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槽和具备该油槽的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70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油槽和具备该油槽的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将被旋转构件扬起来的润滑油导入、并将导入了的润滑油向第1润滑需要构件和相对于旋转构件配置于比第1润滑需要构件远的位置的第2润滑需要构件供给的油槽和具备该油槽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4-285356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油槽,该油槽在变速器的第二轴的上方以与该第二轴大致平行地从变速器的前侧延伸到后侧的方式配置,并构成为,将被差动齿轮扬起来的润滑油导入,并且使导入了的润滑油从设于流路的供给口流出,从而向变速器的预定部位供给润滑油。

在该油槽中,设为如下结构:用于导入润滑油的导入部延伸到差动齿轮附近,并且,通过利用沿着油槽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分隔壁将流路分割成两个,使所导入的润滑油量增加,并且将导入了的润滑油向变速器的预定部位可靠地供给。由此,谋求减少润滑油量而减少由将润滑油扬起之际的搅拌阻力产生的驱动损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85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而言,在使导入到油槽的润滑油从供给口流出而对变速器的预定部位进行润滑的结构的情况下,随着朝向油槽的下游去,流动来的润滑油量减少,因此,位于油槽的下游的部分的润滑性成为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上述的油槽也是同样的。若设为增加润滑油量而利用除了差动齿轮以外的齿轮将润滑油扬起、利用油槽将该扬起来的润滑油导入的结构,则在油槽的下游也能够确保充分的润滑油量,但导致搅拌阻力的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谋求不使驱动损失增加就能够提高润滑性能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油槽和具备该油槽的变速器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而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优选的形态,可构成一种油槽,其中,将由旋转构件扬起来的润滑油导入,并将导入了的润滑油向第1润滑需要构件和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配置于比所述第1润滑需要构件远的位置的第2润滑需要构件供给。该油槽具备导入部、流路构成部、第1供给部和第2供给部、以及再次供给构件。导入部构成为能够将由旋转构件扬起的润滑油导入。流路构成部构成为供被导入部导入了的润滑油流动的流路。第1供给部设于该流路构成部的与第1润滑需要构件相对应的位置并且构成为能够将在流路构成部流动的润滑油向第1润滑需要构件供给,第2供给部设于与流路构成部的第2润滑需要构件相对应的位置,构成为能够将在流路构成部中流动的润滑油向第2润滑需要构件供给。并且,再次供给构件构成为,能够将从第1供给部向第1润滑需要构件供给而被该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开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再次导入,将再次导入了的润滑油向第2润滑需要构件再次供给。

对于本发明中的“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开的”,典型地说,是第1润滑需要构件构成为旋转体,随着第1润滑需要构件的旋转而润滑油被扬起并飞散的形态与其相符合,但恰当地包含第1润滑需要构件构成为非旋转体、润滑油由于与第1润滑需要构件碰撞而弹回、从而飞散的形态。

根据本发明,是如下结构:针对相对于旋转构件配置于比第1润滑需要构件远的位置的第2润滑需要构件,除了从第2供给部供给的润滑油之外,还供给从再次供给构件供给的润滑油,因此,对位于油槽的下游的润滑需要构件也能够供给充分的量的润滑油。而且,再次供给构件是效率良好地灵活运用现有的润滑油量的结构,因此,无需使润滑油量增加。由此,也不会导致搅拌阻力随着润滑油量增加而增大。其结果,不增加驱动损失就能够谋求润滑性能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再次供给构件具备:第1再次导入部,其将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开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再次导入;第1再次供给部,其构成为,能够将被该第1再次导入部导入了的润滑油向第2润滑需要构件供给。

根据本形态,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构成再次供给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再次供给构件与流路构成部一体地并列配置。另外,第1供给部构成为,在流路构成部的配置有再次供给构件的一侧向与流路构成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并且,构成为,利用第1供给部将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开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向第1再次导入部再次导入。

本发明中的“一体地并列配置”除了再次供给构件和流路构成部以并列状态一体成形的形态之外,还包含在将再次供给构件和流路构成部分体地成形之后,以并列状态成为一体的形态。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典型地说,第1供给部与流路构成部的延伸方向垂直地突出的形态与其相符合,但恰当地包含第1供给部以相对于流路构成部的延伸方向倾斜了的状态突出的形态。

根据本形态,无需设置仅用于将润滑油向第1再次导入部再次导入的专用构件。由此,能够抑制零部件个数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第1供给部构成为,具有将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而与第1供给部碰撞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向第1再次导入部引导的引导部。

