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9378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通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向外部排出的通气装置。通气装置(10)具备:入口部(150);出口部(151);第一通路(141),该第一通路(141)连通入口部(150)和出口部(151);以及滤芯单元(40),该滤芯单元(40)设置于第一通路(141)中,且从自入口部(150)流向出口部(151)的空气(A)和燃料(F)的混合物(M)分离出燃料(F)。
【专利说明】通气装置
[0001]本发明专利申请是针对申请日为2012年06月28日、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24424.7、发明名称为“通气装置”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通气装置,该通气装置设置于例如燃料罐等收纳液体的收纳部。

【背景技术】
[0003]燃料罐内的压力根据所存储的燃料而变化。具体地说,当存储在内部的燃料气化时,燃料罐内的压力增高。当燃料罐内的燃料因被消耗而减少时,燃料罐内的压力减小。因此,为了将燃料罐内的压力保持在规定压力范围内,在燃料罐设置有通气装置。
[0004]当燃料罐内的压力值高于预先设定的上限值时,通气装置向外部排出燃料罐的内部的气体。并且,当燃料罐内的压力低于预先设定的下限值时,通气装置向内部引导外部的空气。通气装置进行上述动作,由此燃料罐内的压力值保持在下限值与上限值之间的范围内。
[0005]另一方面这种通气装置具备过滤器,该过滤器在向内部引导外部的空气时收集空气中的粉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249904号公报
[0007]然而,在从燃料罐经由通气装置而排出燃料罐内的气体时,雾状的燃料可能同时被排出。雾状的燃料被排出,由此在燃料罐中且是通气装置的附近被燃料污染。通气装置的附近因燃料而被污染,这是不被优选的。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液体向外部排出的通气装置。
[0009]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的通气装置具备:第一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向外部开口 ;第二开口部,该第二开口部向外部开口 ;开口部连通通路,该开口部连通通路连通上述第一开口部和上述第二开口部;以及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设置在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且从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出上述液体。
[0010]在技术方案I中的记载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通气装置中,上述分离机构具备:第一滤芯,该第一滤芯设置在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当上述混合物从上述第一开口部流向上述第二开口部时,在上述混合物通过的过程中对上述液体进行分离,使上述液体沿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掉落到上述第二开口部侧,并且使上述气体通过;以及第二滤芯,该第二滤芯在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设置在沿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相对于上述第一滤芯靠近上述第二开口部侧的位置,并且具有隔开上述液体的性质,当上述混合物从上述第一开口部流向上述第二开口部时,上述第二滤芯对上述混合物中的液体进行分离,使该液体沿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掉落到上述第一开口部侧,并且使上述气体通过。
[0011]在技术方案2中的记载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通气装置中,上述第一滤芯被收纳在上述第二滤芯的内侧。
[0012]在技术方案2或3中的记载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通气装置中,在上述第一滤芯与上述第二滤芯之间设置有用于积存上述液体的积存部。上述通气装置设置有连通上述积存部与上述外部的积存部用通路。
[0013]在技术方案4中的记载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通气装置中,该通气装置具备:第一阀,该第一阀在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设置在沿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比上述分离机构靠近上述第一开口部侧的位置,能够闭塞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并且能够解除该闭塞;以及第二阀,该第二阀设置于上述积存部用通路,能够闭塞上述积存部用通路,并且能够解除该闭塞。
[0014]在技术方案5中的记载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通气装置中,上述第一阀具备:第一阀体,该第一阀体配置在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能够在堵塞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的位置和打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以及第一施力部件,该第一施力部件从上述打开位置侧对上述第一阀体施力,以使该第一阀体位于上述堵塞位置,上述第二阀具备: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设置在上述积存部用通路内,能够在堵塞上述积存部用通路的位置和打开上述积存部用通路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以及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从上述打开位置侧对上述第二阀体施力,以使该第二阀体位于上述堵塞位置,上述第一阀体的上述堵塞位置位于沿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比上述打开位置靠近上述第一开口部侧的位置,上述第二阀体的上述堵塞位置位于沿着上述积存部用通路比上述打开位置靠近上述积存部侧的位置。
