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传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262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差速传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差速传动装置,尤其是圆柱齿轮差速器,具有用于绕周转轴线周转的支架、与周转轴线同轴布置并形成第一内齿部的第一内齿圈、与周转轴线同轴布置并形成第二内齿部的第二内齿圈、与第一内齿圈的内齿部啮合的第一周转行星轮组和与第二内齿圈的内齿部啮合的第二周转行星轮组,第一和第二周转行星轮能彼此反向转动地传动联接,这通过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啮合并与第二组周转行星轮同轴布置的联接行星轮来实现,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有相同齿数,第一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的轴线分别布置在第一、第二轴线圆上,第二轴线圆直径小于第一轴线圆直径,且它们间的直径差协调成使联接行星轮的与周转轴线同轴的包络圆小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的齿顶圆。
【专利说明】差速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功率输入端和第一与第二功率输出端的差速传动装置,其中,通过这种差速传动装置可以将存在于功率输入端的驱动功率分流到第一和第二功率输出端上。
【背景技术】
[0002]差速传动装置通常实施为周转行星轮传动装置并且大多用于将通过功率输入端输送的输入功率分流到两个轴上。差速传动装置在汽车制造中通常用作所谓的分配差速传动装置、分流差速传动装置或车桥差速传动装置。在此,驱动马达提供的驱动功率通过差速传动装置分配到依次布置的车桥或者被传动的转动轮的车轮驱动轴上。在此,通向转动轮的两个车轮驱动轴以各自相同大小的扭矩,也就是说平衡地来驱动。在直线行驶时,这两个转动轮同样快地转动。在转弯时,转动轮的转速彼此不同。车桥差速传动装置可以实现这种转速差。转速可以自由地调整,仅这两个速度的平均值是不变的。在过去,这种差速器在很广的范围内实施为所谓的锥齿轮差速器。除了这种结构形式之外,差速传动装置也以所谓的圆柱齿轮差速器的形式来实施。在这些圆柱齿轮差速器中,充当功率输出端的输出轮的联接通过两个彼此啮合的周转行星轮来实现,这两个周转行星轮按照典型方式实施为圆柱齿轮。在下述文献中对这种差速传动装置的结构形式进行描述。
[0003]例如由DE4027423A1公开了一种圆柱齿轮差速器,其具有周转支架,在其中容纳有多个在分度圆上依次布置的圆柱齿轮对。各个圆柱齿轮对包括第一和第二圆柱齿轮。两个圆柱齿轮彼此通过啮合部段啮合并且彼此轴向错开,使得每个圆柱齿轮构成突出部段,其突出超过相应另一圆柱齿轮的前端部。第一内齿圈置放在第一圆柱齿轮的突出部段上,而第二内齿圈置放在第二圆柱齿轮的突出部段上。两个内齿圈与周转支架的周转轴线同轴布置并且位于它们彼此背离的侧上。
[0004]由FR2798178同样公开了一种圆柱齿轮差速器,其总共具有四个圆柱齿轮,其中,各两个圆柱齿轮与第一或第二内齿圈啮合。这些圆柱齿轮组装成使圆柱齿轮中与第一内齿圈啮合的每一个都分别与两个与第二内齿圈咬合的圆柱齿轮啮合。
[0005]由DE102007040479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锥齿轮差速器,其具有与圆柱齿轮圈构造为一体的周转支架。该周转支架实施为圆盘体并且设有通孔,锥齿轮的轴栓插入这些通孔中,使这些轴栓垂直于周转支架的周转轴线延伸。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稳固的结构并且此外还可以成本低廉地制造。
[0007]根据本发明,前面提到的任务通过如下圆柱齿轮差速器来解决,该圆柱齿轮差速器具有:
[0008]-设置用于绕周转轴线周转的支架;[0009]-第一内齿圈,其与周转轴线同轴布置并且形成第一内齿圈内齿部;
[0010]-第二内齿圈,其同样与周转轴线同轴布置并且形成第二内齿圈内齿部;
[0011]-第一组第一周转行星轮,它们与第一内齿圈的第一内齿圈内齿部啮合;以及
[0012]-第二组第二周转行星轮,它们与第二内齿圈的第二内齿圈内齿部啮合,
[0013]-其中,第一和第二周转行星轮可彼此反向转动地传动联接,
[0014]-该传动联接通过联接行星轮来实现,这些联接行星轮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啮合,并且在此与第二组周转行星轮同轴布置,
[0015]-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具有相同齿数,
[0016]-第一组周转行星轮的轴线布置在第一轴线圆上,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的轴线布置在第二轴线圆上,该第二轴线圆的直径小于第一轴线圆的直径,并且
[0017]-第一轴线圆与第二轴线圆之间的直径差协调成使联接行星轮的与周转轴线同轴的包络圆小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的内齿顶圆。
