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283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阻尼器,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粘滞阻尼器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摩擦阻尼器磨损严重的问题。振源作用于活塞杆使得活塞杆向下运动,下腔室的油液压力增大,迫使自适应顶杆向上运动,下腔室中的部分油液进入中间腔室中使得中间腔室中的油液压力增大,从而使得摩擦板与活塞缸之间产生摩擦力,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调节阀改变腔室中的油液压力,从而增大摩擦板与活塞缸间的摩擦力。新型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活塞缸和外筒体之间具有缝隙,使得油液在流经过程中散去一部分热量,从而保证新型阻尼器良好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利用摩擦阻尼和粘滞阻尼减小振动,避免了摩擦阻尼力造成的摩擦板的过度磨损。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液体粘滞阻尼力和摩擦阻 尼力共同作用来减小振动的新型阻尼器。 -种新型阻尼器

【背景技术】
[0002] 振动广泛存在多个领域中,多数情况下振动现象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比如,在 机械加工中振动使得加工出的零件精度降低;在地震或大风情况中大的振动使得建筑物遭 到破坏;重型器械振动会带来噪声,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等。振动已经成为制约多个 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情况下振动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来 减小振动至关重要。
[0003] 粘滞阻尼器作为一种减振装置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汽车中应用最为广泛。粘滞 阻尼器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油液温度变化时,液体粘度也会改变,使得粘滞阻尼力下降并 使其可控性下降,致使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明显下降;而摩擦阻尼器对油液温度的影响相对 较小,工作稳定可靠,但是磨损比较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阻尼器,用于解决现有粘滞阻尼器受温度影 响比较大、摩擦阻尼器磨损严重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阻尼器,包括外筒体、 活塞缸、上盖板、下盖板和活塞杆,坚向放置的所述外筒体和活塞缸均为圆筒形的金属件, 所述活塞缸空套在外筒体的内部并与外筒体共轴线设置,一圆形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固 定在外筒体的上下两端,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与活塞缸围成一圆柱形的空腔;一活塞杆穿 过上盖板后伸入到活塞缸的内腔中,在所述活塞杆的下部固定有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圆形挡 板,两挡板将活塞缸分成上、中、下三个腔室,在三个所述腔室中均填充有油液,其特征是,
[0006] 在两所述挡板之间设有一圆筒形的支撑套筒,在所述支撑套筒的上下两端与两挡 板之间分别设有一圆形的橡胶片,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外部设有两半圆形的摩擦板,两所述 摩擦板的外圆柱面与活塞缸的内壁接触配合;在两所述挡板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一锥形 孔,在两所述挡板的另一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圆形小孔,每一所述挡板上的小孔与锥形孔相 连通;一自适应顶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伸入到两挡板的锥形孔中,并在所述自适应顶杆的上 下两端与两挡板之间分别设有一圆环形的密封橡胶,所述自适应顶杆为两端是锥形的金属 杆且所述自适应顶杆可在两挡板之间上下移动。
[0007]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塞缸上下两端的缸壁上分别设有一通孔,在上部的通孔中安 装有一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为圆柱形的金属件,在所述调节阀的中线上设有两端大小不同 的通孔,在所述通孔中螺纹连接一圆柱形的阀芯。
