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1858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可用于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保温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在不断增大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1%~25%,因此,建筑节能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实践证明,建筑节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保温隔热材料,目前常用的隔热材料主要有:泡沫玻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保温砂浆、加气混凝土、泡沫石棉、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等,但其一般具有以下缺点:首先,减震性能差,且易氧化和腐蚀,使用寿命短,一般二到三年逐渐失去防水、保温功能;其次,这些传统保温材料中间无空气阻隔层,内外界能量容易形成热对流及热传导,从而影响隔热效果。

授权公开号为CN180029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环保型冷媒保温隔热材料,该材料由母料,发泡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过氧基)已炔-3、抗氧剂、催化剂、硅酸镁、HP-C分子蒸馏单甘脂、色母等,经双螺杆造粒机制得可交联的接枝母粒和抗氧催化母粒后,再经过发泡机挤出发泡成型表面结皮的独立闭孔的管材或板材,经水环境进行交联,制得环保型冷媒保温隔热材料。该保温材料虽造价低,保温效果较明显,但制备工艺复杂,不利于推广使用。

授权公开号为CN103466998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碳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由人造无机纤维、碳材料、分散剂和粘结剂组成,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人造无机纤维100,碳材料0-200,分散剂0.5-2.0,粘结剂0.5-2.0。该材料在形态上可以是粉料,可以是浆料,也可以是毡材或板材。该保温材料虽然导热系数小,能用于建筑、工业设备和管道保温;但碳气凝胶价格昂贵,制备成本较高,不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隔热材料按绝热原理可分为:多孔材料、反射材料和真空材料三类,前者利用材料本身所含的孔隙隔热,因为孔隙内的空气或惰性气体的导热系数很低,如泡沫材料、纤维材料等。热反射材料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能将热量反射出去,如金、银、镍、铝箔或镀金属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等,真空绝热材料是利用材料的内部真空达到阻隔对流来隔热,从上述授权专利,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多孔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保温工程上,然而反射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却很少。

自然界中热量的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建筑外墙也不例外,在有封闭空气间层时,三种传热方式中传热量最大的是热辐射,约占传热总量的70%,其次为对流约占20%,热传导最小仅仅占10%,我们没有理由把外保温技术的设计思路局限在阻止热传导这样一个狭窄的领域里,应该针对传热量最大的热辐射这个主要矛盾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基于目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现状及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综合利用了多孔隔热原理和反射隔热原理,提出了一种保温性能更优,生产成本低廉的新型保温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温性能优越,生产成本低廉的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包括反射层、空气间层、多孔材料层和减震波纹层;所述反射层、空气间层、多孔材料层和减震波纹层用胶黏剂经干法复合制备而成;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在减震波纹层外侧;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在空气间层和多孔材料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反射层由纯铝箔、铝塑薄膜或带编织布铝箔制成,其厚度为5~200μm。

优选的,所述空气间层四周由多孔材料层紧密包围,呈封闭状态,内部气体为空气,厚度为0.5~2mm。

优选的,所述多孔材料层在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玻璃棉、岩棉、石膏板中进行选择一种材料制作,厚度为0.5~5mm。

优选的,所述减震波纹层为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制成,其厚度为0.5~1.5mm。

优选的,所述胶黏剂为醋酸乙酯、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综合利用了多孔隔热原理和反射隔热原理,保温性能优异;实现了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的结合,将现有生产工艺成熟的有机保温材料与铝箔相结合,生产成品低廉,保温效果更优;设有减震波纹层,材料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其实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第一铝箔反射层;20、减震波纹层;30、多孔材料层;40、第二铝箔反射层;50、空气间层;60、多孔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包括反射层、空气间层50、多孔材料层30(60)和减震波纹层20;所述反射层、空气间层50、多孔材料层30(60)和减震波纹层20用胶黏剂经干法复合制备而成;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10和第二反射层40;所述第一反射层10设置在减震波纹层20外侧;所述第二反射层40设置在空气间层50和多孔材料层30(60)之间;所述反射层由纯铝箔、铝塑薄膜或带编织布铝箔制成,其厚度为5~200μm;所述空气间层50四周由多孔材料层30(60)紧密包围,呈封闭状态,内部气体为空气,厚度为0.5~2mm;所述多孔材料层30(60)在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玻璃棉、岩棉、石膏板中进行选择一种材料制作,厚度为0.5~5mm;所述减震波纹层20为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制成,其厚度为0.5~1.5mm;所述胶黏剂为醋酸乙酯、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包括反射层、空气间层50、多孔材料层30(60)和减震波纹层20;所述反射层、空气间层50、多孔材料层30(60)和减震波纹层20用胶黏剂经干法复合制备而成;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10和第二反射层40;所述第一反射层10设置在减震波纹层20外侧;所述第二反射层40设置在空气间层50和多孔材料层30(60)之间;其中,反射层为纯铝箔,其厚度为5μm;空气间层50四周由多孔材料层30(60)紧密包围,呈封闭状态,内部气体为空气,厚度为0.5mm;多孔材料层30(60)为聚氨酯泡沫,厚度为0.5mm;减震波纹层20为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其厚度为0.5mm;胶黏剂为醋酸乙酯。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包括反射层、空气间层50、多孔材料层30(60)和减震波纹层20;所述反射层、空气间层50、多孔材料层30(60)和减震波纹层20用胶黏剂经干法复合制备而成;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10和第二反射层40;所述第一反射层10设置在减震波纹层20外侧;所述第二反射层40设置在空气间层50和多孔材料层30(60)之间;其中,反射层为铝塑薄膜,其厚度为100μm;空气间层50四周由多孔材料层30(60)紧密包围,呈封闭状态,内部气体为空气,厚度为1mm;多孔材料层30(60)为聚乙烯泡沫,厚度为2.5mm;减震波纹层20为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其厚度为1.0mm;胶黏剂为水性聚氨酯。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包括反射层、空气间层50、多孔材料层30(60)和减震波纹层20;所述反射层、空气间层50、多孔材料层30(60)和减震波纹层20用胶黏剂经干法复合制备而成;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10和第二反射层40;所述第一反射层10设置在减震波纹层20外侧;所述第二反射层40设置在空气间层50和多孔材料层30(60)之间;其中,反射层为带编织布铝箔,其厚度为200μm;空气间层50四周由多孔材料层30(60)紧密包围,呈封闭状态,内部气体为空气,厚度为2mm;多孔材料层30(60)为聚苯乙烯泡沫,厚度为5mm;减震波纹层20为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其厚度为1.5mm;胶黏剂为聚丙烯酸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反射层的新型保温材料,综合利用了多孔隔热原理和反射隔热原理,保温性能优异;实现了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的结合,将现有生产工艺成熟的有机保温材料与铝箔相结合,生产成品低廉,保温效果更优;设有减震波纹层20,材料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其实际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