[0018]由此可以有利地提供一种稳固的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较短的轴向结构长度,并且此外从制造技术和装配技术的角度看可以特别有利地来制造。
[0019]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圆柱齿轮差速器构造成使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具有相同的齿顶圆直径。在此尤其地,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可以实施为结构相同。
[002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别的方面,优选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上实现负变位修正(negative Profilverschiebung),从而使其得到加大的内齿顶圆直径,并且同时在第二内齿圈内齿部上实现正变位修正(positive Profilverschiebung),从而使其得到缩小的内齿顶圆直径。在这种方式中,第二组周转行星轮同样可以实施为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结构相同的组件。
[0021]在第二组周转行星轮上也可以实现正变位修正,其中,该变位修正可以协调成使第二内齿圈内齿部可以实施为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结构相同。两种变型方案的混合也是可行的。
[0022]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结构相同的实施方案中,两个轴线圆的直径差确定成使该直径差至少相当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的齿的齿高的两倍。
[0023]根据本发明,联接行星轮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的啮合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的轴向层面上进行。在此,联接行星轮的齿部的轴向长度优选相对精确地相当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的圆柱齿轮齿部的轴向长度。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的轴向长度又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周转行星轮以及联接行星轮的圆柱齿轮齿部的轴向长度。
[0024]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优选构造成使第一周转行星轮组和第二周转行星轮组各自具有两个周转行星轮。在此,相应周转行星轮关于行星轮支架的周转轴线彼此沿直径对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力对称导入相应内齿圈中并且它们的支承结构的径向负荷大多数时候很小。
[0025]代替前面提到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也可以构造成使第一周转行星轮组和第二周转行星轮组各自具有三个周转行星轮。这种变型方案还提供了更高的强度储备(Festigkeitsreserven)并且可按照与仅具有两个沿直径对置的周转行星轮的变型方案相同的方式实现对称的力关系。在相应内齿圈上接合四个周转行星轮的布置方式也是可行的。
[0026]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还构造成,使第一周转行星轮组的周转行星齿轮和联接行星齿轮彼此交替地在构成自身闭合的齿轮圈环的情况下啮合。由此通过联接行星齿轮实现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彼此间特别是在运动学上的联接。基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的啮合,和在闭合的齿轮圈环内部的联接,这种运动学上的联接本身是静态超定的。第一周转行星轮的齿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的齿部、联接行星轮和这些传动装置组件的支承结构件在几何结构上彼此协调,从而实现了齿轮的足够平稳运行的啮合。内齿圈的齿数以及还有周转行星轮的齿数优选分别可通过每组行星轮的数量来整除。第一和第二轴线圆的直径差首先要协调成使联接行星轮脱离第一内齿圈内齿部。
[0027]根据本发明的特别方面,联接行星轮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优选彼此通过轴销联接,其中,通过这些轴销也实现了联接行星轮和周转行星轮在支架中的径向支承。这些轴销可以通过滑动支承装置或滚动支承装置支承在支架中。