[0015]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抑制液体向外部排出的通气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的装置的概要图。
[0017]图2是示出沿着图1所示的F2 - F2线剖开通气装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沿着与上下方向平行且通过中心的平面剖开图1所示的通气装置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9]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通气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
[0020]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通气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0:通气装置;40:滤芯单元(分离机构);41:第一滤芯;42:第二滤芯;100 --第一阀;101:第一螺旋弹簧(第一施力部件);102:第一阀体;110:第二阀;111:第二阀体;112:第二螺旋弹簧(第二施力部件);141:第一通路(开口部连通通路);142:第二通路(积存部用通路);143:积存部;150:入口部(第一开口部);151:出口部(第二开口部);A:空气(气体);F:燃料(液体);M:混合物;P1:堵塞位置;P2:堵塞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通气装置10的装置5的概要图。装置5例如是重型设备。如图1所示,装置5具备发动机6、存储发动机6的燃料F的燃料罐7、对存储于燃料罐7的燃料F所包含的粉尘等异物进行过滤并除去的过滤装置8、以及通气装置10。燃料F例如是汽油。
[0024]在燃料罐7与发动机6之间设置有燃料从燃料罐7流向发动机6的燃料流路9。过滤装置8设置在燃料流路9中。
[0025]通气装置10设置于燃料罐7。此处,对燃料罐7的上下方向V进行说明。当在与重力作用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放置装置5时,上下方向V与重力作用的方向平行。进而,将朝向重力作用的方向行进的方向设为下方向,将相反一侧设为上方向。此外,上述所谓在平面上放置是指装置5以正常使用的姿态放置的情况。燃料罐7以上下方向V与重力的作用方向平行的姿势被配置。此外,例如当装置5配置在不与重力的作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时,燃料罐7的上下方向V与重力的作用方向不平行。
[0026]通气装置10设置在燃料罐7的上部。燃料罐7的上壁部7a具有与上下方向V垂直的平面亦即上表面7b。通气装置10配置在上表面7b,并且固定于上壁部7a。
[0027]图2是示出沿着图1所示的F2 - F2线剖开而表示的通气装置10和燃料罐7的上壁部7a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通过通气装置10的中心且与上下方向V平行的平面剖开通气装置10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2中,被剖开且未图示的部分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部分相同的结构,并形成为与图示的部分连接。图3是示出沿着与上下方向V平行且通过中心的平面剖开通气装置10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8]如图2、图3所示,通气装置10具备基部20、滤芯单元40、上盖部件60、以及将上盖部件60固定于基部20的固定机构80。此外,基于固定于燃料罐7的状态对通气装置10进行说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通气装置10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方向与燃料罐7的上下方向相同。
[0029]基部20固定于燃料罐7的上壁部7a。基部20具备基部主体21、以及安装并固定于基部主体21的安装部30。如图2、图3所示,在燃料罐7的上壁部7a形成有贯通孔7c。贯通孔7c贯通上壁部7a。当从上方朝向下方观察贯通孔7c时,贯通孔7c的边缘为圆形。
[0030]基部主体21具备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以及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具备周壁部24和上壁部25,且形成为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状。
[0031]周壁部24形成以沿着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轴线Xl的周向延伸的方式环绕一周并连结而得到的筒形状。周壁部24沿着上下方向V延伸。在周壁部24的下端形成有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26。如图2所示,当基部20固定于燃料罐7的上壁部7a时,贯通孔7c位于凸缘部26的外边缘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周壁部24的内表面与贯通孔7c的边缘在上下方向V重合的方式形成周壁部24和贯通孔7c。上壁部25设置在周壁部24的上边缘。
[0032]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是具备周壁部27和上壁部28的圆筒形状。周壁部27形成为以沿着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的轴线X2的周向延伸的方式环绕一周并连结而得到的筒形状。周壁部27沿着上下方向V延伸。周壁部27的下端固定于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的上壁部25。上壁部28进行闭塞。
[0033]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轴线Xl与第二筒部23的轴线X2重合。轴线X1、X2均为直线,通过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第二筒部23。
[0034]在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上壁部25,基部用第二筒部23的周壁部27的内侧的部分贯通上壁部25。因此,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内侧的空间SI与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的内侧的空间S2相互连通。
