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密封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3105阅读:1178来源:国知局
硬密封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密封对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部件(1)及第二部件(2),第一部件(1)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锥形侧壁(11),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部为所述锥形侧壁(11)的大直径端;第二部件(2)的端部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对接时,第二部件的圆弧面置于第一部件的锥形侧壁内,通过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对压紧,使得圆弧面变形,由于圆弧面的变形量较大,进而达到与锥形侧壁相对贴合的效果,确保了硬密封的密封效果。
【专利说明】硬密封对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硬密封对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为了确保密封效果,空调系统上大量涉及到零件对接的硬密封结构。比如传 感器对接注氟嘴、连接管喇叭口对接等。
[0003]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硬密封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04] 第一部件01的端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锥形面,第二部件02的端部设置有向外凸 起的锥形面。在第一部件01与第二部件02对接时,第一部件01的端部与第二部件02的 端部相互压紧,第一部件01的端部的锥形面与第二部件02的端部的锥形面配合,完成面与 面的对接密封。
[0005] 但是,第一部件01与第二部件02压紧后,第一部件01的端部的锥形面与第二部 件02的端部的锥形面的变形量较小,仍存在局部未贴紧的情况,致使密封效果不高。
[0006] 因此,如何提高密封效果,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密封对接结构,以提高密封效果。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 -种硬密封对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
[0010] 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锥形侧壁,所述第一部件的端部为所述锥形侧壁的 大直径端;
[0011] 第二部件的端部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
[0012] 优选地,上述硬密封对接结构中,所述圆弧面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形侧壁的大直径 端的直径。
[0013] 优选地,上述硬密封对接结构中,所述圆弧面沿垂直于其轴向的投影轮廓覆盖所 述锥形侧壁沿其轴向的投影轮廓。
[0014] 优选地,上述硬密封对接结构中,所述圆弧面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形侧壁的大直径 端的直径且大于所述锥形侧壁的小直径端的直径。
[0015] 优选地,上述硬密封对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部件为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部件为注 氟嘴。
[0016] 优选地,上述硬密封对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均为连接管件。
[0017] 优选地,上述硬密封对接结构中,所述第二部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0018] 优选地,上述硬密封对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部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0019]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在第一部件与 第二部件对接时,第二部件的圆弧面置于第一部件的锥形侧壁内,通过将第一部件与第二 部件相对压紧,使得圆弧面变形,由于圆弧面的变形量较大,进而达到与锥形侧壁相对贴合 的效果,确保了硬密封的密封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硬密封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
[0023] 第一部件01,第二部件一02 ;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密封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其中,
[0026] 第一部件一 1,锥形侧壁一 11,第二部件一2,圆弧面一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密封对接结构,以提高密封效果。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密封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密封对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部件1及第 二部件2,第一部件1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锥形侧壁11,第一部件1的端部为锥形侧壁11 的大直径端;第二部件2的端部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21。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在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对接时,第 二部件2的圆弧面21置于第一部件1的锥形侧壁11内,通过将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 相对压紧,使得圆弧面21变形,由于圆弧面21的变形量较大,进而达到与锥形侧壁11相对 贴合的效果,确保了硬密封的密封效果。
[00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密封对接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硬密封对接结构相比, 有效降低了故障发生数量及故障率,请参考下表内容。
[0033] 表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硬密封对接结构的故障统计
[0034] 统计时间 统计天数故障次数故障率(ppm) 现有技术中 2012,1.1-2013,5.5 490 86 869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2013.5.6-2014.3.20 318 7 76
[0035] 通过上述故障统计数据可知,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硬密封对接结构,与现有 技术中的硬密封对接结构,有效降低了故障次数及故障率。
[0036] 进一步地,圆弧面21的直径大于锥形侧壁11的大直径端的直径。通过使圆弧面 21的直径大于锥形侧壁11的大直径端的直径,确保圆弧面21与锥形侧壁11配合接触后, 圆弧面21与锥形侧壁11的大直径端接触,再将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相对压紧,使得圆 弧面21变形并向锥形侧壁11的小直径端移动,进一步确保了圆弧面21与锥形侧壁11的 S封效果。
[0037] 更近一步地,圆弧面21沿垂直于其轴向的投影轮廓覆盖锥形侧壁11沿其轴向的 投影轮廓。即,圆弧面21与锥形侧壁11接触后,圆弧面21的边缘部分位于锥形侧壁11外 侦牝通过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相对压紧,使得位于锥形侧壁11外侧的圆弧面21的边缘 部分变形,与第一部件1的端面密封,进一步确保了密封效果。
[0038] 也可以使圆弧面21的直径小于锥形侧壁11的大直径端的直径并且大于锥形侧壁 11的小直径端的直径。即,仅需确保圆弧面21与锥形侧壁11接触即可,在此不做具体显示 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0039]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为压力传感器,第二部件2为注氟嘴。
[0040] 也可以使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均为连接管件,即空调中的对接硬密封连接管 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设备的连接管件的对接结构中,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0041] 优选地,第二部件2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或者,第一部件1的侧壁上设置有外 螺纹。通过力矩扳手与外螺纹配合拧紧,完成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相对靠近,进而达 到锥形侧壁11与圆弧面21的压紧密封。
[0042] 也可以采用外力沿第二部件2的轴向施加压紧力,同样可以达到锥形侧壁11与圆 弧面21的压紧密封。
[0043]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硬密封对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部件(1)及第二部件(2),其特征在于, 第一部件(1)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锥形侧壁(11),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部为所述锥 形侧壁(11)的大直径端; 第二部件(2)的端部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2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21)的直径大于所 述锥形侧壁(11)的大直径端的直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21)沿垂直于其轴 向的投影轮廓覆盖所述锥形侧壁(11)沿其轴向的投影轮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21)的直径小于所 述锥形侧壁(11)的大直径端的直径且大于所述锥形侧壁(11)的小直径端的直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为压力传感 器,所述第二部件(2)为注氟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与所述第二部 件(2)均为连接管件。
7.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2)的侧 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8.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硬密封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的侧 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文档编号】F16J15/02GK203906775SQ201420337382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甘立荣, 黄小伟, 眭敏, 陈生, 邢煊烨, 张建芬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