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台用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177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旋转台用减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台用减速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减速器,该减速器如日本特开2010-159851号公报所公开那样构成为以从马达的转速降低而成的转速使输出部旋转。如图3所示,该减速器包括在马达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输入轴101、绕与输入轴101的旋转轴线不同的方向的轴线旋转的转换部102以及具有与转换部102的旋转联动地旋转的曲轴104的减速部103。减速部103具有曲轴104、固定于底座105的壳体106、托架107、设在壳体106与托架107之间的轴承108。托架107随着曲轴104的旋转而旋转。

在日本特开2010-159851号公报中公开的减速器的托架107的上表面暴露,因此操作者能够在该上表面安装构件。例如,如果操作者在托架107安装旋转台,则减速器或许能够作为旋转台用的减速器发挥作用。但是,由于旋转台安装于该减速器的托架107的上表面,因此存在旋转台的位置较高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较低的位置配置旋转台的旋转台用减速器。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旋转台用减速器包括:基部;输入轴,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部,能够在马达的驱动力的作用下绕轴线旋转;转换部,其用于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轴线方向转换为不同的方向;减速部,其具有固定部和输出部,该固定部保持于所述基部,该输出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相对地旋转,并且以从所述转换部的转速降低而成的转速旋转;以及旋转台支承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输出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本发明能够将旋转台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所述旋转台用减速器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的说明和附图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的旋转台用减速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以往的减速器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例示的旋转台用减速器。

如图1所示,旋转台用减速器(以下,称作减速器10)被用于使旋转台TT旋转用的旋转装置1。该旋转装置1除减速器10之外还包括作为驱动源的马达5。减速器10载置在安装面FP(减速器安装面)上,并且利用紧固件(未图示)固定于安装面FP。

减速器10包括基部1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基部12的输入轴14、与输入轴14联动的转换部15、构成为独立于基部12的减速部16以及用于支承旋转台TT的旋转台支承部18。

基部12具有顶面部20和从顶面部20的外周缘沿与顶面部20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侧壁22。在基部12的内侧形成有由顶面部20和侧壁22划分出的空间(内侧空间)IS。顶面部20可以形成为大致圆形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多边形状。

侧壁22的端面(与顶面部20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为与安装面FP相对的基端面22a。减速器10以基端面22a与安装面FP接触的方式载置于安装面FP。

在侧壁22以使内侧空间IS与基部12的外侧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开口(第1开口)22b。

在侧壁22形成有供输入轴14贯穿的开口(第3开口)22c。在侧壁22的第3开口22c的周缘部安装有轴承24。输入轴14借助轴承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部12的侧壁22。

图1所示的第3开口22c形成于侧壁22的与第1开口22b相反的一侧的位置(180度的位置)。但是,第3开口22c也可以形成于其他位置(例如,相对于第1开口22b呈90度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第3开口22c的特定的形成位置。

在输入轴14的外端面形成有供马达5的驱动轴5a嵌入的压入孔14a。马达5固定于被安装于基部12的马达支承构件26。马达5的驱动轴5a以沿着水平方向(与顶面部20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姿势插入输入轴14的压入孔14a。马达5收纳于比顶面部20的顶面(外表面)靠下侧(安装面FP侧)的位置。在输入轴14的顶端部设有驱动侧齿轮14b。

顶面部20包括形成为板状的主体部28、以自主体部28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第1凸部29以及自主体部28的外表面突出的第2凸部30。

第1凸部29设于主体部28的外周部。第1凸部29形成为环状。第1凸部29被用于固定部42(后述)的定位。

第2凸部30设于第2开口28a(后述)的周缘。第2凸部30被用于筒体64(后述)的定位。第2凸部30可以形成为与第1凸部29呈同心状的环状。

在顶面部20的主体部28以使内侧空间IS与基部12的靠减速部16侧的外侧(上侧)连通的方式形成有两个开口28a、28b。开口(第2开口)28a形成为与筒体64(后述)同心的形状。开口(第4开口)28b形成于与曲轴52(后述)同心的位置。如后述那样,多个曲轴52设于减速器10。因而,多个第4开口28b形成于主体部28。

在基部12设有从侧壁22的基端部(靠基端面22a侧的端部)向基部12的内侧延伸出的底部34以及连接该底部34的内端部与顶面部20的分隔壁部36。底部34形成为比顶面部20的厚度厚。底部34形成为与顶面部20大致平行。

