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阀。
背景技术:
通风阀为一种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的调节阀门,可应用于化工、建材、电站等各种行业中的通风、环保工程中,作为气体介质流量调节或切断的控制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通风阀内多用齿轮机构对叶片进行旋转控制,但现有技术中的齿轮结构较为简单,由于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容易发生振动,若振动幅度较大时,齿轮结构间容易发生齿轮错位或卡死的情况,除了易对齿轮造成损伤外,也容易对电机造成损伤,减小通风阀的使用寿命,且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阀,用于解决因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发生较大幅度的振动而导致的齿轮结构间发生齿轮错位或卡死的问题,包括圆筒状的阀体、齿轮盒、多块扇面状的叶片以及驱动装置,阀体的内表面设有密封装置,阀体的中心设置有齿轮盒,齿轮盒内设置有齿轮机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齿轮机构从而驱动叶片绕各自的中心轴进行同向转动;叶片均布设置于阀体内,叶片的一端与齿轮盒的外壁结合,齿轮机构包括套设于同一支撑轴上的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二中心齿轮,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二中心齿轮之间设置有多个设置于各中心轴伸入齿轮盒内的一端的齿轮,各齿轮均同时与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二中心齿轮相啮合;阀体内还设有一个或多个风量仪,一个或多个风速仪的轴线到阀体的轴线的距离不相等。
该通风阀安全可靠,可精确控制通风量,提高了齿轮机构的安全性,有效减小了使用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
优选地,通风阀还设有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二中心齿轮与支撑轴均通过轴承相连接。
优选地,两轴承间设有套设于支撑轴上的支撑管。支撑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中心齿轮 和第二中心齿轮相抵接。
进一步地,多块叶片中的其中一块叶片为主动叶片,驱动装置与主动叶片的中心轴相连接。
优选地,齿轮为锥齿轮。
进一步地,第一中心齿轮与第二中心齿轮均为圆盘结构,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二中心齿轮与锥齿轮相啮合的一面均设有与锥齿轮相啮合的齿。
优选地,阀体底部设有一根或多根加强筋。
进一步地,一根或多根加强筋的中心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齿轮盒的固定部。
进一步地,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齿轮盒的上盒体或下盒体上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
如上,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通风阀外部尺寸小,结构安全可靠,有效增大了齿轮结构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解决了因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发生较大幅度的振动而导致的齿轮结构间发生齿轮错位或卡死的问题,延长了通风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风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通风阀叶片完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叶片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齿轮盒2以及齿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阀体1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阀体
2 齿轮盒
21 上盒体
22 下盒体
23 第一中心齿轮
24 第二中心齿轮
25 支撑轴
3 叶片
31 中心轴
32 锥齿轮
33 侧面
34 正面
4 驱动装置
5 加强筋
51 加强部
52 固定部
6 风量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风阀,该通风阀包括圆筒状的阀体1、齿轮盒2、多块扇面状的叶片3以及驱动装置4。
在本实用新型中,多块叶片3均布设置于阀体1内,叶片3的中部设置有中心轴31,叶片3可以绕中心轴31转动;中心轴31一端与阀体1转动连接,叶中心轴31的另一端伸入齿轮盒2内,且可相对于齿轮盒2转动;叶片3的一端与齿轮盒2的外壁结合,即当通风阀关闭后,叶片3的一端与齿轮盒2的外壁紧密贴合,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阀体1的内表面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在通风阀关闭后对通风阀进行密封,保证通风阀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防止通风阀外的风或气流进入通风阀内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阀体1内表面设置台阶部作为密封装置,当通风阀关闭后,叶片3与台阶部贴合,实现通风阀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测量通风阀的所通入的风量,在阀体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风量仪6,且各个风量仪6的轴线到阀体的轴线的距离不相等,以便于测量通风阀不同旋转半径的风量大小。