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及其打油方法

文档序号:569167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及其打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及其打油方法,包括壳体打油器、光纤传感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电磁阀、储油筒和直流电源,壳体打油器包括壳体定位板和壳体打油底座,壳体定位板与壳体打油底座定位固接在一起,光纤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均与继电器相连接,电磁阀通过时间继电器与继电器相连接,储油筒与电磁阀相连接。该打油装置替代了手工涂油实现了自动化打油作业,可以精确控制出油量,准确定位涂油,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专利说明】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及其打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润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及其打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车载空调的控制器是汽车空调系统的核心机构,其拥有处理多种信息能力的复杂的电子零件。手动机械式车载空调控制器上的风量开关为机械式传动结构,例如旋钮式的风量开关,其风量调节通过在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进行选择性导通,连接外部电阻器使鼓风机串联不同的电阻而实现调节风量的功能。由于此种风量开关采用弹性钢球与基座和壳体上的档位轨道配合实现旋钮的档位转动,因此针对此机械结构的打油作业尤为重要。现有技术针对壳体的打油是利用毛刷手工刷涂在壳体内部,极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涂抹不均匀,浪费油脂,涂错、漏涂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合格率低的双低现象。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其替代手工涂油实现了自动化打油作业,可以精确控制出油量,准确定位涂油,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打油装置的打油方法。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包括壳体打油器、光纤传感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电磁阀、储油筒和直流电源;壳体打油器包括壳体定位板和壳体打油底座,壳体定位板与壳体打油底座定位固接在一起,当风量开关壳体定位套设在壳体打油器上时,风量开关壳体内的档位轨道的圆弧型面与壳体打油底座侧壁上端的型面呈间隔对置,壳体定位板的横截面的锯齿轮廓线与风量开关壳体内的档位轨道的横截面的圆弧轮廓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嵌设在一起且保持间隙,锯齿轮廓线的齿顶嵌设在圆弧轮廓线的弧底,壳体打油底座的横截面的外周边轮廓线与圆弧轮廓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匹配且呈间隙配合,在壳体打油底座的侧壁上端的型面上与档位轨道的圆弧顶部的中心点相对应设有壳体打油孔;壳体定位板的端面上设有贯通的定位监测孔,定位监测孔与风量开关壳体内的限位凸块相卡接配合,壳体打油底座的端面上设有与定位监测孔相互连通配合的光纤感应孔,壳体打油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与光纤感应孔相互连通配合的光纤接入口,光纤传感器通过光纤接入口与壳体打油器相连接,壳体打油底座的中心部设有储油腔,壳体打油底座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储油腔相连通的润滑油接入口,储油筒通过润滑油接入口与壳体打油器相连接;光纤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均与继电器相连接,电磁阀通过时间继电器与继电器相连接,储油筒与电磁阀相连接。
[0006]在该结构当中,通过机械零件与电器元件相结合形成自动化的打油装置,其自动化打油作业可以精确控制出油量,涂抹均匀,避免浪费;定位涂油准确无误,消除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错涂、漏涂的现象。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时间,来达到驱动电磁阀控制储油筒的出油量。通过合理设置壳体打油孔的孔径来精确控制风量开关壳体上的打油量。利用光纤传感器抗电磁干扰强、灵敏度高、电绝缘性能好等优点,可快速准确的判断风量开关壳体的定位信号并进行同步传递。壳体打油器的机械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日常维护管理。
[0007]作为优选,壳体定位板上设有通孔,壳体打油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螺孔,壳体定位板和壳体打油底座通过螺栓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孔相配合定位固接在一起。
[0008]作为优选,壳体打油孔的孔径为0.3至0.5mm。
