部件,41-正面侧侧部,42-背面侧侧部,45-侧边缘部,46-粘结剂,48-通道,71-襟翼,72-切口,A-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I 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I具有圆筒形状的外壳2、将一部分容纳在外壳2内的转子3。外壳2及转子3的轴线分别配置在同轴上,与成为旋转阻尼器I的旋转轴的轴线A —致。以下将沿轴线A的方向称为轴线方向。外壳2由圆筒状的侧周壁6的轴线方向的一端由底板7封闭,另一端开口的有底圆筒形状的外壳基体8和封闭外壳基体8的开口端的圆板状的外壳盖9构成。外壳基体8及外壳盖9由树脂形成。在外壳基体8的侧周壁6的开口端沿整周延伸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突出的嵌合凸部12,在外壳盖9的周边部凹设有嵌合凸部12能嵌合的圆环状的嵌合槽13。外壳基体8和外壳盖9在嵌合凸部12与嵌合槽13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振动熔敷互相接合。由此,在外壳2的内部划分液室10。外壳基体8和外壳盖9的结合未限定于振动熔敷,可以代替为使用粘结剂等公知的方法。外壳基体8和外壳盖9的接合在将后述的转子3容纳在内部,且填充了硅油等粘性流体后进行。 在外壳基体8的底板7的外表面沿直径方向延伸设置有沿轴线方向突出的键14(参照图3)。键14相对于组装了旋转阻尼器I的门等装置不能绕轴线A旋转地结合外壳基体8。另外,代替键14,可以在底板7的周边部突出设置螺栓连接所使用的凸缘。转子3由树脂形成,具备圆柱状的转子轴21和突出设置在转子轴21上的两个叶片22。作为转子轴21的一端的内端24的外形缩径为高度不同,作为另一端的外端25切除与端面的角部而形成扁平形状的键。转子轴21的内端24能绕轴线A旋转地嵌合在形成在外壳基体8的底板7的中央部的作为截面圆形状的有底孔的轴承孔27中。转子轴21的外端25能绕轴线A旋转地支撑在形成在外壳盖9的中央部的作为截面圆形状的贯通孔的轴承孔28中,并且其前端向外壳盖9的外侧突出。这样,转子轴21相对于外壳2能旋转地支撑。用于降低旋转的齿轮等旋转部件不能旋转地结合在转子轴21的外端25上。如图3所示,在外壳盖9的轴承孔28的内端侧形成有作为高度不同地扩径的孔的O环容纳部29。在转子轴21的与O环容纳部29对应的部分的外周面嵌合有O环31,对O环容纳部29和转子轴21之间进行密封。两个叶片22设在以轴线A为旋转中心的180°旋转对称位置。各叶片22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板状,在转子轴21的径向上延伸,并且在轴线A方向上延伸。各叶片22具有成为主面的正面33和背面34。正面33朝向绕轴线A的正转方向(在图2中顺时针),背面34朝向绕轴线A的反转方向(在图2中逆时针)。如图I及图2所示,在各叶片22上形成有连通正面33和背面34的液道35。液道35从背面34的轴线A的径向的中心侧部分向正面33的轴线A的径向的中间部分延伸。如图2所示,液道35可以具有弯道,也可以顺滑地弯曲且延伸,也可以直线状地延伸。以液道35的正面33侧的端部为正面侧开口端36,以液道35的背面34侧的端部为背面侧开口端37。两端开口的筒形的挠性部件40覆盖在各叶片22上。挠性部件40截面形成为四边形。挠性部件40例如由橡胶或硅酮树脂形成。如图I所示,挠性部件40从轴线A的径向覆盖在各叶片22上。挠性部件40以其内表面与叶片22的正面33、背面34、上表面及下表面密合的方式设定尺寸。
若将挠性部件40的与叶片22的正面33对应的侧部作为正面侧侧部41,将与叶片22的背面34对应的侧部作为背面侧侧部42,则正面侧侧部41的叶片22的突出方向的宽度Wl比背面侧侧部42的叶片22的突出方向的宽度W2大。因此,如图2所示,在将挠性部件40覆盖在叶片22上的状态下,正面侧侧部41比叶片22向外壳基体8的侧周壁6侧突出,侧边缘部45与侧周壁6的内周面16接触。此时,挠性部件40在侧边缘部45挠曲的状态下与内周面16接触。由此,即使在叶片22及挠性部件40上存在尺寸误差,挠性部件40的侧边缘部45也能够可靠地与内周面16接触。在转子3相对于外壳2旋转时,正面侧侧部41的侧边缘部45在侧周壁6的内周面16上滑动。另一方面,背面侧侧部42不与侧周壁6的内周面16接触。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挠性部件40的轴线A方向的两边缘部(图中的上边缘部及下边缘部)与外壳盖9或底板7隔开规定的间隙地相对。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挠性部件40的轴线A方向的两边缘部与外壳盖9或底板7滑动接触。 正面侧侧部41的转子轴21侧的端缘利用粘结剂46与转子轴21结合。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正面侧侧部41的转子轴21侧的端缘可以粘结在叶片22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代替粘结剂46,可以使用其他的结合方法。例如,减小挠性部件40的尺寸,通过使挠性部件40和叶片22更密合而使正面侧侧部41的转子轴21侧的端缘相对于叶片22不能位移。如图2所示,在挠性部件40覆盖在叶片22上的状态下,挠性部件40的正面侧侧部41覆盖液道35的正面侧开口端36。另一方面,挠性部件40的背面侧侧部42配置为不覆盖液道35的背面侧开口端37。参照图4及图5,对以上说明的旋转阻尼器I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转子3相对于外壳2正转(在图中的箭头51的方向上旋转)时,由粘性流体产生的阻力(压力)施加在叶片22及挠性部件40的正面侧上。因此,正面侧侧部41被叶片22的正面33推压,封闭液道35的正面侧开口端36。因此,在转子3正转时,粘性流体使挠性部件40的侧边缘部45挠曲而在与侧周壁6的内周面16之间形成微小的通道并流动。因此,施加在转子3上的旋转阻力、即旋转阻尼器I产生的阻力比较大。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转子3相对于外壳2反转(在图中的箭头52的方向上旋转)时,由粘性流体产生的阻力施加在叶片22及挠性部件40的背面侧。因此,粘性流体的压力从背面侧开口端37通过液道35供给到正面侧开口端36。挠性部件40的正面侧侧部41受到粘性流体的压力,以在与叶片22的正面33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变形。此时,由于正面侧侧部41的转子轴21侧的端缘被粘结剂46固定,因此伴随正面侧侧部41的变形,正面侧侧部41的侧边缘部45在离开侧周壁6的内周面16的方向上位移,在与内周面16之间形成通道48。根据以上,在转子3反转时,粘性流体通过通道48而流动。因此,在反转时,施加在转子3上的旋转阻力、即旋转阻尼器I产生的阻力比正转时小。如上所述,旋转阻尼器I由于安装在叶片22上的挠性部件在挠曲的状态下与侧周壁6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因此即使在叶片22及外壳基体8上产生一点尺寸误差,粘性流体的流道也维持为预期的大小,旋转阻尼器I产生的阻力为预期的大小。另外,由于根据转子3的旋转方向在挠性部件40与内周面16之间形成通道48,因此旋转阻尼器I能够根据转子3的旋转方向使产生的阻力变化。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70进行说明。旋转阻尼器7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I相比,在挠性部件40上具有襟翼71这点上不同。