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摆线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439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摆线齿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形摆线齿轮,包括摆线轮与针轮上一组环形排列的针齿相啮合,针齿形成斜圆柱体,摆线轮外周的齿面配合针齿侧面贴合传动的方向形成倾斜面。本实用新型的摆线齿轮与针齿接触面积大,受力均匀,且摆线齿轮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一种斜摆线齿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斜摆线齿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摆针针轮减速器中的传动机构通常采用内啮合的行星传动方式,参见图1,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11、偏心套12、针齿销13、针齿套14、摆线轮15、输出轴16、柱销17、柱套18。Zh个针齿销13分别套接一个针齿套14,并按照预设的针轮分度圆半径等角度圆周分布并固定,这样,ZHf针齿套14就构成了用作行星传动的中心轮的针轮,且该针轮的中心与输入轴11和输出轴16的轴线对齐。摆线轮15用作行星传动的行星轮,并具有用于与针齿套14多齿啮合的Z。个齿。摆线轮15的中心位置具有第一圆孔,用作行星架的偏心套12的一端通过一轴承(图中未示出)插入在第一圆孔内,且偏心套12的另一端套接于输入轴11,从而实现摆线轮15与输出轴16的偏心连接。
[0003]这样,当输入轴11以角速度η绕其轴线正向旋转时,摆线轮15或在偏心套12的带动下绕输入轴11的轴线作圆周运动、并通过其摆线齿与针齿套14的多齿啮合而自转,从而通过输出轴16连接盘19上的柱套18和柱销17,带动输出轴16以角速度η/Ζ。反向旋转。
[0004]上述的现有的摆线针轮减速器,摆线轮与针齿轮上一组环形排列的针齿(针齿销)相啮合,以组成齿差为一齿的内啮合减速机构(为了减小摩擦,在速比小的减速机中,针齿上带有针齿套),通过其传动机构实现减速。对于在传统的摆线齿轮转动机构中,针轮的齿廓均为圆柱面,如图2所示,针齿销13及套接的针齿套14为圆柱形,摆线轮15上形成配合圆柱形针轮传动的齿轮,形成波浪形的弧形面,从而摆线轮上的轮齿分别和与圆柱形的针齿啮合传动。对于圆柱形的针齿结构,摆线齿轮与针齿接触面积不大,摆线齿轮传动效率一般,且使用寿命短。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针轮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缺失,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摆线齿轮,该摆线齿轮与针齿接触面积大,受力均匀,且摆线齿轮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斜形摆线齿轮,包括摆线轮与针轮上一组环形排列的针齿相啮合,针齿形成斜圆柱体,摆线轮外周的齿面配合针齿侧面贴合传动的方向形成倾斜面。
[0008]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将摆线轮的针齿形成斜圆柱体,摆线齿轮与针齿之间的接触面积比普通摆线齿轮的接触面积要大,因此重合度大,受力均匀,啮合性好、传动平稳、噪声小,降低了每对齿轮的载荷,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摆线针轮减速器中传动结构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0010]图2为现有的摆线轮与针齿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摆线齿轮结构中摆线轮与针齿的配合,结合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摆线轮2与针齿轮上一组环形排列的针齿3相啮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针齿的结构,从而增大摆线齿轮与针齿3之间的接触面积,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针齿3形成斜圆柱体,相对应的,摆线轮2外周的齿面配合斜圆柱型针齿3侧面贴合传动的方向形成倾斜面,轮齿21与针齿3平行,针齿3的斜圆柱体侧面在摆线轮外周齿面上进行传动。
[0016]本实用新型将摆线轮的针齿3形成斜圆柱体,摆线齿轮和针轮的斜形结构,与传统的摆线齿轮转动机构中的圆柱面的针轮的齿廓不同,采用这样的配合结构,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摆线齿轮与针齿3之间的接触面积比普通摆线齿轮的接触面积要大,因此重合度大,受力均匀,啮合性好、传动平稳、噪声小,降低了每对齿轮的载荷,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
[0017]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斜形摆线齿轮,包括摆线轮与针轮上一组环形排列的针齿相啮合,其特征在于:针齿形成斜圆柱体,摆线轮外周的齿面配合针齿侧面贴合传动的方向形成倾斜面。
【文档编号】F16H55/17GK203703052SQ20132085777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许建民, 罗善明, 苏德瑜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