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筒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509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双筒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双筒减震器。



背景技术:

本身公知的双筒减震器拥有一个内缸,其端侧由活塞杆导向件和底部阀门限定。外部容器容纳缸并通过活塞杆导向件和底部封闭减震器。活塞杆导向件、缸和容器的底部在此形成一个夹紧链,方法是容器敞开的边缘在活塞杆导向件的区域内卷起并紧贴在活塞杆的覆盖侧上。

在大批量生产时,底部一般情况下与外部容器焊接。这种结构形式例如在DE 2516 656 A1中有所介绍。尽管这种制造方法广泛应用,但由此也带来了缺点。如自动化的焊接设备对于容器制造来说比较昂贵并只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此外,必须使用对于底部和容器来说可以良好焊接的材料。特别是焊接区域内的防腐蚀也必须认真对待。

WO 2005/030506 A1公开了一种双筒减震器,其容器同样与活塞杆导向件卷在一起。此外,在图16至图18的实施例中,底部不是焊接,而是借助一个锁止环固定。为此外部容器拥有一个在内侧环绕的槽。在环绕的槽的区域内的剩余横截面因此限定了双筒减震器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双筒减震器,在这种双筒减震器中消除现有技术中所已知的缺点。

依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即单独的底部由容器的至少一个指向径向内部的支撑面保持。

与所介绍的现有技术相比的一大优点在于,可以省去锁止环。因此也取消了在内壁中的槽,其作为负荷限制和因为需切削而增加成本的特征。

也可以为不同的缸筒长度使用标准容器筒长度,由此再次减少了物流开支。在锁止环的情况下也始终需要检查正确的配合,这一点在本发明中没有必要。

这样容器可具有至少一个朝径向内部成形的凹筋,该凹筋形成支撑面。这种类型的凹筋也可以利用比较简单的机器加工。

为实现底部与容器筒之间的良好连接,底部具有导套,该导套在端侧具有环绕的凸肩,该凸肩紧贴在支撑面上。导套有效地阻止底部的倾斜姿态,并且环绕的凸肩提供需要时与容器内壁成直角的设置方式,从而底部支撑面连接可以吸收很大的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部具有导套,其中,从底部到导套的过渡区具有小于底部壁厚的曲率半径。这种措施的目的在于,达到底部与容器支撑面之间良好的连接。过渡半径越小,有效接触面越大且底部形状越稳定。

作为提高功能的措施,可规定,过渡半径具有形成角部的压印部。第一步制造底部,然后事后进行压印。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底部沿径向在由导套限定的横截面内部具有锥形区,用于支撑底部阀门。由此底部阀门可以非常容易地与缸对中心,并且底部本身通过该造型得到加固。

考虑到简单的变形模具,环绕的凸肩在导套与锥形区之间的过渡部上成形。即,于是可以使用简单的冲压模具并例如在导套内不必实施径向槽。

在一种选择性变型方案中,容器与底部卷边在一起。在卷边的情况下存在特别大的支撑面,并使形成裂纹的危险最小化。

考虑到可尽可能简单地制造底部,底部上的凸肩和外部容器的卷边部形成用于容器筒密封件的槽。因此,底部上不存在侧凹部。

附图说明

借助后面的附图说明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图1示出具有至少一个凹筋作为用于底部的支撑面的双筒减震器;

图2示出底部上具有滚动装置的双筒减震器;

图3示出底部上具有压花的双筒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双筒减震器1的一部分,其具有缸3,该缸在端侧由活塞杆导向件5和底部阀门7限定。活塞杆9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缸3之内,其中,省去了活塞的视图。缸3完全用减震介质填充,并借助活塞杆密封件11密封,该活塞杆密封件在活塞杆导向件5之内通过护盘13固定。

外部容器15容纳缸3并通过活塞杆导向件5和单独的底部17封闭减震器。外部容器15和缸3形成一个至少部分用减震介质填充的平衡室19,用于由活塞杆排挤出的减震介质体积。

容器15的敞开边缘21在活塞杆导向件5的区域内卷起并紧贴在活塞杆导向件或护盘13的覆盖侧上,由此活塞杆导向件5、缸3、底部阀门7和容器15的底部17至少间接地形成一个夹紧链。

单独的底部17由容器15的至少一个指向径向内部的支撑面23保持住。支撑面23与容器15实施为一体,从而无需任何其他形成支撑面23的部件。

在图1中,至少一个朝径向内部成形的凹筋25形成支撑面。可以设置多个布置在一个分度圆上的分段式的凹筋或一个环绕的凹筋。

底部17具有导套27,该导套在端侧具有环绕的凸肩29,该凸肩紧贴在支撑面23上。此外在导套内实施有一个环绕的槽31,用于容器筒密封件33。

此外,底部17沿径向在由导套限定的横截面之内具有锥形区35,用于支撑底部阀门7。底部17实施为普通的板材弯曲件,从而锥形区域内的轮廓既在内侧也在外侧存在。底部阀门7在朝向底部17的方向上拥有锥形区37,从而通过两个锥形区35;37的组合存在底部阀门7相对于缸3的自对中和定向。

环绕的凸肩29优选在导套27与锥形区35之间的过渡部处成形。利用简单的可轴向进给的冲压模可以制造凸肩29。

装配时,缸3装备上底部阀门7。随后将活塞杆9连同活塞一块送入,并套插上包括活塞杆密封件11在内的活塞杆导向件5。将外部容器15推移到活塞杆导向件5上,并且沿轴向与缸3对准。此后将底部17移到容器内,直至它紧贴在底部阀门7上。此后将容器15的端侧边缘21卷到活塞杆导向件5上,并借助压凹筋产生至少一个支撑面23。然后给减震器填充减震介质。

当然,装配也可以在容器15上制造至少一个支撑面23开始,将底部17送入,然后将其他零件装入端侧敞开的容器15内。最后在活塞杆导向件5的区域内制造卷边部39。

在该视图中车轮容纳装置41用作容器上的连接机构,例如像DE 37 35 043 A1中所公开的那样。

图2示出按照图1的结构原理的一种变型方案。在此,使用图1中所示的所有部件。不同的是容器15与底部17卷边在一起。

底部17上的凸肩29(该凸肩在图1中处于容器的支撑面上)现在与外部容器15的卷边部43形成用于容器筒密封件33的槽31。这种变型方案可以特别简单地制造,因为缸长度上的公差波动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补偿,因为将缸3的边缘卷到底部17上。可能发生的不精确性通过卷边过程进行补偿。

按照图3的变型方案示出具有凹筋25的容器15,底部17支撑在该凹筋上。与按照图1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底部17到导套27具有一个带曲率半径的过渡区45,该曲率半径小于底部17的壁厚。过渡区45优选具有形成角部的压印部。由此产生一个棱边相对尖锐的过渡区45。底部17的锥形区35有利地对支撑面23的接触产生影响,因为锥形区35和支撑面具有接近平行的定向。容器筒密封件33设置在导套27与支撑面23相反的端部上。因此容器筒密封件33与支撑面23之间也可以不存在减震介质,从而导套27与容器15壁的接触面在该区域内满足密封效果。

附图标记:

1 双筒减震器

3 缸

5 活塞杆导向件

7 底部阀门

9 活塞杆

11 活塞杆密封件

13 护盘

15 容器

17 底部

19 平衡室

21 边缘

23 支撑面

25 凹筋

27 导套

29 凸肩

31 槽

33 容器筒密封件

35 锥形区

37 锥形区

39 卷边部

41 车轮容纳装置

43 卷边部

45 过渡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