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7474阅读:20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具体而言,是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长轴与多个轴承连接时,因为轴与轴承之间为过盈配合,多个轴承无法顺利安装在长轴上,为解决装配工艺问题,往往无法统一长轴的轴径,而是需要将长轴做成阶梯轴,如图1,在长轴I与轴承装配时,每段阶梯轴的轴径都需要满足与所装配轴承的过盈配合,如此,要求长轴I的第一段11轴径大于第二段12轴径,且第二段12轴径大于第三段13轴径,并且相应的与各段轴径配合的轴承内圈直径也要进行精加工,以保证各轴承与各段轴径的过盈装配,轴承与阶梯轴装配图如图2所示,图中的轴承21、轴承22、轴承23的内径尺寸不同。这种设计对轴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需要对轴和轴承进行精磨,大大增加了轴和轴 承的加工成本,降低了零部件之间的互换性,加大了装配和后续维修的难度。有鉴于上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究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能降低长轴与轴承的装配难度,提高了零部件之间的互换性,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包含有长轴、轴承及公差环,所述公差环的外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凸条,各所述凸条沿所述公差环的轴向延伸设置,而其内表面的两边缘处分别形成有环凸起,其中,所述长轴上设置环凹槽,而所述公差环对应嵌设在所述环凹槽处,所述轴承则对应套设在所述公差环上,其中,所述公差环的环凸起与所述环凹槽的表面相接触,而其外表面的各所述凸条对应顶撑于所述轴承的内周面,所述轴承通过所述公差环与所述长轴形成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包含有长轴、轴承及公差环,所述公差环的内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凸条,各所述凸条沿所述公差环的轴向延伸设置,而其外表面的两边缘形成有环凸起,其中,所述轴承的内周面设置环凹槽,而所述公差环对应嵌设在所述环凹槽中,并套置在所述长轴上,其中,所述公差环的环凸起与所述环凹槽的表面相接触,而其内表面的各所述凸条对应顶撑于所述长轴的外表面,所述轴承通过所述公差环与所述长轴形成过盈配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通过在长轴或轴承上设置环凹槽,并在两者之间设置相匹配的公差环,可实现多个轴承和长轴之间的装配,进一步统一了长轴的外径尺寸,降低了对长轴及轴承加工精度的要求、以及长轴与轴承的装配难度;由于可采用相同规格型号的轴承,进一步提升了长轴与轴承装配的工艺性、互换性,降低了产品加工和后续维修的成本。
图I为现有长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长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公差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的断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公差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连接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3、3’ 长轴 31 环凹槽4、4’ 轴承 41’ 环凹槽5、5’ 公差环 51、51’ 凸条52、52’ 环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长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公差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的断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连接示意图。参见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包含有长轴3、轴承4及公差环5,所述公差环5的外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凸条51,各所述凸条51沿所述公差环5的轴向延伸设置,而其内表面的两边缘处分别形成有环凸起52,其中,所述长轴3上设置环凹槽31,而所述公差环5对应嵌设在所述环凹槽31处,所述轴承4则对应套设在所述公差环5上,其中,所述公差环5的环凸起52与所述环凹槽31的表面相接触,而其外表面的各所述凸条52对应顶撑于所述轴承3的内周面,所述轴承3通过所述公差环5与所述长轴3形成过盈配合。在具体使用时,如图所示,以套设有3个轴承为例加以说明,其工作原理在于在长轴3上切削出用于安装公差环5的3个环形槽31,而长轴3在除环形槽31以外的外径尺寸相同,且该外径尺寸与轴承内径为间隙配合;在装配过程中,将各公差环5依次对应安装在各环形槽31上,随后将各轴承4对应套设在各公差环5上,使各公差环5上的凸条51对应顶撑在轴承4的内周面,以将轴承4卡固,由此,可得相应的长轴3与公差环5及轴承4的装配体(参见图4及图6)。上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使用了公差环,可使长轴与轴承之间的配合关系变为间隙配合,在环形槽上安装公差环后,将轴承从长轴一端装入,将其推入到公差环所在位置,则长轴及轴承通过公差环形成过盈配合关系,能实现扭矩及径向载荷的传递,而无需再将长轴加工成阶梯轴,进一步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公差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连接示意图。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包含有长轴3’、轴承4’及公差环5’,所述公差环5’的内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凸条51’,各所述凸条51’沿所述公差环5’的轴向延伸设置,而其外表面的两边缘形成有环凸起52’,其中,所述轴承4’的内周面设置环凹槽41’,而所述公差环5’对应嵌设在所述环凹槽41’中,并套置在所述长轴3’上,其中,所述公差环5’的环凸起51’与所述环凹槽41’的表面相接触,而其内表面的各所述凸条51’对应顶撑于所述长轴3’的外表面,所述轴承4’通过所述公差环5’与所述长轴3’形成过盈配合。参见图8,在具体使用时,该实施方式首先是在轴承4’的内周上设置环凹槽41’,并将公差环5’对应嵌设其中,随后一并套置在长轴3’上,使轴承4’通过所述公差环5’与所述长轴3’形成过盈配合,两者通过公差环5’的内凸结构传递扭矩及径向载荷,从而避免了对长轴的进一步加工。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公差环5、5’为现有技术,对其具体尺寸不做限定,可根据所需装配的长轴与轴承的规格而选定,在此不做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通过在长轴或轴承上设置环凹槽,并在两者之间设置相匹配的公差环,可实现多个轴承和长轴之间的装配,进一步统一了长轴的外径尺寸,降低了对长轴及轴承加工精度的要求、以及长轴与轴承的装配难度;由于可采用相同规格型号的轴承,进一步提升了长轴与轴承装配的工艺性、互换性,降低了产品加工和后续维修的成本。以上所述仪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包含有长轴、轴承及公差环,所述公差环的外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凸条,各所述凸条沿所述公差环的轴向延伸设置,而其内表面的两边缘处分别形成有环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上设置环凹槽,而所述公差环对应嵌设在所述环凹槽处,所述轴承则对应套设在所述公差环上,其中,所述公差环的环凸起与所述环凹槽的表面相接触,而其外表面的各所述凸条对应顶撑于所述轴承的内周面,所述轴承通过所述公差环与所述长轴形成过盈配合。
2.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包含有长轴、轴承及公差环,所述公差环的内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凸条,各所述凸条沿所述公差环的轴向延伸设置,而其外表面的两边缘形成有环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内周面设置环凹槽,而所述公差环对应嵌设在所述环凹槽中,并套置在所述长轴上,其中,所述公差环的环凸起与所述环凹槽的表面相抵接,而其内表面的各所述凸条对应顶撑于所述长轴的外表面,所述轴承通过所述公差环与所述长轴形成过盈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包含有长轴、轴承及公差环,所述公差环的外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凸条,各所述凸条沿所述公差环的轴向延伸设置,而其内表面的两边缘处分别形成有环凸起,其中,所述长轴上设置环凹槽,而所述公差环对应嵌设在所述环凹槽处,所述轴承则对应套设在所述公差环上,其中,所述公差环的环凸起与所述环凹槽的表面相接触,而其外表面的各所述凸条对应顶撑于所述轴承的内周面,所述轴承通过所述公差环与所述长轴形成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长轴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其能降低长轴与轴承的装配难度,提高零部件之间的互换性,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文档编号F16C35/073GK202468729SQ20122011749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张立新, 沈泽俊, 王全宾, 郝忠献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