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恒温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907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恒温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恒温阀
背景技术
恒温阀是散热器系统中的感温部件。工作时由阀体组件中进水口进入热水,当环境中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恒温手柄的感温元件自动伸长与缩短,来推动阀芯杆关闭阀口或调节阀口流量大小,从而控制环境中的温度。如果需要改变环境中的温度,可以转动恒温手柄,让刻度对准阀体连接件中的箭头,达到所想温度。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恒温阀、回水调节阀、跨越管及散热器之间的连接关系不意图。如图1所示,在该种结构中,恒温阀I'与散热器4'的进水端连接,控制房间环境温度,回水调节阀2'与散热器4'的回水端连接,控制回水流量与关断回水作用,跨越管3'来调节旁通的流量,三个产品组合一起,安装起来麻烦,使整个系更加复杂与繁琐,成本增加,同时多个产品安装一起,机构增加,那么泄漏的概率会更加大,使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降低。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做出改进,从而简化安装结构、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降低泄露的概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多功能恒温阀,该多功能恒温阀能够将恒温阀、回水调节阀综合在一起,并省却跨越管的设置,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泄露的概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多功能恒温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有第一阀内腔,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阀内腔连通的进水接口和散热器进水端,所述第一阀内腔中形成有进水阀门,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散热器进水端通过所述进水阀门实现连通;所述多功能恒温阀还包括恒温手柄、及该恒温手柄驱动的阀针部件,所述阀针部件调节所述进水阀门的流量;所述阀体还开设有第二阀内腔,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内腔连通的回水接口和散热器回水端,并该第二阀内腔中还形成有回水阀门,所述散热器回水端与所述回水接口通过该回水阀门实现连通;所述多功能恒温阀还包括调节所述回水阀门流量的回水调节杆件;所述进水接口和散热器进水端开设于所述阀体水平方向上的同一端,所述回水接口和散热器回水端均开设于所述阀体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并,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回水接口均开设于阀体竖直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散热器进水端和所述散热器回水端均开设于阀体竖直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恒温手柄及阀针部件处于水平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回水调节杆件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0011]优选地,所述回水调节杆件包括调节所述回水阀门流量的第一部件及调节旁通流量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阀内腔与所述第二阀内腔通过旁通通道连通,并所述第二部件伸入该旁通通道中,并随着该第二部件水平移动而调节由所述进水接口流向所述回水接口中的流体通过该旁通通道的流量。优选地,所述回水调节杆件为内六角螺杆。优选地,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回水接口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恒温阀,阀体还开设有第二阀内腔,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内腔连通的回水接口和散热器回水端,并该第二阀内腔中还形成有回水阀门,所述散热器回水端与所述回水接口通过该回水阀门实现连通;所述多功能恒温阀还包括调节所述回水阀门流量的回水调节杆件;所述进水接口和散热器进水端开设于所述阀体水平方向上的同一端,所述回水接口和散热器回水端均开设于所述阀体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并,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回水接口均开设于阀体竖直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散热器进水端和所述散热器回水端均开设于阀体竖直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恒温手柄及阀针部件处于水平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回水调节杆件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在上述结构设计中,在同一个阀体上同时开设第一阀内腔和第二阀内腔,用于分别设置进水接口和散热器进水端、及回水接口和散热器回水端。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将恒温阀、回水调节阀综合在一起,并省却跨越管的设置,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泄露的概率。

图1为现有技术中恒温阀、回水调节阀、跨越管及散热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恒温阀与散热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多功能恒温阀的剖视图。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恒温阀;2'回水调节阀;3'跨越管;4'散热器。其中,图2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阀体;11第一阀内腔;12第二阀内腔;13进水阀门;14回水阀门;15旁通流道;21进水接口 ;22散热器进水端;23回水接口 ;24散热器回水端;31恒温手柄;32阀针部件;4回水调节杆件;41第一部件;42第二部件;51进水管、52回水管;6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多功能恒温阀,该多功能恒温阀能够将恒温阀、回水调节阀综合在一起,并省却跨越管的设置,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泄露的概率。