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闸阀阀杆。
背景技术: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那么对于阀体内的阀杆来说,既要做到质量好之外,还要做到安装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产品的紧密配合,不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各零件之间摆动,连接不稳定的现象,目前传统的阀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上端设有上螺纹、下端设有下螺纹,一般情况下,上下螺纹的直径相等,而根据螺纹连接配合的机械结构来说,螺纹配合是有一定的间隙的,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因长期的开关,导致零件间出现晃动,导致阀内的密封性能变差,而且产品整体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应的减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解决因阀杆的问题导致阀门的密封性能变差以及使用寿命减短的闸阀阀杆。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闸阀阀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中部设有环形的凸环,凸环将杆体分成上杆体和下杆体,上杆体的上端设有的上螺纹,上杆体上靠近上螺纹的位置处设有卡紧段,卡紧段上沿圆周设有至少一个切削面,切削面与上杆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台阶;下杆体的下端设有下螺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杆体上靠近上螺纹的位置处沿设有四个切削面,四个切削面在上杆体均沿圆周均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四个切削面中的相对的两个切削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上杆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四个切削面中的相对的两个切削面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螺纹的最大直径不大于四个切削面中的相对的两个切削面之间的最小间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四个切削面的面积均相等,每个切削面的两相对的左、右侧边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且相邻切削面之间的两相邻的左、右侧边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螺纹的最大直径与下杆体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螺纹与卡紧段之间通过由内向外并向下倾斜的倾斜过渡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每个切削面的上侧边为弧形的上侧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每个切削面的弧形上侧边的弧形开口朝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环形的凸环,使得与阀体内的装备有了一个加强环,能够更好的提高阀杆的稳固性,同时凸环也可以加强阀杆的支撑和定位功能,同时设置切削面,能够有效的使得阀杆与手轮或者手柄等的配合安装更为稳定,增多固定面和支撑面,使得阀杆与手轮或者手柄等的配合更为紧密,消除配合件之间的因长期使用出现的晃动现象,另外再加上上螺纹的配合,使得稳固性更强,进而使得安装本阀杆的阀门的使用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闸阀阀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中部设有环形的凸环10,凸环10将杆体分成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上杆体11的上端设有的上螺纹13,上杆体11上靠近上螺纹13的位置处设有卡紧段14,卡紧段14上沿圆周设有至少一个切削面15,切削面15与上杆体1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台阶;下杆体12的下端设有下螺纹16。其中,上杆体11上靠近上螺纹13的位置处沿设有四个切削面15,四个切削面15在上杆体11均沿圆周均布。最好是,四个切削面15中的相对的两个切削面15之间的间距小于上杆体11的直径,以及四个切削面15中的相对的两个切削面15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减小。这样可以使得手轮或者手柄等安装的时候既有很好的导向性,也会使得安装的过程中越安装越紧。
上述中的上螺纹13的最大直径不大于四个切削面15中的相对的两个切削面15之间的最小间距,四个切削面15的面积均相等,每个切削面15的两相对的左、右侧边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且相邻切削面15之间的两相邻的左、右侧边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下螺纹16的最大直径与下杆体12的直径相等,上螺纹13与卡紧段之间通过由内向外并向下倾斜的倾斜过渡段连接,每个切削面15的上侧边为弧形的上侧边,每个切削面15的弧形上侧边的弧形开口朝下。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