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传动模块及其缓冲防尘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614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线传动模块及其缓冲防尘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直线传动模块及其缓冲防尘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直线传动模块及其缓冲防尘件。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使各种工作机台能够正常的运作,直线传动模块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于现今技术中,具有精度高及质量可靠的直线传动模块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机台的传动装置,例如车床、磨床、机床、切割机、机械加工中心、自动化装置、运输设备、量测仪器、机密测试仪、半导体设备、木工机械、食品机械、医疗设备、包装设备和汽车制造设备等。已知的直线传动模块包括一轨道体、一滑座、两个端盖以及一螺杆。其中,滑座、端盖及螺杆设置于线性轨道体上,端盖固定于滑座的两侧端面,且螺杆依序穿设滑座及端盖。透过多个滚珠持续的滚动,滑座得以往复运动于线性轨道体的两端,续行其功能。[0003]然而,现有技术制成的直线传动模块存在部分问题。第一,往复运动的滑座在行程路径的两端会撞击尾座或马达固定座,必然造成端盖极大的损耗,还影响到其它重要组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撞击的力道还会使直线传动模块在高速运动中产生停顿、剧烈震动或失去稳定,进而造成组件损坏。第二,滑座运动于线性轨道体时,异物容易进入滑座及端盖内部,使组件内部的滚珠受力不均或接触不良,产生损坏而必须更换。[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组件,其能够缓冲直线传动模块的滑座的撞击力道,且兼而能提升直线运动模块的防尘功能,已逐渐成为业界重要课题。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及其缓冲防尘件,其能够缓冲滑座的撞击力道,且兼具提升防尘效果的功能。[0006]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缓冲防尘件,分别设置于一直线传动模块的两个端盖的外侧。[0008]于一实施例,缓冲防尘件包括一主体以及两个第一延伸部。主体具有一组接面以及两个邻接组接面且相对于直线传动模块的一线性轨道体的侧面。第一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0009]于一实施例,缓冲防尘件包括两个第二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且不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0010]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线性轨道体。[0011]于一实施例,缓冲防尘件包括一金属件,容置于主体。[0012]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线传动模块,包括一线性轨道体、一螺杆以及一滑座。线性轨道体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轨道槽。螺杆平行设置于线性轨道体。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体。螺杆穿设于滑座。滑座包括一滑座本体、两个端盖以及两个缓冲防尘件。两个端盖分别设置滑座本体的两侧。两个缓冲防尘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外侧。[0014]于一实施例,缓冲防尘件包括一主体以及两个第一延伸部。主体具有一组接面以及两个邻接组接面且相对于直线传动模块的一线性轨道体的侧面。第一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0015]于一实施例,缓冲防尘件包括两个第二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且不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0016]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线性轨道体。[0017]于一实施例,缓冲防尘件包括一金属件,容置于主体。[0018]于一实施例,线性轨道体的轨道槽分别具有一研磨逃沟。[0019]承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防尘件缓冲防尘件不但取代已知技术中的端盖防尘件,提供防尘功能,还同时提供了缓冲滑座撞击两端的功能。如此一来,滑座运动于线性轨道体时,因为冲击力道被缓冲防尘件消解,整体的运作稳定性得以提高。再者,缓冲防尘件适合使用弹性材质较厚的尺寸,故能承受高速下的撞击力道,进而保护内部组件的完整性。[0020]又,缓冲防尘件的结构适合设计成主体及其侧面延伸部,进一步接合线性轨道体,强化异物排除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直线传动模块具备防撞及防尘功能。


[0021]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直线传动模块的组合示意图;[0022]图2为图1所示的直线传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0023]图3A为图2所示的缓冲防尘件的放大示意图;[0024]图3B为图3A所示的缓冲防尘件的变化态样的部分透视示意图;[0025]图4A为图2所示的线性轨道体与缓冲防尘件的组合示意图;[0026]图4B为图4A的正面视图;以及[0027]图5为图2的线性轨道体与滚珠结合时的剖面示意图。