根据本形态,能够将润滑油向第1再次导入部高效地再次导入。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第1再次导入部构成为设于第1再次供给部的底面的开口。并且,引导部设于第1供给部的底面,构成为,将与该底面碰撞而飞散的润滑油的飞散方向变更成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

根据本形态,能够将飞散的润滑油从开口高效地再次导入。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第1润滑需要构件和第2润滑需要构件构成为配置于旋转构件的旋转轴上的旋转体。并且,第1供给部具备第1流出部和第1沿着面部,第2供给部和第1再次供给部分别具备第2流出部和第3流出部、以及第2沿着面部。第1流出部构成为,使润滑油朝向第1润滑需要构件流出。第1沿着面部构成为,在比第1流出部靠第1润滑需要构件的旋转方向前侧的位置以与第1润滑需要构件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状态沿着该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第2流出部和第3流出部构成为,使润滑油朝向第2润滑需要构件流出。第2沿着面部构成为,在比第2流出部和第3流出部靠第2润滑需要构件的旋转方向前侧的位置以与第2润滑需要构件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状态沿着该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形态,能够利用第1沿着面部和第2沿着面部使朝向旋转的第1润滑需要构件和第2润滑需要构件供给了的润滑油沿着第1润滑需要构件和第2润滑需要构件的外周面。由此,例如在第1润滑需要构件和第2润滑需要构件是齿轮的情况下,能够将润滑油效率良好地运送到啮合部。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还具备第3供给部,该第3供给部构成为,能够将在流路构成部中流动的润滑油向相对于旋转构件配置于比第1润滑需要构件近的位置的第3润滑需要构件供给。并且,再次供给构件构成为,能够将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开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再次导入而向第3润滑需要构件再次供给。

根据本形态,是从第2再次供给部供给的润滑油也向相对于旋转构件配置于比第1润滑需要构件近的位置的第3润滑需要构件供给的结构,因此,也能够效率良好地灵活运用现有的润滑油量而将充分的量的润滑油向第3润滑需要构件供给。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构成为,利用第1供给部将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开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向第2再次导入部再次导入。

根据本形态,无需设置仅用于将润滑油向第2再次导入部再次导入的专用构件。由此,能够抑制零部件个数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引导部构成为,将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并与第1供给部碰撞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向第2再次导入部引导。

根据本形态,能够将润滑油向第2再次导入部高效地再次导入。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第2再次导入部构成为设于第2再次供给部的底面的第2开口。并且,引导部设于第1供给部的底面,构成为将与该底面碰撞而飞散的润滑油的飞散方向变更成朝向第2开口的方向。

根据本形态,能够将飞散的润滑油高效地从开口再次导入。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第2再次供给部具备:第4流出部,其使润滑油朝向第3润滑需要构件流出;第3沿着面部,其构成为,在比该第4流出部靠第3润滑需要构件的旋转方向前侧的位置,以与第3润滑需要构件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状态沿着该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形态,能够利用第3沿着面部使朝向旋转的第3润滑需要构件供给了的润滑油沿着第3润滑需要构件的外周面。由此,例如在第3润滑需要构件是齿轮的情况下,能够效率良好地将润滑油运送到啮合部。

根据本发明的油槽的又一形态,再次供给构件具备将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开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再次导入的第3再次导入部。并且,构成为,将被该第3再次导入部导入了的润滑油经由第2供给部向第2润滑需要构件供给。

根据本形态,是利用第2供给部作为再次供给构件的结构,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构成再次供给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优选的形态,具备:第1轴;第2轴;齿轮机构,其将第1轴和第2轴连接;上述的任一个形态的本发明的油槽;支承壁,其将第1轴和第2轴支承成能够旋转。齿轮机构具有:多个第1齿轮组,其支承于第1轴;多个第2齿轮组,其与该第1齿轮啮合,并且支承于第2轴。另外,第2齿轮组具有第1齿轮、第2齿轮以及第3齿轮。并且,旋转构件、第1润滑需要构件以及第2润滑需要构件包括第1齿轮、第2齿轮以及第3齿轮。

根据本发明,具备上述的任一个形态的本发明的油槽,因此,能够起到与本发明的油槽所起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例如、不增加驱动损失就能够谋求润滑性能的提高的效果等。由此,能够谋求兼顾动力传递效率的提高和耐久性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又一形态,第1齿轮与支承壁相邻地配置。在支承壁的与第1齿轮的侧方相对应的位置构成有凹部。另外,在油槽以覆盖凹部的方式设有安装于支承壁的安装板。而且,由第1齿轮的外周面、凹部、安装板构成了封闭空间。并且,在安装板形成有将封闭空间和油槽的流路构成部连通的连通开口作为导入部。

