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型转载点喷雾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415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无电型转载点喷雾控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控制阀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无电型转载点喷雾控制阀。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粉尘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尘肺病的发生,不管是老项目还是新建项目在环保验收方面要求都越来越严格,只要是产尘点都要求采取防尘措施。而产尘最多的是各种皮带的转载点,尤其是煤矿井下、隧道、地面的输送带转载点。因此,在输送转载点均布置有喷雾装置,并且喷雾装置上设置有喷雾控制阀,用于控制喷雾的开闭。现有的转载点喷雾控制阀均为电控阀,有以下不足:

一、必须有660V、127V的电源,使用成本高,并且对于许多没有电源可取的转载点,必须接入电源,运行成本高,不利于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

二、电路板、传感器、电缆线、电磁阀或电动阀等易损件多、故障点多、维护不方便、维护成本高;

三、必须配置专用的过滤器,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的无电型转载点喷雾控制阀,无需电源即可控制转载点喷雾的开闭,用于降低使用、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电型转载点喷雾控制阀,包括块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开有进水孔、出水孔、主阀孔和副阀孔,所述主阀孔的内孔口通过孔道与出水孔连通,在所述主阀孔的外孔口固定有主堵头,在所述主阀孔内安装有主阀芯,在所述主阀芯与主堵头之间垫装有主压缩弹簧,在所述主阀芯的内端固定有主密封杆,在主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所述主密封杆的内端将主阀孔的内孔口封闭,在所述主阀芯上嵌装有与主阀孔孔壁密封配合的主密封圈,所述主阀孔位于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外的腔室通过孔道与进水孔连通,所述主阀孔位于主阀芯和主密封杆之间的腔室也通过相应设置的孔道与进水孔连通;

所述主阀孔位于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外的腔室还通过相应设置的孔道与副阀孔的中部连通,所述副阀孔的内孔口通过孔道与出水孔连通,在所述副阀孔的外孔口固定有副堵头,在所述副阀孔内安装有副阀芯,所述副阀芯与副阀孔间隙配合,在所述副阀芯的内端固定有副密封杆,在所述副阀芯与副堵头之间垫装有副压缩弹簧,在所述副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副密封杆将副阀孔的内孔口封闭;在所述副堵头上穿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端伸入副阀芯内并设有加宽的限位结构,使活动杆的内端限位在副阀芯内,当活动杆向外移动时,活动杆拉动副阀芯和副密封杆向外移动,使主阀孔位于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外的腔室通过副阀孔与出水孔连通;

在所述本体外设有与本体位置相对固定的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动力臂,在所述动力臂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套的一端,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的外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还安装与动力臂相抵的弹性支撑,在弹性支撑的作用下,所述活动杆向内移动,所述活动杆放开副密封杆,所述副密封杆将副阀孔的内孔口封闭;当动力臂远离连接套的一端受力压缩弹性支撑时,所述动力臂转动、所述连接套拉动活动杆向外移动,所述活动杆向外拉动副密封杆,所述主阀孔位于主阀芯和密封圈之外的腔室通过副阀孔与出水孔连通。

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动力臂安装在输送带转载点,当输送带转载点没有荷载时,动力臂远离连接套的一端不受力,动力臂不转动,活动杆放开副阀芯,副阀芯在副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抵紧,使副密封杆的下端将副阀孔的内孔口封闭,此时,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外的腔室与之内的腔室均与出水孔断开,主阀芯和主密封圈内外压力相同,主阀芯、主密封圈和主密封杆则在主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主阀孔的内孔口封闭。当输送带转载点有荷载时,需要喷雾降尘,荷载的作用下,动力臂远离连接套的一端受力向下转动,杠杆作用下,动力臂与连接套连接的一端向上转动,从而拉动活动杆向外移动,活动杆移动到一定行程后,开始克服副压缩弹簧的弹力,继续拉动副阀芯向外移动,从而打开副阀孔的内孔口,从而将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外的腔室与副阀孔和出水孔连通,从而对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外的腔室进行泄压,瞬时间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内的压力比之外的压力大,该压力克服主压缩弹簧的弹力,将主阀芯和主密封圈向上推动,从而打开主阀孔的内孔口,使进水孔与出水孔连通,进行喷雾降尘。