[0028]联接行星轮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彼此抗相对扭转地(torsionssteif)联接。这种抗相对扭转的联接可以通过轴销在周转行星轮或联接行星轮中的相应的锚定来实现。轴销可以与其中一个联接行星轮或者周转行星轮实施为一体,从而使抗相对转动的(drehfest)锚定仅须在与置放或插装的其他行星轮连接的连接部位上实现。
[0029]在此,第二组周转行星轮与联接行星轮的抗相对转动的联接优选通过插接齿部来实现。在该变型方案中,这些轴销可以构造成使它们具有第一插接齿部部段和第二插接齿部部段以及位于这两个部段之间的支承部段。插接齿部部段的齿部以及为此构造在相应行星齿轮中的、设置用于传递扭矩的互补几何结构优选构造成使插接连接在明显的压配合下在对中作用下进行。
[0030]根据本发明的差速器包括两个行星轮组,它们支承在共同的行星轮支架上。输出如所实施的那样通过内齿圈来实现。第一行星轮组结合联接行星轮构成自身闭合的齿圈环,也就是说每个联接行星轮都与第一组的两个周转行星轮啮合。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优选具有相同的齿顶圆直径和分度圆直径并且具有相同的齿数。内齿圈可以通过变位修正构造成使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啮合的内齿圈具有较大的内齿顶圆直径,而第二内齿圈通过正变位修正具有较小的内齿顶圆直径。
[0031]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如所实施的那样优选实施为相同的。第一和第二销栓支承装置的分度圆具有不同的直径。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的节圆具有相同的直径。使用相同的支架板材。驱动轮充当支架并构成用于销栓的支承部位。阻止第一内齿圈与联接行星轮的碰撞通过缩小轴线圆直径以及必要时在第一内齿圈上进行负变位修正来实现。所有使用的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可以具有相同的齿数、相同的模数和相同的变位修正值。内齿圈具有相同的模数和相同的齿数,但具有不同的变位修正。
[0032]根据本发明的差速器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如所实施的那样包括一个支架、各两组周转行星轮和两个具有相同齿数和模数的内齿圈。周转行星轮支架沿轴向位于两个行星轮组之间。第一组周转行星轮与两个联接行星轮啮合。第一组的两个第一周转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齿啮合,该第一内齿圈通过负变位修正具有较大的内齿顶圆直径。第一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实施为结构相同。联接行星轮位于较小的轴线圆上并且将第一组周转行星轮与第二组周转行星轮传动相连。为此,它们与第一周转行星轮齿啮合,但不与第一内齿圈齿啮合。第二组周转行星轮中的每一个都穿过支架抗相对转动地与配属的联接行星轮相连。它们可以实施为与第一周转行星轮结构相同。因而,第二行星轮组仅具有两个周转行星轮,它们与具有正变位修正的第二内齿圈齿啮合。驱动轮置于在运动学上相当于所谓的接片的周转行星轮支架上。
[0033]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可以构造成使第一组周转行星轮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最终是结构相同的。
[0034]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内齿圈构造成环形元件。这些环形元件尤其可以由板料制成为冲压件或者切割件。这些环形元件尤其也可以由带状材料制成,该带状材料被弯曲成环形几何结构并在其结合部位处被焊接起来。在环形元件的轴向方向上所测得的宽度优选协调成使该宽度相当于从内部与其接合的周转行星轮的轴向长度。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这些环形元件连接在轮毂盘上,其中,这些轮毂盘实施为板材改型件。各个环形元件与轮毂盘的连接可以通过压配合以及必要时通过轮毂盘的相应区域的塑性变形来实现。因此尤其可行的是,在各个轮毂盘上设置浮凸结构,它们沿轴向从侧面略微挤入环形元件的内齿部中并进而支持防扭转。环形元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固定在轮毂盘上,即,使轮毂盘的周边边缘区域变形成使其环绕并进而锁紧环形元件。
[0035]支架本身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优选构造成圆盘体并且具有与其构造为一体的圆柱齿轮圈。在根据本发明的圆柱齿轮差速器中,与目前公知的内齿圈差速器相比还存在如下区别,即,驱动轮的通过圆盘体构成的接片直接用作为支架,并且行星轮与行星轮销栓作用连接地通过该支架来受驱动。
[0036]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主要由同时充当支架的驱动轮、第一内齿圈、第二内齿圈、由行星齿轮和行星轮销栓构成的行星轮对、输出元件以及壳体部件构成,这些壳体部件弓I导输出元件并连接在行星齿轮支架上。