本发明中的“凹部”除了通过使支承壁的壁面直接凹陷来构成的形态之外,还恰当地包含通过对支承壁的壁面进行加厚来构成凹部的形态。

根据本形态,是由第1齿轮扬起来的润滑油经由封闭空间从连通开口向流路构成部供给的结构,因此,能够将由第1齿轮扬起来的润滑油效率良好地向油槽导入。由此,能够将更多的润滑油向流路构成部供给,因此,也能够在油槽的下游部确保充分的润滑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又一形态,在支承壁的与第1齿轮将润滑油扬起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间隙狭小构成部,该间隙狭小构成部构成为,在所述区域处,使第1齿轮的外周面与支承壁之间的间隙比在除了该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该间隙小。

根据本形态,在间隙狭小构成部中,能够使由第1齿轮形成的扬起力充分地作用于润滑油,因此,能够将润滑油效率良好地运送到封闭空间。另外,第1齿轮的外周面与支承壁之间的间隙在封闭空间中变大,因此,润滑油向封闭空间喷出。由此,能够以较大的动能将润滑油从连通开口向流路构成部供给,能够将充分的润滑油量运送到油槽的下游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增加驱动损失就能够谋求润滑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槽20的变速器1的结构的概略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油槽20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油槽20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v方向观察油槽20的侧视图。

图5是从图3的箭头w方向观察油槽20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地表示油槽20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8是放大地表示油槽20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5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将油槽20设置于壳体主体82的情形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将油槽20设置于壳体主体82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油槽20与主动齿轮g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配置图。

图13是表示接装板86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4是接装板86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6的x-x截面的x-x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将油槽20安装到接装板86的状态的状态图。

图17是表示在油槽20中流动的润滑油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向六档主动齿轮g6的齿面供给的润滑油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与突出部28b碰撞的润滑油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经由连通开口52、54向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再次导入的润滑油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1是放大地表示变形例的油槽120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2是放大地表示变形例的油槽220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3是表示变形例的油槽320的外观的外观图。

图24是放大地表示变形例的油槽320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实施例来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油槽20的变速器1具备:输入轴2;中间轴4,其与输入轴2平行配置;输出轴6,其配置于输入轴2的同一轴线上;中间轴齿轮机构cgm,其将输入轴2和中间轴4连接;变速机构tm,其将输入轴2与输出轴6连接,或者,将中间轴4与输出轴6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油槽20;变速器壳体8,其收纳这些构件。

变速器1构成为可搭载于发动机纵置(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地配置的所谓前发动机·后驱动(fr)式的车辆的fr车用的手动变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出于方便说明,将变速器1的长度方向上的配置有输入轴2的一侧(图1中的下侧)规定为“前侧”或“前方”,将配置有输出轴6的一侧(图1中的上侧)规定为“后侧”或“后方”。

输入轴2是经由未图示的离合器输入发动机(未图示)的动力的轴,如图1所示,借助轴承b1可旋转地支承于变速器壳体8、具体而言、变速器壳体8中的随后论述的壳体主体82。如图1所示,在输入轴2的后端部分(输出轴6侧的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中间轴主动齿轮cg。

如图1所示,中间轴4的前端部、中间部、后端部分别借助轴承b2、b3、b4可旋转地支承于变速器壳体8。具体而言,中间轴4的前端部借助轴承b2可旋转地支承于壳体主体82,中间轴4的中间部借助轴承b3可旋转地支承于变速器壳体8中的随后论述的接装板86,中间轴4的后端部借助轴承b4可旋转地支承于变速器壳体8中的随后论述的延伸壳体84。

即,中间轴4在前端部、中间部和后端部这3个部位支承于变速器壳体8。另外,在中间轴4的前端部且是比利用轴承b2支承于壳体主体82的部分靠后方的部分,一体形成有与中间轴主动齿轮cg啮合的中间轴从动齿轮cg’。中间轴4是与本发明中的“第2轴”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中间轴从动齿轮cg’是与本发明中的“第2润滑需要构件”、“第2齿轮组”和“第3齿轮”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齿轮直径形成得比中间轴主动齿轮cg的齿轮直径大。由此,输入轴2的转速被减速而向中间轴4传递。由中间轴从动齿轮cg’和中间轴主动齿轮cg构成中间轴齿轮机构cgm。