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恒温阀与散热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多功能恒温阀的剖视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恒温阀,包括阀体1,阀体I设有第一阀内腔11,阀体I上开设有与第一阀内腔11连通的进水接口 21和散热器进水端22,第一阀内腔11中形成有进水阀门13,进水接口 21与散热器进水端22通过进水阀门13实现连通;多功能恒温阀还包括恒温手柄31、及该恒温手柄31驱动的阀针部件32,阀针部件32调节进水阀门13的流量;阀体I还开设有第二阀内腔12,阀体I上设有与第二阀内腔12连通的回水接口23和散热器回水端24,并该第二阀内腔12中还形成有回水阀门14,散热器回水端24与回水接口 23通过该回水阀门14实现连通;多功能恒温阀还包括调节回水阀门14流量的回水调节杆件4 ;进水接口 21和散热器进水端22开设于阀体I水平方向上的同一端,回水接口 23和散热器回水端24均开设于阀体I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并,进水接口 21和回水接口 23均开设于阀体I竖直方向上的同一侧,散热器进水端22和散热器回水端24均开设于阀体I竖直方向上的另一侧;恒温手柄31及阀针部件32处于水平方向上的一侧,回水调节杆件4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在上述结构设计中,在同一个阀体I上同时开设第一阀内腔11和第二阀内腔12,用于分别设置进水接口 21和散热器进水端22、及回水接口 23和散热器回水端24。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将恒温阀、回水调节阀综合在一起,并省却跨越管的设置,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泄露的概率。此外,如图2所示,进水接口 21连接于进水管51上,回水接口 23连接于回水管52上,该进水管51和回水管52可以均设于地面以下;散热器进水端22和散热器回水端24均连接于散热器6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阀内腔11和第二阀内腔12之间是否隔离封闭不做限制。具体地,在上述结构设计中,第一阀内腔11和第二阀内腔12之间可以相互隔离封闭,二者不能连通,因而由进水接口 21、进水阀门13、散热器进口端组成的流道与散热器回水端24、回水阀门14和回水接口 23组成的流道互相干涉,互不影响。当然,也可以让第一阀内腔11与第二阀内腔12相互连通,具体如下:如图3所示,回水调节杆件4包括调节回水阀门14流量的第一部件41及调节旁通流量的第二部件42 ;第一阀内腔11与第二阀内腔12通过旁通通道15连通,并第二部件42伸入该旁通通道15中,并随着该第二部件42水平移动而调节由进水接口 21流向回水接口 23中的流体通过该旁通通道15的流量。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恒温手柄31中温包组件随着温度变化,其伸缩杆件伸出或缩回,从而驱动推杆组件上下运动,推杆组件进而驱动阀针部件32上下运动,该阀针部件32上下运动从而调节进水阀门13的流量。此外,如图3所示,回水调节杆件4通过螺纹配合左右运动,比如,其向左运动时,其从而第一部件41离开回水阀门14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大回水阀门14的流量;同时随着向左运动,第二部件42在旁通通道15中组当面减小,从而也同时增大了旁通通道15的流量。此外,如图3所示,在上述结构中,回水调节杆件4为内六角螺杆。进水接口 21与回水接口 23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的恒温阀在图3中放置位置作为参照的,在图3中,水平方向亦即恒温手柄31的轴向所在的方向,“竖直方向”亦即垂直于恒温手柄31的轴向的方向。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多功能恒温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恒温阀,包括阀体(I),所述阀体⑴设有第一阀内腔(11),所述阀体(I)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阀内腔(11)连通的进水接口(21)和散热器进水端(22),所述第一阀内腔(11)中形成有进水阀门(13),所述进水接口(21)与所述散热器进水端(22)通过所述进水阀门(13)实现连通;所述多功能恒温阀还包括恒温手柄(31)、及该恒温手柄(31)驱动的阀针部件(32),所述阀针部件(32)调节所述进水阀门(13)的流量;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⑴还开设有第二阀内腔(12),所述阀体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内腔(12)连通的回水接口(23)和散热器回水端(24),并该第二阀内腔(12)中还形成有回水阀门(14),所述散热器回水端(24)与所述回水接口(23)通过该回水阀门(14)实现连通;所述多功能恒温阀还包括调节所述回水阀门(14)流量的回水调节杆件(4); 所述进水接口(21)和散热器进水端(22)开设于所述阀体(I)水平方向上的同一端,所述回水接口(23)和散热器回水端(24)均开设于所述阀体(I)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 并,所述进水接口(21)和所述回水接口(23)均开设于阀体(I)竖直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散热器进水端(22)和所述散热器回水端(24)均开设于阀体(I)竖直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恒温手柄(31)及阀针部件(32)处于水平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回水调节杆件(4)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恒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调节杆件(4)包括调节所述回水阀门(14)流量的第一部件(41)及调节旁通流量的第二部件(42);所述第一阀内腔(11)与所述第二阀内腔(12)通过旁通通道(15)连通,并所述第二部件(42)伸入该旁通通道(15)中,并随着该第二部件(42)水平移动而调节由所述进水接口(21)流向所述回水接口(23)中的流体通过该旁通通道(15)的流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恒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调节杆件⑷为内六角螺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恒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口(21)与所述回水接口(23)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恒温阀,其阀体(1)还开设有第二阀内腔(12),所述阀体(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内腔(12)连通的回水接口(23)和散热器回水端(24),并该第二阀内腔(12)中还形成有回水阀门(14),所述散热器回水端(24)与所述回水接口(23)通过该回水阀门(14)实现连通;所述多功能恒温阀还包括调节所述回水阀门(14)流量的回水调节杆件(4)。该多功能恒温阀能够将恒温阀、回水调节阀综合在一起,并省却跨越管的设置,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泄露的概率。
文档编号F16K31/70GK202992317SQ20122072161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杰聪 申请人:北京菁华昱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