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856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包括圆锥轴承本体和设置在圆锥轴承本体上的轴承工作面,在所述轴承工作面的中部设置环状浅腔,在环状浅腔的中部设置至少两个供气孔,且所述供气孔的轴线与轴承工作面垂直。本发明充分利用节流孔间轴承工作面积以及复合节流效应全面提高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工作性能,包括承载能力和刚度。
【专利说明】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尤其涉及一种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工程中使用的静压气体圆锥轴承,仅仅利用外节流静压气浮或表面节流来承受载荷并提供刚度,在实际应用当中常常遇到承载能力低、刚度小、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这些种类的静压气体圆锥轴承没有充分利用复合节流效应,从而不能提供大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并且抗干扰能力差、回转精度难于提高;中国专利(CN1651786A)复合节流圆锥轴承公开了一种利用表面沟槽的复合节流轴承,各节流孔相对独立,无法充分利用节流孔间的轴承工作表面提供承载能力;中国专利(CN1651783A)双特征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公开了一种沟槽与浅腔联合作用的复合节流轴承形式,同样,各节流孔相对独立,无法充分利用节流孔间的轴承工作表面提供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刚度、高承载能力的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圆锥轴承本体和设置在圆锥轴承本体上的轴承工作面,在所述轴承工作面的中部设置环状浅腔,在环状浅腔的中部设置至少两个供气孔,且所述供气孔的轴线与轴承工作面垂直。
[0005]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0006]1.还包括节流部分,节流部分是在供气孔的出口处安装节流器或在环状浅腔与供气孔之间设置节流孔。
[0007]2.环状浅腔宽度是轴承工作面的宽度的30% -70%,环状浅腔的深度为1-50微米。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节流孔间轴承工作面积以及复合节流效应全面提高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工作性能,且本发明增加了环状浅腔,形成‘环带复合节流机理’结构,提高承载能力和刚度。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检测,易于质量控制,工艺质量稳定,与传统气体轴承相比,气膜对定位面加工误差的均化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带节流器的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2是带节流孔的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实施案例一:结合图1,本发明包括圆锥轴承本体和设置在圆锥轴承本体上的轴承工作面1,在所述轴承工作面I的中部设置环状浅腔2,在环状浅腔2的中部设置至少两个供气孔3,且所述供气孔3的轴线与轴承工作面I垂直。
[0013]实施案例二:基于实施案例一,结合图1和图2,本发明还包括节流部分,节流部分是在供气孔3的出口处安装节流器4或在环状浅腔2与供气孔3之间设置节流孔8。如图1所示:在每个供气孔3出口安装有节流器4,压力空气经供气孔3和节流器4进入轴承;如图2所示:环状浅腔2中部加工有节流孔8,节流孔8与相应供气孔3相通,也即在环状浅腔2与供气孔3之间设置节流孔8,则压力空气经供气孔3和节流孔8进入轴承。
[0014]本发明所述的节流器4可以是多种原理的节流器,如小孔节流器,缝隙节流器,环缝节流器以及多孔质节流器等。
[0015]本发明所述的轴承工作面I为静止工作面,配以相应外圆锥面,即可构成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副。
[0016]本发明所述的环状浅腔2宽度是轴承工作面I的宽度的30% -70%,环状浅腔2的深度为1-50微米,图1和图2中的L2为环状浅腔2的宽度;L i为轴承工作面I的宽度,H为环状浅腔2的深度,也即环状浅腔2的宽度L2是轴承工作面I的宽度L 30% -70%,环状浅腔2的深度H为1-50微米。
【权利要求】
1.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包括圆锥轴承本体和设置在圆锥轴承本体上的轴承工作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工作面的中部设置环状浅腔,在环状浅腔的中部设置至少两个供气孔,且所述供气孔的轴线与轴承工作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部分,节流部分是在供气孔的出口处安装节流器或在环状浅腔与供气孔之间设置节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带复合节流静压气体圆锥轴承,其特征在于:环状浅腔宽度是轴承工作面的宽度的30% -70%,环状浅腔的深度为1-50微米。
【文档编号】F16C32/06GK104500567SQ201410734880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4日
【发明者】姚绍明, 王立权, 马洪文 申请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