[0035]安装部30具备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和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具备周壁部33和上壁部34,且形成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状。周壁部33形成以沿着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的轴线X3的周向延伸的方式环绕一周并连结而得到的筒形状。周壁部33沿着上下方向V延伸。在周壁部33的下端设置有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35。上壁部34设置在周壁部33的上端。
[0036]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形成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状。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具备以沿着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轴线X4的周向延伸的方式环绕一周并连结而得到的筒形状的周壁部36。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固定于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的上壁部34。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的轴线X3与第二筒部32的轴线X4相互重合。轴线X3、X4为直线,并且通过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第二筒部32。
[0037]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内侧范围的部分在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的上壁部34中贯通。因此,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的内侧的空间S3和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内侧的空间S4相互连通。
[0038]在基部用第二筒部23的周壁部27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29。在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36a。外螺纹部36a与内螺纹部29螺合。
[0039]形成于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外螺纹部36a与形成于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的周壁部27的内螺纹29螺合,由此将安装部30安装且固定于基部主体21。此时,轴线X1、X2、X3、X4相互重合,且相互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0040]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的上壁部34的上表面34a是与轴线X3垂直的平面。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上壁部25的下表面25a是与轴线Xl垂直的平面。因此,当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外螺纹部36a与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32的内螺纹部29螺合到最后时,由于上表面34a与下表面25a相互面接触,因此上表面34a与下表面25a之间被液密且气密地密封。
[0041]在安装部30安装于基部主体21的状态下,在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上端与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的空间S2的上端之间形成有空间S5。因此,空间S5是空间S2的一部分。在基部用第二筒部23的周壁部27且是形成空间S5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开口 27a。
[0042]在空间S5内形成有第一阀100。第一阀100具备第一螺旋弹簧101和第一阀体102。第一阀体102收纳在空间S5内。第一阀体102气密且液密地堵塞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上端开口 32a,并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在堵塞位置Pl与打开上端开口 32a的位置之间移动。此外,所谓打开上端开口 32a的位置是指除了堵塞位置Pl以外的位置,亦即全部上端开口 32a打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体102从堵塞位置Pl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即打开方向,是从下朝上的方向。
[0043]第一螺旋弹簧101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施力部件的一例。第一螺旋弹簧101收纳在第一阀体102与空间S5的上端之间。第一螺旋弹簧101对从上朝下向堵塞第一阀体102的位置Pl施力。即,第一螺旋弹簧101从打开第一阀体102的位置朝向堵塞位置Pl施力。关于第一螺旋弹簧101的作用力,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044]在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上壁部25形成有贯通孔25b。贯通孔25b沿着以轴线Xl作为中心的假想圆形成有多个。安装部用第一筒部22的凸缘部35沿着上下方向V延伸至与贯通孔25b重合的位置。
[0045]在贯通孔25b与凸缘部35之间形成有第二阀110。第二阀110具备第二阀体111和第二螺旋弹簧112。
[0046]相对于一个贯通孔25b而设置有一个第二阀体1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第二阀体111相互连结。第二阀体111收纳在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内侧的空间SI内。第二阀体111在贯通孔25b与凸缘部35之间沿着上下方向而气密且液密地堵塞贯通孔25b,并能够在堵塞位置P2与打开贯通孔25b的位置之间移动。此外,打开贯通孔25b的位置是指贯通孔25b以外的位置。
