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838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设置于待修复的管道内,该内衬包括一与管道适配的衬板,该衬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管道内壁连接,第二表面上延伸出若干条形挡块,且所述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道修复内衬的衬板上设置挡块,使流体的底层流经该挡块的时候,流体方向发生改变,该方向的流体对沉积于该衬板上的杂质产生斜向的冲击力,使衬板上残留的杂质被迅速沿流体方向排出;有效防止了流体中杂质的沉积、改善了流体的卫生、避免了管道堵塞需要人工清理的过程、节省了人力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

【背景技术】
[0002]地下排水管道、排污管道、饮用水管道等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由于地基不牢固、管道腐蚀等原因,管道使用时间过久就会出现老化、腐蚀、裂缝和坍塌等损坏现象,给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
[0003]在现有技术中,管道修复通常是在待修复的管道内加入内衬管,然后在管道内壁与内衬之间注入灌浆料,从而达到管道修复的目的。然而修复好的管道在长时间流体经过后往往会沉积泥沙或者其他杂质,这些泥沙或杂质一方面影响水质的卫生,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管道堵塞,这便需要人工疏通,费时费力。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的管道修复内衬,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管道内容易沉积杂质,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设置于待修复的管道内,该内衬包括一与管道适配的衬板,所述衬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表面上延伸出若干条形挡块,且所述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衬板为软板。
[0008]优选地,所述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的夹角为45°。
[0009]优选地,所述条形挡块朝向所述管道水流入口端,且所述条形挡块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底面垂直。
[0010]优选地,所述条形挡块的底面的短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条形挡块朝向所述管道流体流入口端、且所述条形挡块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导流部。
[0011]优选地,所述条形挡块为阵列式排布,且每一列的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一致。
[0012]优选地,至少三列所述条形挡块形成一条形挡块组,且每个条形挡块组中每列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一致,相邻的条形挡块组的条形挡块对称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挡块的长度为7cm-9cm,相邻两组挡块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cm-6cm,每列挡块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cm-lcm,挡块组中沿管道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挡块之间的距离为lcm_2cm。
[00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道修复内衬的衬板上设置挡块,使流体的底层流经该挡块的时候,底层流体的局部流向发生改变,该方向的流体对沉积于该衬板上的杂质产生斜向的冲击力,使衬板上残留的杂质被迅速沿流体方向排出。有效防止了流体中杂质的沉积、改善了流体卫生、避免了管道堵塞需要人工清理的过程、节省了人力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设置于待修复的管道内,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内衬包括一与管道适配的衬板,所述衬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图中未标示出)及第二表面11,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管道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表面11上延伸出若干条形挡块10,且所述条形挡块10与所述第二表面11固定连接的底面(图中未标示出)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
[0022]具体的,该内衬用于维修管道的时候,将内衬铺设于待修复的管道内,并在待修复的管道内壁与该内衬之间注入灌浆料,通过灌浆料将该内衬与管道内壁连接,以修复被损坏的管道。被修复后的管道中,该内衬的衬板形成新的管道内壁,为了防止被修复的管道内沉积杂质,在该内衬的衬板上(新的管道内壁)延伸出若干条形挡块10,该挡块10的底面为方形,其横截面为三角形、扇形或方形,且所述条形挡块10与所述第二表面11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当流体自衬板的流体入口端111流向衬板的流体流出端112,流体的底层局部流经该挡块10的侧面103 (条形挡块的底面的短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条形挡块朝向所述管道流体入口端、且所述条形挡块10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靠近衬板的第二表面11的局部流体冲击该挡块10之后,流体沿着该挡块10侧面103流过(如图1和2所示,沿着第二方向Y流过)。即流体在底层原始的方向被改变,原始的朝向管道径向(第一方向X)流过的流体,在挡块10的作用下,靠近衬板的第二表面11的局部流动方向与挡块10底面长边的方向相同,该方向(即第二方向Y)的流体对残存于该第二表面11上的杂质(如泥沙等)产生斜向的冲击力,使第二表面11上残留的杂质被迅速随流体排出。
[002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为管道的径向,第二方向Y为流体经过挡块阻挡后,原始第一方向X发生改变后的方向,流体在管道中自衬板的流体入口端111流向管道的流体流出端112。
[002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道修复内衬的衬板上设置挡块10,靠近衬板底层的的流体流经该挡块10的时候,底层流体的局部流体方向发生改变,该方向的流体对沉积于该衬板11上的杂质产生斜向的冲击力,使衬板11上残留的杂质被迅速沿流体方向排出。有效防止了流体中杂质的沉积、改善了流体的卫生、避免了管道堵塞需要人工清理的过程、节省了人力成本。
[0025]进一步地,所述衬板为软板。
[0026]具体的,由于该内衬要安装在管道内,管道的形状也有多种,所以该内衬的衬板如果要与多种管道适配,该衬板就必须为软板,以便于其在管道内布置。
[0027]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挡块10与所述第二表面11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的夹角为45°。
[0028]具体的,由于流体流经该挡块10的侧面103之后,该侧面103会对流体产生一定的阻力,这就降低了流体的动能,流体速度降低;如果所述条形挡块10与所述第二表面11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方向的夹角过大,那么流体损失的动能较多,其流速也会降低很多,这样便不利于流体对第二表面11上杂质的冲击;如果该夹角过小,那么流体经过该挡块10后,流体的方向改变较大,即流体斜向冲击力不够,这同样不利于流体对第二表面11上杂质的冲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挡块10与所述第二表面11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的夹角45°。这样,流体流经该挡块10的侧面103的时候,一方面,流体的动能损失较小;另一方面,流体方向改变相对较多,流体的斜向冲击力也较强。
[0029]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挡块10朝向所述衬板的流体入口端111,为所述条形挡块10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底面垂直。