[00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9]1:直线传动模块[0030]11:线性轨道体[0031]111:轨道槽[0032]112:研磨逃沟[0033]12:螺杆[0034]13:滑座[0035]131:滑座本体[0036]132:端盖[0037]133:缓冲防尘件[0038]133a:主体[0039]133b:耳状部[0040]133c:第一延伸部[0041]133d:第二延伸部[0042]133e:组接面[0043]133f:侧面[0044]133g:金属件[0045]134:支撑培林[0046]135:端盖铁件[0047]136:螺杆防尘片[0048]137:轨道滚珠回流器[0049]138:螺杆滚珠回流器[0050]139:侧防尘组件[0051]14:滚珠[0052]15:尾座[0053]16:动力模块[0054]161:马达固定座[0055]162:培林固定外盖[0056]H:螺丝[0057]K:注油帽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传动模块及其缓冲防尘件,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0059]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直线传动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直线传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0060]在本实施例中,直线传动模块I主要包括一线性轨道体11、一螺杆12、一滑座13、多个滚珠14、一尾座15以及动力模块16。线性轨道体11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轨道槽111,然数量不以此为限,为达实作上需求,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两侧分别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轨道槽。[0061]螺杆12平行设置于线性轨道体11,具体来说,螺杆12两端分别固定于尾座15及动力模块16上,从而能以平行的方式设置于线性轨道体11上。螺杆12穿过滑座13中间孔洞,而穿设于滑座13。[0062]滑座13透过滚珠14滚动而滑设于线性轨道体11上。滑座13包括一滑座本体131、两个端盖132以及两个缓冲防尘件133,两个端盖132分别设置滑座本体131的两侧,而两个缓冲防尘件133又分别设置于端盖132相对于滑座本体131的外侧。[0063]此外,直线传动模块I包括尾座15以及动力模块16。尾座15用于限制滑座13的移动距离,以及固定螺杆12与线性轨道体11。动力模块16包括马达固定座161及马达,为使附图内容易于了解,在此未显示马达。马达转动螺杆12,以带动滑座13相对于线性轨道体11进行直线运动。[0064]直线传动模块I还包括两个支撑培林134、两个注油帽K、两个端盖铁件135、多个螺丝H、两个螺杆防尘片136、四个轨道滚珠回流器137、两个螺杆滚珠回流器138、四个侧防尘组件139以及一培林固定外盖162。[0065]其中,支撑培林134提供固定与承载螺杆12的功能。注油帽K则用于防堵灰尘或异物在注油孔未使用时进入滑座13内部。端盖铁件135用于强化端盖132的刚性。轨道滚珠回流器137与螺杆滚珠回流器138分别提供滚珠14在滑座13与线性轨道体11之间,以及滚珠14在滑座13与螺杆12之间回流的功能。侧防尘组件139封闭滑座13与线性轨道体11相接的位置,以对滑座13提供防尘功能。培林固定外盖162因为可以为金属件,故能用于强化马达固定座161对支撑培林134的固定与支撑。螺杆防尘片136可套设于端盖132上,以供螺杆12穿过,防止螺杆12上或螺杆12外的异物或灰尘进入端盖132内部。[0066]由于缓冲防尘件133遮挡于滑座13的最外侧,故可避免灰尘或异物进入滑座13内部,具有防尘功效;然而,不仅于此的是,由于缓冲防尘件133的厚度较一般设置于端盖132上同一位置的端盖防尘组件的厚度为厚,且可以选择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故相对于端盖防尘组件,缓冲防尘件133还同时具有缓冲及吸收冲击的功能。具体来说,当滑座13运行至直线传动模块I的两端时,原会分别与尾座15以及动力模块16产生冲击,但透过缓冲防尘件133的弹性吸收冲击后,可使滑座13内部组件不受损坏,运作过程得以更为平顺而不停顿。[0067]请参照图3A所示,其为图2所示的缓冲防尘件的放大示意图。更详细来说,缓冲防尘件133包括一主体133a、两个耳状部133b、两个第一延伸部133c以及两个第二延伸部133d。主体133a具有一个组接面133e以及两个邻接组接面133e的侧面133f。其中,组接面133e是组接端盖铁件135的一面,而侧面133f则是相对于线性轨道体11的一面,或可视为面对线性轨道体11的一面。[0068]耳状部133b于主体133a的侧面133e向外凸出,并具有与线性轨道体11的轨道槽111相近的构型。第一延伸部133C与第二延伸部133d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133e,且由侧面133e向外延伸出去,且略微凸出于本体133a前后,当组装后,第一延伸部133c与第二延伸部133d紧密的贴合线性轨道体11,尤其在耳状部133b上第一延伸部133c与第二延伸部133d的部分,更能紧密的贴合轨道槽111,不仅使灰尘或异物不会进入滑座13内部,还可刮除已经累积在轨道槽111上的灰尘或异物。当然,为降低干涉量,第二延伸部133d与第一延伸部133c之间可如附图所示的保持有一空间而不接触,使两者能够有较佳的可挠曲性。[0069]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防尘件133的主体133a、耳状部133b、第一延伸部133c、第二延伸部133d为一体成型,借此可避免生产组装的公差,同时降低缓冲防尘件133因在高速运动下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损坏的情况。[0070]又,请参考图3B所示,其为图3A所示的缓冲防尘件的变化态样的部分透视示意图。为了强化缓冲防尘件133的耐冲击力与刚性,在其它实施态样中,缓冲防尘件133还包括一金属件133g,容置于主体133a内。金属件133g的材质可为铁,但不限于此,金属件133g让缓冲防尘件133在剧烈碰撞下依然具备高强度性质,提高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故防撞功效提升。[0071]缓冲防尘件133的材质为弹性材质,实际实施上,其可为橡胶、塑料或硅胶,但不限于此。以橡胶材质为例,缓冲防尘件133在撞击下吸收外力而产生压缩变形,当撞击产生的外力取消后,缓冲防尘件133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因此具备良好的防撞功能。[0072]需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设置可加强防尘效果,但在其它实施态样中,缓冲防尘件可以不设置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或者仅设置第一延伸部或第二延伸部其中一种,又或者左右侧面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延伸部与一个第二延伸部,而使两者成交错设置的型态,但不论何者,仍可提供一定的防尘效果。[0073]请同时参照图4A及图4B。图4A为图2所示的线性轨道体与缓冲防尘件的组合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正面视图。