[0047]从堵塞第二阀体111的位置P2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即打开方向,是从向朝下的方向。第一阀体102的从堵塞位置Pl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方向与第二阀体111的从堵塞位置P2朝向打开位置的移动方向相互形成为反方向。
[0048]第二螺旋弹簧112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二施力部件的一例。第二螺旋弹簧112在内侧收纳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一端部与凸缘部35抵接,且另一端部与第二阀体111抵接。第二螺旋弹簧112将第二阀体111沿着上下方向从下朝上对堵塞位置P2施力。S卩,第二螺旋弹簧112对第二阀体111从打开位置朝向堵塞位置P2施力。关于第二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049]第二螺旋弹簧112在安装部30安装于基部主体21之前,安装于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安装部30在安装部用第一筒部31收纳在第二螺旋弹簧112内的状态下安装于基部主体21。
[0050]在基部20的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周壁部24的凸缘部26与燃料罐7的上壁部7a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20。密封部件120被夹持在凸缘部26与上壁部7a之间。密封部件120沿着形成于上壁部7a的贯通孔7c的边缘而被设置。贯通孔7c与基部20之间被密封部件120气密且液密地密封。
[0051]在凸缘部26的一部分和密封部件120的一部分形成有贯通孔26a、121。在燃料罐7的上壁部7a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V延伸的焊接螺栓122。焊接螺栓122通过贯通孔26a、121而与螺母123螺合。焊接螺栓122形成有多个。在凸缘部26与密封部件120与焊接螺栓122对应地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6a、121。基部20利用焊接螺栓122和螺母123而被固定于燃料罐7。
[0052]当通气装置10固定于燃料罐7时,轴线Xl?X4与上下方向V平行。
[0053]滤芯单元40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分离机构的一例。滤芯单元40具备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第一下端支承板43、第二下端支承板44、上端支承板45、内筒46、以及外筒47。
[0054]作为一例,第一滤芯41形成为圆筒状,且是沿着第一滤芯41的轴线的周向延伸一周并连结而得到的形状。第一滤芯41在空气A与雾状的燃料F的混合物M通过时使空气A通过,并且具有对雾状的燃料F进行分离的功能。分离后的雾状的燃料F相互粘在一起而形成油滴,掉落到通过第一滤芯41的外侧。此外,雾状的燃料F不是气体而是液体,是小颗粒的燃料F的集合体。空气A是本发明中所说的气体的一例。燃料F是本发明中所说的液体的一例。
[0055]作为一例,第二滤芯42形成为圆筒状,且是沿着第二滤芯42的轴线的周向延伸一周并连结而得到的形状。第二滤芯42在内侧收纳第一滤芯41。
[0056]第二滤芯42具有使空气A通过的性质和防油性。因此,当混合物M通过时,第二滤芯42仅使空气A通过,利用表面隔开燃料F,分离出燃料F并使其掉落。并且,第二滤芯42具有收集空气A所包含中的粉尘等固体异物的功能。当包含异物的空气A通过第二滤芯42时,仅空气A通过第二滤芯42,固体异物被收集在第二滤芯42的内部。
[0057]第一下端支承板43支承第一滤芯41的下端,并且被固定于下端。在第一下端支承板43形成有贯通孔43a。在从上朝下观察时,贯通孔43a的边缘是以第一滤芯41的轴线X5为中心的圆。轴线X5是直线,并且通过第一滤芯41的中心。
[0058]第二下端支承板44支承第二滤芯42的下端,并且被固定于下端。在第二下端支承板44形成有贯通孔44a。在从上朝下观察时,贯通孔44a的边缘是以第二滤芯42的轴线X6为中心的圆。轴线X6是直线,并且通过第二滤芯42的中心。第一下端支承板43被收纳在贯通孔44a的内侧。
[0059]第一滤芯41与第二滤芯42的高度相同。此外,此处所说的高度是指沿着轴线X5、X6的长度。上端支承板45固定于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的上端,并支承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的上端。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以轴线X5、X6相互重合的方式、即位于相同直线上的方式固定于上端支承板45。在上端支承板45形成有贯通孔45a。贯通孔45a配置在第一滤芯41的内侧。在从下向上观察时,贯通孔45a的边缘是以轴线X5为中心的圆。上端支承板45的贯通孔45a的形状和第一下端支承板43的贯通孔43a的形状相同,并且贯通孔45a的边缘的整个区域和贯通孔43a的边缘的整个区域在轴线X5的延伸方向重合。
[0060]内筒46收纳在第一滤芯41的内侧,并支承第一滤芯41的内侧。内筒46的高度与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的高度相同。内筒46的上端被固定支承于上端支承板45。内筒46的下端被固定支承于第一下端支承板。如图2所示,在内筒46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6a。
[0061]外筒47在内侧收纳第二滤芯42。外筒47支承第二滤芯42的外侧。外筒47的高度与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的高度相同。外筒47的上端被固定支承于上端支承板45。外筒47的下端被固定支承于第二下端支承板44。如图2所示,在外筒47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7a。
[0062]滤芯单元40形成为一个单元,即构成为一个部件,以便在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共同使用上端支承板45。
[0063]在第一下端支承板43、第二下端支承板44的外边缘与内边缘设置有立壁部43b、44b。立壁部43b、44b沿着上下方向V立起。立壁部43b、44b抑制混合物M通过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时的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的变形。同样地,在上端支承板45的外边缘与内边缘形成有立壁部45b。并且,为了控制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的变形,在上端支承板45且是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之间形成有立壁部45c、45d。