在底部34的与第4开口28b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截面呈圆形的有底的支承孔34a。在该支承孔34a安装有轴承38。轴承38支承的转换轴15c(后述)与曲轴52(后述)的轴主体52a同心。

底部34具有与侧壁22一体地形成的底部主体34b以及形成为独立于底部主体34b并且组装于底部主体34b的栓部34c。在底部主体34b形成有沿与侧壁22平行的方向贯穿底部主体34b的贯通孔。栓部34c将该贯通孔的靠安装面FP侧的端部(图1的下侧的端部)堵塞。由此,形成有底的所述支承孔34a。结果,能够防止第1空间IS1向基部12的外侧暴露。轴承38安装于贯通孔的内周面。底部34仅形成于面朝后述的第1空间IS1的部位。第2空间IS2(后述)向图1的下侧(与顶面部20相反的一侧)开放。

分隔壁部36将内侧空间IS划分为配置有输入轴14的空间(第1空间)IS1以及第1开口22b和第2开口28a开口的空间(第2空间)IS2。第1空间IS1经由第4开口28b与减速部16内连通。第2空间IS2经由第2开口28a与筒体64内连通,但与减速部16内不连通,因此减速部16内的润滑油不会流入第2空间IS2。

转换部15包括与设于输入轴14的驱动侧齿轮14b啮合的从动侧齿轮15b以及用于支承从动侧齿轮15b的转换轴15c。转换部15用于将驱动力的沿着输入轴14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传递方向转换为沿着转换轴15c的延伸设置方向的方向。驱动侧齿轮14b和从动侧齿轮15b包括伞齿轮。驱动侧齿轮14b和从动侧齿轮15b并不限定于伞齿轮。驱动侧齿轮14b和从动侧齿轮15b也可以是在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和转换轴15c的旋转轴线相交叉的位置关系下能够从驱动侧齿轮14b向从动侧齿轮15b传递驱动力的齿轮部件。

转换轴15c的旋转轴线与从动侧齿轮15b的旋转轴线同心。转换轴15c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轴构件。转换轴15c以转换轴15c的旋转轴线与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正交的姿势支承于支承孔34a的轴承38。即,转换轴15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底部34。

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顶面部20平行。转换轴15c的旋转轴线与顶面部20正交。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转换轴15c的旋转轴线与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之间的正交的位置关系。只要具有除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转换轴15c的旋转轴线平行以外的位置关系即可。

从动侧齿轮15b包括从转换轴15c的外周面沿着径向突出的圆板状的部位和形成于圆板状的部位的外端部的齿。圆板状的部位的外端部进入形成于分隔壁部36的凹部36a中。由此,转换轴15c配置于分隔壁部36的附近。设计者能够将基部12的横向宽度设计为较小的尺寸。

减速部16包括要固定于基部12的固定部42、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2相对地旋转的输出部44、配置在固定部42与输出部44之间的第1主轴承46和第2主轴承48以及用于从转换部15向输出部44传递用于使输出部44旋转的驱动力的传递部50。传递部50具有利用转换轴15c驱动的曲轴52以及与曲轴52的旋转联动地摇动的摇动齿轮54。在摇动齿轮54的摇动旋转的期间,摇动齿轮54的中心线绕旋转台TT的旋转中心轴线旋转。

输出部44为圆环状。输出部44具有内周面44a、外周面44b、第1端面44c和第2端面44d。在输出部44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固定部42。第1主轴承46和第2主轴承48配置在输出部44的内周面44a与固定部42的外周面之间。第1主轴承46和第2主轴承48被配置为在轴线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主轴承46、48由球轴承构成。取而代之,也可以将其他轴承部件用作主轴承46、48。

在输出部44的内周面44a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许多销槽。这些销槽位于第1主轴承46与第2主轴承48之间。在各销槽配置有内齿销44e。内齿销44e使用圆柱状的构件。内齿销44e与输出部44的旋转轴线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即,输出部44是具有内齿的圆环状的构件。

第1端面44c与基部12的顶面部20相对。第1端面44c为输出部44的基端面。第2端面44d在轴线方向上形成在与第1端面44c相反的一侧。第2端面44d为输出部44的顶端面。在第1端面44c与顶面部20之间形成有很小的间隙。