[0009]作为优选,在壳体打油底座的下部设置平衡垫铁。作为进一步改进,平衡垫铁上设置定位柱,壳体打油底座的下端面设置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壳体打油底座通过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连接在平衡垫铁上。
[0010]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的打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当风量开关壳体定位套设在壳体打油器上时,定位监测孔与限位凸块相卡接在一起,光纤传感器通过定位监测孔和光纤感应孔感应到风量开关壳体的定位信号,启动继电器通电给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时间,电磁阀控制储油筒给储油腔中注油,储油腔中的润滑油从壳体打油孔溢出涂油在档位轨道的圆弧顶部的中心点上;当取下风量开关壳体后,定位监测孔与限位凸块脱离,光纤传感器通过定位监测孔和光纤感应孔感应到风量开关壳体的脱离信号,启动继电器断电。
[0011]总而言之,本发明的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其机械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日常维护管理。电气结构配置合理,成本低廉,制作容易,有利于在同类行业的生产线上普及应用。可精准的控制出油量和准确无误的打油作业,消除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自动化替代手工打油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壳体打油器与风量开关壳体定位套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风量开关壳体的侧视结构不意图;
图4是图1在水平面的投影的轮廓线示意图,其中包括壳体打油器与风量开关壳体的外形轮廓线;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壳体打油器,2-壳体定位板,3-壳体打油底座,4-风量开关壳体,5-档位轨道,6-外周边轮廓线,7-圆弧轮廓线,8-锯齿轮廓线,9-定位监测孔,10-光纤感应孔,11-光纤接入口,12-储油腔,13-润滑油接入口,14-壳体打油孔,15-平衡垫铁,16-定位柱,17-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6所不的本发明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包括壳体打油器1、光纤传感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电磁阀、储油筒和直流电源。光纤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均与继电器相连接,电磁阀通过时间继电器与继电器相连接,储油筒与电磁阀相连接。
[0016]参看图1和图2中所示,壳体打油器I包括壳体定位板2和壳体打油底座3,壳体定位板2与壳体打油底座3定位固接在一起,作为一种定位固接的实施方式,可在壳体定位板2上设置通孔,在壳体打油底座3上设置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螺孔,则壳体定位板2和壳体打油底座3通过螺栓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孔相配合实现定位固接。进一步优化结构,为了保证风量开关壳体4套设壳体打油器I时的稳定性,可选择在壳体打油底座3的下部设置平衡垫铁15。作为与平衡垫铁15固接的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在平衡垫铁15上设置定位柱16,同时在壳体打油底座3的下端面设置与定位柱16相配合的定位孔,壳体打油底座3通过定位柱16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固接在平衡垫铁15上。此处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者其他固定连接方式的结构,使壳体打油器I摆放位置准确不易倾斜,以保证风量开关壳体4定位精准的套设在壳体打油器I上。
[0017]参看图3中所示可得知风量开关壳体4内设置的档位轨道5。当风量开关壳体4定位套设在壳体打油器I上时,风量开关壳体4内的档位轨道5的圆弧型面与壳体打油底座3侧壁上端的型面呈间隔对置。参看图4和图5中所示,壳体定位板2的横截面的锯齿轮廓线8与风量开关壳体4内的档位轨道5的横截面的圆弧轮廓线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嵌设在一起且保持间隙,锯齿轮廓线8的齿顶嵌设在圆弧轮廓线7的弧底,壳体打油底座3的横截面的外周边轮廓线6与圆弧轮廓线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匹配且呈间隙配合。此结构可保证风量开关壳体4与壳体打油器I定位套设时,壳体定位板2的锯齿状型面与档位轨道5不发生干涉并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且在打油完成后,风量开关壳体4脱离壳体打油器I时,壳体定位板2不会粘连到涂在档位轨道5上的润滑油。
[0018]参看图2中所示,在壳体打油底座3的侧壁上端的型面上与档位轨道5的圆弧顶部的中心点相对应设有壳体打油孔14,打油孔14的孔径可以控制打油量的多少,根据实际需要,孔径可在0.3至0.5mm当中选择,此处设置为0.5_。