[0030]具体的,挡块10的侧面103与第二表面11的夹角可以是钝角、直角或是锐角,如果其夹角是钝角,那么流体流经该侧面103的时候,流体方向就发生分解,分解后的流体沿挡块10倾斜方向的冲击力就会减小,不利于流体对杂质的冲击。如果其夹角为锐角,在生产加工的时候不便于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挡块10的侧面103与所述第二表面11垂直;这样,流体流经该侧面103的时候,一方面,受到挡块10的侧面103的阻挡,流体方向发生改变,流体沿挡块10的侧面103流过;另一方面,流体的流向不会发生分解,较大程度的保证了流体的冲击力。
[0031]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述条形挡块10的底面的短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条形挡块10朝向所述管道流体流入口端、且所述条形挡块10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导流部104。
[0032]具体的,流体流经该挡块10的时候,挡块10整体会对流体产生阻力,底层流体的速度就会减小,如此不利于流体对第二表面11上残存的杂质的冲击清理。为了便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更顺畅,以便流体底层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能够将杂质冲走。此外,由于流体自管道的流体入口端111流向管道的流体流出端112,在靠近第二表面11的流体是自挡块10的第一端101流向挡块的第二端102的,由于挡块10有一定的宽度,流体经过挡块10之后,受到挡块10的阻挡,在挡块10后存在部分死角,如果流体中的杂质部分沉积于该死角区域,那么杂质就难以被冲击。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挡块10的底面的短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条形挡块10朝向所述管道流体入口端111、且所述条形挡块10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导流部104。该导流部外端为尖端。这样,流体流经该挡块10的时候,所述导流部104对流体的阻力较小,底层流体流速减小较少,便于底层流体对杂质的冲击。也就不会形成死角区域。
[0033]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述条形挡块10为阵列式排布,且每一列的条形挡块10与所述第二表面11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一致。
[0034]具体的,多个挡块10成组排布可以使流体自动清理衬板中残存的杂质的能力增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挡块10为阵列式排布,且每一列的条形挡块10与所述第二表面11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一致。
[0035]在至少三列挡块(可以是四列、五列或更多,具体的根据需要而定)的作用下,挡块10可以使靠近衬板11的流体整体流向发生改变,使其冲击力更强。
[0036]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少三列所述条形挡块10形成一条形挡块组,且每个条形挡块组中每列条形挡块10与所述第二表面11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一致,相邻的条形挡块组的条形挡块对称设置。
[0037]具体的,在至少三列挡块(可以是四列、五列或更多,具体的根据需要而定)的作用下,挡块10可以使靠近衬板11的流体整体流向发生改变,使其冲击力更强,而相邻两组挡块10使方向改变后的流体相交可以使流体冲击力进一步更加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挡块组包括多个第一挡块组Al及多个第二挡块组A2,所述第一挡块组Al与第二挡块组A2交替设置,且二者之间的间距相同;这样均匀设置的挡块10将靠近衬板的第二平面的流体方向改变后,流体速度一致,可以使靠近衬板的流体产生的冲击力相对较稳定,不会因为挡块10的设置不均匀导致第二表面11上某些位置流体冲击力不够,无法将杂质冲走。此夕卜,所述第一挡块组Al与其相邻的第二挡块组A2相对称,即如图4所述,第一挡块组Al的底面的长边方向朝向第一方向X设置,第二挡块组A2的底面长边方向朝向第三方向Z设置,这样,在流体经第一方向X冲击该挡板10的时候,在挡板10的侧面103作用下,第一挡块组Al将流体的第一方向X改变为第二方向Y,第二挡块组A2将流体的第一方向X改变为第三方向Z,第二方向Y的流体和第三方向Z的流体相交汇,使流体的冲击力更强,更利于衬板11的自动清洗。
[0038]进一步地,所述挡块的长度为7cm-9cm,相邻两组挡块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cm-6cm,每列挡块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cm-lcm,挡块组中沿管道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挡块之间的距离为lcm-2cm。
[0039]具体的,根据待修复管的直径、位置,管道中流体的性质,挡块10在衬板上的设置也有一定的规格。在本实施例中,挡块10的长度为7cm-9cm,所述第一挡块组Al与第二挡块组A2之间的间隔为4cm-6cm,所述第一挡块组Al中的每列挡块之间的间隔为0.5cm-lcm,所述第一挡块组Al中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两个挡块10之间的距离为lcm-2cm。
[00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设置于待修复的管道内,其特征在于,该内衬包括一与管道适配的衬板,所述衬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表面上延伸出若干条形挡块,且所述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为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向的夹角为45°。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挡块朝向所述管道水流入口端、且所述条形挡块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底面垂直。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挡块的底面的短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条形挡块朝向所述管道流体流入口端、且所述条形挡块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导流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沉积管道修复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挡块的底面的短边所在的表面与所述条形挡块朝向所述管道水流入口端、且所述条形挡块的底面的长边所在的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导流部。
7.如权利要求6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修复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挡块为阵列式排布,且每一列的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一致。
8.如权利要求7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修复内衬,其特征在于,至少三列所述条形挡块形成一条形挡块组,且每个条形挡块组中每列条形挡块与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的底面所在的长边方向一致,相邻的条形挡块组的条形挡块对称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修复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长度为7cm-9cm,相邻两组挡块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cm-6cm,每列挡块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cm-lcm,挡块组中沿管道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挡块之间的距离为lcm-2cm。
【文档编号】F16L55/163GK204153385SQ201420449164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王鸿鹏 申请人:深圳市巍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