固定部42以与顶面部20的外表面接触的方式载置于顶面部20。固定部42利用紧固件(例如螺栓)58固定于顶面部20(基部12)。

固定部42包括第1构件60、第2构件61以及将第1构件60和第2构件61彼此紧固起来的紧固件(例如螺栓)62。第1构件60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基板部60a和与基板部60a一体地形成的轴部60b。第2构件61为圆板状。第2构件61与基板部60a在径向上为大致相同的大小。

基板部60a的一面以与顶面部20的主体部28相面对的方式配置。基板部60a嵌入顶面部20的第1凸部29的内侧。结果,基板部60a相对于基部12(顶面部20)被定位。

轴部60b从基板部60a的另一面(同与基部12接触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向第2构件61延伸。第2构件61的面(靠基板部60a侧的面)与轴部60b的顶端面抵接。利用紧固件62将轴部60b和第2构件61相互固定。

如图2所示,多个轴部6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沿着周向隔开间隔地设在与基板部60a的径向上的中央错开的位置。

在固定部42设有形成于径向上的中央的中央贯通孔42a以及形成于与径向上的中央错开的位置的曲轴安装部42b。中央贯通孔42a贯穿基板部60a和第2构件61(固定部42)。

在中央贯通孔42a插入有筒体64。即,筒体64沿着输出部44的旋转轴线的延伸设置方向贯穿减速部16。筒体64的一端部以与顶面部20的第2凸部30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嵌入第2凸部30。筒体64的另一端部从第2构件61突出。筒体64的内侧空间IS经由顶面部20的第2开口28a与基部12内的第2空间IS2连通。

曲轴安装部42b是用于安装曲轴52的部位。曲轴安装部42b是沿与中央贯通孔42a平行的方向贯穿基板部60a和第2构件61的贯通孔。在曲轴安装部42b配置有曲轴轴承66。曲轴52借助曲轴轴承66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固定部42。

曲轴52包括笔直地延伸的轴主体52a以及相对于轴主体52a偏心的偏心部52b。在轴主体52a安装有曲轴轴承66。曲轴52具有多个偏心部52b(图1表示两个偏心部52b)。设有与摇动齿轮54(后述)的数量相应的数量的偏心部52b。

曲轴52的轴主体52a以与转换轴15c呈同心状配置的状态固定于转换轴15c。因此,曲轴52随着转换轴15c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1所示,在第2构件61与基板部60a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间隙配置有摇动齿轮54。摇动齿轮54以夹设有滚子轴承的状态安装于偏心部52b。摇动齿轮54包括具有外齿的外齿轮。摇动齿轮54与输出部44的内齿销44e啮合。摇动齿轮54的外齿数比内齿销44e的数量略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摇动齿轮54(图1表示两个摇动齿轮54)设于传递部50。但是,摇动齿轮54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3个以上。

在摇动齿轮54形成有形成于中央部的中央贯通孔54a、供曲轴52贯穿的第1贯穿孔54b以及供轴部60b贯穿的第2贯穿孔54c。第1贯穿孔54b和第2贯穿孔54c在中央贯通孔54a的周围交替配置。

旋转台支承部18与输出部44的外周面44b一体地形成。旋转台支承部18形成为从外周面44b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即,旋转台支承部18为沿着与输出部44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板状。

旋转台支承部18形成于输出部44的外周面44b的靠近第1端面44c的位置。即,输出部44的外周面44b包括比旋转台支承部18靠近第1端面44c的部位和比旋转台支承部18靠近第2端面44d的部位。外周面44b的靠近第1端面44c的部位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比外周面44b的靠近第2端面44d的部位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短。因而,旋转台支承部18的上表面18a形成在第1端面44c与第2端面44d之间且形成在比第2端面44d靠近第1端面44c的位置。由此,支承于旋转台支承部18的旋转台TT被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旋转台支承部18的上表面18a在输出部44的旋转轴线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位于第1主轴承46与第2主轴承48之间。因此,支承于旋转台支承部18的旋转台TT的延长线TL经过第1主轴承46与第2主轴承48之间。旋转台TT的延长线TL还与摇动齿轮54重叠。

在旋转台支承部18设有用于固定紧固螺栓68的固定孔,该紧固螺栓68用于固定旋转台TT。固定孔为螺纹孔。

在减速器10设有用于覆盖减速部16的树脂制成的盖70。盖70具有圆板状的平板部70a、从平板部70a的外周部沿着输出部44的旋转轴线的延伸设置方向伸出的第1伸出部70b以及从形成于平板部70a的中央部的内孔的周缘沿着输出部44的旋转轴线的延伸设置方向朝向与第1伸出部70b相反的一侧伸出的第2伸出部70c。第1伸出部70b固定于输出部44的第2端面44d。