输出轴6是用于输出动力的轴,如图1所示,一端插入输入轴2的内部,借助未图示的导向轴承可旋转地支承于输入轴2,并且借助轴承b5可旋转地支承于接装板86。

另外,输出轴6的后端部借助未图示的传动轴的滑叉支承于延伸壳体84。即,输出轴6在前端部支承于输入轴2,在中间部和后端部这两个部位支承于变速器壳体8。输出轴6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轴”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变速机构tm包括:多个主动齿轮g(g1~g4和g6),其设于中间轴4;多个从动齿轮g’(g1’~g4’和g6’),其与该主动齿轮g啮合,并且设于输出轴6;多个同步机构s1~s3,其将主动齿轮g或从动齿轮g’中的、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中间轴4或输出轴6旋转的齿轮(空转齿轮)选择性地固定于中间轴4或输出轴6。变速机构tm是与本发明中的“齿轮机构”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主动齿轮g是与本发明中的“第2齿轮组”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从动齿轮g’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齿轮组”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主动齿轮g在中间轴4上从前侧(图1的左侧)按照六档主动齿轮g6、二档主动齿轮g2、一档主动齿轮g1、三档主动齿轮g3和四档主动齿轮g4的顺序配置,六档主动齿轮g6、二档主动齿轮g2和一档主动齿轮g1是通过一体形成或者花键嵌合而固定于中间轴4的固定齿轮,三档主动齿轮g3和四档主动齿轮g4是配置成能够相对于中间轴4相对旋转的空转齿轮。二档主动齿轮g2是与本发明中的“第3润滑需要构件”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四档主动齿轮g4是与本发明中的“旋转构件”和“第1齿轮”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六档主动齿轮g6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润滑需要构件”和“第2齿轮”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从动齿轮g’在输出轴6上从前(图1的左侧)按照六档从动齿轮g6’、二档从动齿轮g2’、一档从动齿轮g1’、三档从动齿轮g3’和四档从动齿轮g4’的顺序配置,六档从动齿轮g6’、二档从动齿轮g2’和一档从动齿轮g1’是能够相对于输出轴6相对旋转地配置的空转齿轮,三档从动齿轮g3’和四档从动齿轮g4’是利用花键嵌合而固定于输出轴6的固定齿轮。

同步机构s1配置于输出轴6上的二档从动齿轮g2’与一档从动齿轮g1’之间,同步机构s2配置于中间轴4上的三档主动齿轮g3与四档主动齿轮g4之间,同步机构s3配置于输出轴6上的六档从动齿轮g6’的前侧(图1中的左侧)、即、中间轴主动齿轮cg与六档从动齿轮g6’之间。

二档从动齿轮g2’或者一档从动齿轮g1’被同步机构s1固定于输出轴6上。由此,从输入轴2传递到中间轴4的动力被转换成与一档或者二档相当的扭矩而向输出轴6传递。同样地,由于三档主动齿轮g3或者四档主动齿轮g4被同步机构s2固定于中间轴4,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被转换成与三档或者四档相当的扭矩而向输出轴6传递,由于六档从动齿轮g6’被同步机构s3固定于输出轴6,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被转换成与六档相当的扭矩而向输出轴6传递。此外,同步机构s3能够将中间轴主动齿轮cg固定于输出轴6、即、能够将输入轴2和输出轴6直接连结,由此,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直接向输出轴6传递(与五档相当)。

如图2所示,油槽20具备:流路构成部22,其形成为纵长状;导入板24,其设于该流路构成部22的长度方向一端;供给部26、28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其设于流路构成部2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以下,出于方便说明,将油槽20的长度方向上的导入板24侧(长度方向一端侧)规定为“上游”或“上游侧”,将油槽20的长度方向上的再次供给流路部30侧(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规定为“下游”或“下游侧”。

如图6所示,流路构成部22包括纵壁32和设置成与该纵壁32正交状的横壁34。如图6所示,横壁34与纵壁32的高度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连接。

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横壁34在从纵壁32的高度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呈倾斜状延伸了之后,向与纵壁32垂直的方向延伸。由此,如图2、图3、图6和图9所示,在纵壁32与横壁34之间的连接部构成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整个区域的槽33。此外,如图2和图5所示,横壁34在下游端部具有向下方(图5的下侧)弯折的弯折部34a。

