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气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915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旋转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换气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体自动转化装置存在如下缺点:

1、部分气体自动转化装置性能不稳定,易出现气体泄漏。

2、部分气体转化装置结构复杂,不便维护。

3、转化装置性能不稳定,对产品质量造成隐患。

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的气体自动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换气阀装置,包括支座、换气阀体、轴承、限位挡圈、弹簧、快插式气管接头、具有中心孔的阀杆、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

换气阀体固定于支座上,两者围成腔体;阀杆从换气阀体上端伸入到腔体内,所述阀杆的上部通过轴承与换气阀体连接,下部则被弹簧穿过;换气阀体内壁设置有用于限制轴承向下窜动的凸出台;所述弹簧上端与凸出台接触,下端由第二挡圈固定于阀杆上;第一挡圈镶嵌于换气阀体上端,用于限制轴承向上窜动的位置;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对称固定于阀杆露出于换气阀体的部分。

气液入口为换气阀体体壁上的一个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位于凸出台下面,气液出口为阀杆中心孔的顶部开口。

进一步的,气液入口、气液出口分别连接一个快插式气管接头。

进一步的,换气阀体由丝口固定于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设计功能明确,液气通用。

2、转换迅速,方便快捷。

3、性能可靠,易于维护。

4、结构简单,经济实用。

5、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其中:1.支座、2.换气阀体、3.轴承、4.阀杆、5-1.第一旋转杆、5-2.第二旋转杆、6-1.第一挡圈、6-2.第二挡圈、7.弹簧、8.快插式气管接头、9.凸出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座1、换气阀体2、轴承3、阀杆4、第一旋转杆5-1、第二旋转杆5-2、第一挡圈6-1、第二挡圈6-2、弹簧7、快插式气管接头8、凸出台9。

支座1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换气阀体2固定于支座1上,两者围成腔体。设置有中心孔的阀杆4从换气阀体2上端伸入到腔体内,所述阀杆4的上部通过轴承3与换气阀体2连接,下部则被弹簧7穿过。换气阀体2内壁设置有用于限制轴承3向下窜动的凸出台9。所述弹簧7上端与凸出台9接触,下端由第二挡圈6-2固定于阀杆4上。第一挡圈6-1镶嵌于换气阀体2上端,用于限制轴承3向上窜动的位置。第一旋转杆5-1、第二旋转杆5-2对称固定于阀杆4露出于换气阀体2的部分,为阀杆4旋转提供动力。当阀杆4转动,在轴承3的作用下,换气阀体2保持静止。

气液入口为换气阀体体壁上的一个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位于凸出台下面,气液出口为阀杆4的中心孔顶部开口。气液入口、气液出口分别连接一个快插式气管接头8。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过程为:

气体通过气液入口到达支座1和换气阀体2形成的腔体中,弹簧7密封换气阀体2和阀杆4之间的间隙,第二挡圈6-2限制弹簧7的位置,由于压强的作用,气体经过阀杆4的中心孔传输到气液出口,第一旋转杆5-1、第二旋转杆5-2固定在旋转设备上,将动力传递给阀杆4使得阀杆4旋转,气体由于气压不断流动,将气体源源不断输送到旋转的设备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