[0064]在第一滤芯41和第二滤芯42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空间S6。空间S6沿着轴线X5的周向延伸,环绕一周并连结。在混合物M通过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时,即使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进行移动、变形,也利用立壁部43b、44b、45c、45d来限制该移动、变形。因此,利用立壁部43b、44b、45c、45d来确保空间S6的大小。
[0065]在第一下端支承板43的外边缘与第二下端支承板44的内边缘之间形成有间隙O I。间隙〇I沿着轴线X5、X6的周向延伸一周而连结。空间S6与间隙〇I相互连通。滤芯单元40在将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收纳在贯通孔43a、45a内的状态下配置在基部20之上。当滤芯单元40安装于基部20时,轴线X5、X6与轴线Xl?X4重合。
[0066]此处,对滤芯单元40的尺寸与基部20的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滤芯单元40安装于基部20的状态下,第二下端支承板44的外边缘与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上壁部25的外边缘沿上下方向V重合、或者大致重合。并且,形成在第一下端支承板43、第二下端支承板44之间的间隙〇I与形成于上壁部25的贯通孔25b配置于沿上下方向V对置的位置。当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收纳在贯通孔43a、43a内时,开口 27a在与轴线X2正交的方向与内筒46对置。
[0067]在滤芯单元40与基部2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30、131。密封部件130设置在第一下端支承板43与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上壁部25之间。密封部件130与第一下端支承板43和上壁部25接触。密封部件30形成为在内侧收纳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的环状,且是环绕一周而连结的形状。
[0068]密封部件131设置在第二下端支承板44与上壁部25之间。密封部件131与第二下端支承板44和上壁部25接触。密封部件131形成为环状,并在内侧收纳有贯通孔25b和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从空间S6到贯通孔25b之间的空间被密封部件130、131气密且液密地密封。
[0069]上盖部件60具备周壁部61和上壁部62,且是下端开口的圆筒状形状。周壁部61沿着上盖部件60的轴线X7的周向延伸,并且环绕一周而连结。上壁部62形成在周壁部61的上端。上壁部62形成有贯通孔63。上盖部件60在将基部用第二筒部23收纳在贯通孔63内的状态下安装并固定于基部20。上盖部件60在内侧具有用于收纳滤芯单元40和基部20的大小。
[0070]如图3所示,在上盖部件60安装并固定于基部20的状态下,在周壁部61与外筒47之间形成有间隙〇2。间隙〇2沿着基部20的周向延伸,环绕一周而连结。周壁部61的下端延伸到比滤芯单元40的下端靠近下侧的位置。在周壁部61与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周壁部24之间形成有间隙〇3。间隙〇3沿着基部20的周向延伸,环绕一周而连结。间隙〇2与间隙〇3相互连通。
[0071]在上盖部件60与滤芯单元4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32。密封部件132设置在滤芯单元40的上端支承板45与上盖部件60的上壁部62之间。密封部件132与上端支承板45和上壁部62接触。密封部件132形成为在内侧收纳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的环状,且是环绕一周而连结的形状。
[0072]上盖部件60利用固定机构80而固定于基部20。固定机构80具备一对垫圈81、82、螺母83、以及盖形螺母84。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延伸到比上盖部件60的上壁部62靠近上方的位置。
[0073]在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中延伸到比上盖部件60靠近上方的部分形成为朝向轴线X2侧比其下侧部分细一级的细径部86。在细径部86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85。
[0074]在将上盖部件60安装于基部20时,当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通过贯通孔63内时,贯通孔63的边缘与细径部86和与细径部86之下的部分的边界的台阶部87接触。台阶部87沿着轴线X2的周向形成在整个区域。
[0075]在细径部86依次安装有垫圈81、螺母83、垫圈82、以及盖形螺母84。垫圈81从上方与上盖部件60的上壁部62接触。螺母83与盖形螺母84与外螺纹部85螺合,由此上盖部件60以从上方被按压于基部20的台阶部87的状态固定于基部20。
[0076]当第一阀体102位于打开位置、且第二阀体111位于堵塞位置P2时,形成通过第一滤芯而使燃料罐7与燃料罐7的外侧连通的第一通路141。S卩,第一阀100能够闭塞第一通路141,并且能够解除该闭塞状态。
[0077]第一通路141是如下通路:从内侧朝向外侧通过第一滤芯41,通过空间S6,从内侧朝向外侧通过第二滤芯42,通过间隙〇2、间隙〇3,到达通气装置10的外侧。第一通路141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开口部连通通路的一例。
[0078]当第一阀体102位于堵塞位置P1、且第二阀体111位于打开位置时,形成不通过第一滤芯41而使燃料罐7内与燃料罐7外连通的第二通路142。第二通路142具备贯通孔25b、间隙〇1、空间S6、第二滤芯42、以及间隙〇2、间隙〇3。换而言之,第二阀110能够闭塞第二通路142,并且能够解除该闭塞状态。第二通路142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积存部用通路的一例。
[0079]接着,对第一螺旋弹簧101、第二螺旋弹簧112的作用力进行说明。在燃料罐7内收纳有燃料F。燃料F气化,由此燃料罐7内的压力增高。并且,燃料罐7内的燃料减少,由此燃料罐7内的压力降低。
[0080]如图3所示,在第一阀体102处于堵塞位置Pl而气密且液密地覆盖安装部用第二筒部32的上端开口 32a,并且第二阀体111处于堵塞位置P2而气密且液密地覆盖基部主体用第一筒部22的上壁部的贯通孔25b的状态下,燃料罐7的贯通孔7c被基部20和密封部件120液密且气密地覆盖。