[0008] 进一步地,在位于两挡板与活塞缸围成的腔室外部的活塞杆上分别螺纹连接一螺 栓,两所述螺栓分别与两挡板接触配合。
[0009]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上涂有耐磨层。
[0010]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通过螺栓与外筒体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通过螺栓与活塞缸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振源作用于活塞杆使得活塞杆向下运动,下腔室的油 液压力增大,迫使自适应顶杆向上运动,下腔室中的部分油液进入中间腔室中使得中间腔 室中的油液压力增大,从而使得摩擦板与活塞缸之间产生摩擦力,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调节 阀改变腔室中的油液压力,从而增大摩擦板与活塞缸间的摩擦力;通过调整调节阀也可以 达到调节流经活塞缸上端通孔处的阻尼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减小振动。新型阻尼器在工作 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活塞缸和外筒体之间具有缝隙,使得油液在流经过程中散去一部分热 量,从而保证新型阻尼器良好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利用摩擦阻尼力和粘滞阻尼减小振 动,避免了摩擦阻尼力造成的摩擦板的过度磨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4]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0015] 图3为挡板的三维示意图;
[0016] 图4为挡板的剖视图;
[0017] 图5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18] 图6为橡胶片的三维图;
[0019] 图7为摩擦板的示意图;
[0020] 图8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中:1上盖板,2调节阀,21阀芯,22通孔,3活塞杆,4螺母,5挡板,5'挡板,51 小孔,52活塞杆孔,53锥形孔,6自适应顶杆,7橡胶片,8密封橡胶,9活塞缸,10外筒体,11 下盖板,12摩擦板,13支撑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盖板1、调节阀2、活塞杆3、螺母4、挡板、自 适应顶杆6、橡胶片7、密封橡胶8、活塞缸9、外筒体10、下盖板11、摩擦板12和支撑套筒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0023] 如图1所示,活塞缸9和外筒体10均为坚向放置的圆筒形的金属件,且活塞缸的 外径尺寸小于外筒体的内径尺寸,活塞缸空套在外筒体的内部。在活塞缸上下两端的缸壁 上分别设有一通孔,在活塞缸的内壁涂有耐磨材料。活塞缸和外筒体的轴向尺寸相同,在活 塞缸和外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上盖板1,上盖板1为圆形的金属件,在上盖板的中心设有 一圆孔。在活塞缸和外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一下盖板11,下盖板也为圆形的金属件,上、下 盖板的径向尺寸相同且大于外筒体的径向尺寸,上、下盖板与外筒体围成一个圆柱形的密 闭空间。一圆柱形的活塞杆3滑动套置在上盖板的圆孔中,活塞杆的下端伸入到活塞缸的 内腔中。在活塞杆的下端套置有上下设置的两个挡板5(5'),如图3、图4所示,挡板为圆 形的金属板,在挡板的中心设有活塞杆孔52,该活塞杆孔的孔径与活塞杆外径相同,活塞杆 可在活塞杆孔中滑动。在挡板的一端面上设有小孔51,在挡板的另一端面与小孔相对设置 的位置设有一锥形孔53。两挡板上下设置,且两挡板上的锥形孔53相对设置。在两挡板上 侧和下侧的活塞杆上分别固定有螺母4,两螺母与活塞杆螺纹配合实现对两挡板的轴向限 位。在两挡板的中间设有一支撑套筒13,支撑套筒与活塞缸体共轴线布置。在支撑套筒的 两端与上下两挡板之间分别设有圆形的橡胶片7,支撑套筒用于将上下两挡板隔开防止两 挡板的相向运动,橡胶片与支撑套筒之间具有径向的摩擦力,可防止支撑套筒的径向滑移。 如图6所示,相应的,在橡胶片的中心设有容活塞杆的通孔。在支撑套筒外部设有两半圆形 的摩擦板12,如图7所示,两半圆形的摩擦板围成一个圆形,且两摩擦板的外圆弧面与活塞 缸的内壁接触配合。
[0024] 在两挡板之间还设有一自适应顶杆6,自适应顶杆中间部分为圆柱形、两端为锥 形,自适应顶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伸入到两挡板的锥形孔中,且工作状态下,自适应顶杆的一 端与锥形孔接触配合。自适应顶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下两橡胶片,因此在橡胶片的相应位 置设有容自适应顶杆穿过的圆孔。如图5所示,在自适应顶杆的上下两端与挡板之间分别 设有一圆环形的密封橡胶8,这样,橡胶片、摩擦板、支撑套筒、自适应顶杆和密封橡胶限制 在两挡板之间。活塞缸被上下两挡板分为上中下三个腔室,三个腔室内均充有油液,上下两 腔室通过活塞缸上下两端的通孔以及活塞缸与外筒之间的缝隙连通。
