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电动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461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电动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电动磨,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动力轴,动力轴转动安装于壳体内,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轴承端盖和后轴承端盖,前轴承端盖、后轴承端盖和壳体围成的空间形成轴承室,轴承室内填充有润滑油;壳体靠近后轴承端盖的一端连接有手持部,手持部的端部连接一油箱,油箱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轴承室,进油管位于油箱内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动力泵,轴承室的进油口靠近前轴承端盖,轴承室的回油口靠近后轴承端盖。本发明实现了润滑油润滑,提高了手持式电动磨的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的加工制造中。
【专利说明】一种手持式电动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动磨,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动工具以其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使用而备受欢迎,其使用的场所也比较多,例如,电动磨、电动钻、电动冲击钻、电动锯等等,在不便于移动被加工物体上加工所需平面、孔或者槽等。
[0003]目前电动工具的润滑方式都是采用脂润滑,虽然电动工具体积较小,但是其转速却很高,例如手持式电动磨的转速能够达到每分钟1500转,这么高的转速使得润滑脂受热很快变稀,从而导致轴承缺油滚动,影响了轴承的正常工作,降低了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
[0004]众所周知,高速转动的元件通常使用润滑油润滑效果最为理想,但是由于电动工具狭小的空间和结构空间的制约,一直无法实现油润滑。
[0005]因此,对于开发一种新的手持式电动磨,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和基础所在。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手持式电动磨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7]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动磨,实现了润滑油润滑,提高了手持式电动磨的使用寿命。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动磨,所述手持式电动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一端连接电动机,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且安装有磨头,所述动力轴通过相对设置的前轴承和后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轴承端盖和后轴承端盖,安装所述磨头的一端穿出所述前轴承端盖,远离所述磨头的一端穿出所述后轴承端盖且连接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所述后轴承端盖上,所述前轴承端盖、后轴承端盖和壳体围成的空间形成轴承室,所述轴承室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后轴承端盖的一端连接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端部连接一油箱,所述油箱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所述轴承室,所述进油管位于所述油箱内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动力泵,所述轴承室的进油口靠近所述前轴承端盖,所述轴承室的回油口靠近所述后轴承端盖。
[0009]在本发明的所述手持式电动磨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水通道,所述手持部设有冷却水腔,所述冷却水腔与冷却水通道之间设有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冷却水腔内的端部设有第二动力泵。
[0010]在本发明的所述手持式电动磨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冷却水通道为迂回通道,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迂回通道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迂回通道的回水口。
[0011]在本发明的所述手持式电动磨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表面上开设有偶数条环形阵列的导流槽,所述进水口和回水口位于所述后轴承端盖上且设置于相邻的两条导流槽的端部,所述后轴承端盖上依次设有连接相邻的两条导流槽的后连接槽,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回水口所在的导流槽与相邻的导流槽之间均不设后连接槽;所述前轴承端盖上依次设有连接相邻的两条导流槽的前连接槽,所述进水口所在的导流槽与相邻的导流槽之间设有一前连接槽,所述回水口所在的导流槽与相邻的导流槽之间设有另一前连接槽;所述前连接槽、导流槽和后连接槽共同形成所述迂回通道。
[0012]在本发明的所述手持式电动磨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手持部靠近所述冷却水腔设有一安装空腔,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回油管均穿过所述安装空腔。
[0013]在本发明的所述手持式电动磨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油管与进油口之间设有透明的进油软管,所述回油管与回油口之间设有透明的回油软管,所述进油软管和回油软管均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外部。