筒体64的端部插入盖70的内孔。筒体64的端部穿过内孔而在盖70的上侧暴露。在第2伸出部70c的内周面与筒体64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构件。在输出部44与基板部60a之间也配置有密封构件。因而,减速部16内的润滑油不会向外部泄漏。

输入轴14相对于旋转台支承部18而言配置在基部12的靠基端面22a侧。输入轴14配置在基部12的基端面22a与旋转台支承部18之间。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输出部44的旋转轴线正交。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旋转台支承部18平行。

输入轴14配置在与输出部44的顶端面(上端面)相比更靠近基部12的基端面22a的位置。即,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基端面22a之间的距离D1小于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输出部44的顶端面之间的距离D2。

输入轴14被配置为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旋转台支承部18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D3小于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基端面22a之间的距离D1。

马达5具有收纳在比旋转台支承部18的下表面18b靠下侧的位置的尺寸。即,马达5收纳在比包括旋转台支承部18的下表面18b的平面靠下侧的位置。因而,平坦的旋转台TT不会与马达5相干涉。

本实施方式的减速器10固定于平坦的安装面FP。在该状态下,在旋转台支承部18的上表面18a载置有旋转台TT。旋转台TT利用紧固螺栓68固定于旋转台支承部18。

对于具有该减速器10的旋转装置1,在马达5被驱动时,减速器10的输入轴14旋转。由此,与设于输入轴14的驱动侧齿轮14b啮合的从动侧齿轮15b被驱动,转换部15的转换轴15c绕轴线旋转。在与转换轴15c结合的曲轴52旋转时,摇动齿轮54随着偏心部52b的旋转一边改变啮合位置一边进行公转。此时,摇动齿轮54逐渐地自转。随着摇动齿轮54的摇动,输出部44相对于固定部42相对地旋转。由此,旋转台TT进行旋转。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旋转台支承部18形成于减速部16的输出部44的外周面44b。因而,与在输出部44的端面(顶端面)安装旋转台TT的结构相比,操作者能够在靠近基部12所要固定的安装面FP的位置固定旋转台TT。即,在输出部44贯穿于被形成于旋转台TT的贯穿孔的状态下,将旋转台TT固定于旋转台支承部18。输出部44的端面(顶端面)自旋转台TT突出。旋转台TT位于与输出部44的端面分开与输出部44的端面的突出量相应的距离的位置。因而,若在旋转台支承部18安装有旋转台TT的旋转台用减速器10载置在安装面FP上,则旋转台TT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输入轴14配置在基端面22a与旋转台支承部18之间的位置,因此,与输入轴14配置于比旋转台支承部18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设计者能够减小减速器10的径向尺寸。

输入轴14配置在更靠近安装面FP的位置,而在输入轴14与安装面FP之间能够确保用于配置将输入轴14支承为旋转自如用的构件的空间。旋转台支承部18配置于靠近输入轴14的位置,因此旋转台支承部18与安装面FP之间的距离缩短。因而,旋转台TT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操作者能够将相对于旋转台TT而言位于安装面FP侧的布线穿过第1开口22b、基部12的内侧空间IS及第2开口28a引入到筒体64内。由于筒体64贯穿减速部16,因此操作者能够将引入到筒体64的内侧的布线从减速部16引出。结果,操作者能够将布线向相对于旋转台TT而言与安装面FP相反的一侧引出。

旋转台TT的延长线TL穿过第1主轴承46与第2主轴承48之间。因此,能够防止旋转台支承部18自旋转台TT承受的负荷作用(外伸)于第1主轴承46和第2主轴承48这两者的外侧。结果,固定部42和输出部44之间的驱动力传递效率提高。因而,使旋转台TT旋转所需要的驱动力减小。

