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双列角接触轴承的装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745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安装双列角接触轴承的装配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双列角接触轴承的装配模具。
背景技术
双列角接触轴承在汽车前轮轮毂中被广泛用作传动件,能够承受较大的径向和轴向的联合负荷和力矩。请参阅图1,双列角接触轴承包括一外圈I、两个内圈2、滚动体3和保持器4。所述保持器4具有上下两列卡位,滚动体3安装于该保持器4上下两列卡位之中。外圈I具有双列沟道,内圈2具有一列沟道。安装时,需要将内圈2安装在外圈I的两沟道对应的位置,使保持器4中的滚动体3刚好设置于内圈2和外圈I的沟道形成的滚动槽中。由于设置在外圈I的沟道和内圈2的沟道之间的保持器4 一般采用开口连体的结构,使得安装此种结构的轴承非常困难,安装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角接触轴承的安装困难,提高安装效率的装配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安装双列角接触轴承的装配模具,具有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圆柱状的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上设有圆柱体状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一圆柱体状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与轴承外圈内径相当,所述第二凸台的直径与所述轴承球体内切圆的直径相当;所述第三凸台的直径与所述轴承的内圈的内径相当。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比轴承外圈的档边的内径小0. 6mm。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台的直径比保持器中心圆的直径与球体直径的差还少I. 5mm。具体的,所述第三凸台的直径比轴承内圈的内径少0. 6mm。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与第二凸台的高度之和为轴承高度的一半。上述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台沿圆周方向设有与保持器中的每一列球体数量对应的沉孔,所述沉孔的直径与轴承的球体对应。进一步,所述沉孔的直径为当所述球体置于保持器中时,沿轴向方向从保持器中露出部分的闻度少0. 2mm。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与将球体设于保持器时,球体的球心到轴承端面的距离相当。通过上述较佳的实施方式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具结构,能够实现球体、保持架以及外圈和内圈的方便安装,极大的降低了角接触轴承的安装难度,提高了角接触轴承的安装效率。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ー步说明。

图I是双列角接触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a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安装角接触轴承的安装示意图ー;图4b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安装角接触轴承的安装示意图ニ ;图4c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安装角接触轴承的安装示意图三;图4d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安装角接触轴承的安装示意图四;图4e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安装角接触轴承的安装示意图五;图4f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安装角接触轴承的安装示意图六;图中I-外圈;11_挡边;2_内圈;3_球体;4_支持器;5_装配模具;51_底座;52_第一台阶;521-沉孔;53-第二台阶;54-第三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安装双列角接触轴承的装配模具5,包括一底座51,其上设有一圓柱状的第一凸台52,该第一凸台52上设有一圓柱状的第二凸台53,该第二凸台53上设有一圓柱状的第三凸台54。该第一凸台52的横截面的直径与轴承外圈I的内径相当,第二凸台53的横截面的直径与轴承球体3的内切圆的直径相当,第三凸台54的直径与轴承内圈2的内径相当。第一凸台52设置在底座51的中心处,其直径比轴承外圈的挡边11的内径小0. 6mm,方便外圈I进出装配模具5。第二凸台53设置于第一凸台52的中心处,其直径比保持器4的中心圆的直径与球体3的直径之差少I. 5mm,方便避开球体3。第三凸台54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53上的中心处,其直径比轴承内圈2的内径少0. 6mm。并且,第一凸台52的高度与第二凸台53的高度之和为轴承高度的一半。为了方便安装轴承的球体3,在第一凸台52的上表面还设有若干沉孔521。沉孔521的数量与双列轴承的保持器4每一列中包含的球体3的数量一致,方便安装轴承。沉孔521的直径比球体3设于保持器4中时,沿轴向方向从保持器4中露出部分的高度少0. 2_。所述第一凸台52的高度与将球体3设于保持器4中时,球体3的球心到轴承端面的距离相当。请參阅图4a至图4f,以下详细描述采用该装配模具5对双列角接触轴承的安装请參阅图4a,将装配模具5的底座51向下放置,将轴承的球体3放置于第一凸台52的沉孔521之上。请參阅图4b,将保持器4插入球体3上固定;图4c中,将轴承的外圈I套设在保持器4上,通过外圈4的下沟道将球体3包围;图4d中,在保持器I的另外一列中安装球体3,使球体3被外套I的上沟道包围;图4e中,将ー内圈2放置在保持架4与第三凸台54之间,然后将装配模具5取出后将已经装配的部分轴承翻转过来,如图4f所示。最后装入另外ー内圈2,形成ー个完成的双列角接触轴承。[00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模具能够实现球体、保持架以及外圈和内圈的方便安装,极大的降低了角接触轴承的安装难度,提高了角接触轴承的安装效率。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安装双列角接触轴承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圆柱状的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上设有圆柱体状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一圆柱体状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与轴承外圈内径相当,所述第二凸台的直径与所述轴承球体内切圆的直径相当;所述第三凸台的直径与所述轴承的内圈的内径相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比轴承外圈的档边的内径小0. 6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的直径比保持器中心圆的直径与球体直径的差还少I. 5_。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台的直径比轴承内圈的内径少0. 6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与第二凸台的高度之和为轴承高度的一半。
6.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沿圆周方向设有与保持器中的每一列球体数量对应的沉孔,所述沉孔的直径与轴承的球体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的直径为当所述球体置于保持器中时,沿轴向方向从保持器中露出部分的高度少0. 2_。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与将球体设于保持器时,球体的球心到轴承端面的距离相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双列角接触轴承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圆柱状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圆柱体状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呈圆柱体状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与轴承外圈内径相当,所述第二凸台的直径与所述轴承球体内切圆的直径相当;所述第三凸台的直径与所述轴承的内圈的内径相当。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具结构,能够实现球体、保持架以及外圈和内圈的方便安装,极大的降低了角接触轴承的安装难度,提高了角接触轴承的安装效率。
文档编号F16C43/04GK202520801SQ20122011683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杨恢豪 申请人:韶关东南轴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