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4301发布日期:2019-04-23 23:5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千斤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蜗轮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现有的蜗轮式千斤顶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采用的现有的蜗轮与蜗杆未经过处理,长期用于千斤顶的动力传动部件使用,极易出现损坏,导致千斤顶无法继续使用,并且,现有的蜗轮蜗杆作为千斤顶的动力传动部件,应用范围窄,支撑重量较小,工作效率较慢,上升慢,下降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蜗轮式千斤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蜗轮式千斤顶,由蜗轮、蜗杆作为动力传动部件,所述蜗杆经过渗碳处理,所述蜗轮经过渗氮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经过渗碳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a.蜗杆整体渗碳处理: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00-920℃、碳势为1.4%的渗碳介质A中保温4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30min,再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00-920℃、碳势为1.0%的渗碳介质B中保温2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15min,然后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00-920℃、碳势为0.8%的渗碳介质C中保温1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10min,然后进行缓冷,缓冷时间为60min;所述的渗碳介质A为甲醇和丙烷,所述的渗碳介质B为甲醇,所述渗碳介质C为丙烷;

b.蜗杆整体微量渗碳淬火处理:微量渗碳淬火处理时炉内碳势为 0.62-0.68%,淬火时间为90-98min,淬火温度为860-870℃,淬火层深度为1.25mm,然后将蜗杆放置在120-130℃下保温4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即可。本发明对蜗杆进行的渗碳处理能够极大的提高蜗杆表面的碳浓度,并且碳浓度分布均匀,渗碳厚度均匀,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蜗杆表面的宏观硬度和表面硬度,并且还能消除蜗杆中的残余应力,极大的提高了蜗杆的使用寿命,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处理后的蜗杆的宏观厚度为0.80-1.1mm,0.15mm处的硬度大于780HV。

进一步的,所述蜗轮经过渗氮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a.将蜗轮在155-168℃下保温处理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b.对步骤a中处理的蜗轮进行渗氮处理,将蜗轮放置到质量浓度为0.25%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30min,然后过滤,采用90℃清水洗涤,烘干,然后再采用500目砂纸进行表面均匀打磨,再将蜗轮置于渗氮炉中,将渗氮炉中空气排除干净,通入氮气和氨气,对渗氮炉进行加热,将氨气的分解率控制在12-15%之间,保持6小时,炉内温度保持在550-625℃之间,然后对蜗轮进行冷却,使炉温降低至130-135℃,保温40min,然后取出蜗轮,即可。本发明对蜗轮进行渗氮处理,不仅提高了蜗轮的齿面硬度,而且齿槽也同时得到渗氮处理,蜗轮渗氮后变形极小,并且还能消除蜗轮中的残余应力,极大的提高了蜗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的氮气和氨气通入体积比为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蜗轮式千斤顶以经过处理的蜗轮蜗杆作为传动部件,极大的提高了现有蜗轮式千斤顶的载重能力,本发明通过对蜗杆进行渗碳处理,对蜗轮进行渗氮处理,能够极大的改善现有蜗轮蜗杆千斤顶传动效率较低,磨损较严重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蜗轮蜗杆的处理,使得其相对滑动速度极大的降低,使齿面磨损显著减小,散热性得到极大的改善,相较于现有的蜗轮式千斤顶采用同种规格的蜗轮蜗杆,本发明蜗轮式千斤顶的最大工作压力提高了1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蜗轮式千斤顶,由蜗轮、蜗杆作为动力传动部件,所述蜗杆经过渗碳处理,所述蜗轮经过渗氮处理。

所述的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

所述蜗杆经过渗碳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a.蜗杆整体渗碳处理: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00℃、碳势为1.4%的渗碳介质A中保温4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30min,再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00℃、碳势为1.0%的渗碳介质B中保温2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15min,然后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00℃、碳势为0.8%的渗碳介质C中保温1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10min,然后进行缓冷,缓冷时间为60min;所述的渗碳介质A为甲醇和丙烷,所述的渗碳介质B为甲醇,所述渗碳介质C为丙烷;

b.蜗杆整体微量渗碳淬火处理:微量渗碳淬火处理时炉内碳势为 0.62%,淬火时间为90min,淬火温度为860℃,淬火层深度为1.25mm,然后将蜗杆放置在120℃下保温4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即可。

