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353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器领域,特别是指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油压缓冲器是一种将冲击动能转化为液压油热能,实现物体线性减速最终平稳停止的一种液压装置。在减压领域中,弹簧、橡胶、气缸缓冲在移动物体行程初期以最低成线性持续,随着行程增加其反作用力也逐渐增强,在行程接近末端时,反作用力也达到最高峰,由于运动物体能量无法被吸收而是被暂时储存,运动物体最终不可避免地产生极大反·弹,造成机械损坏。现有使用阻尼器作为减震装置的,但阻尼器在油孔系统方面的缺陷,在减震行程初期会以高峰反作用力使运动物体瞬间停止,造成极大的机械冲击,然后阻尼器再缓慢滑行到行程末端。现技术使用的油压缓冲器基本是设置有蓄压装置,即将压力通过缓冲器内的弹簧控制活塞的运动距离,而因此溢出的减压油通过设置于缓冲器内压缸体上的油孔进入蓄压装置。但这一装置有一点缺陷是当缓冲器受撞击开始时也有高峰反作用力,虽然这一反作用力在缓冲器内不会蓄积,但是也不能很快达到平稳状态。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从受到力的冲击到平稳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结果就导致对于在短时间内反复撞击运动的缓冲作用无法实现,也就是如何缩小缓冲器的缓冲时间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油压缓冲器结构的改进,通过该改进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线性减速并以柔和的力量将运动物体平稳的停止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缩小油压缓冲器的缓冲时间,以适应于短时间内有反复撞击的工作环境。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后盖,油封,内压缸体,活塞,活塞杆,撞击头,轴承,弹簧,蓄压装置,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位于内压缸体内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储油室,所述储油室的开口于活塞杆端部的轴心处,该开口同内压缸体相通,所述后盖处和活塞杆端部各有一逆止阀,将带有逆止阀的活塞杆装入壳体内,并用油封封闭,依次装入蓄压装置,然后在壳体内装入内压缸体,内压缸体内装入弹簧,然后用后盖将壳体封闭,后盖上装入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所述内压缸体上有两个以上油孔;所述油孔的位置靠近蓄压装置附近。所述蓄压装置为蓄压海绵。所述流量调整栓上有逐渐加深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垂直于调整栓的轴心。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最佳选择为5个,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3]1,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运动物体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吸收冲击能量,通过蓄压装置的使用,减轻了保养量,延长使用寿命。2,通过在设置内压缸体上的多个油孔,能够给活塞杆提供一固定大小的缓冲力,达到线性减速的目的,能够用柔和的力量将运动物体平稳停止下来。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受到撞击开始时,活塞杆处的储油室在逆止阀关闭前会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将动能的部分吸收,这样再结合多个油孔的作用,缓冲器能够最短时间内平稳。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内压缸体过油孔轴心的轴截面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活塞杆轴截面示意图。 组件说明1,壳体 2,活塞 3,蓄压装置4,轴承5,油封 6,活塞杆7,撞击头8,消音套 9,弹簧10,18,逆止阀 11,凹槽 12,流量调整栓13,流量调整旋钮14,后盖 15,内压缸体16,油孔17,储油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只能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1,后盖14,油封5,内压缸体15,活塞2,活塞杆6,撞击头7,轴承4,弹簧9,蓄压装置3,流量调整栓12和流量调整旋钮13 ;位于内压缸体15内的活塞杆6端部设置有储油室17,所述储油室17的开口于活塞杆6端部的轴心处,该开口同内压缸体15相通,所述后盖14处和活塞杆6端部各有一逆止阀(10,18),将带有逆止阀18的活塞杆6装入壳体I内,并用油封5封闭,依次装入蓄压装置3,然后在壳体内装入内压缸体15,内压缸体15内装入弹簧9,然后用后盖14将壳体封闭,后盖上装入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所述内压缸体上有两个以上油孔16 ;所述油孔16的位置靠近蓄压装置3附近。所述蓄压装置为蓄压海绵。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其它种类的蓄压装置,但蓄压海绵具有成本低,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所述流量调整栓上有逐渐加深的凹槽11结构,所述凹槽11垂直于调整栓的轴心。在所述油压缓冲器的撞击头上还安装有消音套8。当运动物体的撞击通过撞击头反应到压缩活塞的过程,活塞的运动首先会使得两个逆止阀关闭,油因活塞的挤压通过油孔进入蓄压装置内,通过油的运动将作用于撞击头部的力消减,待冲击解除后,弹簧使活塞杆复位,同时逆止阀打开,油迅速流到内压缸体内。[0033]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最佳选择为5个,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油孔为5个,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油压缓冲器的缓冲压力范围选用3个至9个不同的油孔。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油压缓冲器的行程有8mm, 10mm, 16mm, 20mm,25mm, 50mm, 60mm, 75mm 等不同。以行程8mm为例,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每次可吸收能量为4Nm,当平稳时需要大约 30秒时间,而在使用本技术方案改进后,同样是以8_行程油压缓冲器为例,平均每次可吸收能量为12Nm,其中初次吸收能量为20Nm-36Nm左右,当油压缓冲器平稳时需要6秒-12秒时间。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描述,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进行改进,这些改进应当被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后盖,油封,内压缸体,活塞,活塞杆,撞击头,轴承,弹簧,蓄压装置,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其特征在于位于内压缸体内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储油室,所述储油室的开口于活塞杆端部的轴心处,该开口同内压缸体相通,所述后盖处和活塞杆端部各有一逆止阀,将带有逆止阀的活塞杆装入壳体内,并用油封封闭,依次装入蓄压装置,然后在壳体内装入内压缸体,内压缸体内装入弹簧,然后用后盖将壳体封闭,后盖上装入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所述内压缸体上有两个以上油孔;所述油孔的位置靠近蓄压装置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装置为蓄压海绵。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整栓上有逐渐加深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垂直于调整栓的轴心。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缓冲器的撞击 头上还安装有消音套。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3-9个,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5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后盖,油封,内压缸体,活塞,活塞杆,撞击头,轴承,弹簧,蓄压装置,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位于内压缸体内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储油室,所述后盖处和活塞杆端部各有一逆止阀,将带有逆止阀的活塞杆装入壳体内,并用油封封闭,依次装入蓄压装置,然后在壳体内装入内压缸体,内压缸体内装入弹簧,然后用后盖将壳体封闭,后盖上装入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所述内压缸体上有两个以上油孔。
文档编号F16F9/32GK202646509SQ2012202338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沈皓 申请人:宁波科赛特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