[0014]在本发明的所述手持式电动磨中,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动力轴上固定安装有一阻油盘,所述阻油盘位于所述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且靠近所述回油口位置,所述阻油盘上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通孔。
[0015]在本发明的所述手持式电动磨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轴承端盖上设有一前油封,所述前油封靠近所述前轴承一侧且套装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前油封与前轴承之间设有前挡环;所述后轴承端盖上设有一后油封,所述后油封靠近所述后轴承一侧且套装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后油封与后轴承之间设有后挡环。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1.由于设计了密封的轴承室,并且轴承室连通油箱,改进了手持式电动磨的结构形式,实现了轴承在泵送力作用下的油润滑,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持式电动磨的使用寿命;又由于磨头的施力方向与电动机的传动轴方向垂直,使得手持式电动磨的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18]2.由于壳体上设计了冷却水通道,使得轴承室内的润滑油不至于温度过高,及时带走润滑油的热量,从而提高了轴承的润滑效果;又由于壳体使用了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套装结构,在内壳体上开设导流槽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改变了传统的铸造式通道难以处理残渣、铸造工艺复杂的缺陷;迂回通道的设计又大大提高了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0019]3.透明的进油软管和回油软管的使用,使得润滑油的油质有了直观的辨别,能够及时提醒使用者何时该更换润滑油,或者润滑油中有大量气泡时该及时补充润滑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A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轴承端盖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后轴承端盖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在图1-4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或部件。
[0025]图中:1、外壳体,2、内壳体,3、动力轴,4、前轴承,5、后轴承,6、前轴承端盖,7、后轴承端盖,8、导流槽,9、磨头,10、电动机,11、手持部,12、油箱,13、进油管,14、回油管,15、第一动力泵,16、进油口,17、回油口,18、安装空腔,19、进油软管,20、回油软管,21、冷却水腔,22、进水管,23、回水管,24、第二动力泵,25、进水口,26、回水口,27、后连接槽,28、前连接槽,29、阻油盘,30、通孔,31、前油封,32、前挡环,33、后油封,34、后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0027]如图1、图2、图3和图4中共同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电动磨,所述手持式电动磨主要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动力轴3,动力轴3 —端连接电动机10,另一端伸出壳体且安装有磨头9,磨头9的受力沿动力轴3的切向,其方向与电动机10的传动轴方向相垂直,避免了磨头9对电动机10的直接冲击,动力轴3通过相对设置的前轴承4和后轴承5转动安装于壳体内,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轴承端盖6和后轴承端盖7,安装磨头9的一端穿出前轴承端盖6,远离磨头9的一端穿出后轴承端盖7且连接电动机10,电动机10安装在后轴承端盖7上,前轴承端盖6、后轴承端盖7和壳体围成的空间形成轴承室,轴承室内填充有润滑油;壳体靠近后轴承端盖7的一端连接有手持部11,手持部11的端部连接一油箱12,油箱12通过进油管13和回油管14连通轴承室,进油管13位于油箱12内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动力泵15,轴承室的进油口 16靠近前轴承端盖6,轴承室的回油口 17靠近后轴承端盖7 ο
[0028]壳体上设有冷却水通道,手持部11设有冷却水腔21,冷却水腔21与冷却水通道之间设有进水管22和回水管23,进水管22位于冷却水腔21内的端部设有第二动力泵24。冷却水通道为迂回通道,进水管22连接迂回通道的进水口 25,回水管23连接迂回通道的回水口 26。第一动力泵15和第二动力泵24都可以选择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体积、功率和流量都很小的液体泵,以适应手持式电动磨的狭小空间。
[0029]壳体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外壳体I和内壳体2,内壳体2的表面上开设有偶数条环形阵列的导流槽8,进水口 25和回水口 26位于后轴承端盖7上且设置于相邻的两条导流槽8的端部,后轴承端盖7上依次设有连接相邻的两条导流槽8的后连接槽27,进水口 25和回水口 26所在的导流槽8与相邻的导流槽8之间均不设后连接槽27 ;前轴承端盖6上依次设有连接相邻的两条导流槽8的前连接槽28,进水口 25所在的导流槽8与相邻的导流槽8之间设有一前连接槽28,回水口 26所在的导流槽8与相邻的导流槽8之间设有另一前连接槽28 ;前连接槽28、导流槽8和后连接槽27共同形成迂回通道,冷却水从进水口 25进入导流槽8,经过迂回通道在内壳体2外周环绕一周,充分进行热交换之后,由回水口 26流出,然后流回冷却水腔21。偶数条导流槽8的设计是为了让进水口 25和回水口 26位于相同的一端,不考虑结构紧凑和外观美观的话,使用奇数条导流槽8,使得进水口 25和回水口26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也是可以实现的。
[0030]手持部11靠近冷却水腔21设有一安装空腔18,进油管13和回油管14均穿过安装空腔18,将进油管13和回油管14内置,对进油管13和回油管14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又节省了安装空间,优化了使用空间。