另外,如图5所示,在纵壁32的长度方向上的比中央部稍靠下游侧(图5的左侧)的位置形成有上侧(图5的上侧)开口的缺口32a、32b。缺口32a、32b形成为到达横壁34的深度。另外,在纵壁32的下游侧端部形成有下侧(图5的下侧)开口的缺口32c。缺口32c与横壁34的弯折部34a相邻地设置,配置于弯折部34a的上游侧。

如图2和图9所示,导入板24以与流路构成部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与该流路构成部22一体地连接。导入板24是与本发明中的“导入部”和“安装板”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9所示,在导入板24形成有两个开口24a、24b。开口24a与构成于由纵壁32和横壁34构成的区域中的具有槽33的一侧的上侧区域ua相对应地设置,开口24b与构成于由纵壁32和横壁34构成的区域中的与上侧区域ua相反的一侧的下侧区域la相对应地设置。开口24a、24b是与本发明中的“连通开口”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2~图4和图7、图8所示,供给部26、28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从流路构成部22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以供给部26、28、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顺序配置。如图3和图7所示,供给部26以向与横壁34的延伸方向(图3和图7的左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和图7的右方向)突出的方式与纵壁32一体地连接。

供给部26构成为落水管状,如图8所示,在构成供给部26的突出端壁26a的下端部形成有开口26b。如图6所示,突出端壁26a构成为纵壁32侧凸起的曲面。突出端壁26a的曲率半径构成为比二档主动齿轮g2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稍大。此外,供给部26设于与缺口32a相对应的位置。缺口32a和供给部26是与本发明中的“第2再次供给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开口26b是与本发明中的“第4流出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突出端壁26a是与本发明中的“第3沿着面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3和图7所示,供给部28以向与供给部26相同的方向(图3和图7的右方向)突出的方式与纵壁32一体地连接。供给部28构成为落水管状。如图8所示,在供给部28的底部构成有主视呈倒等腰三角形状的突出部28b。在构成供给部28的突出端壁28a的下端部且是与突出部28b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28c。开口28c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流出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6所示,突出端壁28a构成为纵壁32侧凸起的曲面。突出端壁28a的曲率半径构成为比六档主动齿轮g6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稍大。另外,如图7所示,突出端壁28a向上游侧(图7的下侧)和下游侧(图7的上侧)这两侧延伸出来,在上游侧与供给部26连接,在下游侧与再次供给流路部30连接。此外,供给部28设于与缺口32b相对应的位置。缺口32b和供给部28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供给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突出端壁28a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沿着面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突出部28b是与本发明中的“引导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3和图7所示,再次供给流路部30以向与供给部26、28相同的方向(图3和图7的右方向)突出的方式与纵壁32一体地连接。另外,再次供给流路部30构成为落水管状,如图7所示,从与供给部28相邻的位置延伸到与流路构成部22的下游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如图8所示,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底壁构成为朝向下游侧而下倾的倾斜面。

如图6所示,构成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突出端壁30a构成为纵壁32侧凸起的曲面。突出端壁30a的曲率半径构成为比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稍大。此外,如图8所示,在突出端壁30a中的下游侧的端部构成有以相对于其他部分沿着高度方向(图8的上方向)变高的方式构成的突出片部30b。

另外,如图8所示,在突出端壁30a的下端部形成有开口30c和缺口30d。缺口30d与在纵壁32形成的缺口32c连通。再次供给流路部30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再次供给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另外,突出端壁30a是与本发明中的“第2沿着面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开口30c是与本发明中的“第3流出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而且,缺口30d和缺口32c是与本发明中的“第2供给部”和“第2流出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7所示,在供给部28与供给部26之间的连接部和供给部28与再次供给流路部30之间的连接部且是隔着构成供给部28的侧壁的供给部26侧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侧形成有将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开口52、54。即,连通开口52、54隔着供给部28的突出部28b配置于两侧(图7的上下方向)。连通开口52和连通开口54是与本发明中的“第2再次导入部”和“第1再次导入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另外,连通开口54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以及连通开口52和供给部26是与本发明中的“再次供给构件”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变速器壳体8具备:壳体主体82;延伸壳体84;接装板86,其夹持于壳体主体82和延伸壳体84之间。由壳体主体82、延伸壳体84以及接装板86构成用于收纳变速机构tm、油槽20的收纳室。收纳室的下部构成为能够积存润滑油。