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采用三个风量仪6对通风阀的通风量进行监测,且三个风量仪6的轴线到阀体1的轴线的距离不相同。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在阀体1内设置三个以上的风量仪6,以对通风阀的通风量进行更好的监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通风阀内还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用于记录风量仪6的监测数据,还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将监测数据与预设的风量值进行对比,在得到监测数据与预设的风量值间的差值后,根据监测数据与预设的风量值间的差值对通风阀的通风量进行修正,即对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进行修正,通过调节叶片3开启的角度大小调节通风阀的通风量,从而实现对通风阀的通风量的精确控制,实现利用风量预设值与风量仪6的监测值来修正通风阀开启的大小。
更进一步,控制装置可以设置于通风阀的阀体1上,也可以集成在装配有通风阀的装备的控制部中,从而进一步减小通风阀的外部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中,阀体1的中心设置有齿轮盒2,齿轮盒2内设置有齿轮机构。齿轮盒2对齿轮机构进行保护,防止灰尘或其他异物落入齿轮机构内,对齿轮机构造成磨损,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防止使用者在使用时被齿轮误伤,造成危险。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齿轮机构包括套设于同一支撑轴25上的第一中心齿轮23和第二中心齿轮24,其中,支撑轴25位于的齿轮盒2中心,第一中心齿轮23和第二中心齿轮24之间设置有多个设置于各中心轴31伸入齿轮盒2内的一端的齿轮,各齿轮均同时与第一中心齿轮23和第二中心齿轮24相啮合。将齿轮设置于第一中心齿轮23与第二中心齿轮24间,可以有效地增加齿轮机构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使通风阀在工作时片可以平稳地打开或关闭,防止通风阀在运转过程中发生振动造成危险。
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齿轮盒2中部还可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轴25,进一步增加通风阀的强度。支撑轴25可以从第一中心齿轮23以及第二中心齿轮24的中部穿过,且上盒体21和下盒体22通过支撑轴25相连接,并通过螺母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中心齿轮23以及第二中心齿轮24与支撑轴25的连接均通过轴承实现,即第一中心齿轮23通过第一轴承与支撑轴25相连接,第二中心齿轮24通过 第二轴承与支撑轴25相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机构的结构稳定性,优选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间加设有套设于支撑轴25上的支撑管,且支撑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相抵接。如此便可以进一步增加齿轮机构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叶片3晃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安装以及维修的方便,齿轮盒2包括上盒体21和下盒体22,上盒体21和下盒体22相互扣合连接。在具体实施时,上盒体21和下盒体22的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或使用空间的大小进行更改。在本实用新型中,上盒体21和下盒体22均优选为锥形,进一步减小了齿轮盒2的外部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风阀还设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通过驱动第一中心齿轮23或第二中心齿轮24从而驱动叶片3绕各自的中心轴31进行同向转动。更进一步,优选采用电机作为通风阀的驱动装置4,通过电机的正传以及反转从而带动叶片3进行逆时针或顺时针的转动,实现通风阀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当驱动装置4对叶片3进行驱动时,叶片3的正面34转动至与阀体1的轴线垂直时,通风阀完全关闭,相邻的两叶片3的侧面33相互紧贴,其中一个叶片3的侧面33与叶片3的正面34的夹角小于90°,另一个叶片3的侧面33与叶片3的正面34的夹角大于90°,且在通风阀完全关闭的状态下,叶片3的另一端与密封装置相结合。在本实用新型中,叶片3的侧面33不与叶片3的正面34相垂直,且当通风阀完全关闭后,相邻的两叶片3的侧面33可以相互紧贴,减小了风或气流从相邻两叶片3间的缝隙中进入的几率,大大增强了叶片3间的密封性能,同时提高了通风阀的密封性。
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对叶片3的打开或关闭进行更好地控制,还可以利用控制装置对电机进行控制,如通过控制电机的正传或反转或是控制电机正传或反转的扭矩从而对叶片3的打开或关闭的大小、或是打开或关闭的时间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阀体1内设置多块叶片3,有效减小了各叶片3的外部尺寸,即减小了当通风阀完全开启,叶片3的正面34转动之与阀体1的轴线平行时叶片3的高度,从而有效降低了阀体1的高度,使通风阀的适用范围更广泛,可应用于更小的环境内。进一步地,当采用多块叶片3时,各叶片3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减小,而叶片3转动所需要的转矩也相应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驱动装置4所需要输出的驱动力,使得驱动装置4所承受的扭矩减小,大大延长了驱动装置4的使用寿命。此外,在阀体1内设置多块叶片3也可以在通风阀完全开启后对进入通风阀的风或气流进行分流,减小风阻,从而大大降低了通风阀在通风时的噪音。