[0037]两个内齿圈具有相同的齿数以获得传动比-1。周转行星轮和联接行星轮同样具有相同的齿数并且实施为相同部件。本系统仅具有两个齿合平面。因为联接行星轮并不抵靠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的齿顶圆上,所以反向旋转的齿合兀件不会发生碰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8]本发明其他细节和特征由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得出。在附图中:
[0039]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40]图2示出在已组装好的状态下的根据附图的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的局部显露出来的立体图;
[0041]图3示出根据图2的差速传动装置的轴向剖面图以图解说明第二内齿圈与第二组周转行星轮的啮合状态;
[0042]图4示出径向剖面图以进一步图解说明根据图1至图3的差速传动装置的细节;
[0043]图5示出根据图2的差速传动装置的轴向剖面图以图解说明第一内齿圈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的啮合状态;
[0044]图6示出根据图2的差速传动装置径向剖面图以图解说明第一内齿圈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的啮合状态;[0045]图7示出在完全组装好的状态下的根据图2的差速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图1以分解图形式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的单个部件。根据本发明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包括设置用于绕周转轴线X周转的支架3以及第一内齿圈1,该第一内齿圈与周转轴线X同轴布置并形成第一内齿圈内齿部la。此外,圆柱齿轮差速器还包括第二内齿圈2,该第二内齿圈同样与周转轴线X同轴布置并形成第二内齿圈内齿部2a。
[0047]在由第一内齿圈I环绕的传动装置内部区域中存在有一组第一周转行星轮P1,它们与第一内齿圈I的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哨合。在由第二内齿圈2环绕的传动装置内部区域中存在有一组第二周转行星轮P2,它们与第二内齿圈2的第二内齿圈内齿部2a啮合。前面提到的第一和第二周转行星轮P1、P2如在下文中还将深入说明那样彼此联接成使它们彼此反向转动。
[0048]这两个内齿圈1、2构造成第一内齿圈I的内齿圈内齿部Ia和第二内齿圈2的内齿圈内齿部2a具有相同齿数。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同样具有相同齿数。
[0049]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在本实施例中实施为结构相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分别通过轴销4与联接齿轮PK2联接,并且相应的联接齿轮PK2分别与第一组的两个周转行星齿轮Pl啮合。由此,联接齿轮PK2 —方面联接两个相邻周转行星齿轮P1,而此外还将第二周转行星轮P2与第一周转行星轮Pl彼此反向地联接。
[0050]周转行星轮Pl、P2通过它们各自的轴销4的部段径向支承在周转支架3中。各个联接齿轮PK2与第一组的相应的行星齿轮Pl的哨合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轴向层面上进行。内齿圈1、2构造成环形元件并且与轮毂盘5、6相连,其中,这些轮毂盘5、6实施为板材改型件。
[0051]支架3本身构造成圆盘体并且具有与其构造为一体的圆柱齿轮圈3a。这个圆柱齿轮圈3a形成第一和第二内周壁3b、3c。壳盖7、8轴向压入这些内周壁中。通过壳盖7、8锁紧轴向置于周转支架3上的组件并且将这些组件合并成在很大程度上封闭的结构单元。壳盖7、8实施为板材改型件并被对中地压入圆柱齿轮圈3a中。壳盖7、8构成凸缘部段7a、8a,它们充当支座,差速传动装置可以通过这些支座可转动地支承。
[0052]驱动功率到差速传动装置中的导入通过圆柱齿轮圈3a的圆柱齿轮齿部3d来实现。通过周转行星轮P1、P2将功率分流到内齿圈1、2以及进而轮毂盘5、6上。凸缘部段5a、6a构造在轮毂盘5、6上。这些凸缘部段5a、6a以深冲工艺制成并且设有内齿部5b、6b。相应车轮传动系的车轮驱动轴或者其他功率传送组件的相应互补啮合的端部部段可以插入内齿部5b、6b中。代替此处所示的内齿部,用于传递扭矩和对中地容纳相应组件的其他连接几何结构部也是可行的。
[0053]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的轴线XPl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的轴线XP2布置在关于它们的直径设定成不同的但分别与周转轴线X同轴的轴线圆上。具有轴线XP2的第二轴线圆的直径的规格确定成小于具有第一周转行星轮组的周转行星轮轴线XPl的分度圆的直径。由此,与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同轴布置的联接行星轮PK2脱离第一内齿圈I的第一内齿圈内齿部la。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1、联接行星轮PK2和第二周转行星轮组的周转行星轮P2在此实施为结构相同。