[0031]进油管13与进油口 16之间设有透明的进油软管19,回油管14与回油口 17之间设有透明的回油软管20,进油软管19和回油软管20均设置在手持部11的外部,为了节省空间和便于观察,通常进油软管19和回油软管20靠在一起,但是由于进油口 16和回油口17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在内壳体2上开设一条进油通道和一条回油通道,进油通道的一端连接进油口 16,另一端连接进油软管19,回油通道的一端连接回油口 17,另一端连接回油软管20,设计时,由于外壳体I和内壳体2的套装式结构,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开设在内壳体2上,成型非常方便,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的端部可以靠近设计,同时进油管13和回油管14也靠近设计,使得进油软管19和回油软管20彼此靠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构思作出简单变形,例如,为了使得前轴承4、后轴承5取得更好的润滑效果,进油通道可以延伸至前轴承端盖6,进油口 16设置在前轴承端盖6上,回油通道可以延伸至后轴承端盖7,回油口 17设置在后轴承端盖7上,这样能够使得各轴承得到充分润滑。当然,实施时可以适当变形,为了更加美观,可以将回油软管20也设置在安装空腔18,在外部只保留一根进油软管19即可。
[0032]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并不是当润滑油快速流动时所带来的性价比最优,因此,动力轴3上固定安装有一阻油盘29,阻油盘29位于进油口 16与回油口 17之间且靠近回油口17位置,阻油盘29上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通孔30,在阻油盘29随动力轴3转动过程中,润滑油需要通过通孔30才能由进油口 16流通至回油口 17,由于通孔30的倾斜设置,使得润滑油的流通并不顺畅,使润滑油充分带走轴承所产生的热量,然后在泵送作用下输出冷却,以达到节能、高效的最佳性价比。
[0033]前轴承端盖6上设有一前油封31,前油封31靠近前轴承4 一侧且套装于动力轴3上,前油封31与前轴承4之间设有前挡环32 ;后轴承端盖7上设有一后油封33,后油封33靠近后轴承5 —侧且套装于动力轴3上,后油封33与后轴承5之间设有后挡环34。前挡环32和后挡环34分别对前油封31和后油封33起到定位作用,保证了轴承室的密封,进一步提高了电动磨的使用寿命。
[0034]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电动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一端连接电动机,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且安装有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通过相对设置的前轴承和后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轴承端盖和后轴承端盖,安装所述磨头的一端穿出所述前轴承端盖,远离所述磨头的一端穿出所述后轴承端盖且连接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所述后轴承端盖上,所述前轴承端盖、后轴承端盖和壳体围成的空间形成轴承室,所述轴承室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后轴承端盖的一端连接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端部连接一油箱,所述油箱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所述轴承室,所述进油管位于所述油箱内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动力泵,所述轴承室的进油口靠近所述前轴承端盖,所述轴承室的回油口靠近所述后轴承端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水通道,所述手持部设有冷却水腔,所述冷却水腔与冷却水通道之间设有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冷却水腔内的端部设有第二动力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通道为迂回通道,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迂回通道的进水口,所述回水管连接所述迂回通道的回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表面上开设有偶数条环形阵列的导流槽,所述进水口和回水口位于所述后轴承端盖上且设置于相邻的两条导流槽的端部,所述后轴承端盖上依次设有连接相邻的两条导流槽的后连接槽,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回水口所在的导流槽与相邻的导流槽之间均不设后连接槽;所述前轴承端盖上依次设有连接相邻的两条导流槽的前连接槽,所述进水口所在的导流槽与相邻的导流槽之间设有一前连接槽,所述回水口所在的导流槽与相邻的导流槽之间设有另一前连接槽;所述前连接槽、导流槽和后连接槽共同形成所述迂回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靠近所述冷却水腔设有一安装空腔,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回油管均穿过所述安装空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与进油口之间设有透明的进油软管,所述回油管与回油口之间设有透明的回油软管,所述进油软管和回油软管均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上固定安装有一阻油盘,所述阻油盘位于所述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且靠近所述回油口位置,所述阻油盘上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端盖上设有一前油封,所述前油封靠近所述前轴承一侧且套装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前油封与前轴承之间设有前挡环;所述后轴承端盖上设有一后油封,所述后油封靠近所述后轴承一侧且套装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后油封与后轴承之间设有后挡环。
【文档编号】F16N7/40GK103629505SQ20131063631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陈会甫 申请人:宁波汉浦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