[0025] 安装时,将该新型阻尼器的下盖板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上端与振源连接。 当产生振动时,活塞杆受到轴向力的作用而向下移动,活塞缸下腔室中的油液受到压缩,压 力增大,油液经下部挡板上的小孔作用于自适应顶杆的下部,迫使自适应顶杆向上运动,使 得自适应顶杆下端处的通道打开,下腔室与中间腔室通过小孔和锥形孔实现连通。同时,自 适应顶杆上端顶住上部挡板中的密封橡胶,将自适应顶杆上端处的通道关闭,从而使得中 间腔室与上腔室相互隔断,中间腔室的油液压力增大并作用于摩擦板上,使得摩擦板受到 径向力的作用,从而增大摩擦板和活塞缸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同理,当活塞杆向上运动时, 上腔室的压力增大,自适应顶杆上端处的通道打开,下端处的通道关闭,上腔室和中间腔室 连通,中间腔室的油液压力增大,最终使得摩擦板和活塞缸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更好地 减小振动。活塞缸上下两端各设有一通孔,在上部通孔中安装一调节阀,当油液流经活塞缸 上端的通孔时会在通孔处产生阻尼力,油液粘度越大时,阻尼力就会越明显,增加了新型阻 尼器的减振效果。并可以通过调节活塞缸上端通孔处的调节阀,来调节流经通孔处的阻尼 力。具体为,如图8所示,调节阀为一圆柱形的金属件,调节阀固定在活塞缸上部的通孔中。 在调节阀的中心设有一通孔22,该通孔一端大一端小,在通孔中螺纹连接一圆柱形的阀芯 21,阀芯旋入通孔中的深度不同,阀芯与调节阀之间的缝隙大小不同,以实现改变流量的目 的。通过调节活塞缸上端通孔处的调节阀,还可以调节腔室中的油液压力,从而达到调节摩 擦板和活塞缸之间摩擦力的效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阻尼器,包括外筒体、活塞缸、上盖板、下盖板和活塞杆,坚向放置的所述外 筒体和活塞缸均为圆筒形的金属件,所述活塞缸空套在外筒体的内部并与外筒体共轴线设 置,一圆形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固定在外筒体的上下两端,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与活塞缸 围成一圆柱形的空腔;一活塞杆穿过上盖板后伸入到活塞缸的内腔中,在所述活塞杆的下 部固定有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圆形挡板,两挡板将活塞缸分成上、中、下三个腔室,在三个所 述腔室中均填充有油液,其特征是, 在两所述挡板之间设有一圆筒形的支撑套筒,在所述支撑套筒的上下两端与两挡板之 间分别设有一圆形的橡胶片,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外部设有两半圆形的摩擦板,两所述摩擦 板的外圆柱面与活塞缸的内壁接触配合;在两所述挡板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一锥形孔, 在两所述挡板的另一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圆形小孔,每一所述挡板上的小孔与锥形孔相连 通;一自适应顶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伸入到两挡板的锥形孔中,并在所述自适应顶杆的上下 两端与两挡板之间分别设有一圆环形的密封橡胶,所述自适应顶杆为两端是锥形的金属杆 且所述自适应顶杆可在两挡板之间上下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阻尼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活塞缸上下两端的缸壁 上分别设有一通孔,在上部的通孔中安装有一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为圆柱形的金属件,在所 述调节阀的中线上设有两端大小不同的通孔,在所述通孔中螺纹连接一圆柱形的阀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阻尼器,其特征是,在位于两挡板与活塞缸围成的 腔室外部的活塞杆上分别螺纹连接一螺栓,两所述螺栓分别与两挡板接触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阻尼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上涂有耐 磨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通过 螺栓与外筒体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通过 螺栓与活塞缸连接。
【文档编号】F16F9/19GK203892440SQ20142032985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张盟, 赵东, 孙连江, 刘海洋, 张浩波 申请人:济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