[0054]前面提到的具有轴线XP1、XP2的轴线圆之间的直径差协调成使联接行星轮PK2的齿顶圆的与周转轴线X同轴的包络圆HC小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齿顶圆Kl。
[0055]在第一内齿圈I上实施负变位修正,也就是说其具有略微加大的齿顶圆直径。在第二内齿圈2上实现正变位修正,也就是说其具有略微缩小的齿顶圆直径。第一内齿圈I的齿顶圆直径与第二内齿圈的齿顶圆直径之间通过变位修正实现的差至少相当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齿的齿高的两倍。联接行星轮PK2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的啮合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轴向层面上进行。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的齿顶圆直径相当于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的齿顶圆直径。在此,第一周转行星轮组、第二周转行星轮组和联接行星轮PK2由构造相同的圆柱齿轮构成。
[0056]如可以在下文中还将详细说明的附图中进一步看出的那样,第一周转行星轮组的周转行星齿轮Pl和联接行星齿轮PK2彼此交替地在构成自身闭合的齿轮圈环的情况下啮合。联接行星轮PK2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通过轴销4联接,其中,通过轴销4实现了联接行星轮PK2和周转行星轮P2在支架3中的径向支承。在此,联接行星轮PK2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通过构造在轴销4上的插接齿部彼此抗相对扭转地联接。
[0057]在图2中以局部显露出的立体图形式进一步图解说明图1中“分拆”示出的差速传动装置的结构,其按照附图在现在已组装好的状态下。在该图示中,现在可以看到两个周转行星轮P1,它们沿径向从内部与第一内齿圈I哨合。内齿圈1、2置于轮毂盘5、6中。内齿圈1、2与轮毂盘5、6刚性相连并且装配成与轮毂盘5、6 —体的结构件。在该视图中不可见的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沿径向从内部与第二内齿圈2啮合。与第二内齿圈2啮合的周转行星轮P2和与第一内齿圈I啮合的周转行星轮Pl的联接如已经提到的那样通过联接行星轮PK2来实现。这些联接行星轮PK2不与第一内齿圈I的内齿部Ia啮合。
[0058]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的轴线XPl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的轴线XP2布置在关于它们各自的直径设定成不同的轴线圆上。
[0059]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周转行星轮P1、P2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实现了运动学上的联接,即,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分别通过轴销4与联接齿轮PK2联接,并且于是相应的联接齿轮PK2与第一组的一个周转行星齿轮Pl啮合。第一组该周转行星轮Pl同样分别置于轴销4上。承载周转行星轮Pl的轴销4在此实施为与将周转行星轮P2与联接行星轮PK2联接的轴销4结构相同。在此,轴销4的在支承周转行星轮Pl时保持空闲的齿部在运动学上是被动的,该齿部不与第二内齿圈2的内齿部2a啮合。
[0060]在图3中以轴向剖面图形式示出内齿圈1、2的内齿圈内齿部la、2a以及周转行星轮P2和联接齿轮PK2。如已经结合图1所描述的那样,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的轴线XPl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的轴线XP2布置在关于它们的直径不同的轴线圆CXP1、CXP2 (参见图4)上。轴线XP1、XP2平行于差速器轴线X取向。内齿圈1、2具有相同的齿数和相同的模数。轴线圆CXP1、CXP2的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定的直径差导致联接行星轮PK2脱离第一内齿圈内齿部。在此,该直径差至少是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齿的齿高的两倍。周转行星轮P2和联接行星轮PK2实施为结构相同。
[0061 ] 如可以看到的那样,周转行星轮P2在周转支架3的支承以如下方式实现,即,周转行星轮P2通过它们各自的轴销4的圆柱形部段4a径向支承在周转支架3中的相应轴承孔3e中。在此,相应的支承部位实施为滑动支承部位。轴销4在此以足够的运动间隙直接置于周转支架3的相应孔壁中。轴销4也可以与相应周转行星轮P2或者联接行星轮PK2构造为一体。然而轴销4如所示那样优选制成为单独的部件,它们具有外齿部4b并且可以插入相应周转行星轮P2中的与之互补的轮廓化的孔中。这种插接连接结构件的规格优选确定成在轻微的压配合下实现了插接连接。轴销4的外齿部4b具有与相应周转行星轮P1、P2的圆柱齿轮齿部的齿分度不同的分度,尤其是更精细的分度。
