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375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设计特点是:1、输入偏心轴为整体式,其上置双平衡块;2、与固定和输出内齿轮相啮合的行星轮齿数、模数相同,为公共行星轮,亦称奇异齿轮;3、输出内齿轮和输出轴合为一体;4、具有单独制造的固定内齿圈,借助圆柱销固定到机盖上;;5、箱体由中部带底座的主箱体及前后盖体三部分组合而成;6、输出轴用两个相同的轴承支撑在前部盖体上,其轴承借助输出轴上的轴套定位。究其原因:1、输出内齿轮与输出轴合为一体,制造不方便,特别是插制内齿往往受到机床限制;2、行星轮两端轴承孔需分别加工,其同轴度要求不易保证;3、箱体在输出侧是以盖体与箱体相联,不但制造工艺复杂化,增加了产品成本,而且影响箱体整体刚度,并增加了一个可能漏油的接合面;4、未设吊环和放油孔,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使制造工艺简单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包括输出内齿轮、行星轮、输出轴和箱体,箱体由主箱体、前后的盖体组成,所述输出内齿轮与输出轴套接,箱体的主箱体、前后盖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行星轮的轴承孔为通孔,所述通孔为等径孔,通孔内设有轴承和凹槽,凹槽内设有弹性挡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输出内齿轮与输出轴为分体式结构,减少了加工难度;2、箱体的主箱体、前后盖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漏油的可能性;3、行星轮的轴承孔为等径的通孔,相对于以前的阶梯孔,其同轴度更易保证。进一步,所述箱体上设有吊环和放油孔,可方便提升和排出废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包括输出内齿轮1、行星轮2、输出轴3和箱体,箱体由主箱体41、前后的盖体42组成,所述输出内齿轮I与输出轴3套接,箱体的主箱体41、前后盖体42为一体成型结构,行星轮2的轴承7孔为通孔5,所述通孔5为等径孔,通孔5内设有轴承7和凹槽,凹槽内设有弹性挡圈6。所述箱体上设有吊环8和放油孔9,可方便提升和排出废油。[0011]本实用新型输出内齿轮I与输出轴3为分体式结构,减少了加工难度;箱体的主箱体41、前后盖体42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漏油的可能性;行星轮2的轴承7孔为等径的通孔5,相对于以前的阶梯孔,其同轴度更易保证。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包括输出内齿轮、行星轮、输出轴和箱体,箱体由主箱体、前后的盖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内齿轮与输出轴套接,箱体的主箱体、前后盖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行星轮的轴承孔为通孔,所述通孔为等径孔,通孔内设有轴承和凹槽,凹槽内设有弹性挡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有吊环和放油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内啮合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支承结构,包括输出内齿轮、行星轮、输出轴和箱体,箱体由主箱体、前后的盖体组成,所述输出内齿轮与输出轴套接,箱体的主箱体、前后盖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行星轮的轴承孔为通孔,所述通孔为等径孔,通孔内设有轴承和凹槽,凹槽内设有弹性挡圈。本实用新型输出内齿轮与输出轴为分体式结构,减少了加工难度;箱体的主箱体、前后盖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漏油的可能性;行星轮的轴承孔为等径的通孔,相对于以前的阶梯孔,其同轴度更易保证。
文档编号F16H1/32GK202992040SQ2012206031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昌妮娜 申请人:重庆洋迪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