摇动齿轮54位于旋转台TT的延长线TL上,因此摇动齿轮54位于来自旋转台TT的力的作用线上。其结果,固定部42和输出部44之间的驱动力传递效率提高。因而,使旋转台TT旋转所需要的驱动力减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改良等。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筒体64贯穿减速部16的中央部,多个曲轴52配置在筒体64的周围。也可以取而代之,减速部16由中心曲轴式的偏心摇动型减速器10构成。在该情况下,省略筒体64,曲轴52配置于固定部42的径向中央。在该曲轴52的偏心部52b安装摇动齿轮54。多个轴部60b设于曲轴52的周围。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减速器10由偏心摇动型齿轮装置构成。也可以取而代之,转换部15与未图示的太阳轮连结而不与曲轴52连结。随着太阳轮的旋转,行星齿轮(未图示)进行公转,包括内齿轮的输出部44旋转。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输入轴14配置在旋转台支承部18与侧壁22的基端面22a之间。也可以取而代之,输入轴14配置在比该位置向径向外侧偏离了的位置。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旋转台支承部18的下表面18b之间的距离D3小于输入轴14的旋转轴线与基端面22a之间的距离D1。也可以取而代之,距离D3为距离D1以上。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减速器10载置于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面FP上。也可以取而代之,减速器10固定于沿着除水平方向以外的方向延伸的减速器10用的安装面。

与所述实施方式关联地说明的旋转台用减速器主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所述实施方式的一技术方案的旋转台用减速器包括:基部;输入轴,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部,能够在马达的驱动力的作用下绕轴线旋转;转换部,其用于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轴线方向转换为不同的方向;减速部,其具有固定部和输出部,该固定部保持于所述基部,该输出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相对地旋转,并且以从所述转换部的转速降低而成的转速旋转;以及旋转台支承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输出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采用所述结构,旋转台支承部形成于减速部的输出部的外周面。因而,与在输出部的端面(顶端面)安装旋转台的结构相比,操作者能够在靠近基部所要固定的安装面的位置固定旋转台。即,在输出部贯穿于被形成于旋转台的贯穿孔的状态下,将旋转台固定于旋转台支承部。结果,输出部的端面(顶端面)自旋转台突出。旋转台位于与输出部的端面分开与输出部的端面的突出量相应的距离的位置。因而,若在旋转台支承部安装有旋转台的旋转台用减速器载置在安装面上,则旋转台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对于所述结构,也可以是,所述基部具有与安装面相对的基端面。也可以是,所述输入轴配置在所述基端面与所述旋转台支承部之间的位置。

采用所述结构,与输入轴配置于比旋转台支承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设计者能够减小减速器的径向尺寸。

对于所述结构,也可以是,所述输入轴配置在与所述输出部的顶端面相比更靠近所述基部的所述基端面的位置,并且配置为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台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基端面之间的距离。

采用所述结构,输入轴配置在更靠近安装面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输入轴与安装面之间能够确保用于配置将输入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用的构件的空间。若旋转台支承部配置在靠近输入轴的位置,则旋转台支承部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缩短。因而,旋转台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对于所述结构,也可以是,在所述减速部设有供所述固定部贯穿的筒体。也可以是,在所述基部形成有第1开口和第2开口。也可以是,在所述基部的内侧形成有经由所述第1开口与所述基部的外侧连通并且经由所述第2开口与所述筒体的内侧连通的空间。

采用所述结构,操作者能够将相对于旋转台而言位于安装面侧的布线穿过第1开口、空间和第2开口引入到筒体内。由于筒体贯穿减速部,因此操作者能够将引入到筒体的内侧的布线从减速部引出。结果,操作者能够将布线向相对于旋转台而言与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引出。

对于所述结构,也可以是,在所述输出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配置有第1主轴承和第2主轴承。也可以是,所述旋转台支承部被设为支承于该旋转台支承部的旋转台的延长线穿过所述第1主轴承与所述第2主轴承之间。

采用所述结构,能够防止旋转台支承部自旋转台承受的负荷作用(外伸)于第1主轴承和第2主轴承这两者的外侧。结果,固定部和输出部之间的驱动力传递效率提高。因而,使旋转台旋转所需要的驱动力减小。

对于所述结构,也可以是,所述减速部具有摇动齿轮。也可以是,所述摇动齿轮位于被支承于所述旋转台支承部的旋转台的延长线上。

采用所述结构,摇动齿轮位于旋转台的延长线上,因此摇动齿轮位于力的作用线上。结果,固定部和输出部之间的驱动力传递效率提高。因而,使旋转台旋转所需要的驱动力减小。

对于所述结构,也可以是,旋转台用减速器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减速部的盖。也可以是,所述盖为树脂制成。

采用所述结构,利用盖保护减速部。盖为树脂制成,因此旋转台用减速器不会过重。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所述实施方式的原理能够利用于各种旋转台的设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