如图1所示,由用于构成收纳室的筒状部82a和收纳未图示的离合器的离合器外壳部82b构成壳体主体82。筒状部82a和离合器外壳部82b被分隔壁82c分隔开。

如图10所示,在筒状部82a的内壁面83的下部一体地设有台阶部83a。台阶部83a遍及筒状部82a的长度方向整个区域地构成。如图10~图12所示,油槽20可设置于该台阶部83a。此外,台阶部83a的延伸方向长度构成为比油槽20的长度方向长度稍长。

在油槽20设置于台阶部83a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油槽20的纵壁32的下端与台阶部83a抵接,并且横壁34的顶端与筒状部82a的内壁面83抵接。由此,在流路构成部22的下侧区域la,由纵壁32、横壁34、筒状部82a的内壁面83以及台阶部83a构成管状流路20b。另外,在流路构成部22的上侧区域ua,由纵壁32、横壁34以及筒状部82a的内壁面83构成上方侧(图10的上侧)敞开的落水管状流路20a。

另外,在油槽20设置于台阶部83a的状态下,如图11和图12所示,供给部26、28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分别配置于与二档主动齿轮g2、六档主动齿轮g6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相对应的位置,各自的突出端壁26a、28a、30a分别具有预定间隙地与二档主动齿轮g2、六档主动齿轮g6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外周面(齿面)相对。

此外,在油槽20设置于台阶部83a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在油槽20的下游端部,在其与分隔壁82c(参照图12)之间构成间隙通路20c。该间隙通路20c以与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外周面(齿面)相对的方式开口。间隙通路20c是与本发明中的“第2供给部”和“第2流出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13和图14所示,接装板86构成为板构件,在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安装轴承b3、b5的安装孔85a、85b。安装孔85a、85b上下(图13的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接装板86是与本发明中的“支承壁”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另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接装板86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提升收纳室的底部的加厚部87。如图14所示,加厚部87具有与四档主动齿轮g4的外周面(齿面)之间的间隙比与其他部分之间的间隙小的间隙狭小构成部87a。此外,加厚部87与四档主动齿轮g4的外周面(齿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为随着从间隙狭小构成部87a朝向随后论述的凹部88而逐渐变大。

另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接装板86的加厚部87设有凹部88。凹部88配置于与安装孔85b的右侧(图13和图14的右侧)相对应的位置,安装孔85b那一侧局部欠缺而构成为主视呈大致倒u字状。

通过油槽20安装于接装板86从而堵塞该凹部88。具体而言,如图15和图16所示,凹部88由油槽20的导入板24覆盖。由四档主动齿轮g4的外周面(齿面)、凹部88以及导入板24构成封闭空间。此外,该封闭空间经由导入板24的开口24a、24b而与油槽20的落水管状流路20a和管状流路20b连通。

接着,对这样构成的变速器1的动作、特别是由油槽20将润滑油向二档主动齿轮g2、六档主动齿轮g6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等润滑需要构件供给之际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变速器1工作而输入轴2的旋转经由中间轴4向输出轴6传递,则如图16所示,四档主动齿轮g4逆时针旋转。由此,积存在收纳室的润滑油被四档主动齿轮g4扬起。扬起的润滑油在间隙狭小构成部87a的作用下充分地受到四档主动齿轮g4的扬起力而向封闭空间猛地喷出。

喷出到封闭空间的润滑油从导入板24的开口24a、24b向落水管状流路20a和管状流路20b导入。如图11和图17所示,导入到落水管状流路20a的润滑油经由缺口32a向供给部26供给,并且经由缺口32b向供给部28供给(图17的实线箭头)。并且,剩余的润滑油向间隙通路20c供给(图17的实线箭头)。

供给到供给部26的润滑油从开口26b朝向二档主动齿轮g2的齿面流出。另外,供给到供给部28的润滑油从开口28c朝向六档主动齿轮g6的齿面流出。另外,如图18所示,供给到供给部28的润滑油从开口28c朝向六档主动齿轮g6的齿面流出。另外,供给到间隙通路20c的润滑油朝向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齿面流出。

另一方面,导入到管状流路20b的润滑油流动到弯折部34a而经由缺口32c、30d朝向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齿面流出(图17的虚线箭头)。此外,管状流路20b的下游端部被弯折部34a封闭,因此,在管状流路20b中流动的润滑油的大部分被向缺口32c、30d引导。