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各叶片3呈扇面状,且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采用任何数量 的叶片3。叶片3的中部设置有中心轴31,叶片3可以绕中心轴31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叶片3的强度,优选将叶片3与中心轴31采用一体式结构,即在生产过程中,叶片3与中心轴31一体成型,有效提高了叶片3的强度。进一步地,叶片3的厚度优选为3~5毫米,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叶片3的厚度优选为3.5~4毫米。
更进一步,叶片3优选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如聚乙烯材料(PE)、聚氯乙烯材料(PVC)、聚丙烯材料(PP)等,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使用其他各种材料作为叶片3的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4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于阀体1外部,也可以设置于齿轮盒2内。当驱动装置4设置于阀体1外部时,可以将多块叶片3中的其中一块设置为主动叶片3,驱动装置4与主动叶片3的中心轴31相连接。当驱动装置4对主动叶片3进行驱动时,主动叶片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齿轮盒2内与设置于主动叶片3的中心轴31一端的齿轮相啮合的中心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其他的与中心齿轮相啮合的齿轮转动,最终使得所有叶片3与主动叶片3进行同向转动。
当驱动装置4设置于齿轮盒2内时,驱动装置4主要用于驱动第一中心齿轮23或第二中心齿轮24进行转动,当第一中心齿轮23或第二中心齿轮24进行转动时,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各个齿轮以及第二中心齿轮24或第一中心齿轮2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叶片3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于叶片3的中心轴31端部的齿轮优选为锥齿轮32,且第一中心齿轮23和第二中心齿轮24均为圆盘结构,第一中心齿轮23和第二中心齿轮24与锥齿轮32相啮合的一面设有与锥齿轮32相啮合的齿。将设置于叶片3的中心轴31端部的齿轮设置为锥齿轮32可以在不增加齿轮盒2的外部尺寸的情况下增大齿轮间相互啮合的啮合面积,使齿轮传动更为有效。
为了增加通风阀的强度,还可以在阀体1底部设置一根或多根加强筋5,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阀体1底部设置三根加强筋5,即增加了阀体1的强度,又不会减小风或气流的流量。
进一步地,为了使加强筋5的强度更高,优选在每根加强筋5上设置加强部51,加强部51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各种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加强部51的高度为13毫米。
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一根或多根加强筋5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齿轮盒2的固定部52,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固定部52的高度为3毫米,以配合加强筋5上 的加强部51的高度;同时,在固定部5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而在齿轮盒2的上盒体21或下盒体22上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以方便齿轮盒2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固定部52与齿轮盒2上以单切边的方式进行相互定位,方便安装。
具体实施时,首先启动电机,通过电机对主动叶片3进行驱动,利用主动叶片3的中心轴31上的锥齿轮32带动中心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其余叶片3的中心轴31上的锥齿轮32转动,最终使所有的叶片3进行同向旋转,使通风阀完全开启。当完成通风后,再次启动电机,使电机反转,通过电机对主动叶片3进行驱动,利用主动叶片3的中心轴31上的锥齿轮32带动中心齿轮进行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其余叶片3的中心轴31上的锥齿轮32转动,最终使所有的叶片3同时进行反向旋转,使通风阀完全闭合。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控制电机的转矩,从而使叶片3开启或闭合一定的角度,实现控制通风量的功能。
更进一步,还可以通过手动的形式对通风阀进行驱动,方便调节通风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阀结构安全可靠,且工作时较为平稳,不会发生振动,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