[0062]周转行星轮P1、P2通过同轴置于轴销4上的联接齿轮PK2的运动学上的联接的此处所示方案可以使联接齿轮PK2与第一组相应行星齿轮Pl (此处不可见)的啮合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轴向层面上进行。
[0063]在图4中以径向剖面图形式沿在图3中标明的剖面B— B进一步图解说明传动装置结构。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支架3本身构造成圆盘体并且具有与其构造为一体的圆柱齿轮圈3a。圆柱齿轮圈3a形成第一和第二内周壁3b、3c。制成为板材改型件的壳盖7、8 (图1)轴向压入这些内周壁3b、3c中。壳盖7、8通过内周壁3b、3c对中。壳盖7、8锁紧沿轴向置于周转支架上的组件并将差速传动装置组装成预装配好的结构单元。
[0064]如结合图1已经说明的那样,但此处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的轴线XPl位于第一轴线圆CXPl上,而联接行星轮PK2以及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的轴线XP2位于第二轴线圆CXP2上。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1、联接行星轮PK2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实施为结构相同。
[0065]在第一内齿圈I的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上实施负变位修正。在此处不可见的第二内齿圈的内齿圈内齿部2a上所实施的那样实现正变位修正。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齿顶圆直径与第二内齿圈内齿部2a的齿顶圆直径之间的通过变位修正实现的差至少相当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齿的齿高的两倍。联接行星轮PK2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的啮合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轴向层面上进行。
[0066]第一周转行星轮组的周转行星齿轮Pl和联接行星齿轮PK2如现在可以看到的那样彼此交替地在构成自身闭合的齿轮圈环的情况下啮合。联接行星轮PK2和此处不可见的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通过轴销4'联接,其中,通过这些轴销4'实现了联接行星轮PK2和周转行星轮P2在支架3中的径向支承。联接行星轮PK2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通过此处在横截面图中可见的、构造在轴销4上的插接齿部彼此抗相对扭转地联接。
[0067]在图5中以轴向剖面图形式图解说明了第一周转行星齿轮Pl与第一内齿圈I的啮合。第一周转行星齿轮Pl在此也通过轴销4支承在支架3中。在此,轴销4并不导致扭矩传递并且仅为了减少部件多样性与本身将联接行星轮PK2与第二周转行星轮P2 (这两个组件此处不可见)联接起来的轴销4结构相同。内齿圈1、2围嵌在轮毂盘5、6中。内齿圈内齿部la、2a以及还有周转行星轮P1、P2的与之匹配的圆柱齿轮齿部被实施为直线渐开线齿部。内齿部la、2a的齿顶圆直径在此是不同的。
[0068]在图6中图解说明了第二周转行星轮P2与配属于其的第二内齿圈2啮合。周转行星轮P2的径向支承通过也用于传递扭矩的轴销4'来实现。在周转行星轮支架3的区域中也可以构造出本身导致齿顶圆引导并进而导致周转行星轮P2的径向支撑的结构件,或者该结构件置于周转行星轮支架3上。该结构件尤其可以实施为嵌入件,其也支承或承载第一周转行星轮的轴销4。内齿圈1、2与所配属的轮毂盘5、6的联接通过内齿圈1、2的外周区域的此处可见的轴向型面来实现。
[0069]在图7中示出在已组装好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差速传动装置。差速传动装置的单个构件的组合基本上通过轴向压入支架3中的两个壳盖7、8来实现。壳盖7、8实施为板材改型件并且对中地压入圆柱齿轮圈3a中。壳盖7、8如所实施的那样构成凸缘部段7a、8a,它们充当支座,差速传动装置可以通过这些支座可转动地支承。
[0070]驱动功率到差速传动装置中的导入通过圆柱齿轮圈3a的圆柱齿轮齿部3d来实现。通过此处不可见的前面所描述的内部机构实现到构造在轮毂盘5、6上的凸缘部段5a、6a上的功率分流。这些凸缘部段5a、6a以深冲工艺制成并且设有内齿部5b、6b。相应车轮传动系的车轮驱动轴或者其他功率传送组件的相应互补啮合的端部部段可以插入这些内齿部5b、6b中。壳盖7、8通过星形加固件7b来加固。