[0019]参看图3中所示可得知风量开关壳体4内设置的限位凸块17,限位凸块17为风量开关壳体4的固有结构,在壳体定位板2的端面上设置贯通的定位监测孔9,使得定位监测孔9与限位凸块17相卡接配合,以此实现风量开关壳体4套设在壳体打油器I上时的准确定位功能。在壳体打油底座3的端面上设置与定位监测孔9相互连通配合的光纤感应孔10,壳体打油底座3的侧壁上设置与光纤感应孔10相互连通配合的光纤接入口 11,光纤传感器通过光纤接入口 11与壳体打油器I相连接。壳体打油底座3的中心部设置储油腔12,壳体打油底座3的侧壁上还设置与储油腔12相连通的润滑油接入口 13,储油筒通过润滑油接入口 13与壳体打油器I相连接。
[0020]本发明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的打油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当风量开关壳体4定位套设在壳体打油器I上时,定位监测孔9与限位凸块17相卡接在一起,光纤传感器通过定位监测孔9和光纤感应孔10感应到风量开关壳体4的定位信号,启动继电器通电给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时间,电磁阀控制储油筒给储油腔12中注油,储油腔12中的润滑油从壳体打油孔14溢出涂油在档位轨道5的圆弧顶部的中心点上;当取下风量开关壳体4后,定位监测孔9与限位凸块17脱离,光纤传感器通过定位监测孔9和光纤感应孔10感应到风量开关壳体4的脱离信号,启动继电器断电。
[0021]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结构和思路的前提下,任何经过简单的结构变形或者更改的实施方式,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打油器(I)、光纤传感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电磁阀、储油筒和直流电源;壳体打油器(I)包括壳体定位板(2 )和壳体打油底座(3),壳体定位板(2)与壳体打油底座(3)定位固接在一起,当风量开关壳体(4)定位套设在壳体打油器(I)上时,风量开关壳体(4)内的档位轨道(5)的圆弧型面与壳体打油底座(3)侧壁上端的型面呈间隔对置,壳体定位板(2)的横截面的锯齿轮廓线(8)与风量开关壳体(4)内的档位轨道(5)的横截面的圆弧轮廓线(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嵌设在一起且保持间隙,锯齿轮廓线(8)的齿顶嵌设在圆弧轮廓线(7)的弧底,壳体打油底座(3)的横截面的外周边轮廓线(6)与圆弧轮廓线(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匹配且呈间隙配合,在壳体打油底座(3)的侧壁上端的型面上与档位轨道(5)的圆弧顶部的中心点相对应设有壳体打油孔(14);壳体定位板(2)的端面上设有贯通的定位监测孔(9),定位监测孔(9)与风量开关壳体(4)内的限位凸块(17)相卡接配合,壳体打油底座(3)的端面上设有与定位监测孔(9)相互连通配合的光纤感应孔(10),壳体打油底座(3)的侧壁上设有与光纤感应孔(10)相互连通配合的光纤接入口( 11 ),光纤传感器通过光纤接入口( 11)与壳体打油器(I)相连接,壳体打油底座(3)的中心部设有储油腔(12),壳体打油底座(3)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储油腔(12)相连通的润滑油接入口(13),储油筒通过润滑油接入口(13)与壳体打油器(I)相连接;光纤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均与继电器相连接,电磁阀通过时间继电器与继电器相连接,储油筒与电磁阀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其特征是:壳体定位板(2)上设有通孔,壳体打油底座(3)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螺孔,壳体定位板(2)和壳体打油底座(3)通过螺栓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孔相配合定位固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其特征是:壳体打油孔(14)的孔径为0.3至0.5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其特征是:在壳体打油底座(3)的下部设置平衡垫铁(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其特征是:平衡垫铁(15)上设置定位柱(16 ),壳体打油底座(3 )的下端面设置与定位柱(16 )相配合的定位孔,壳体打油底座(3 )通过定位柱(16 )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连接在平衡垫铁(15 )上。
6.一种风量开关壳体的打油装置的打油方法,其特征是:当风量开关壳体(4)定位套设在壳体打油器(I)上时,定位监测孔(9)与限位凸块(17)相卡接在一起,光纤传感器通过定位监测孔(9)和光纤感应孔(10)感应到风量开关壳体(4)的定位信号,启动继电器通电给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阀,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时间,电磁阀控制储油筒给储油腔(12)中注油,储油腔(12)中的润滑油从壳体打油孔(14)溢出涂油在档位轨道(5)的圆弧顶部的中心点上;当取下风量开关壳体(4)后,定位监测孔(9)与限位凸块(17)脱离,光纤传感器通过定位监测孔(9)和光纤感应孔(10)感应到风量开关壳体(4)的脱离信号,启动继电器断电。
【文档编号】F16N23/00GK104154398SQ201410266351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6日
【发明者】应乐, 应再根 申请人:宁波英格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