所述主阀孔自外而内包括主螺纹段、主圆孔段和主锥形段,所述主堵头与主螺纹段螺纹配合,在所述主圆孔段侧壁的内外两端分别开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孔口,使主阀孔位于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外的腔室、以及主阀孔位于主阀芯和主密封杆之间的腔室各自与进水孔连通;所述主锥形段呈外大内小的圆锥形。主阀孔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所述主密封杆包括连接段、密封段和导向段,所述连接段穿过主阀芯并通过螺母锁紧,所述密封段比连接段粗,并且密封段的外径介于主阀孔主锥形段两端的孔径之间。主密封杆的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并且主密封杆与主阀孔的主锥形段呈锥形密封,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在所述主阀芯与主密封杆之间垫装有软质的可变形密封垫,所述可变形密封垫比主密封杆的密封段粗,并且可变形密封垫的外径比主阀孔主锥形段的大孔径小,当主阀芯向内移动时,可变形密封垫先与主阀孔的主锥形段接触变形,主密封杆后与主阀孔的主锥形段接触密封。设置可变形密封垫,在封闭主阀孔时,可变形密封垫先与主阀孔的主锥形段接触变形,可以将进入主阀孔的异物进行包裹和阻挡,然后再由主密封杆进行终极密封,有利于提高防堵效果和主密封杆的使用寿命。

所述副阀孔包括副螺纹段、副圆孔段和副锥形段,所述副堵头与副螺纹段螺纹配合,在所述副圆孔段的中部开有与主阀孔连通的孔道,使主阀孔位于主阀芯和主密封圈之外的腔室与副阀孔连通,所述副圆锥段呈外大内小的圆锥形。副阀孔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所述副密封杆的上端与副阀芯螺纹固定,副密封杆的下端呈圆柱状,并且副密封杆的下端外径介于副阀孔副锥形段两端的孔径之间。

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弹簧、垫片和调整螺钉,在安装座上开有朝上敞口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垫片,所述支撑弹簧垫装在垫片与动力臂之间,在所述安装孔的下端自下而上穿设有调整螺钉,所述调整螺钉与安装座螺纹配合,所述调整螺钉的上端与垫片抵紧。弹性支撑结构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直接固定在本体上。