[0081]因此,燃料罐7的内侧的压力作用于基部20的内侦彳。更具体地说,燃料罐7内的压力因作用于空间S1、S3、S4而作用于第一阀体102、第二阀体111。由于第一阀体102、第二阀体111设置为能够移动,因此根据燃料罐7的内侧的压力而相应地移动。
[0082]另外,通气装置10的外部压力也作用于第一阀体102、11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气装置10在外侧即大气中露出,因此通气装置10的外部压力为大气压。
[0083]当在第一通路141中夹着第一阀体102且靠收纳部侧的压力值比外侧部的压力值大第一规定值以上时,在第一阀100中使用的第一螺旋弹簧101具有允许从堵塞位置Pl向打开方向位移的作用力。在第一通路141中夹着第一阀体102且靠收纳部侧的压力与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相同。空气通过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因此,在第一通路141中夹着第一阀体102且靠外部侧的压力与通气装置10的外侧压力即大气压相同。
[0084]在本实施方式中,S卩,当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比外部的压力值大第一规定值以上时,第一螺旋弹簧101缩短。也考虑到第一阀体102的重量而设定第一螺旋弹簧101的作用力。
[0085]第一规定值设定为,使燃料罐7内的压力不超过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的最佳范围的上限值。大气压大致恒定。第一规定值基于使用气体装置10的位置的大气压和上述上限值而被设定。此外,使用通气装置10的位置的大气压例如能够通过观测等而得到。
[0086]在第二阀110中使用的第二螺旋弹簧112的作用力设定为,当在第二通路142内夹着第二阀体111且靠外部侧的压力值比收纳部侧的压力值大第二规定值以上时,第二阀体111从堵塞位置P2朝向打开方向位移。
[0087]在第二通路142中夹着第二阀体111且靠收纳部侧的压力与燃料罐7内的压力相同。在第二通路142中接着第二阀体111且靠外部侧的压力与通气装置10的外侧压力即大气压相同。
[0088]在本实施方式中,S卩,当大气压比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大第二规定值以上时,第二螺旋弹簧112缩短。也考虑到第二阀体111的重量而设定第二螺旋弹簧112的作用力。另外外,即,当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比大气压小第二规定值以上时,第二螺旋弹簧112缩短。
[0089]第二规定值是对燃料罐7预先设定的值,例如,设定为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不低于最佳范围的下限值。
[0090]通过以上述方式设定第一螺旋弹簧101、111的作用力,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被保持在从大气压减去了第二规定值的值以上、且向大气压加上了第一规定值的值以下的范围。进而,如上所述,该范围对于燃料罐7来说是最佳值的范围。
[0091]接着,对通气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以与图3相同的方式剖开通气装置10并示出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比大气压大第一规定值以上,因而第一阀体102从堵塞位置Pl朝向打开方向位移后的状态下的通气装置10。如图4所示,并且如上所述,燃料罐7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大第一规定值以上,由此第一阀体102被按压且第一螺旋弹簧101缩短,因此第一阀体102从堵塞位置Pl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此时,第二阀体111位于堵塞位置P2。由此,打开连通燃料罐7内与燃料罐7的外侧的第一通路141。
[0092]当第一阀体102离开堵塞位置Pl时,即位移到打开位置时,包括燃料罐7内的空气与雾状的燃料F的混合物M从基部主体用第二筒部23的上端的开口 27a向空间S5内排出。混合物M从内侧朝向外侧通过第一滤芯41。第一滤芯41具有从混合物M分离出雾状的燃料F并使其成为液滴的功能。在混合物M通过第一滤芯41的过程中,雾状的燃料F被分离。被分离的燃料F相互粘在一起而形成液滴。进而,掉落到空间S6内。由于第二阀体111位于堵塞位置P2,因此从空间S6到第二阀体111的范围成为积存分离后的燃料F的燃料积存部143。
[0093]由于利用第一滤芯41来分离燃料F,因此通过第一滤芯41后的混合物M几乎成为空气A,但也存在残留少量雾状的燃料F的情况。通过第一滤芯41后的混合物M到达第二滤芯42。
[0094]第二滤芯42具有防油性。因此,意欲通过第二滤芯42的混合物M利用第二滤芯42的表面隔开残留的燃料F而被分离。分离后的燃料F掉落到空间S6内。
[0095]在混合物M的流动过程中,第二滤芯42配置在比第一滤芯41靠下游的位置。
[0096]基于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的上述作用,通过第二滤芯42后仅剩下空气A。空气A通过间隙〇2、间隙〇3,并流向通气装置10的外侧。
[0097]安装部30的内侧是供燃料罐7内的混合物M导入的、第一通路141的入口部150。入口部150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开口部的一例而发挥功能。间隙〇3是第一通路141的出口部151。出口部151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二开口部的一例而发挥功能。
[0098]接着,对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比大气压小、且其差达到第二规定值以上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比大气压小、且其差达到第二规定值以上的状态下的通气装置10的剖视图。图5示出以与图3相同的方式剖开通气装置10的状态。
[0099]如图5所示,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比大气压小第二规定值以上,由此第二阀110的第二阀体111离开堵塞位置P2,因此打开第二通路142。此时,第一阀体102位于堵塞位置Pl0
[0100]如上所述,在第二通路142打开的状态下,由于燃料罐7内的压力值比大气压的压力值小,因此通气装置10的外侧的空气A通过第二通路142而被导入燃料罐7内。首先,空气A通过第二滤芯42。第二滤芯42具有收集空气A中的粉尘的功能。因此,通过使空气A通过第二滤芯42来收集空气A中的粉尘。通过第二滤芯42后的空气A通过空间S6和贯通孔25b而被引导到燃料罐7内。在燃料F积存于燃料积存部142的情况下,燃料F也与空气A—起返回燃料罐7内。