在此,形成有各开口26b、28c、30d的突出端壁26a、28a和突出端壁30a构成为沿着与它们相对应的各齿轮(二档主动齿轮g2、六档主动齿轮g6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外周面的曲面,因此,可抑制润滑油在供给到各齿轮(二档主动齿轮g2、六档主动齿轮g6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齿面之际无用地飞散,能够高效地将润滑油运送到各齿轮(二档主动齿轮g2、六档主动齿轮g6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和与其啮合的齿轮(二档从动齿轮g2’、六档从动齿轮g6’和中间轴主动齿轮cg)之间的啮合部。由此,能够提高润滑性能。

另一方面,从开口28c朝向六档主动齿轮g6的齿面流出来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如图18的以实线箭头所示那样在从开口28c落下之际被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与设于供给部28的底部的突出部28b碰撞。

如图19所示,碰撞到突出部28b的润滑油朝向供给部28的上游侧(图19的左侧)和下游侧(图19的右侧)、即、供给部26侧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侧变更飞散方向。如图19(虚线箭头)和图20所示,飞散方向被变更了的润滑油经由连通开口52、54再次向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导入。

然后,再次导入到供给部26的润滑油再次从开口26b朝向二档主动齿轮g2的齿面流出,供二档主动齿轮g2和二档从动齿轮g2’的啮合部的润滑。另外,导入到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润滑油从开口30c朝向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齿面流出,供中间轴主动齿轮cg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啮合部的润滑。

这样,是从开口28c朝向六档主动齿轮g6的齿面流出来的润滑油的一部份被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利用突出部28b变更扬起来的润滑油的飞散方向而经由连通开口52、54向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再次导入的结构,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油槽20的下游侧的润滑油量。

利用突出部28b变更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的飞散方向而再次向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导入的形态是与本发明中的“利用第1供给部将被第1润滑需要构件飞散开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向第2再次导入部再次导入”的形态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而且,是将朝向齿面流出来的润滑油再次导入的结构,因此,即使是在六档主动齿轮g6没有浸渍于积存于收纳部内的润滑油的情况下、例如以轻量化、降低搅拌阻力为目的而使润滑油量减少了的情况、由于紧急启动、连续爬坡行驶等而产生了润滑油偏向变速器1的后方侧那样的油面倾斜的情况,也能够可靠地进行润滑油向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再次导入。

此外,被各主动齿轮g、同步机构s扬起而附着到筒状部82a的内壁面83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可顺着该内壁面83向落水管状流路20a导入,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捕集润滑油。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独立地设置将由四档主动齿轮g4扬起来的润滑油向中间轴从动齿轮cg’供给的供给部(间隙通路20c)、用于将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导入而向中间轴从动齿轮cg’供给的的供给部(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再次供给流路部30兼用作将由四档主动齿轮g4扬起来的润滑油向中间轴从动齿轮cg’供给的供给部的结构。

例如,如图21所例示的变形例的油槽120所示,设为在纵壁32的与再次供给流路部30相对应的部分形成上侧(图21的上侧)开口的缺口32f的结构即可。此外,期望的是,缺口32f与缺口32a、32b同样地形成为到达横壁34的深度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将由四档主动齿轮g4扬起来的润滑油向二档主动齿轮g2供给的供给部26兼用作将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再次导入而向二档主动齿轮g2供给的供给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将导入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而将该润滑油向二档主动齿轮g1供给的供给部与供给部26独立地设置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利用四档主动齿轮g4、六档主动齿轮g6将润滑油扬起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例如利用其它主动齿轮g、从动齿轮g’或者同步机构s将润滑油扬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再次导入了的润滑油向二档主动齿轮g2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供给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将再次导入了的润滑油向二档主动齿轮g2和中间轴从动齿轮cg’中的任一者供给的结构、将再次导入了的润滑油向其他主动齿轮g、从动齿轮g’和同步机构s中的任一个或者全部供给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8b设为主视呈倒等腰三角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能够通过使突出部28b的两个斜边的倾斜角不同,而使润滑油向连通开口52、54的导入量不同。另外,替代三角形状,也可以设为圆弧(曲面)形状、多边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利用设于供给部28的底部的突出部28b将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的飞散方向变更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2的变形例的油槽220所例示那样设为如下结构:供给部228的侧壁自身构成引导面228b,利用该引导面228b将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的飞散方向变更。