在旋转阻尼器70中,对与旋转阻尼器I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6所示,挠性部件40具有在正面侧侧部41的中央部由-字状的切口 72切割的悬臂片状的襟翼71。襟翼71具有挠性,能在沿与正面侧侧部41相同平面状地延伸的状态和相对于正面侧侧部41突出的状态之间位移。挠性部件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I相同地安装在叶片22上。参照图7及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7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转子3相对于外壳2正转(在图中的箭头51的方向上旋转)时,襟翼71被叶片22的正面33推压,封闭液道35的正面侧开口端36。因此,在转子3正转时,粘性流体使挠性部件40的侧边缘部45挠曲而在与侧周壁6的内周面16之间形成微小的通道并流动。因此,施加在转子3上的旋转阻力、即旋转阻尼器I产生的阻力比较大。
如图8所示,在转子3相对于外壳2反转(在图中的箭头52的方向上旋转)时,粘性流体的压力从背面侧开口端37通过液道35供给到正面侧开口端36,襟翼71离开叶片22的正面33,打开正面侧开口端36。因此,在转子3反转时,粘性流体通过液道35流动。由此,在反转时施加在转子3上的旋转阻力、即旋转阻尼器70产生的阻力比正转时小。以上结束了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扩大地进行变形实施。在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1、70中,设置液道35并根据旋转方向使阻力变化,但在不需要根据旋转方向使阻力变化的场合,可以省略液道35。另夕卜,在旋转阻尼器70或省略了流道35的旋转阻尼器的场合,即使在背面侧侧部42,也可以与内周面16滑动接触。另外,在该场合,可以使正面侧侧部41的宽度Wl和背面侧侧部42的宽度W2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叶片22的形状做成四边形的板状(四角柱状),因此将挠性部件40做成截面四边形的筒状,但在叶片22是圆柱状等其他形状的场合,可以使挠性部件40与叶片22的形状一致地为圆筒状等其他形状。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挠性部件40可以为一端封闭的有底筒状。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阻尼器,其具有具有封入粘性流体的液室的阻尼器外壳;以及转子,其具备内端能旋转地容纳在上述液室内,且外端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突出的转子轴、及设在上述转子轴的配置在上述液室内的部分上的叶片,该旋转阻尼器的特征在于, 形成为筒状的挠性部件从上述转子轴的径向覆盖在上述叶片上, 上述挠性部件的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外端部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具有朝向上述转子的一个旋转方向的正面部和朝向与上述一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的背面部, 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离开, 在上述叶片上形成连通上述叶片的上述背面部的未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一部分和上述叶片的上述正面部的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二部分的液道, 在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第一部分通过上述液道供给到上述第二部分时,由于上述粘性流体,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在离开上述正面部的方向上变形,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向上述转子轴的径向内侧位移,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离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与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相比,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宽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内端部与上述叶片或上述转子轴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具有朝向上述转子的一个旋转方向的正面部、朝向与上述一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的背面部, 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及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的至少一方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 在上述叶片上形成连通上述叶片的上述背面部的未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一部分、上述叶片的上述正面部的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二部分的液道, 在上述挠性部件的与上述第二部分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由切口切出的襟翼, 在上述转子在上述一个旋转方向上旋转的场合,上述襟翼被上述粘性流体推压且与上述叶片的上述第二部分抵接而封闭上述液道,另一方面,在上述转子在上述另一个旋转方向上旋转的场合,上述襟翼被从上述第一部分通过上述液道供给到上述第二部分的上述粘性流体推压而打开上述液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容易使阻力以预定的值恒定的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1)具有具有封入粘性流体的液室(10)的阻尼器外壳(2);以及转子(3),其具备内端(24)能旋转地容纳在液室内,外端(25)从阻尼器外壳突出的转子轴(21)、及设在转子轴的配置在液室内的部分上的叶片(22),形成为筒状的具有挠性的挠性部件(40)从转子轴的径向覆盖在叶片上,挠性部件的转子轴的径向的外端部与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16)滑动接触。
文档编号F16F9/10GK102829123SQ2012101970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濑户康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