在所述副堵头的上端套装有顶盖,所述活动杆的上端穿过顶杆并穿入连接套中,活动杆通过销钉与连接套铰接。

在所述进水孔与主阀孔之间的孔道内设有过滤腔,在所述过滤腔靠近进水孔一侧安装有分解刀,在所述过滤腔的靠近主阀孔一侧安装有滤网。设置过滤腔、分解刀和滤网,可以进一步防堵。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块状本体内开设进水孔、出水孔、主阀孔和副阀孔,在主阀孔和副阀孔内安装两级相互作用的阀芯结构,通过两级阀芯的相互配合,实现进水孔与出水孔通闭的机械控制,从而提供了一种无电型转载点喷雾控制阀,无需电源即可控制转载点喷雾的开闭,有效地降低了使用、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如下:动力臂1、支撑弹簧2、安装座3、顶盖4、副堵头5、活动杆6、连接套7、副压缩弹簧8、主堵头9、主压缩弹簧10、主密封杆11、主密封圈12、主阀芯13、滤网14、分解刀15、本体16、进水孔16a、出水孔16b、过滤腔16c、可变形密封垫17、副密封杆18、副阀芯19、调整螺钉20和垫片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块状的本体16,在所述本体16上开有进水孔16a、出水孔16b、主阀孔和副阀孔。所述主阀孔的内孔口通过孔道与出水孔16b连通,在所述主阀孔的外孔口固定有主堵头9,在所述主阀孔内安装有主阀芯13,在所述主阀芯13与主堵头9之间垫装有主压缩弹簧10。在所述主阀芯13的内端固定有主密封杆11,在主压缩弹簧10的作用下,所述主密封杆11的内端将主阀孔的内孔口封闭。在所述主阀芯13上嵌装有与主阀孔孔壁密封配合的主密封圈12,所述主阀孔位于主阀芯13和主密封圈12之外的腔室通过孔道与进水孔16a连通,所述主阀孔位于主阀芯13和主密封杆11之间的腔室也通过相应设置的孔道与进水孔16a连通,所述主阀孔位于主阀芯13和主密封圈12之外的腔室还通过相应设置的孔道与副阀孔的中部连通。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副阀孔的内孔口通过孔道与出水孔16b连通,在所述副阀孔的外孔口固定有副堵头5,在所述副阀孔内安装有副阀芯19,所述副阀芯19与副阀孔间隙配合。在所述副阀芯19的内端固定有副密封杆18,在所述副阀芯19与副堵头5之间垫装有副压缩弹簧8,在所述副压缩弹簧8的作用下,所述副密封杆18将副阀孔的内孔口封闭。在所述副堵头5上穿设有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的内端伸入副阀芯19内并设有加宽的限位结构,使活动杆6的内端限位在副阀芯19内。当活动杆6向外移动时,活动杆6拉动副阀芯19和副密封杆18向外移动,使主阀孔位于主阀芯13和主密封圈12之外的腔室通过副阀孔与出水孔16b连通。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本体16外设有与本体16位置相对固定的安装座3,在所述安装座3上铰接有动力臂1,在所述动力臂1的一端铰接有连接套7的一端,所述连接套7的另一端与活动杆6的外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3上还安装与动力臂1相抵的弹性支撑,在弹性支撑的作用下,所述活动杆6向内移动,所述活动杆6放开副密封杆18,所述副密封杆18将副阀孔的内孔口封闭。当动力臂1远离连接套7的一端受力压缩弹性支撑时,所述动力臂1转动、所述连接套7拉动活动杆6向外移动,所述活动杆6向外拉动副密封杆18,所述主阀孔位于主阀芯13和密封圈之外的腔室通过副阀孔与出水孔16b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主阀孔自外而内包括主螺纹段、主圆孔段和主锥形段,所述主堵头9与主螺纹段螺纹配合,在所述主圆孔段侧壁的内外两端分别开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孔口,使主阀孔位于主阀芯13和主密封圈12之外的腔室、以及主阀孔位于主阀芯13和主密封杆11之间的腔室各自与进水孔16a连通;所述主锥形段呈外大内小的圆锥形。所述主密封杆11包括连接段、密封段和导向段,所述连接段穿过主阀芯13并通过螺母锁紧,所述密封段比连接段粗,并且密封段的外径介于主阀孔主锥形段两端的孔径之间。在所述主阀芯13与主密封杆11之间垫装有软质的可变形密封垫17,所述可变形密封垫17比主密封杆11的密封段粗,并且可变形密封垫17的外径比主阀孔主锥形段的大孔径小,当主阀芯13向内移动时,可变形密封垫17先与主阀孔的主锥形段接触变形,主密封杆11后与主阀孔的主锥形段接触密封,从而进行终极密封。

如图3所示,所述副阀孔包括副螺纹段、副圆孔段和副锥形段,所述副堵头5与副螺纹段螺纹配合,在所述副圆孔段的中部开有与主阀孔连通的孔道,使主阀孔位于主阀芯13和主密封圈12之外的腔室与副阀孔连通,所述副圆锥段呈外大内小的圆锥形。所述副密封杆18的上端与副阀芯19螺纹固定,副密封杆18的下端呈圆柱状,并且副密封杆18的下端外径介于副阀孔副锥形段两端的孔径之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弹簧2、垫片21和调整螺钉20,在安装座3上开有朝上敞口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垫片21,所述支撑弹簧2垫装在垫片21与动力臂1之间,在所述安装孔的下端自下而上穿设有调整螺钉20,所述调整螺钉20与安装座3螺纹配合,所述调整螺钉20的上端与垫片21抵紧。所述安装座3直接固定在本体16上。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副堵头5的上端套装有顶盖4,所述活动杆6的上端穿过顶杆并穿入连接套7中,活动杆6通过销钉与连接套7铰接。在所述进水孔16a与主阀孔之间的孔道内设有过滤腔16c,在所述过滤腔16c靠近进水孔16a一侧安装有分解刀15,在所述过滤腔16c的靠近主阀孔一侧安装有滤网1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