以下将以图4A及图4B补充说明。[0074]缓冲防尘件133的第一延伸部133c或第二延伸部133d贴合线性轨道体11的轨道槽111,其紧密贴合的特性使滑座13藉由螺杆12沿着线性轨道体11作直线运动时,第一延伸部133c与第二延伸部133d可刮除沾染于轨道槽111上的异物或灰尘,同时避免异物进入滑座13和端盖132内部,因此缓冲防尘件133具备良好的防尘功效。且,缓冲防尘件133的延伸部133b、133c与轨道槽111约略呈线性接触,借此可避免滑座13与线性轨道体11接触面积过大,而造成滑动阻力提高,或缓冲防尘件133受力过大损坏等问题。[0075]请参照图5,其所示为图2的线性轨道体与滚珠结合时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线性轨道体11的轨道槽111分别具有一研磨逃沟112,研磨逃沟112的宽度为零至一倍的滚珠直径,深度为零至一倍的滚珠直径,但实际上并不限于此。加工形成研磨逃沟112后,轨道槽111为歌德式圆弧,此设计使多个轨道滚珠142进行循环运动时,其球型表面不会完全贴合于轨道槽111,反而呈点接触的态样,有利提升承载能力。另外,当设计有研磨逃沟112时,轨道槽111可由成型的粗胚素材,直接研磨与滚珠14接触的地方即可,减少了研磨面积,降低震刀发生的机会。此外,在直线传动模块I的高速运动下,滚珠14与线性轨道体111相互摩擦产生大量热能,润滑液及冷却液必须适时添加至线性轨道体11及滚珠14之间。研磨逃沟112提供润滑液及冷却液在线性轨道体11上流动与保存的良好空间,使直线传动模块I具备较佳的润滑效果及冷却效果。[0076]承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防尘件及不但取代已知技术中的端盖防尘件,提供防尘功能,还同时提供了缓冲滑座撞击两端的功能。如此一来,滑座运动于线性轨道体时,因为冲击力道被缓冲防尘件消解,整体的运作稳定性得以提高。再者,缓冲防尘件适合使用弹性材质较厚的尺寸,故能承受高速下的撞击力道,进而保护内部组件的完整性。[0077]又,缓冲防尘件的结构适合设计成主体及其侧面延伸部,进一步接合线性轨道体,强化异物排除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直线传动模块具备防撞及防尘功能。[0078]以上所述仅是举例性,而非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防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防尘件分别设置于一直线传动模块的两个端盖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防尘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主体,具有一组接面以及两个邻接所述组接面且相对于所述直线传动模块的一线性轨道体的侧面;以及 两个第一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防尘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第二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且不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防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所述线性轨道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防尘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金属件,容置于所述主体。
6.一种直线传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线性轨道体,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轨道槽; 一螺杆,平行设置于所述线性轨道体;以及 一滑座,滑设于所述线性轨道体,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滑座,所述滑座包括: 一滑座本体; 两个端盖,分别设置所述滑座本体的两侧 '及 两个缓冲防尘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传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防尘件包括: 一主体,具有一组接面以及两个邻接所述组接面且相对于所述直线传动模块的一线性轨道体的侧面;以及 两个第一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线传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防尘件包括: 两个第二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侧面,且不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传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所述线性轨道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线传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防尘件包括: 一金属件,容置于所述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线传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轨道体的所述轨道槽分别具有一研磨逃沟。
专利摘要一种直线传动模块包括一线性轨道体、一螺杆以及一滑座。线性轨道体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轨道槽。螺杆平行设置于线性轨道体。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体。螺杆穿设于滑座,滑座包括一滑座本体、两个端盖以及两个缓冲防尘件。两个端盖分别设置滑座本体的两侧,两个缓冲防尘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另揭露一种缓冲防尘件。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及其缓冲防尘件能够缓冲滑座的撞击力道,且兼具提升防尘效果的功能。
文档编号F16H25/22GK202971787SQ2012206522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李进胜, 杨进财 申请人: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