[0071]这个差速传动装置的核心设计方案以周转行星轮轴线XP1、XP2布置在关于它们的直径不同地确定规格的轴线圆上为基础并结合内齿圈1、2上的负变位修正或正变位修正。利用该设计方案,周转行星轮包括联接行星轮、轮毂盘5、6和壳盖7、8都可以分别实施为结构相同的组件。通过在内齿圈1、2上以如下方式实现变位修正,即,第二内齿圈2的齿根圆小于第一内齿圈的齿顶圆,使得第二周转行星轮2和联接行星轮PK2可以实施为结构相同。前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应于该变型方案。也可以在第二周转行星轮组的周转行星轮P2上进行明显的正变位修正,从而使这两个内齿圈可以实施为结构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圆柱齿轮差速器,所述圆柱齿轮差速器具有: -设置用于绕周转轴线周转的支架(3); -第一内齿圈(1),所述第一内齿圈与周转轴线(X)同轴布置并且形成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 -第二内齿圈(2),所述第二内齿圈也与周转轴线(X)同轴布置并且形成第二内齿圈内齿部(2a); -第一组第一周转行星轮(P1),所述第一周转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I)的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啮合;以及 -第二组第二周转行星轮(P2),所述第二周转行星轮与第二内齿圈(2)的第二内齿圈内齿部(2a)啮合, 其中, -第一和第二周转行星轮(P1、P2)能彼此反向转动地传动联接, -所述传动联接通过联接行星轮(PK2)来实现,所述联接行星轮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D啮合并在此与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同轴布置, -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和联接行星轮(PK2)具有相同的齿数, -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i)的轴线(XP1)布置在第一轴线圆(CXP1)上,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的轴线(XP2)布置在第二轴线圆(CXP2)上,所述第二轴线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线圆(CXPl)的直径,并且 -第一轴线圆(CXPl)与第二轴线圆(CXP2)之间的直径差以及联接行星轮(PK2)的齿顶圆直径协调成使联接行星轮(PK2)的齿顶圆的与周转轴线(X)同轴的包络圆(HC)小于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齿顶圆(K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和联接行星轮(PK2)具有相同的齿顶圆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和联接行星轮(PK2)关于它们的齿部实施为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上实现负变位修正,而在第二内齿圈内齿部(2a)上实现正变位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联接行星轮(PK2)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的啮合在第一内齿圈内齿部(Ia)的轴向层面上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周转行星轮(Pl)的齿顶圆直径相当于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的齿顶圆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周转行星轮组和第二周转行星轮组各自具有两个周转行星轮(Pl、P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周转行星轮组和第二周转行星轮组各自具有三个周转行星轮(Pl、P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周转行星轮组的周转行星齿轮(Pl)和联接行星齿轮(PK2)彼此交替地在构成自身闭合的齿轮圈环的情况下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至少一项所述圆柱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联接行星轮(PK2)和第二组周转行星轮(P2)通过轴销(4)彼此联接,并且通过所述轴销(4)实现了联接行星轮(PK 2 )和周转行星轮(P2 )在所述支架(3 )中的径向支承。
【文档编号】F16H48/11GK103775600SQ201310499951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托斯滕·比尔曼, 理查德·格拉本鲍尔 申请人: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