变形例的油槽220除了将供给部28改变成供给部228这点之外,形成与本实施方式的油槽20相同的结构。因而,对于油槽220的构成中的与本实施方式的油槽20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2所示,变形例的油槽220的供给部228具有引导面228b和开口228c。引导面228b由供给部228的侧壁自身构成。引导面228b以其一部分与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上部开口重叠的方式构成为檐状。此外,引导面228b的一部分也可以不与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上部开口重叠。供给部228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供给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引导面228b是与本发明中的“引导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开口228c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流出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在该变形例的油槽220中,供给部26、228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分别独立地配置于流路构成部22。即,突出端壁228a不与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连接。另外,也不具有连通开口52、54。此外,突出端壁228a构成为纵壁32侧凸起的曲面这点与本实施方式的油槽20相同。突出端壁228a是与本发明中的“第1沿着面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根据该结构,利用引导面228b将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的飞散方向变更,能够从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的上部开口再次导入该润滑油。

在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的变形例中,设为将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经由连通开口52、54再次向供给部26和再次供给流路部30导入、从开口30c朝向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齿面流出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如图23和图24的变形例的油槽320所例示那样,在纵壁32的比缺口32b稍靠下游侧(图23的左侧、图24的右侧)且是比横壁34靠下方(图23的下侧)的位置形成有贯通纵壁32的贯通孔354,将由六档主动齿轮g6扬起来的润滑油经由该贯通孔354向管状流路20b导入,从该管状流路20b经由缺口32c、30d朝向中间轴从动齿轮cg’的齿面流出。贯通孔354是与本发明中的“再次供给构件”和“第3再次导入部”相对应的实施结构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筒状部82a的内壁面83的下部一体地设有台阶部83a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通过在筒状部82a的下部设置挡板来设置台阶部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的变形例中,通过油槽20、120、220、320、筒状部82a的内壁面83以及台阶部83a协作,构成落水管状流路20a和管状流路20b这两者,但也可以利用油槽20、120、220、320单体构成落水管状流路20a和管状流路20b中的一者或者两者。

在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的变形例中,适用于fr车用的手动变速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例如fr车用的自动变速器、ff车用的手动变速器、ff车用的自动变速器、减速器或者增速器等。

(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与本发明的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方式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的一个例子。因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变速器;2、输入轴;4、中间轴(第2轴);6、输出轴(第1轴);8、变速器壳体;20、油槽;20a、落水管状流路;20b、管状流路;20c、间隙通路(第2供给部、第2流出部);22、流路构成部(流路构成部);24、导入板(导入部、安装板);24a、开口(连通开口);24b、开口(连通开口);26、供给部(再次供给构件、第2再次供给部);26a、突出端壁(第3沿着面部);26b、开口(第4流出部);28、供给部(第1供给部);28a、突出端壁(第1沿着面部);28b、突出部(引导部);28c、开口(第1流出部);30、再次供给流路部(再次供给构件、第1再次供给部);30a、突出端壁(第2沿着面部);30b、突出片部(第2供给部);30c、开口(第3流出部);30d、缺口(第2供给部、第2流出部);32、纵壁;32a、缺口(第2再次供给部);32b、缺口(第1供给部);32c、缺口(第2供给部、第2流出部);32f、缺口;33、槽;34、横壁;34a、弯折部;52、连通开口(再次供给构件、第2再次导入部);54、连通开口(再次供给构件、第1再次导入部);82、壳体主体;82a、筒状部;82b、离合器外壳部;82、分隔壁;83、内壁面;83a、台阶部;84、延伸壳体;85a、安装孔;85b、安装孔;86、接装板(支承壁);87、加厚部;87a、间隙狭小构成部;88、凹部;120、油槽(油槽);220、油槽(油槽);228、供给部(第1供给部);228a、突出端壁(第1沿着面部);228b、引导面(引导部);228c、开口(第1流出部);320、油槽(油槽);354、贯通孔(再次供给构件、第3再次导入部);g、主动齿轮(第2齿轮组);g1、一档主动齿轮;g2、二档主动齿轮(润滑需要构件);g3、三档主动齿轮;g4、四档主动齿轮(旋转构件、第1齿轮);g6、六档主动齿轮(第1润滑需要构件、第2齿轮);cg、中间轴主动齿轮;g’、从动齿轮(第1齿轮组);g1’、一档从动齿轮;g2’、二档从动齿轮;g3’、三档从动齿轮;g4’、四档从动齿轮;g6’、六档从动齿轮;cg’、中间轴从动齿轮(第2润滑需要构件、第2齿轮组、第3齿轮);tm、变速机构(齿轮机构);cgm、中间轴齿轮机构;b1、轴承;b2、轴承;b3、轴承;b4、轴承;b5、轴承;s、同步机构;s1、同步机构;s2、同步机构;s3、同步机构;ua、上侧区域;la、下侧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