所述蜗轮经过渗氮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a.将蜗轮在155℃下保温处理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b.对步骤a中处理的蜗轮进行渗氮处理,将蜗轮放置到质量浓度为0.25%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30min,然后过滤,采用90℃清水洗涤,烘干,然后再采用500目砂纸进行表面均匀打磨,再将蜗轮置于渗氮炉中,将渗氮炉中空气排除干净,通入氮气和氨气,对渗氮炉进行加热,将氨气的分解率控制在12%之间,保持6小时,炉内温度保持在550℃之间,然后对蜗轮进行冷却,使炉温降低至130℃,保温40min,然后取出蜗轮,即可。

所述的氮气和氨气通入体积比为2:3。

实施例2

一种蜗轮式千斤顶,由蜗轮、蜗杆作为动力传动部件,所述蜗杆经过渗碳处理,所述蜗轮经过渗氮处理。

所述的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

所述蜗杆经过渗碳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a.蜗杆整体渗碳处理: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20℃、碳势为1.4%的渗碳介质A中保温4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30min,再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20℃、碳势为1.0%的渗碳介质B中保温2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15min,然后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20℃、碳势为0.8%的渗碳介质C中保温1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10min,然后进行缓冷,缓冷时间为60min;所述的渗碳介质A为甲醇和丙烷,所述的渗碳介质B为甲醇,所述渗碳介质C为丙烷;

b.蜗杆整体微量渗碳淬火处理:微量渗碳淬火处理时炉内碳势为 0.68%,淬火时间为98min,淬火温度为870℃,淬火层深度为1.25mm,然后将蜗杆放置在130℃下保温4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即可。

所述蜗轮经过渗氮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a.将蜗轮在168℃下保温处理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b.对步骤a中处理的蜗轮进行渗氮处理,将蜗轮放置到质量浓度为0.25%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30min,然后过滤,采用90℃清水洗涤,烘干,然后再采用500目砂纸进行表面均匀打磨,再将蜗轮置于渗氮炉中,将渗氮炉中空气排除干净,通入氮气和氨气,对渗氮炉进行加热,将氨气的分解率控制在15%之间,保持6小时,炉内温度保持在625℃之间,然后对蜗轮进行冷却,使炉温降低至135℃,保温40min,然后取出蜗轮,即可。

所述的氮气和氨气通入体积比为2:3。

实施例3

一种蜗轮式千斤顶,由蜗轮、蜗杆作为动力传动部件,所述蜗杆经过渗碳处理,所述蜗轮经过渗氮处理。

所述的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

所述蜗杆经过渗碳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a.蜗杆整体渗碳处理: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10℃、碳势为1.4%的渗碳介质A中保温4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30min,再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10℃、碳势为1.0%的渗碳介质B中保温2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15min,然后将蜗杆置于温度为910℃、碳势为0.8%的渗碳介质C中保温1小时,然后置于960℃下保温10min,然后进行缓冷,缓冷时间为60min;所述的渗碳介质A为甲醇和丙烷,所述的渗碳介质B为甲醇,所述渗碳介质C为丙烷;

b.蜗杆整体微量渗碳淬火处理:微量渗碳淬火处理时炉内碳势为 0.64%,淬火时间为95min,淬火温度为868℃,淬火层深度为1.25mm,然后将蜗杆放置在124℃下保温4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即可。

所述蜗轮经过渗氮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a.将蜗轮在162℃下保温处理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b.对步骤a中处理的蜗轮进行渗氮处理,将蜗轮放置到质量浓度为0.25%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30min,然后过滤,采用90℃清水洗涤,烘干,然后再采用500目砂纸进行表面均匀打磨,再将蜗轮置于渗氮炉中,将渗氮炉中空气排除干净,通入氮气和氨气,对渗氮炉进行加热,将氨气的分解率控制在13%之间,保持6小时,炉内温度保持在578℃之间,然后对蜗轮进行冷却,使炉温降低至133℃,保温40min,然后取出蜗轮,即可。

所述的氮气和氨气通入体积比为2:3。

经试验:相较于现有的蜗轮式千斤顶采用同种规格的蜗轮蜗杆,本发明蜗轮式千斤顶的最大工作压力提高了15%以上,正常工作寿命提高了2倍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