[0101]在以此方式构成的通气装置10中,由于与空气A—起从燃料罐7排出的雾状的燃料F被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分离,因此不会流到通气装置10的外部。因此,在通气装置10的外侧且是通气装置10的附近不会被燃料F污染。
[0102]另外,为了分离燃料F,使用功能不同的两种滤芯。具体地说,使用所谓的凝聚过滤器型的第一滤芯41和所谓的分离器型的第二滤芯42,上述第一滤芯41在空气A与燃料F的混合物M通过的过程中分离燃料F,并且具有使其成为大颗粒的液滴而掉落的功能,上述第二滤芯42具有防油性,具有利用表面分离燃料的功能。由此,能够高性能地分离燃料F。
[0103]另外,在第一通路141中比第一滤芯41靠近混合物M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的位置配置有第二滤芯42。由此,由于能够利用第一滤芯41分离大部分的燃料F,利用第二滤芯42分离剩余的一部分燃料F,因此,能够抑制空气因第二滤芯42的防油作用而不易流动的情况,由此能够使空气A顺畅地流动。
[0104]另外,通过沿着混合物M的流动方向,在第一滤芯41的下游配置具有防油性的第二滤芯42,由此第二滤芯42具有通过隔开燃料F来防止燃料F流向下游的功能,因此能够将燃料F关在第一滤芯41与第二滤芯42之间。
[0105]另外,由于滤芯单元40采用在第二滤芯42内收纳第一滤芯41的结构,因此能够将滤芯单元40作为一个单元即作为一个装置进行处理。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滤芯单元40的更换作业。
[0106]另外,能够利用第一阀100、第二阀110来抑制燃料罐7内的燃料意外漏出到外部的情况。
[0107]另外,由于第一阀100、第二阀110是使用第一施力部件、第二施力部件的一例亦即螺旋弹簧并利用夹着第一阀体101、第二阀体112而靠两侧的压力差对第一通路141、第二通路142进行开闭的结构。因此能够简化第一阀100、第二阀110的结构。
[0108]另外,由于第二滤芯42具有收集从外部导入的空气A所包含的粉尘的功能,因此能够将第一通路141的一部分作为第二通路142而进行利用。因此能够使通气装置10紧凑。
[0109]另外,第二通路142通过燃料积存部143,由此能够利用第二通路142而使分离后的燃料F返回燃料罐7内。因此,能够使通气装置10紧凑。
[011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滤芯41和第二滤芯42形成为环绕一周而连结的形状。关于该形状,从上方观察时的形状不仅仅限定为圆形或者大致圆形。例如,第一滤芯、第二滤芯也可以形成为板状部件折叠成百褶状的部件的两端相互连结。或者,从上方观察时的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三角形。如此,将环绕一周而连结的形状设为筒形状。如上所述,筒形状并不仅限定为圆筒。
[01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空气A作为气体的一例,使用燃料F作为液体的一例。液体也可以是燃料F以外的液体。在该情况下,第一滤芯41、第二滤芯42具有分离该液体的功能。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隔开液体的性质是指在液体为油的情况下防油的性质,在液体为水的情况下防水的性质。
[0112]本发明中所说的向外部开口表示相对于通气装置向外部开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螺旋弹簧101作为第一施力部件的一例。也可以使用例如其他种类的弹簧等弹性部件来构成第一施力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二螺旋弹簧112作为第二施力部件。也可以利用例如其他种类的弹簧等弹性部件来构成第二施力部件。
[0113]本实施方式也是以下所述的附加说明I至附加说明5所记载的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0114][附加说明I]
[0115]一种通气装置,该通气装置设置于用于收纳液体的收纳部,
[0116]上述通气装置具备:
[0117]第一通路,该第一通路与上述收纳部内连通,且将上述收纳部内的气体引导向外部;
[0118]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设置于上述第一通路,且从上述气体和上述液体的混合物分离出上述液体;以及
[0119]第二通路,该第二通路使利用上述分离机构进行分离后的上述液体返回上述收纳部。
[0120]通气装置10是此处所说的通气装置的一例。燃料罐7是此处所说的收纳部的一例。第一通路141是此处所说的第一通路的一例。第二通路142是此处所说的第二通路的一例。燃料F是此处所说的液体的一例。空气A是此处所说的气体的一例。混合物M是此处所说的混合物的一例。
[0121][附加说明2]
[0122]根据附加说明I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0123]上述分离机构具备:
[0124]第一滤芯,该第一滤芯设置在上述第一通路内,当上述混合物从上述收纳部流向外部时,在上述混合物通过的过程中对上述液体进行分离,使上述液体沿着上述第一通路掉落到外部侧,并且使上述气体通过;以及
[0125]第二滤芯,该第二滤芯在上述第一通路内设置在沿着上述第一通路比上述第一滤芯靠近外部侧的位置,并且具有隔开上述液体的性质,在上述混合物从上述收纳部流向外部时,对上述混合物中的上述液体进行分离,使该液体掉落到上述第一滤芯侧,并且使上述气体通过,
[0126]在上述第一滤芯与上述第二滤芯之间设置有用于积存分离后的上述液体的积存部,
[0127]上述第二通路连通上述积存部与上述收纳部。
[0128]第一滤芯41是此处所说的第一滤芯的一例。第二滤芯42是此处所说的第二滤芯的一例。积存部143是此处所说的积存部的一例。
[0129][附加说明3]
[0130]根据附加说明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0131 ] 上述第一滤芯被收纳在上述第二滤芯的内侧。
[0132][附加说明4]
[0133]根据附加说明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0134]上述通气装置具备:
[0135]第一阀,该第一阀在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设置在沿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比上述分离机构靠近上述第一开口部侧的位置,能够闭塞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并且能够解除该闭塞;以及
[0136]第二阀,该第二阀设置于上述积存部用通路,能够闭塞上述积存部用通路,并且能够解除该闭塞。
[0137]第一阀100是此处所说的第一阀的一例。第二阀110是此处所说的第二阀的一例。
[0138][附加说明5]
[0139]根据附加说明4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0140]上述第一阀具备:
[0141]第一阀体,该第一阀体配置在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且能够在堵塞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的位置和打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以及
[0142]第一施力部件,该第一施力部件从上述打开位置侧对上述第一阀体施力,以使该第一阀体位于上述堵塞位置,并且当在上述第一通路内沿着上述第一通路夹着上述第一阀体且靠上述收纳部侧的压力值比外部侧的压力值大第一规定值以上时,上述第一施力部件允许上述第一阀体从上述堵塞位置朝向上述打开位置进行位移;
[0143]上述第二阀具备:
[0144]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配置在上述积存部用通路内,且能够在堵塞上述积存部用通路的位置和打开上述积存部用通路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以及
[0145]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从上述打开位置侧对上述第二阀体施力,以使该第二阀体位于上述堵塞位置,当在上述第二通路内沿着上述第二通路夹着上述第二阀体且靠上述外部侧的压力值比上述收纳部侧的压力值大第二规定值以上时,上述第二施力部件允许上述第二阀体从上述堵塞位置朝向上述打开位置进行位移,
[0146]上述第一阀体的上述堵塞位置位于沿着上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比上述打开位置靠近上述第一开口部侧的位置,
[0147]上述第二阀体的上述堵塞位置位于沿着上述积存部用通路比上述打开位置靠近上述积存部侧的位置。
[0148]第一阀体102是此处所说的第一阀体的一例。第一螺旋弹簧101是此处所说的第一施力部件的一例。第二阀体111是此处所说的第二阀体的一例。第二螺旋弹簧112是此处所说的第二施力部件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螺旋弹簧101作为第一施力部件的一例。也可以利用例如其他种类的弹簧等弹性部件构成第一施力部件。使用第二螺旋弹簧112作为第二施力部件的一例。也可以使用例如其他种类的弹簧等弹性部件构第二施力部件。
[0149]本发明并不完全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使其具体化。并且,也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全部结构要素删除几个结构要素。
【权利要求】
1.一种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装置具备: 第一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向外部开口 ; 第二开口部,该第二开口部向外部开口 ; 开口部连通通路,该开口部连通通路连通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设置在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且从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出所述液体, 所述分离机构具备: 第一滤芯,该第一滤芯设置在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当所述混合物从所述第一开口部流向所述第二开口部时,在所述混合物通过的过程中对所述液体进行分离,使所述液体沿着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掉落到所述第二开口部侧,并且使所述气体通过;以及第二滤芯,该第二滤芯在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设置在沿着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滤芯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侧的位置,并且具有隔开所述液体的性质,当所述混合物从所述第一开口部流向所述第二开口部时,所述第二滤芯对所述混合物中的液体进行分离,使该液体沿着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掉落到所述第一开口部侧,并且使所述气体通过,在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第二滤芯之间设置有用于积存所述液体的积存部, 所述通气装置设置有连通所述积存部与所述外部的积存部用通路, 所述通气装置具有: 第一阀,该第一阀在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设置在沿着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比所述分离机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位置,能够闭塞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并且能够解除该闭塞;以及 第二阀,该第二阀设置于所述积存部用通路,能够闭塞所述积存部用通路,并且能够解除该闭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具备: 第一阀体,该第一阀体配置在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内,且能够在堵塞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的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以及 第一施力部件,该第一施力部件从所述打开位置侧对所述第一阀体施力,以使该第一阀体位于上述堵塞位置, 所述第二阀具备: 第二阀体,该第二阀体配置在所述积存部用通路内,且能够在堵塞所述积存部用通路的位置和打开所述积存部用通路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以及 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从所述打开位置侧对所述第二阀体施力,以使该第二阀体位于所述堵塞位置, 所述第一阀体的所述堵塞位置位于沿着所述开口部连通通路比所述打开位置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阀体的所述堵塞位置位于沿着所述积存部用通路比所述打开位置靠近所述积存部侧的位置。
【文档编号】F16K17/196GK104279359SQ201410393728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重丸大地 申请人: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